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大早,我就起床了。√由於此地主人盛情難卻,經過一番客套後,我們隻好又美餐了一頓。
飯罷,十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向此地主人透漏出我們此番的來意。 令我們沒想到的是,此地主人在皺了幾次眉頭後,最後居然還是答應了下來,幫我們引薦進入普會寺。這無疑讓我們喜出望外。
本來,我們也沒有對他報有太大的希望,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假如他不幫我們引薦,我們也隻能自己悄悄闖進普會寺,一睹古井內部所預示的信息。不過我們真要是那樣做的話,想必以後再進入這座寺廟絕對比登天都難。
既然事情進行的如此順利,我們也樂得自在。不過也答應了此地主人一個小小的請求,那就是代他去普會寺的敖包上放六塊石頭,預示著他們家族在今年會順順利利。畢竟,即使是本地人,也不可能經常進出普會寺,甚至,有些人一生隻有一次機會能進入此地。
據說,本土的孩子,在十二歲的成年禮的時候,可以安排入寺。因為隻要進入寺廟就可以獲得喇嘛們的賜福,更有機會贏得主教喇嘛親自開光的玉佩一塊。據傳言,主教喇嘛乃活佛轉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受到他的祝福,那絕對是天降鴻運。
說實話,在來到這裏之後,十爺才和我說,觀看古井隻是其一,而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在此地碰一碰運氣,如果萬一見到主教喇嘛,那想必我的“七煞命”即便解除不了,也應該會給我其他的提示,省的我們一臉盲目地去尋找,既浪費時間,又耗費精力。
待此地主人安排好行程後,我、十爺便與他一起上路了。
此地距離普會寺將近兩公裏的距離,但是我們卻沒有再用自行車或者馬匹來作為代步工具,而是徒步行走去寺廟。
據十爺講,為了表示對普會寺及主教喇嘛的尊敬,所有的訪客幾乎都是一步步走到普會寺的前麵的,更有虔誠者,為了表示對**喇嘛的無比崇敬愛戴,一路朝聖都是三步九叩。
“十爺,咱們不是應該去寺廟麽?怎麽,這是要改盜墓了?”我在十爺身後小聲嘀咕,遠處高高聳立的墓碑,各種祭奠用品擺在四周,此刻眼前明顯就是一座墳墓啊,如此之大,說的更確切就是一座巨陵。
“是啊,你怕了?”十爺神秘地笑了一下,卻不為我做其他解釋。而我隻好默默跟在他的身後,至於他說的怕,說實話我倒是無所謂,反正天塌了有高個子的人頂著。十爺,我可相信你的能力。
在我目測,不遠處的巨陵離我們也不算太遠,可是當自己走起來才知道究竟有多長的距離。大約又走了半個小時,才終於到了陵園的前麵。
眼前這座巨陵的真容也清晰地浮現在了我的眼前。陵的中間矗立著那塊巨大的石碑,上麵的內容是我看不懂的金色蒙古銘文。而陵園全部是由方方正正的石頭堆砌而成,可想而知,用巨大無比的方形石頭硬生生圍成了圓形,是有多麽困難。而不可想象的是這座巨陵年代久遠,那個時候更沒有現在如此高效的現代科技,他們究竟是如何用人力堆砌而成的?
陵園前麵飛舞著的白色絲帶,是對此地英魂的祭奠。而陵前的各種美食,呈現了本土人民對於古代英豪的敬仰之情。
令我想不到的是,此刻十爺與他的朋友,在經過石陵時,彎腰行了一下禮之後,卻並沒有再次停駐,反而是從側麵走了開來。
難道他們的目的地不是這裏?
就在我跟著十爺從巨陵旁邊繞出來後,我才現,之前我看到的隻是此處的一角而已,更多的景色都被巨陵阻擋了起來。
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根高達五米的旗杆,而在旗杆頂上有一個印有日月圖案明晃晃的三叉,而在旗杆四周拉滿了五顏六色的旗幟,它們猶如駿馬般在不停地隨風晃動。這就是當地蒙古族尊為神物的祿馬風旗。
在此地主人的耐心解釋下,我才恍然大悟。祿馬風旗,也可以叫做蒙古族戰旗。它那些旗幟上麵所印的馬與四方環繞著的獅、虎、龍、鳳共五種動物,合稱為“五雄”。古有九五之尊,九為極,五為尊。
“莫非巨陵前麵的就是古寺?”我不禁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因為在我的記憶裏,任何有寺廟的地方就絕度不會有墳墓,可眼前這一景象已經刷新了我的認知。巨陵的後麵不到五十米的距離,居然就是普會寺。
而我此時的心底卻起了軒然大波,石陵與寺廟毗鄰相對,這絕對是千古奇聞。不知道當時為何建成如此格局, 但就眼前的形式布局而言,這裏一定有大隱秘。
十爺似敷衍般地點了點頭,似乎猜到了我心中所想,但最後卻把拇指放在我的嘴唇上,示意我不要再多問什麽。
因為在那兩麵巨大祿馬風旗中間,站著的赫然是光著頭的人群,看他們身披紅黃相間的僧侶袈裟,我猜想他們應該就是普會寺的眾喇嘛了。
不出意外,就在我們剛剛臨近祿馬風旗的時候,他們便起身迎接。對於此地的禮節,我還是比較小心翼翼,畢竟我們有求於人,所以我幾乎全部是按照十爺暗地裏教我的方式進行的。
先微微彎腰在兩個祿馬風旗下麵,接過各位喇嘛給我們遞來的馬奶酒一飲而盡,據他們說這碗馬奶酒的意思,一是在戰旗的見證下,我們沒有其他禍心來到這裏;其二便是我們接受他們的一番美意,進入普會寺前的接風洗塵。
我掃了眼前這群人一眼,他們的衣裝一模一樣,這無疑讓我失望了。因為聽聞所講,主教喇嘛身穿的是一件絕世瑰寶——黃金袈裟,而且就是平常的時候,他的穿著也異於其他喇嘛。
“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請入寺。阿彌陀佛!”一聲洪亮的佛號,從寺裏傳了出來。
飯罷,十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向此地主人透漏出我們此番的來意。 令我們沒想到的是,此地主人在皺了幾次眉頭後,最後居然還是答應了下來,幫我們引薦進入普會寺。這無疑讓我們喜出望外。
本來,我們也沒有對他報有太大的希望,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假如他不幫我們引薦,我們也隻能自己悄悄闖進普會寺,一睹古井內部所預示的信息。不過我們真要是那樣做的話,想必以後再進入這座寺廟絕對比登天都難。
既然事情進行的如此順利,我們也樂得自在。不過也答應了此地主人一個小小的請求,那就是代他去普會寺的敖包上放六塊石頭,預示著他們家族在今年會順順利利。畢竟,即使是本地人,也不可能經常進出普會寺,甚至,有些人一生隻有一次機會能進入此地。
據說,本土的孩子,在十二歲的成年禮的時候,可以安排入寺。因為隻要進入寺廟就可以獲得喇嘛們的賜福,更有機會贏得主教喇嘛親自開光的玉佩一塊。據傳言,主教喇嘛乃活佛轉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受到他的祝福,那絕對是天降鴻運。
說實話,在來到這裏之後,十爺才和我說,觀看古井隻是其一,而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在此地碰一碰運氣,如果萬一見到主教喇嘛,那想必我的“七煞命”即便解除不了,也應該會給我其他的提示,省的我們一臉盲目地去尋找,既浪費時間,又耗費精力。
待此地主人安排好行程後,我、十爺便與他一起上路了。
此地距離普會寺將近兩公裏的距離,但是我們卻沒有再用自行車或者馬匹來作為代步工具,而是徒步行走去寺廟。
據十爺講,為了表示對普會寺及主教喇嘛的尊敬,所有的訪客幾乎都是一步步走到普會寺的前麵的,更有虔誠者,為了表示對**喇嘛的無比崇敬愛戴,一路朝聖都是三步九叩。
“十爺,咱們不是應該去寺廟麽?怎麽,這是要改盜墓了?”我在十爺身後小聲嘀咕,遠處高高聳立的墓碑,各種祭奠用品擺在四周,此刻眼前明顯就是一座墳墓啊,如此之大,說的更確切就是一座巨陵。
“是啊,你怕了?”十爺神秘地笑了一下,卻不為我做其他解釋。而我隻好默默跟在他的身後,至於他說的怕,說實話我倒是無所謂,反正天塌了有高個子的人頂著。十爺,我可相信你的能力。
在我目測,不遠處的巨陵離我們也不算太遠,可是當自己走起來才知道究竟有多長的距離。大約又走了半個小時,才終於到了陵園的前麵。
眼前這座巨陵的真容也清晰地浮現在了我的眼前。陵的中間矗立著那塊巨大的石碑,上麵的內容是我看不懂的金色蒙古銘文。而陵園全部是由方方正正的石頭堆砌而成,可想而知,用巨大無比的方形石頭硬生生圍成了圓形,是有多麽困難。而不可想象的是這座巨陵年代久遠,那個時候更沒有現在如此高效的現代科技,他們究竟是如何用人力堆砌而成的?
陵園前麵飛舞著的白色絲帶,是對此地英魂的祭奠。而陵前的各種美食,呈現了本土人民對於古代英豪的敬仰之情。
令我想不到的是,此刻十爺與他的朋友,在經過石陵時,彎腰行了一下禮之後,卻並沒有再次停駐,反而是從側麵走了開來。
難道他們的目的地不是這裏?
就在我跟著十爺從巨陵旁邊繞出來後,我才現,之前我看到的隻是此處的一角而已,更多的景色都被巨陵阻擋了起來。
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根高達五米的旗杆,而在旗杆頂上有一個印有日月圖案明晃晃的三叉,而在旗杆四周拉滿了五顏六色的旗幟,它們猶如駿馬般在不停地隨風晃動。這就是當地蒙古族尊為神物的祿馬風旗。
在此地主人的耐心解釋下,我才恍然大悟。祿馬風旗,也可以叫做蒙古族戰旗。它那些旗幟上麵所印的馬與四方環繞著的獅、虎、龍、鳳共五種動物,合稱為“五雄”。古有九五之尊,九為極,五為尊。
“莫非巨陵前麵的就是古寺?”我不禁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因為在我的記憶裏,任何有寺廟的地方就絕度不會有墳墓,可眼前這一景象已經刷新了我的認知。巨陵的後麵不到五十米的距離,居然就是普會寺。
而我此時的心底卻起了軒然大波,石陵與寺廟毗鄰相對,這絕對是千古奇聞。不知道當時為何建成如此格局, 但就眼前的形式布局而言,這裏一定有大隱秘。
十爺似敷衍般地點了點頭,似乎猜到了我心中所想,但最後卻把拇指放在我的嘴唇上,示意我不要再多問什麽。
因為在那兩麵巨大祿馬風旗中間,站著的赫然是光著頭的人群,看他們身披紅黃相間的僧侶袈裟,我猜想他們應該就是普會寺的眾喇嘛了。
不出意外,就在我們剛剛臨近祿馬風旗的時候,他們便起身迎接。對於此地的禮節,我還是比較小心翼翼,畢竟我們有求於人,所以我幾乎全部是按照十爺暗地裏教我的方式進行的。
先微微彎腰在兩個祿馬風旗下麵,接過各位喇嘛給我們遞來的馬奶酒一飲而盡,據他們說這碗馬奶酒的意思,一是在戰旗的見證下,我們沒有其他禍心來到這裏;其二便是我們接受他們的一番美意,進入普會寺前的接風洗塵。
我掃了眼前這群人一眼,他們的衣裝一模一樣,這無疑讓我失望了。因為聽聞所講,主教喇嘛身穿的是一件絕世瑰寶——黃金袈裟,而且就是平常的時候,他的穿著也異於其他喇嘛。
“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請入寺。阿彌陀佛!”一聲洪亮的佛號,從寺裏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