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此時坐在桌案正中間的正是楊巍楊縣令。


    此時袁未一邊看著舞台中央歡騰跳躍的獅子,一邊向人群中張望,試圖尋找到袁二爺他 們的身影, 結果就發現高台旁邊圍了兩撥人!其中一撥人裏還都是書生的模樣?


    袁未拽著方婆子和周舅母上前,對著旌德書院的一個書生問道:“你們這是在幹嘛?擺這麽多筆墨?”


    那學生認得她,道:“袁未,是你啊?這競龍舟不是難得嗎?這縣學的學子便邀請我們書院的學生一起觀賽作詩!這寫得最好的前三名還有彩頭呢!剛剛你哥哥和歐陽錚也來參加啦!”


    袁未眼睛一亮道:“他倆也參加啦?那他們現在去哪了?”


    那書生指著旁邊聚海樓道:“你哥哥和歐陽錚他們在一塊呢!現在在聚海樓的雅間,不過你爺爺和你三叔在那邊呢!”他指著旁邊的人群道。


    方婆子和周舅母齊齊往旁邊的人群去看,果然,周大舅、周成貴、袁二爺、袁三郎四人都在人群裏,袁未艱難地擠進去一看,原來這群人正在賭博,賭的正是本次龍舟賽誰能贏得頭名。


    方婆子氣壞了,擰著袁二爺和袁三郎腰間的軟肉將兩人從人群裏提溜出來。


    袁二爺也生氣,道:“老婆子你幹啥?這麽多人你不能給我一點麵子?”旁邊的袁三郎則摸著鼻子不敢說話。


    方婆子看了周舅母那邊一眼,發現周大舅和成貴也在挨訓,便沒了顧忌,罵道:“死老頭子,你說你在這幹啥?帶著孩子不學好,竟然在這賭錢?這東西是好沾的嗎?幸虧幾個孫子不在這! 要在這,看我回去怎麽收拾你!”


    袁二爺看著那人群一眼,有些戀戀不舍地道:“小賭怡情,我身上又沒帶多少銀兩,是贏是輸那數目都不大。”


    方婆子白了他一眼,道:“賭就是賭,我管你是大是小,都給我走,帶我去找旭兒他們。”


    此時負責報幕的一位主持人走到高台上,大聲說道:“‘萬民歡聚慶端午,百舸龍騰耀南溪‘,值此端午佳節之際,我縣特地舉辦南溪縣癸酉年端午龍舟競賽,以下是參賽隊伍名單,第一隊,金記船行代表隊,第二隊,傅記船行代表隊,第三隊,.........以上一共六隻隊伍,將在南溪河上同時競賽。


    此次比賽的評判人員,有南溪縣員外郎歐陽複老先生,南溪縣縣丞賀平 大人,南溪縣縣令楊巍大人,縣學山長高崇山先生,旌德書院陸庭風夫子,讓我們歡迎他們。”


    說完人群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袁未看了高台一眼,道:“爺爺,龍舟賽快開始了,咱去找哥哥他們吧,聽說哥哥去參加了今天的端午詩會,要是寫得好,前三名會有彩頭呢!這不比賭博光彩?”


    袁二爺泄氣地道:“現在不能去,那包間是歐陽家定的,裏頭隻有婦人和孩子,而且現在裏頭人不少,咱們現在再一去,那包間就滿啦!”


    方婆子一聽,覺得這麽多人過去好像是有點不方便,便在河邊尋了一處沒那麽擁擠的地方站著。


    三聲鑼響,龍舟競賽正式開始,六隻長長的龍舟同時出發。


    每一隻船的船頭處都有一名鼓手,他們敲著鼓大聲地喊著號子,控製著整條龍舟的節奏,


    槳手們跟著號子整齊劃一,賣力劃槳,河水拍打著槳葉,激蕩成一道道水浪,他們揮灑著 汗水與激情,讓現場的氣氛熱烈高漲,隻有船尾的舵手沉穩有力,把著方向,讓龍舟在水麵上行出一道筆直的路線。


    六隻龍舟從出發時的不相上下,到後半程時已出現很大差距,後麵的名次幾乎一目了然,隻有第一名、第二名比的難舍難分,上一息還是金記船行領先,下一息傅記船行便追了上來,看得袁未和方婆子緊張不已。


    而身旁的袁三郎因為和傅記船行的一名槳手熟識,他便從頭到尾為傅記呐喊,到了最後關頭,他已捏緊雙拳,青筋畢露,嗓音嘶啞,袁未站在他旁邊,幾乎全程捂著耳朵看下來,直到最後金記船行以微弱的優勢贏得了本次比賽的頭彩,四周的人群都在歡呼鼓掌,袁三郎才深深地歎了口氣,安靜下來。


    高台旁,金記船行的眾人看到自己家船行贏了的瞬間,也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金記船行的掌門人第一時間去看旁邊傅記船行的東家的臉色,發現如他所料之時,便笑著上前拱了拱手,道:“傅東家,承讓了。”


    傅東家盡管已經氣壞了,但還是非常有禮貌地回了一禮,咬著牙說了一句,“佩服、佩服。”


    楊縣令親自上前,給金記船行頒發了一塊牌匾和頭彩三十兩銀子。


    此時,聚海樓歐陽家訂下的雅間裏,也看完了這一場激動人心的競賽,歐陽錚率先從窗前離身,坐到桌前研墨。


    袁旭讚道:“你竟這麽快就有了靈感!”


    歐陽錚也挑眉看他一眼,道:“你不也是?”兩人相視一笑,便執筆開寫。


    龍舟賽結束,戲班子又上台了,四周的人群瞬間散開圍到高台附近,方婆子和周家舅母想去聽戲,袁未卻不想,她道:“奶,你和我爺爺還有舅母去聽戲吧,我和三叔去找哥哥他們。”


    方婆子見此便把腰間的繩子解下來道:“那成,三郎,你帶著她去聚海樓,牽著繩子,別讓她走丟了。”


    袁三郎聽話地牽過繩子,而袁未則等著方婆子走遠的一瞬,就將繩子解了開來,道:“三叔,現在這裏沒有太多人,我還是把繩子解開吧,綁在腰上有些硌。”


    等到了歐陽家的雅間,袁未見這裏隻有歐陽錚的祖母和歐陽睿的娘親,周氏和胡氏在一旁 陪著說話,袁未乖乖地上前見了一禮後就去找歐陽錚和袁旭去了。


    此時的歐陽錚已經將自己作的詩寫好,正在等墨跡晾幹,而袁旭則速度略慢,才寫到最後兩句。


    袁未湊上前看了看兩人寫的詩,淺讀了一遍,便覺得這歐陽錚不愧是旌德書院的第一名, 比起自家哥哥寫得還是略勝了一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偶爾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偶爾養生並收藏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