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升格成為皇太後的何憶,早已不住在皇後居住的長秋宮中,而是早已搬進了屬於太後的永樂宮。而永樂宮的上一任主人董太後,已經在離開京師返回河間國的途中,被她的兄長何進派人鴆殺了。
身處風暴之眼的何憶,雖然還不知道曹操、何進、董卓、李儒、袁紹等各方的謀算,但此時她也並不能平靜。自從那日宮變時她阻止何進和袁紹誅殺宮中剩餘宦官之後,首先她感受到了宋典、段珪、韓悝、孫璋、高望、侯覽等人的效忠,其次便是感受到了何進和袁紹的疏離。
雖然如此,但這一切都還在她的預料中。她早就預料到倘若劉辯繼位,作為皇權代行者的她,勢必要為保護皇權,而與代表相權的何進發生衝突。且袁紹身為士人領袖,也一定會對庇護宦官的她有所不滿。
不過何憶也根本不把何進和袁紹兩人的疏離,放在眼裏。因為她又不止何進這一位兄長,除了他外,她還有何苗這位更親的兄長。她以何苗掌握了西園軍,便足以如同孝靈皇帝一樣穩控朝局。何憶甚至考慮,假如何進再不改悔、繼續失控下去,她也完全可以以何苗來取代他,成為另一個替代他為她掌握朝廷的外戚重臣。一切,都看何進怎麽抉擇了。
至於袁紹一直嚷嚷著要殺光宦官,何憶則是感到十分地厭惡。重用宦官,這是漢朝四百年來一直沿襲的傳統。宦官是對付不聽話的士人官吏最趁手的刀,身為士人領袖的袁紹,卻要求握刀的她放下屠刀,這不是與虎謀皮嗎?何憶認為,袁紹真是癡心妄想。她絕不會把宋典、孫璋等人交出去。
正當她遐思著,韋尚宮走了進來,說:“娘娘,尚書令曹令君,例行向娘娘稟報一件事。”
聽到曹操稟報,何憶心裏頗為高興。心想當初冒險起用曹操,果然沒錯。如今他仍舊是尚書令,還多了錄尚書事之權,雖然仍舊位在她的兄長何進之下、仍要前往大將軍府商議國事,但這也給了她利用曹操探察何進動向的一個絕好機會。她與曹操約定,若是不甚緊要之事,便托人帶消息給韋尚宮,再由韋尚宮代為稟報就行;若是十分緊要之事,則由他親自前來稟報。
何憶道:“曹孟德稟報何事?”
韋尚宮道:“回娘娘,曹令君說,大將軍何公與百官們商議之後,決定設計討伐董卓。”
“討伐董卓?如何討伐?”
韋尚宮道:“據曹令君說,這是袁紹的主意。前番董卓上表,希望朝廷能允許他率領並州軍進入河東郡,對涼軍竊取的榆林之地展開進攻,要一舉收複榆林之地。袁紹建議大將軍何公答應了董卓,並趁此機會派官軍打著一同與並州軍進軍榆林之地的旗號,實則是偷襲並州治所晉陽城。隻要晉陽城被攻下,大將軍何公再派遣另一支官軍把守河東郡各個黃河津渡,便可成功收複並州。”
對於兵事,何憶並不熟稔。不過何憶也有所耳聞,好像並州牧董卓是狼子野心,和劉範一樣,割據一地,意圖謀反。沒來由想到了劉範,又讓何憶一陣厭煩。
不過何憶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官軍收複並州也是好事,而且帶兵打仗過的曹操也沒有提出反對,那看來應該無事。何憶便道:“既然眾議如此,那便去做就是了。”
韋尚宮點頭稱是,繼而臉上露出猶豫不決的神色來。
何憶看見了,便說:“曹操還有什麽想說的?”
韋尚宮說:“曹令君還說,這件事背後也許有大謀,希望娘娘有個心理準備,他也會一直靜觀其變,一有消息便來稟報娘娘。”
聽了韋尚宮的話,何憶有些疑惑,既然曹操擔心有陰謀,那為何他不親自前來稟報?看來是他自己也不確定了。本身一介女流的她就不懂用兵打仗這些事,若曹操不知道,她也更難以判斷了。何憶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便拋諸腦後,想著反正這件事曹操已經起了疑心,他會一直跟進此事。若是真有大謀,他發現後也一定會及時前來稟報,她根本不必為此事擔憂。
時至午後,何憶突然覺得有些困了,便讓韋尚宮扶著,走回寢室裏。兩人剛一走到床邊,看見綴滿南珠的枕頭下,又驚現一截白紙,何憶立即如過電一般,愣在原地。那截露出的白紙,此刻在她的眼裏,要遠比綴在枕頭上的南珠,顯得刺眼得多。一時間,震驚、氣惱、悸動,以及其他她分不清是什麽的情緒,一股腦地湧上心頭。
韋尚宮以手扶著何憶的手,突然她感到何憶的手一顫,繼而何憶站定了,便疑惑地問:“娘娘,怎麽了?”
幸得韋尚宮這句話,何憶才得以從百感交集中醒悟過來。到底是經過風浪而成為皇太後的人,何憶很快就靠幾個深呼吸恢複了平靜,她淡淡地說:“你出去秘密地調查一下,看今日都有人進入本宮的寢室。”
“喏。”韋尚宮不知何憶為何這麽吩咐,但還是順從地答應了,立即走了出去。
其實在看到那露出的一小截白紙後,何憶心裏早已猜想到了是誰做的。之所以還派韋尚宮去調查,不過是為了支開她而已。待韋尚宮走出了寢室,何憶立即抽出那截白紙,原是折疊起來的。展開一看,這次的信紙大了許多,信上端端正正地寫著這些字:“憶兒親啟:自孤離開京師,對爾思念,無日無之。當日帶爾到涼州廝守之誓言,未敢棄置。然世事難料,變故橫生,為人力所不能也。而今爾為漢家太後,孤為大涼之主,各有苦衷。見爾書文於宮門上,孤心實為煎熬。不論爾如何誤會,孤始終在此,未曾移轉也。孤仍望爾能來姑臧,與孤相伴百年,看花開花落,看你我頭白。願爾心猶同我心,幸不相負也。”
《三國之西州製霸》
喜歡三國之西州製霸
身處風暴之眼的何憶,雖然還不知道曹操、何進、董卓、李儒、袁紹等各方的謀算,但此時她也並不能平靜。自從那日宮變時她阻止何進和袁紹誅殺宮中剩餘宦官之後,首先她感受到了宋典、段珪、韓悝、孫璋、高望、侯覽等人的效忠,其次便是感受到了何進和袁紹的疏離。
雖然如此,但這一切都還在她的預料中。她早就預料到倘若劉辯繼位,作為皇權代行者的她,勢必要為保護皇權,而與代表相權的何進發生衝突。且袁紹身為士人領袖,也一定會對庇護宦官的她有所不滿。
不過何憶也根本不把何進和袁紹兩人的疏離,放在眼裏。因為她又不止何進這一位兄長,除了他外,她還有何苗這位更親的兄長。她以何苗掌握了西園軍,便足以如同孝靈皇帝一樣穩控朝局。何憶甚至考慮,假如何進再不改悔、繼續失控下去,她也完全可以以何苗來取代他,成為另一個替代他為她掌握朝廷的外戚重臣。一切,都看何進怎麽抉擇了。
至於袁紹一直嚷嚷著要殺光宦官,何憶則是感到十分地厭惡。重用宦官,這是漢朝四百年來一直沿襲的傳統。宦官是對付不聽話的士人官吏最趁手的刀,身為士人領袖的袁紹,卻要求握刀的她放下屠刀,這不是與虎謀皮嗎?何憶認為,袁紹真是癡心妄想。她絕不會把宋典、孫璋等人交出去。
正當她遐思著,韋尚宮走了進來,說:“娘娘,尚書令曹令君,例行向娘娘稟報一件事。”
聽到曹操稟報,何憶心裏頗為高興。心想當初冒險起用曹操,果然沒錯。如今他仍舊是尚書令,還多了錄尚書事之權,雖然仍舊位在她的兄長何進之下、仍要前往大將軍府商議國事,但這也給了她利用曹操探察何進動向的一個絕好機會。她與曹操約定,若是不甚緊要之事,便托人帶消息給韋尚宮,再由韋尚宮代為稟報就行;若是十分緊要之事,則由他親自前來稟報。
何憶道:“曹孟德稟報何事?”
韋尚宮道:“回娘娘,曹令君說,大將軍何公與百官們商議之後,決定設計討伐董卓。”
“討伐董卓?如何討伐?”
韋尚宮道:“據曹令君說,這是袁紹的主意。前番董卓上表,希望朝廷能允許他率領並州軍進入河東郡,對涼軍竊取的榆林之地展開進攻,要一舉收複榆林之地。袁紹建議大將軍何公答應了董卓,並趁此機會派官軍打著一同與並州軍進軍榆林之地的旗號,實則是偷襲並州治所晉陽城。隻要晉陽城被攻下,大將軍何公再派遣另一支官軍把守河東郡各個黃河津渡,便可成功收複並州。”
對於兵事,何憶並不熟稔。不過何憶也有所耳聞,好像並州牧董卓是狼子野心,和劉範一樣,割據一地,意圖謀反。沒來由想到了劉範,又讓何憶一陣厭煩。
不過何憶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官軍收複並州也是好事,而且帶兵打仗過的曹操也沒有提出反對,那看來應該無事。何憶便道:“既然眾議如此,那便去做就是了。”
韋尚宮點頭稱是,繼而臉上露出猶豫不決的神色來。
何憶看見了,便說:“曹操還有什麽想說的?”
韋尚宮說:“曹令君還說,這件事背後也許有大謀,希望娘娘有個心理準備,他也會一直靜觀其變,一有消息便來稟報娘娘。”
聽了韋尚宮的話,何憶有些疑惑,既然曹操擔心有陰謀,那為何他不親自前來稟報?看來是他自己也不確定了。本身一介女流的她就不懂用兵打仗這些事,若曹操不知道,她也更難以判斷了。何憶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便拋諸腦後,想著反正這件事曹操已經起了疑心,他會一直跟進此事。若是真有大謀,他發現後也一定會及時前來稟報,她根本不必為此事擔憂。
時至午後,何憶突然覺得有些困了,便讓韋尚宮扶著,走回寢室裏。兩人剛一走到床邊,看見綴滿南珠的枕頭下,又驚現一截白紙,何憶立即如過電一般,愣在原地。那截露出的白紙,此刻在她的眼裏,要遠比綴在枕頭上的南珠,顯得刺眼得多。一時間,震驚、氣惱、悸動,以及其他她分不清是什麽的情緒,一股腦地湧上心頭。
韋尚宮以手扶著何憶的手,突然她感到何憶的手一顫,繼而何憶站定了,便疑惑地問:“娘娘,怎麽了?”
幸得韋尚宮這句話,何憶才得以從百感交集中醒悟過來。到底是經過風浪而成為皇太後的人,何憶很快就靠幾個深呼吸恢複了平靜,她淡淡地說:“你出去秘密地調查一下,看今日都有人進入本宮的寢室。”
“喏。”韋尚宮不知何憶為何這麽吩咐,但還是順從地答應了,立即走了出去。
其實在看到那露出的一小截白紙後,何憶心裏早已猜想到了是誰做的。之所以還派韋尚宮去調查,不過是為了支開她而已。待韋尚宮走出了寢室,何憶立即抽出那截白紙,原是折疊起來的。展開一看,這次的信紙大了許多,信上端端正正地寫著這些字:“憶兒親啟:自孤離開京師,對爾思念,無日無之。當日帶爾到涼州廝守之誓言,未敢棄置。然世事難料,變故橫生,為人力所不能也。而今爾為漢家太後,孤為大涼之主,各有苦衷。見爾書文於宮門上,孤心實為煎熬。不論爾如何誤會,孤始終在此,未曾移轉也。孤仍望爾能來姑臧,與孤相伴百年,看花開花落,看你我頭白。願爾心猶同我心,幸不相負也。”
《三國之西州製霸》
喜歡三國之西州製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