確定了屯田製和以工代賑,以及將西域劃分成兩州十六郡後,這並不代表劉範已經解決了所有問題。當天州八郡、昆州八郡的計劃提上了日程,新的問題又猶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地冒了出來。州郡有了,州郡長官又從何而來呢?


    而且其實劉範還有一個問題也還沒有解決,就是從洛陽之變中解救出來的劉焉、劉虞、黃琬、蔡邕、盧植等五人在西涼還沒有一官半職。在洛陽之變沒有發生以前他們五個人個個都是朝廷的棟梁,劉焉是光祿勳,劉虞是宗正,黃琬是少府,盧植是太仆,而隻有蔡邕的官職比前麵四個人的官職低一些,他隻是朝廷的一員議郎。


    三公九卿,並非隻有三個人和九個人。三公可以包括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太尉、太傅、太師、太保,九卿包括少府、將作大匠、光祿勳、太仆、宗正、治粟內史、大司農、廷尉、執金吾、右內史、左向史、太常、大鴻臚、大行、主爵都尉、太子太傅等。但劉虞、劉焉、黃琬、盧植,四個人都是九卿之一,而且都是要害部門,掌握朝廷的半數大權。而且這四個人在原有曆史軌跡上,都是東漢末年不可多得的大才。


    劉焉眼光獨到,老謀深算。他看出來東漢行將就木,所以他決定丟下朝廷自己逃走。所以,劉焉特意向漢靈帝劉宏上了請立州牧的奏章,讓劉宏一時犯渾,竟然又使用州牧製度。然後,劉焉又讓自己的黨羽向劉宏建議,說益州有黃巾賊馬相作亂,所以朝廷應該派遣一名州牧到益州坐鎮。這個州牧人選不是別人,就是劉焉本人。


    所以朝廷給劉焉封為益州牧,讓劉焉得以毫發無損地逃出朝廷,進入益州。但劉焉也是老了犯糊塗,自以為進入益州就可以長樂未央,於是先是寵信五鬥米教,甚至讓五鬥米教控製漢中,後來又造出了皇帝使用的車駕。但現在的時代不同了,劉焉的心境也不會如同原曆史那樣。


    劉虞慈悲為懷,仁者無敵。劉虞在朝廷任職時,兢兢業業,為官清廉,也不參與到外戚和宦官之間的黨爭,所以從來沒有人討厭過他。當然,除了後來的公孫瓚和袁紹。後來,朝廷派遣他到幽州任刺史。在劉虞擔任幽州刺史期間,青州和徐州的流民都知道劉虞的清名,都認為隻有在他治下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青州和徐州兩個不和幽州接壤的州的流民,盡皆往幽州逃去。進入劉虞治下的流民,累計超過一百萬人口。劉虞的名聲,由此可見一斑。


    劉虞又妥善安置了這一百萬流民,減免了賦稅和徭役,讓幽州從被黃巾軍肆虐的重災區,變為東漢末年少有的樂土,幽州百姓生活富足。


    愛民如子,這是劉虞對內的功勞。除此之外,劉虞在外交事務中,也表現得十分老練。幽州是漢最北的邊境,和許多遊牧民族的領地接壤,如鮮卑人、高句麗上、貘貊人等,甚至幽州境內都有烏桓部落。劉虞在對待遊牧民族上,主張和他們和睦共處,一視同仁。其實,東漢延續了西漢時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高壓政策,動不動就征調北方蠻族東征西討。而且,北方州郡的漢族地主,經常擄掠和倒賣蠻夷,為自己的農奴。烏桓人和匈奴人頗受其害。這讓許多蠻夷都對東漢恨之入骨,這也是為什麽發生五胡亂華的原因。


    劉虞在幽州盡力撫慰烏桓人等遊牧民族,漸漸地獲得他們的好感。在他任期上,烏桓人沒有對幽州進行打草穀,讓幽州遠離了戰火的威脅。張純張舉勾結烏桓人在冀州和青州作亂,也是劉虞遣使去警告烏桓人而停止的。但當時朝廷為了鎮壓烏桓人,派來中郎將公孫瓚到幽州。公孫瓚打敗了烏桓人,殺了張純和張舉。可見公孫瓚在對待外族上,和劉虞的態度截然不同。後來,公孫瓚殺死了劉虞。為此,當袁紹大戰公孫瓚時,多個蠻夷集結起來攻打公孫瓚,使之腹背受敵。不久後,公孫瓚死。


    黃琬,也是東漢名臣。出身名門,到朝廷任職後很快升為少府。後來,又被朝廷授予更高的官職,司隸校尉。爵位也提高到縣侯。要知道,袁紹也不過是個鄉侯,關羽隻是個亭侯。沒有軍功的黃琬能當上縣侯,可見他在朝廷的貢獻不是一般的大。隻可惜,黃琬在擔任司隸校尉後不久就死了。


    盧植更不必說。他的死因和黃琬一樣,都是見東漢越來越式微,而鬱鬱而終。袁紹從韓馥的手中奪取冀州後,還曾經請他出山。但不到兩年,他就病死了。


    蔡邕的才能稍微差了一些,但重在他的學識上。蔡邕學富五車,是東漢末年少有的幾位大儒之一。東漢末年數得上號的大儒有馬融、鄭玄、盧植,還有就是蔡邕。蔡邕琴棋書畫樣樣均是天下第一,擅長彈琴,焦尾琴堪稱絕唱;善於書法,飛白體獨樹一幟。他還主持了東漢朝廷多次的經學研究,還撰寫了《漢書》,隻是王允殺了他,沒有讓他把史書寫完。


    對於這五個人的官職,劉範十分困擾。現在正好又冒出來天州和昆州,讓劉範豁然開朗。於是,劉範先是和劉焉商量後,就向朝廷申請辭去涼州牧的官職,讓父親劉焉就任涼州牧,而劉範自己就擔任涼州刺史一職。從此以後,在劉範的統治之下,州牧不再掌握統兵權,隻掌握行政權,刺史隻掌握監察權,所有的軍權都由劉範一人掌握。


    對於劉範來說,當州牧還是當刺史,並沒有什麽差別。隻要西涼軍還在他手中,大局就自然穩定。而且劉範知道劉焉身負大才,肯定閑不住,必須要讓他擔任重要的職位才行。如果劉焉賦閑,劉範就白白浪費了資源。


    而天州牧劉範則讓劉虞擔任,劉虞很痛快地接受了。另外,州牧也有自己的屬官。劉範任命安定太守趙匙為天州的別駕從事,金城太守董扶為治中從事,敦煌太守陳翔為薄曹從事,酒泉太守張儉為兵曹從事,張掖太守薑迥為商曹從事。而天州刺史則讓天水太守司馬直擔任。至於涼州空缺的太守,就由各郡的郡丞升任。


    劉範又讓黃琬擔任昆州牧,隴西太守龐羲升任昆州刺史。昆州的屬官為:武都太守劉陶升任別駕從事,居延太守閻忠為治中從事,西海太守王國為薄曹從事,北地太守孔昱為兵曹從事,漢陽太守傅變為商曹從事。


    原本劉範還想讓趙匙和董扶升任天州刺史和昆州刺史,他們倆的政績是涼州十六郡中最好的,在原有曆史軌跡上,也是他們兩個人在劉焉死後,治理整個益州。但上次應對雒陽之變時,他們倆的表現太差,讓劉範對他們的印象分大打折扣。對於劉範來說,在任免官職上,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上,司馬直是東漢少有的直臣,因為湊不夠買官錢,又不想剝削百姓所以隻好自殺;龐羲曾經義無反顧地救下好友劉焉的兒子劉瑁,又冒著砍頭的危險,把劉瑁從司隸送到了益州裏,忠義可嘉。他們兩個人也足夠擔任刺史一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州製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愛太陽的向日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愛太陽的向日葵並收藏三國之西州製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