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循環往複,西涼軍就能輪流休息,輪流補充體力,不會因體力耗盡而使官軍得逞,借機攻上關來。而大散關和箭樓上的空間十分狹窄,也不利於過多兵馬展開。將一萬步兵全數布置在關上,太過密集,也不利於西涼軍伸展手腳,這樣反而不利於守衛大散關。但文聘知道,官軍人多勢眾、敵眾我寡的優勢仍然在。若是官軍二十萬之眾一擁而上,一同猛攻大散關,文聘倒還不擔心。因為大散關如同是嵌在兩山之間,處於山穀最狹窄的所在。關下的空間十分狹小,不能展開過多兵力。若是二十萬人都充塞在關前,那反而會讓官軍施展不開拳腳,隻有最前麵的一小部分人能夠對大散關發動猛攻。這樣,在大散關下的局部地帶,官軍和西涼軍的人數優勢徹底顛倒了過來。一波兩千守關的西涼軍,麵對關下不過幾千人有效的進攻,又有大散關居高臨下、左右兩個箭樓互為掎角之勢的優勢,自然能把大散關守得嚴嚴實實的,不放任何一個官軍士卒越上大散關上來。
但如果袁紹看出了文聘的計謀,也針對文聘的分批次守關的方法,將官軍以若幹部曲劃分成一波一波的攻關,那文聘的守關方法就會失效了。隻是袁紹聰明點,文聘千方百計減少官軍的人數優勢,又會被袁紹給扳回一局。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官軍本就是人多勢眾,人山人海,這個優勢就是客觀事實,無論文聘如何作為,仍然改變不了這個優勢。文聘所能做的,就是在袁紹尚未看破他的計策之前,對此計策多加掩飾,讓袁紹看不出端倪來。同時,西涼軍可多殺傷官軍,削弱官軍攻關的攻勢。很快,三天過去了,袁紹準備妥當,又催動二十萬人馬來到了關前。這一次不同於第一戰時,袁紹是有備而來:盾牌加固了鐵皮,使強弩射之不穿;雲梯車和衝城車上遮蓋了淋濕的牛皮,使火箭燒之不燃。另外,袁紹還命軍士每人都帶一一麵盾牌。
袁紹在關前五百步處列陣,先派出五萬士兵,每人都高舉著盾牌,彼此的盾牌都倚靠在一起,減少縫隙,然後推著一輛衝城車和雲梯車向大散關發動進攻。有了盾牌的防護,果然官軍的死傷減小很多。至三百步時,又有人高呼:“至三百步矣!”隨之而來的箭雨,卻在盾牌“叮叮”作響,隻是釘在盾牌上,並不能射穿。隻有很少一部分的箭有幸射中了盾牌之間微小的縫隙,射殺了盾牌下的官軍士卒。文聘皺了眉頭。文聘命軍士不必再放箭。因為加固了鐵皮的盾牌不是箭矢能射穿的,射出上千支箭,最多也隻能射殺一兩個敵人。還不如停止放箭,減小箭矢的消耗。見大散關和箭樓都啞火了,袁紹露出了微笑。終於,官軍不必在擔心箭雨的殺傷,不必每前進一步,就留下一地的屍體。
沒有了箭雨的阻擊,官軍進展飛速,很快就越過了三百步的距離,將笨重的雲梯車和衝城車推到了關牆之下。當官軍士卒擁著雲梯車搭在大散關的關牆之上時,早已等候多時的西涼軍士,就以十個人一齊用推杆衝撞雲梯車,將雲梯車推翻下去。官軍不知道西涼軍還有這麽一招,不知防備,雲梯車十輛,就接連被推翻在地。雲梯車一倒下,就又砸死了數百個躲閃不及的官軍士卒。官軍士卒為躲避雲梯車砸到他們,往後後退,一亂,盾牌也就亂成一團。高舉盾牌太吃力,官軍就將之放下。文聘趁機命箭樓上五百個弓箭手放箭,射得官軍倒下一片。袁紹的臉黑了,強令官軍將雲梯車重新立起來,命衝城車撞擊關門。
文聘命軍士向關門下的衝城車投擲巨石,意圖將衝城車砸爛。但衝城車太過堅固,沒能迅速砸毀。文聘見招拆招,見衝城車不可毀,就命軍士用石頭砸正在推動衝城車上的撞錘的官軍士卒。隻要沒人敢利用衝城車,那衝城車是死物件,對關門也沒有什麽威脅。果然,還沒等官軍推動撞錘撞擊一次關門,如雨下的石頭,就砸死了數十個官軍士卒。替換陣亡的士卒而繼續猛攻關門的士卒,也盡皆被砸死。官軍頂起盾牌,想用盾牌巨石。這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巨石果然砸不死盾牌下的士卒,但巨石從上仍往下,強大的勢能,加上巨石自身的重量,還是能把盾牌下的官軍士卒的手給砸斷。這樣一來,官軍士卒依然是失去了戰鬥力。
而要立起雲梯來,官軍士卒總不能隻用一手,隻能雙手推起雲梯,而放下盾牌。趁此機會,兩個箭樓又飛出數百支箭,射死一片。官軍士卒好不容易將雲梯從地上抬起來,又隨著士卒被射死而重重地倒地。官軍又別無他法,隻能將雲梯車立起來,就算是飛蛾撲火,也必須這樣做。於是,官軍一次又一次地試圖立起雲梯車,但總是還沒等雲梯車被立起來,立起雲梯車的士卒就先被射死了。攻防戰,演變成了一次無意義的消耗戰,當然隻有官軍在消耗。官軍的處境十分困難。他們必須立起雲梯車來,才能攻關。但扶起雲梯車,拿著盾牌又太礙手礙腳。不拿著盾牌,又會被射死。
看著雲梯一次次被抬高幾尺,又轟然倒下,袁紹是心亂如麻,心急如焚。而大散關前的平地又很狹小,他的五萬攻關大軍不能整齊的展開,隻能容納幾千人攻擊大散關,其他的官軍就隻能是在後麵觀望。袁紹別無他法,隻能強令官軍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盡快將雲梯立起來。官軍畢竟是人多勢眾,經過了三十多次的失敗,終於將雲梯立了起來,搭在關牆上。十個雲梯車,又再一次搭在了關牆上,傲然屹立。袁紹如釋重負地呼出口氣,用手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心裏想到,這次西涼軍拿官軍可是沒轍了。但袁紹還沒輕鬆過一會,情勢又急轉直下。替換下第一波的第二波西涼軍在上關牆之前就已經吃飽喝足,精力充沛。一替換下第一波西涼軍,就剛好碰上官軍又重新樹立起雲梯車來。第二波軍士立即齊心協力,用推杆又把官軍好不容易立起來的雲梯車給推翻在地,又砸死官軍一百多人。
袁紹眼睜睜地看著被他寄予希望的雲梯車一個接一個地轟然倒下,暴走了!
但如果袁紹看出了文聘的計謀,也針對文聘的分批次守關的方法,將官軍以若幹部曲劃分成一波一波的攻關,那文聘的守關方法就會失效了。隻是袁紹聰明點,文聘千方百計減少官軍的人數優勢,又會被袁紹給扳回一局。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官軍本就是人多勢眾,人山人海,這個優勢就是客觀事實,無論文聘如何作為,仍然改變不了這個優勢。文聘所能做的,就是在袁紹尚未看破他的計策之前,對此計策多加掩飾,讓袁紹看不出端倪來。同時,西涼軍可多殺傷官軍,削弱官軍攻關的攻勢。很快,三天過去了,袁紹準備妥當,又催動二十萬人馬來到了關前。這一次不同於第一戰時,袁紹是有備而來:盾牌加固了鐵皮,使強弩射之不穿;雲梯車和衝城車上遮蓋了淋濕的牛皮,使火箭燒之不燃。另外,袁紹還命軍士每人都帶一一麵盾牌。
袁紹在關前五百步處列陣,先派出五萬士兵,每人都高舉著盾牌,彼此的盾牌都倚靠在一起,減少縫隙,然後推著一輛衝城車和雲梯車向大散關發動進攻。有了盾牌的防護,果然官軍的死傷減小很多。至三百步時,又有人高呼:“至三百步矣!”隨之而來的箭雨,卻在盾牌“叮叮”作響,隻是釘在盾牌上,並不能射穿。隻有很少一部分的箭有幸射中了盾牌之間微小的縫隙,射殺了盾牌下的官軍士卒。文聘皺了眉頭。文聘命軍士不必再放箭。因為加固了鐵皮的盾牌不是箭矢能射穿的,射出上千支箭,最多也隻能射殺一兩個敵人。還不如停止放箭,減小箭矢的消耗。見大散關和箭樓都啞火了,袁紹露出了微笑。終於,官軍不必在擔心箭雨的殺傷,不必每前進一步,就留下一地的屍體。
沒有了箭雨的阻擊,官軍進展飛速,很快就越過了三百步的距離,將笨重的雲梯車和衝城車推到了關牆之下。當官軍士卒擁著雲梯車搭在大散關的關牆之上時,早已等候多時的西涼軍士,就以十個人一齊用推杆衝撞雲梯車,將雲梯車推翻下去。官軍不知道西涼軍還有這麽一招,不知防備,雲梯車十輛,就接連被推翻在地。雲梯車一倒下,就又砸死了數百個躲閃不及的官軍士卒。官軍士卒為躲避雲梯車砸到他們,往後後退,一亂,盾牌也就亂成一團。高舉盾牌太吃力,官軍就將之放下。文聘趁機命箭樓上五百個弓箭手放箭,射得官軍倒下一片。袁紹的臉黑了,強令官軍將雲梯車重新立起來,命衝城車撞擊關門。
文聘命軍士向關門下的衝城車投擲巨石,意圖將衝城車砸爛。但衝城車太過堅固,沒能迅速砸毀。文聘見招拆招,見衝城車不可毀,就命軍士用石頭砸正在推動衝城車上的撞錘的官軍士卒。隻要沒人敢利用衝城車,那衝城車是死物件,對關門也沒有什麽威脅。果然,還沒等官軍推動撞錘撞擊一次關門,如雨下的石頭,就砸死了數十個官軍士卒。替換陣亡的士卒而繼續猛攻關門的士卒,也盡皆被砸死。官軍頂起盾牌,想用盾牌巨石。這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巨石果然砸不死盾牌下的士卒,但巨石從上仍往下,強大的勢能,加上巨石自身的重量,還是能把盾牌下的官軍士卒的手給砸斷。這樣一來,官軍士卒依然是失去了戰鬥力。
而要立起雲梯來,官軍士卒總不能隻用一手,隻能雙手推起雲梯,而放下盾牌。趁此機會,兩個箭樓又飛出數百支箭,射死一片。官軍士卒好不容易將雲梯從地上抬起來,又隨著士卒被射死而重重地倒地。官軍又別無他法,隻能將雲梯車立起來,就算是飛蛾撲火,也必須這樣做。於是,官軍一次又一次地試圖立起雲梯車,但總是還沒等雲梯車被立起來,立起雲梯車的士卒就先被射死了。攻防戰,演變成了一次無意義的消耗戰,當然隻有官軍在消耗。官軍的處境十分困難。他們必須立起雲梯車來,才能攻關。但扶起雲梯車,拿著盾牌又太礙手礙腳。不拿著盾牌,又會被射死。
看著雲梯一次次被抬高幾尺,又轟然倒下,袁紹是心亂如麻,心急如焚。而大散關前的平地又很狹小,他的五萬攻關大軍不能整齊的展開,隻能容納幾千人攻擊大散關,其他的官軍就隻能是在後麵觀望。袁紹別無他法,隻能強令官軍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盡快將雲梯立起來。官軍畢竟是人多勢眾,經過了三十多次的失敗,終於將雲梯立了起來,搭在關牆上。十個雲梯車,又再一次搭在了關牆上,傲然屹立。袁紹如釋重負地呼出口氣,用手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心裏想到,這次西涼軍拿官軍可是沒轍了。但袁紹還沒輕鬆過一會,情勢又急轉直下。替換下第一波的第二波西涼軍在上關牆之前就已經吃飽喝足,精力充沛。一替換下第一波西涼軍,就剛好碰上官軍又重新樹立起雲梯車來。第二波軍士立即齊心協力,用推杆又把官軍好不容易立起來的雲梯車給推翻在地,又砸死官軍一百多人。
袁紹眼睜睜地看著被他寄予希望的雲梯車一個接一個地轟然倒下,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