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回縣裏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大郎也是扯大旗做虎皮,和兩個衙役道:“我和金捕快林捕快算是熟識。”
守在門口的那倆衙役見此也不轟他了,道:“金捕快林捕快去鄉下了,這些天都沒回來,有什麽事兒,你與我們打聽吧!”
袁大郎這才敢上前,問道:“是這樣的,小的家小都在城外八裏處袁家村,最近一直沒開城門,不知道外麵的情況,想向您二位打聽一下,這袁家村有沒有發生疫病?”
那倆衙役一直在縣城裏留守,對底下村子的了解也不是很全,見此便道:“城外八裏袁家村對吧!你等會,我給你進去問問。”
袁大郎見此,便站在一旁等著,沒過一會,衙役便帶著消息回來了,道:“放心吧,袁家村沒事,一個得病的都沒有。”
袁大郎聽到消息深深地鬆了一口氣,道:“如此,我先謝謝兩位官爺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說著,他給兩人塞了一個小荷包,裏麵有二十文錢。
兩衙役滿意地收下了,袁大郎則放心回了家,將消息告訴了周氏。
離旌德書院上課還有兩天,隻是眼下這情形,連城門都關了,想來還是很難重新上課的。
南溪縣的疫病慢慢已經控製住了,隻有零星的幾個村子還在封鎖當中,倒是潛川的情況稍微嚴峻一些,四處開花,防不勝防,徐知府不得不求助陳參將,請求他調集兵將,將潛川縣城看管起來,不僅如此,徐知府還上書求了兩名太醫過來,力求早日渡過難關。
當朝皇帝慶隆帝接到奏報,也十分憂心,當即在太醫院點了資深的兩名太醫過去,一名唐太醫、一名蘇太醫,並且又給徐知府調了十車藥材,朝廷的救援一到,整個縣城的形勢迅速轉好,等到快中秋的時候,潛川縣城終於對外開放了。
南溪縣的情形要比那邊好,比潛川大約早了一月開城門,隻是管製依舊很嚴格,隻開了一個城門供人進出,當然沒有文書是萬不允許進城的。
袁大爺一得知城門開了的消息,便找了他們這邊的裏正,給三個孩子和方婆子開了具保書,還拜托方婆子道:“這些天還是有些不太平,也不好天天來回,袁曉我還想讓他住你們那兒!你看行不?”
方婆子一下就答應了,道:“行,多給孩子收拾幾身衣服,直接住到縣裏去,別說現在行走不方便,就是方便,每天來回來的也費時間。”
袁大爺就知道他弟妹不是摳嗖人,趕緊吩咐兒子給袁二爺家搬了一麻袋糧食,又收拾了一些被服,打算讓方婆子帶到縣裏。
袁二爺本還推拒不要,但是袁大爺說,“收下吧,孩子總不能在你那白住又白住,那不臊得慌嗎?”
袁二爺覺得他說得也對,便收下了,天氣正是炎熱的時候,方婆子等人在家住了一個多月,地裏的活計早就做完了,此時四人又放心地踏上了回縣裏的路。
一到家裏,周氏就沒忍住抱住了兩個孩子,都一個多月沒看到這兩個孩子了,周氏覺得兒子又長高了點,至於閨女,則明顯變黑了。
周氏摸著袁未圓嘟嘟的小臉,道:“沒瘦,倒是黑了。”
袁未捧著自己的小臉,道:“當然沒瘦啦!我在村裏吃得可好了,村裏人為了感謝咱家帶回去的藥材,經常給我們野果子吃,山上的酸梨、毛桃熟了也給咱家送來,就連地裏的西瓜我都吃了好些。”
袁未給周氏說著在村裏的日子,周氏在一旁安靜地聽著,至於她是怎麽變黑的,那是隻字沒提。
方婆子倒是忍不住揭她老底,道:“在家別說多皮了,知道周邊村子的疫病控製住了,便在家呆不住,帶著一群孩子,偷摸溜到打穀場旁邊的小林子裏爬樹掏鳥蛋,可不曬得黢黑。”
袁未可不承認,道:“才不是呢!我是幫您澆水曬黑的!”
方婆子好笑地道:“嗬喲,你這小胳膊小腿的,提個水桶都踉蹌,還澆水!澆過幾回水呀!”
袁未見她奶揭她老底沒完,想也不想地上前抱住方婆子的胳膊道:“奶,你怎麽這樣呢!就是沒澆過幾回水我也幫你幹活了呀!”
方婆子可受不了她撒嬌,道:“好好好,奶不說了!咱妞妞是頂頂能幹的,瞧那小冊子寫的,南溪縣哪個村子不知道你的大名。”
袁大郎也聽說了這件事,這幾天城門剛開,來縣裏的人不少,都在討論那防疫手冊的事情,雖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作者袁未就是他閨女,但隻要聽見袁未這兩個字,他就與有榮焉。
袁未捧著臉笑眯眯地道:“隻要大家都知道平時要怎麽防病,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至於大家知不知道這冊子是我寫的,我是無所謂的。”大有一種做好事不求名的雷鋒精神,這時候的她也不知道自己這一本薄薄的小冊子竟傳到了皇帝的眼中。
城門開後的第三天,旌德書院貼出了通知,打算七月十六,中元節後再開始授課。
期間趙大夫和賀縣丞還登門拜訪了一次,袁大郎大為驚訝,畢竟他們家隻是尋常百姓之家,能讓賀縣丞登門拜訪屬實是蓬蓽生輝。
趙大夫是來向袁未賠罪的,畢竟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就將她寫的冊子給了出去,實在是不禮貌,不過袁未顯然沒拿這當回事,搖著手,道:“趙大夫,這事兒您可沒做錯,我寫這冊子的本意就是讓咱們縣的百姓都身體健康,並不在乎是誰給傳出去的,更不在乎是怎麽傳出去的。”
趙大夫見她說的真誠,便鬆了口氣,甚至旁邊的賀縣丞聽了也很滿意,道:“這次的手冊大有用處,連隔壁的潛川縣都用上了,甚至太醫院的兩位太醫見了都說這冊子寫的好!楊縣令派我來和你說一聲,徐知府有意將你寫的冊子和折子一起遞上去,要是入了貴人的眼,以後可能會傳遍咱們大晉王朝,他問你想要什麽樣的賞賜,到時候好替你要。”
袁未顯然沒想到這寫一本手冊還有這樣的好處,笑眯眯地道:“賞賜這事我們家都不太懂,不如全權交給楊縣令處理吧,隻是寫這冊子時,趙大夫也幫了很多忙,若真有賞,可不能忘了他!”
賀縣丞摸著自己的山羊胡點點頭,道:“當然,你都在手冊上注明了‘指導大夫:趙秉生’這幾個字了,我們怎麽都不會忘記的。”
守在門口的那倆衙役見此也不轟他了,道:“金捕快林捕快去鄉下了,這些天都沒回來,有什麽事兒,你與我們打聽吧!”
袁大郎這才敢上前,問道:“是這樣的,小的家小都在城外八裏處袁家村,最近一直沒開城門,不知道外麵的情況,想向您二位打聽一下,這袁家村有沒有發生疫病?”
那倆衙役一直在縣城裏留守,對底下村子的了解也不是很全,見此便道:“城外八裏袁家村對吧!你等會,我給你進去問問。”
袁大郎見此,便站在一旁等著,沒過一會,衙役便帶著消息回來了,道:“放心吧,袁家村沒事,一個得病的都沒有。”
袁大郎聽到消息深深地鬆了一口氣,道:“如此,我先謝謝兩位官爺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說著,他給兩人塞了一個小荷包,裏麵有二十文錢。
兩衙役滿意地收下了,袁大郎則放心回了家,將消息告訴了周氏。
離旌德書院上課還有兩天,隻是眼下這情形,連城門都關了,想來還是很難重新上課的。
南溪縣的疫病慢慢已經控製住了,隻有零星的幾個村子還在封鎖當中,倒是潛川的情況稍微嚴峻一些,四處開花,防不勝防,徐知府不得不求助陳參將,請求他調集兵將,將潛川縣城看管起來,不僅如此,徐知府還上書求了兩名太醫過來,力求早日渡過難關。
當朝皇帝慶隆帝接到奏報,也十分憂心,當即在太醫院點了資深的兩名太醫過去,一名唐太醫、一名蘇太醫,並且又給徐知府調了十車藥材,朝廷的救援一到,整個縣城的形勢迅速轉好,等到快中秋的時候,潛川縣城終於對外開放了。
南溪縣的情形要比那邊好,比潛川大約早了一月開城門,隻是管製依舊很嚴格,隻開了一個城門供人進出,當然沒有文書是萬不允許進城的。
袁大爺一得知城門開了的消息,便找了他們這邊的裏正,給三個孩子和方婆子開了具保書,還拜托方婆子道:“這些天還是有些不太平,也不好天天來回,袁曉我還想讓他住你們那兒!你看行不?”
方婆子一下就答應了,道:“行,多給孩子收拾幾身衣服,直接住到縣裏去,別說現在行走不方便,就是方便,每天來回來的也費時間。”
袁大爺就知道他弟妹不是摳嗖人,趕緊吩咐兒子給袁二爺家搬了一麻袋糧食,又收拾了一些被服,打算讓方婆子帶到縣裏。
袁二爺本還推拒不要,但是袁大爺說,“收下吧,孩子總不能在你那白住又白住,那不臊得慌嗎?”
袁二爺覺得他說得也對,便收下了,天氣正是炎熱的時候,方婆子等人在家住了一個多月,地裏的活計早就做完了,此時四人又放心地踏上了回縣裏的路。
一到家裏,周氏就沒忍住抱住了兩個孩子,都一個多月沒看到這兩個孩子了,周氏覺得兒子又長高了點,至於閨女,則明顯變黑了。
周氏摸著袁未圓嘟嘟的小臉,道:“沒瘦,倒是黑了。”
袁未捧著自己的小臉,道:“當然沒瘦啦!我在村裏吃得可好了,村裏人為了感謝咱家帶回去的藥材,經常給我們野果子吃,山上的酸梨、毛桃熟了也給咱家送來,就連地裏的西瓜我都吃了好些。”
袁未給周氏說著在村裏的日子,周氏在一旁安靜地聽著,至於她是怎麽變黑的,那是隻字沒提。
方婆子倒是忍不住揭她老底,道:“在家別說多皮了,知道周邊村子的疫病控製住了,便在家呆不住,帶著一群孩子,偷摸溜到打穀場旁邊的小林子裏爬樹掏鳥蛋,可不曬得黢黑。”
袁未可不承認,道:“才不是呢!我是幫您澆水曬黑的!”
方婆子好笑地道:“嗬喲,你這小胳膊小腿的,提個水桶都踉蹌,還澆水!澆過幾回水呀!”
袁未見她奶揭她老底沒完,想也不想地上前抱住方婆子的胳膊道:“奶,你怎麽這樣呢!就是沒澆過幾回水我也幫你幹活了呀!”
方婆子可受不了她撒嬌,道:“好好好,奶不說了!咱妞妞是頂頂能幹的,瞧那小冊子寫的,南溪縣哪個村子不知道你的大名。”
袁大郎也聽說了這件事,這幾天城門剛開,來縣裏的人不少,都在討論那防疫手冊的事情,雖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作者袁未就是他閨女,但隻要聽見袁未這兩個字,他就與有榮焉。
袁未捧著臉笑眯眯地道:“隻要大家都知道平時要怎麽防病,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至於大家知不知道這冊子是我寫的,我是無所謂的。”大有一種做好事不求名的雷鋒精神,這時候的她也不知道自己這一本薄薄的小冊子竟傳到了皇帝的眼中。
城門開後的第三天,旌德書院貼出了通知,打算七月十六,中元節後再開始授課。
期間趙大夫和賀縣丞還登門拜訪了一次,袁大郎大為驚訝,畢竟他們家隻是尋常百姓之家,能讓賀縣丞登門拜訪屬實是蓬蓽生輝。
趙大夫是來向袁未賠罪的,畢竟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就將她寫的冊子給了出去,實在是不禮貌,不過袁未顯然沒拿這當回事,搖著手,道:“趙大夫,這事兒您可沒做錯,我寫這冊子的本意就是讓咱們縣的百姓都身體健康,並不在乎是誰給傳出去的,更不在乎是怎麽傳出去的。”
趙大夫見她說的真誠,便鬆了口氣,甚至旁邊的賀縣丞聽了也很滿意,道:“這次的手冊大有用處,連隔壁的潛川縣都用上了,甚至太醫院的兩位太醫見了都說這冊子寫的好!楊縣令派我來和你說一聲,徐知府有意將你寫的冊子和折子一起遞上去,要是入了貴人的眼,以後可能會傳遍咱們大晉王朝,他問你想要什麽樣的賞賜,到時候好替你要。”
袁未顯然沒想到這寫一本手冊還有這樣的好處,笑眯眯地道:“賞賜這事我們家都不太懂,不如全權交給楊縣令處理吧,隻是寫這冊子時,趙大夫也幫了很多忙,若真有賞,可不能忘了他!”
賀縣丞摸著自己的山羊胡點點頭,道:“當然,你都在手冊上注明了‘指導大夫:趙秉生’這幾個字了,我們怎麽都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