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聽了劉範這句話,愕然,不知劉範是何意思。這也不能怪劉範太過激動,他上一秒還在為朝廷即將發兵進攻他而憂思成疾,下一秒,無雙國士郭嘉就機緣巧合地來到他府門前舞劍作歌,這不正是上天對他的恩賜嗎?郭嘉是什麽人?就連荀彧、荀攸、諸葛亮、司馬懿、周瑜、法正、程昱、田豐、賈詡等謀士都可能自歎不如的謀士,運籌帷幄之中,而決勝千裏之外。如果郭嘉能為他出謀劃策,定勝疆場的話,朝廷的戰爭威脅,又算的了什麽呢?
劉範本來以為,郭嘉是關東豫州人氏,可能並不會來他這偏遠的西州。最有可能的是,郭嘉還是會在關東諸侯中選擇一人作為主公。郭嘉原先在四世三公的袁紹門下,後來許是看出袁紹此人必無所作為,於是在曹操大破青州黃巾軍以後,在程昱、荀彧等人的推薦下,歸附曹操,從此曹操就如虎添翼,如魚得水,借助郭嘉之謀,成為北國霸主。
但現在一切都讓劉範帶來的蝴蝶效應給擾亂了,誰又能猜到,郭嘉會舍棄潁川書院這等天下一等一的書院,舍近求遠,離開潁川書院而投身於金城書院之中呢?劉範真是後悔,應該在書院建立之初,就該去書院視察一遍,不然當時就可能發現有郭嘉這等大才的存在,也不必再憂思成疾。郭嘉突然在劉範火燒眉毛的時候前來,自投羅網,在劉範看來,就是上天的恩賜一般。如果不是上天有意偏袒他的話,郭嘉怎麽又會從關東而來,來到這偏遠的關西呢?
故而劉範一時間驚喜萬分,忘記了自己身為人主的威儀,竟然就不管不顧地在議事堂內上躥下跳,歡呼雀躍起來。這讓郭嘉疑惑不解,甚至暫時忘了自己的手腕上那兩道牙印火辣辣的痛。良久,許是劉範察覺到了郭嘉和一眾侍女們的詫異,這才立即停下了手舞足蹈。
劉範這才發現,郭嘉狼狽地跌在地上,並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眼光看著他,驚訝地張著嘴。劉範這才意識到他幹了什麽。趕緊從地上把郭嘉地上扶起來,為郭嘉拍了拍衣裳上的塵土,並續上了一杯酒。劉範抱歉地說道:“先生恕罪,適才我太過失態,以故驚擾了先生,望先生勿要放在心上。”
郭嘉仍然吃驚地瞪著大眼,還有些後怕,驚詫地說道:“將軍怎麽會這樣?將軍曆來都是如此待客的嗎?”
劉範見郭嘉手腕上還有牙印,就輕輕地揉了揉,說道:“先生恕罪恕罪,我實在是為先生之到來太過激動了。”
當劉範的手指碰觸到郭嘉的牙印時,郭嘉的疼痛感又被喚醒了,不自覺地嘴角一咧,“嘶”地一聲。郭嘉此時已經讓劉範的反應給醒酒了,待平複了一下心情,就問道:“為何將軍對在下之拜訪如此激動?莫非將軍之前識得在下麽?”
劉範重新坐上位置,哈哈大笑,說道:“我不但知道你郭奉孝,更知道你郭奉孝別看一副寒門子弟打扮,又生性嗜酒,儼然一個落魄士子罷了,但其實胸中藏有百萬雄兵,誌向遠大,德才兼備,必將助我一臂之力,成千秋大業!”
郭嘉一挑眉頭,驚訝於劉範竟然如此了解他。郭嘉說道:“在下不過是一寒門士子罷了,隻是有幸得入潁川書院,跟著龐德公和水鏡先生讀過幾年書,並無何成就,也未曾舉孝廉入朝為官,稱得上無名小輩。縱然將軍天之驕子,天資聰穎,有識人之能,又怎能看出在下身負大才呢?”
劉範聽了郭嘉這句話,都不知如何接話。總不能告訴他,我來自後世,知道你必將飛黃騰達,名垂青史吧!劉範斟酌了一下,說道:“誰言先生無名小輩?先生寒門出身,卻能進入潁川書院這等士族子弟方可進入的書院,得到天下名士龐德公與水鏡先生的青睞有加,必然是超凡脫俗、智謀出眾之人。我雖在關西,卻時時關注著關東之動向。建立金城書院之時,自然要仿效潁川書院訂立製度。於是,我早派細作至潁川書院考察,考察時,便有人發現先生,不同於常人。先生嗜酒如命,在書院中仍無禁忌,而不被遣退。此必是龐德公與水鏡先生重視先生之才,故而對先生頗為寬容。人將先生之情況報知於我,故我早知先生之大才,欲相招攬。隻怕先生認為,我未曾親至,而顯輕率,故而不敢輕舉妄動。今先生從天而降,出現在我之麵前,我豈能不歡欣鼓舞?”
郭嘉聽了劉範這天衣無縫、了無破綻的解釋,暫時相信了劉範的話,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劉範看郭嘉大概是被蒙過去了,於是如釋重負,長籲一口氣。劉範又說道:“先生自金城遠來,又在門前唱越人歌,此為何意?”
郭嘉恢複了理智,說道:“在下正是來救將軍於危亡之中!”
劉範一聽這話,精神抖擻。郭嘉怎會知道他現在有難?這倒是個問題。於是,劉範就想故意瞞著他。劉範說道:“先生何出此言?我時下又有何等危險,要等先生解救?”
郭嘉笑道:“將軍大難臨頭,卻仍然泰山崩於前而麵色不改,真乃英雄。然則如此大難,將軍卻不得不防。”
劉範也笑道:“先生尚未回答我的問題,我之危亡何在?”
郭嘉笑道:“將軍既已知曉在下已知將軍有傾覆之危一事,又何必相問於在下?此豈非無用之功乎?”
劉範說道:“話雖如此,但我更傾向於聽聽先生仔細分析。”
郭嘉懂了,原來這是劉範故意要試試看他到底是否懷才而有遠見卓識。郭嘉於是說道:“好,請將軍細聽。將軍有為朝廷所逞之災。”
一語中的,劉範這下不再問郭嘉了。郭嘉說道:“將軍自起兵以來,為朝廷屢立戰功,武功赫赫。然則功高震主,使朝廷不寧。又則將軍素有天下大誌,盤踞西州,以抗朝廷。將軍收複涼州後,即在涼州實施涼州新政。一,殘殺涼州土著豪族,引來天下士族仇恨。二,擴張西涼軍,引來朝廷側目。三,扶持工商,為士族所恥。四,與朝廷爭奪人質,險些開戰。這四項,以足夠引得朝廷對將軍之仇恨,欲除之而後快。”
劉範本來以為,郭嘉是關東豫州人氏,可能並不會來他這偏遠的西州。最有可能的是,郭嘉還是會在關東諸侯中選擇一人作為主公。郭嘉原先在四世三公的袁紹門下,後來許是看出袁紹此人必無所作為,於是在曹操大破青州黃巾軍以後,在程昱、荀彧等人的推薦下,歸附曹操,從此曹操就如虎添翼,如魚得水,借助郭嘉之謀,成為北國霸主。
但現在一切都讓劉範帶來的蝴蝶效應給擾亂了,誰又能猜到,郭嘉會舍棄潁川書院這等天下一等一的書院,舍近求遠,離開潁川書院而投身於金城書院之中呢?劉範真是後悔,應該在書院建立之初,就該去書院視察一遍,不然當時就可能發現有郭嘉這等大才的存在,也不必再憂思成疾。郭嘉突然在劉範火燒眉毛的時候前來,自投羅網,在劉範看來,就是上天的恩賜一般。如果不是上天有意偏袒他的話,郭嘉怎麽又會從關東而來,來到這偏遠的關西呢?
故而劉範一時間驚喜萬分,忘記了自己身為人主的威儀,竟然就不管不顧地在議事堂內上躥下跳,歡呼雀躍起來。這讓郭嘉疑惑不解,甚至暫時忘了自己的手腕上那兩道牙印火辣辣的痛。良久,許是劉範察覺到了郭嘉和一眾侍女們的詫異,這才立即停下了手舞足蹈。
劉範這才發現,郭嘉狼狽地跌在地上,並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眼光看著他,驚訝地張著嘴。劉範這才意識到他幹了什麽。趕緊從地上把郭嘉地上扶起來,為郭嘉拍了拍衣裳上的塵土,並續上了一杯酒。劉範抱歉地說道:“先生恕罪,適才我太過失態,以故驚擾了先生,望先生勿要放在心上。”
郭嘉仍然吃驚地瞪著大眼,還有些後怕,驚詫地說道:“將軍怎麽會這樣?將軍曆來都是如此待客的嗎?”
劉範見郭嘉手腕上還有牙印,就輕輕地揉了揉,說道:“先生恕罪恕罪,我實在是為先生之到來太過激動了。”
當劉範的手指碰觸到郭嘉的牙印時,郭嘉的疼痛感又被喚醒了,不自覺地嘴角一咧,“嘶”地一聲。郭嘉此時已經讓劉範的反應給醒酒了,待平複了一下心情,就問道:“為何將軍對在下之拜訪如此激動?莫非將軍之前識得在下麽?”
劉範重新坐上位置,哈哈大笑,說道:“我不但知道你郭奉孝,更知道你郭奉孝別看一副寒門子弟打扮,又生性嗜酒,儼然一個落魄士子罷了,但其實胸中藏有百萬雄兵,誌向遠大,德才兼備,必將助我一臂之力,成千秋大業!”
郭嘉一挑眉頭,驚訝於劉範竟然如此了解他。郭嘉說道:“在下不過是一寒門士子罷了,隻是有幸得入潁川書院,跟著龐德公和水鏡先生讀過幾年書,並無何成就,也未曾舉孝廉入朝為官,稱得上無名小輩。縱然將軍天之驕子,天資聰穎,有識人之能,又怎能看出在下身負大才呢?”
劉範聽了郭嘉這句話,都不知如何接話。總不能告訴他,我來自後世,知道你必將飛黃騰達,名垂青史吧!劉範斟酌了一下,說道:“誰言先生無名小輩?先生寒門出身,卻能進入潁川書院這等士族子弟方可進入的書院,得到天下名士龐德公與水鏡先生的青睞有加,必然是超凡脫俗、智謀出眾之人。我雖在關西,卻時時關注著關東之動向。建立金城書院之時,自然要仿效潁川書院訂立製度。於是,我早派細作至潁川書院考察,考察時,便有人發現先生,不同於常人。先生嗜酒如命,在書院中仍無禁忌,而不被遣退。此必是龐德公與水鏡先生重視先生之才,故而對先生頗為寬容。人將先生之情況報知於我,故我早知先生之大才,欲相招攬。隻怕先生認為,我未曾親至,而顯輕率,故而不敢輕舉妄動。今先生從天而降,出現在我之麵前,我豈能不歡欣鼓舞?”
郭嘉聽了劉範這天衣無縫、了無破綻的解釋,暫時相信了劉範的話,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劉範看郭嘉大概是被蒙過去了,於是如釋重負,長籲一口氣。劉範又說道:“先生自金城遠來,又在門前唱越人歌,此為何意?”
郭嘉恢複了理智,說道:“在下正是來救將軍於危亡之中!”
劉範一聽這話,精神抖擻。郭嘉怎會知道他現在有難?這倒是個問題。於是,劉範就想故意瞞著他。劉範說道:“先生何出此言?我時下又有何等危險,要等先生解救?”
郭嘉笑道:“將軍大難臨頭,卻仍然泰山崩於前而麵色不改,真乃英雄。然則如此大難,將軍卻不得不防。”
劉範也笑道:“先生尚未回答我的問題,我之危亡何在?”
郭嘉笑道:“將軍既已知曉在下已知將軍有傾覆之危一事,又何必相問於在下?此豈非無用之功乎?”
劉範說道:“話雖如此,但我更傾向於聽聽先生仔細分析。”
郭嘉懂了,原來這是劉範故意要試試看他到底是否懷才而有遠見卓識。郭嘉於是說道:“好,請將軍細聽。將軍有為朝廷所逞之災。”
一語中的,劉範這下不再問郭嘉了。郭嘉說道:“將軍自起兵以來,為朝廷屢立戰功,武功赫赫。然則功高震主,使朝廷不寧。又則將軍素有天下大誌,盤踞西州,以抗朝廷。將軍收複涼州後,即在涼州實施涼州新政。一,殘殺涼州土著豪族,引來天下士族仇恨。二,擴張西涼軍,引來朝廷側目。三,扶持工商,為士族所恥。四,與朝廷爭奪人質,險些開戰。這四項,以足夠引得朝廷對將軍之仇恨,欲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