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打聽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大郎等人在外忙著的時候,家裏也沒閑著,除了每日必須開張的鋪子外,袁二爺還將在南溪縣收紅薯的工作包給了袁大爺家,還給了一個不錯的價錢。
去年宋氏就因這紅薯掙了不少,今年看袁二爺直接將這麽大一個生意包給她兒子,忙拍著胸脯應下,還道:“老二啊,你放心,你嫂子我保證幫你把著這關,那些挖爛的、土多的紅薯我保管進不了咱袁家的院門。”
袁二爺笑得連連點頭,道:“嫂子辦事我放心,去年那些紅薯粉曬得極好,做出來的粉條一點 沙子都沒有,回頭今年這紅薯收好了,還得勞嫂子您費心,還得您領著去年的那一套班子幫我 曬紅薯粉,工錢還照去年那樣付。”
宋氏聽他這麽說,忙拍著巴掌樂道:“那敢情好,嫂子我又能掙上一筆好錢了。”
兩人就著正事說了半晌,又嘮了幾句閑話,說起家裏幾個孩子的情況,宋氏斟酌著問道:“二郎家的小子現在都改了吧?”
袁晨那件事說出來挺丟人的,但袁二爺他們誰也沒瞞著,村裏人都知道袁晨因這事挨了一頓狠揍,之後的每次休沐更是被勒令回家幹農活,苦哈哈的日子過的,差點就讓他抑鬱了。
這次秋收的時候,袁二郎更是沒有放過他,放著神廟鎮的鋪子沒管,也要在田裏一直盯著他幹,村裏幫忙打短工的人都勸:“行了,老二,還是個孩子,你也不給他歇歇,要是累壞了身子,有你後悔的時候。”
袁晨也確實累大勁了,秋假剛過一半,他就覺得手腳都不是他的了,酸軟的抬不起來, 早上袁二郎來喊他起床的時候,他直接哭著在床上耍賴,求他爹給他放一天假。
袁二郎看他不是裝的,這才冷哼一聲放過了他。
南溪縣的秋天十分短暫,剛脫了夏衫沒幾天,就換上了厚實的衣裳,袁大郎和袁三郎一行人回來的路上 剛好遇到下雨,耽誤了幾天,等到南溪縣的時候,一個個都凍得抱膀。
可給袁家人心疼壞了,又是做薑湯,又是拿襖子,在家捂了好幾天才算好了過來。
漸漸地,入冬了,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袁家院子裏曬的粉條也一次比一次多,除了供應給鵲渚鎮的食肆外,袁家的幾個點心鋪子也開始大量出售幹粉絲。
二十文一斤的高價,買的人是真不少,除了散戶,更多的是開酒樓與食肆的大戶。
甚至歐陽錚也跑到他袁家來訂了一筆金額不小的粉條,聽他說,是用來走年節禮的。
鑒於歐陽錚幫了他家很多忙,袁未給他算了一個友情價,滿滿裝了一大車送到了歐陽家。
袁三郎看眼前的粉絲生意這麽好,便開始盤算起來。
今年他們去壽州的時候,帶回來大概一百個麻袋的紅薯粉,不過一個月就去了一半,立 仁堂哥今年幫他們在縣裏收紅薯,收起來的量也不差,騰出來的倉房已經裝滿了,單他做出來的那些紅薯粉,預計也能用上兩三個月的,現在還有不到倆月就過年了,那這豈不是又要到開春就斷供了?
袁三郎這麽一算就覺得可惜的慌,開春後青黃不接正是這些幹貨好賣的時候,不管是粉絲還是幹腐竹,亦或是曬的幹菜,誰家家裏不得備點啊!
哎呀,想到這他就心頭火熱,不行,他得再走一趟。
抱著這個心思的袁三郎找到以前在南溪河上認識的一名船工,那人在傅記船行工作,去年在路上碰見的時候,倆人還一塊喝過酒。
袁三郎想打聽消息,首先想到的就是經常在外跑船的這些人。
到傅家船行問了一聲,“哎,你們船行之前有個叫葛亮的人現在還在這嗎?”
船行裏的小二忙道:“我們葛管事在後麵休息呢!貴客稍候,我去替您叫一聲兒。”
那葛亮與袁三郎一見麵,便是一個熊抱,蒲扇般地大掌在袁三郎的後背上猛拍了兩下, 拍的袁三郎差點咳出來,那葛亮還猶自不知,口中大笑:“袁老弟,可有些日子不見你了,今兒找老哥所為何事啊?”
袁三郎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請他借一步說話。
葛亮見此便與船行掌櫃的說了一聲,然後跟著他出去。
袁三郎尋了一處酒樓,點了兩樣小菜,一壇好酒,與他邊吃邊聊。
“還沒恭賀葛兄高升,來,小弟先敬你一杯。”袁三郎與他斟了一杯酒,當先一飲而盡。
葛亮笑嗬嗬地接過酒杯,道:“不過是慢慢熬著,熬了個管事的位置,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哎,葛兄太謙虛了,咱們這些在南溪河上混的人,誰人不知葛兄大名,不說您的才能, 就憑你之前在南溪河上救過好幾個落水人的心性和品德,這管事一職,也該是你的。”袁三郎 誇的真誠,然後又與他斟了一杯酒,
葛亮大笑了一聲,心裏舒坦極了。
兩人閑聊了一會,袁三郎才問道:“葛兄在外行走的次數多,不知可有到過鳳陽府和州地界?”
葛亮點頭,道:“我們跑船的時候,通常會在和州逗留一晚,那地方小,一個州城還沒咱南溪縣大,你問這做什麽?”
袁三郎道:“我想走一趟和州,聽說那地方有條非常繁華的街市,我尋思去看看,要是有合適的鋪麵,看看能不能盤下來做些生意,順道收一些豆子紅薯那些的回來,南溪縣今年來往的糧商太多了,我家裏的存貨沒備夠,隻好想想別的法子,可惜我對那地方不太熟,這不,隻好尋老哥來打聽了?”
袁三郎已經不是原來的袁三郎了,經過這段時間的成長,他早就學會了 在生意一事上不說實話,隻是對方是他的朋友,他也不願全拿假話套人家,隻好半真半假地編了這套說辭。
葛亮知道袁家現在開了幾間不錯的點心鋪子,生意很好,聽他說想到和州開鋪子,便細細與他說著:“和州那地方,是鳳陽府的最南端,東臨應天府,西接咱們廬州府,境內有條濡須水,是焦湖東端的支流,我們船行往應天府行船的時候,通常會經過那地方,除了臨水的地方繁華平坦一些,在往北走一點全是山地。你要想開鋪子,隻能在臨水的那一帶找,其他地方的鋪子再便宜,都別買。”
袁三郎認真聽著,問道:“離我們這遠不遠?”
葛亮搖頭,道:“不遠,順風順水的時候,三天就能到和州境內,但要是想到最繁華的地方,就得多坐一段路到運漕鎮下船,你要是想去,可以跟著我們船行去看看,鋪子的話, 到那兒找傅家牙行問問,那是我們船老大家開的,可惜我過兩天要往江寧跑船,不然我帶你去 那兒轉轉都行。”
袁三郎忙道他太客氣,想到自己一行人若去,恐怕也要逗留許久,便道:“哪敢勞煩葛大哥?不過小弟若是想在和州收一些豆米,恐怕得耽誤一段時間,還得尋個當地的向導才好放心,不知葛大哥可有相熟的人能介紹給在下?”
葛亮想了一會,就道:“有倒是有一個,名叫何峰,是和州本地人,常在運漕鎮的碼頭接一些商隊的活計,因此打過幾次交道,這人誠信也仗義,隻是有一點不好,他好酒,但凡沾酒,必定喝到酒醉為止,你若是讓他辦事,務必要記住這一點。”
袁三郎點點頭表示自己記下,又與酒樓的掌櫃的借了一些筆墨,讓葛亮給他寫了一封介紹信帶回去。
去年宋氏就因這紅薯掙了不少,今年看袁二爺直接將這麽大一個生意包給她兒子,忙拍著胸脯應下,還道:“老二啊,你放心,你嫂子我保證幫你把著這關,那些挖爛的、土多的紅薯我保管進不了咱袁家的院門。”
袁二爺笑得連連點頭,道:“嫂子辦事我放心,去年那些紅薯粉曬得極好,做出來的粉條一點 沙子都沒有,回頭今年這紅薯收好了,還得勞嫂子您費心,還得您領著去年的那一套班子幫我 曬紅薯粉,工錢還照去年那樣付。”
宋氏聽他這麽說,忙拍著巴掌樂道:“那敢情好,嫂子我又能掙上一筆好錢了。”
兩人就著正事說了半晌,又嘮了幾句閑話,說起家裏幾個孩子的情況,宋氏斟酌著問道:“二郎家的小子現在都改了吧?”
袁晨那件事說出來挺丟人的,但袁二爺他們誰也沒瞞著,村裏人都知道袁晨因這事挨了一頓狠揍,之後的每次休沐更是被勒令回家幹農活,苦哈哈的日子過的,差點就讓他抑鬱了。
這次秋收的時候,袁二郎更是沒有放過他,放著神廟鎮的鋪子沒管,也要在田裏一直盯著他幹,村裏幫忙打短工的人都勸:“行了,老二,還是個孩子,你也不給他歇歇,要是累壞了身子,有你後悔的時候。”
袁晨也確實累大勁了,秋假剛過一半,他就覺得手腳都不是他的了,酸軟的抬不起來, 早上袁二郎來喊他起床的時候,他直接哭著在床上耍賴,求他爹給他放一天假。
袁二郎看他不是裝的,這才冷哼一聲放過了他。
南溪縣的秋天十分短暫,剛脫了夏衫沒幾天,就換上了厚實的衣裳,袁大郎和袁三郎一行人回來的路上 剛好遇到下雨,耽誤了幾天,等到南溪縣的時候,一個個都凍得抱膀。
可給袁家人心疼壞了,又是做薑湯,又是拿襖子,在家捂了好幾天才算好了過來。
漸漸地,入冬了,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袁家院子裏曬的粉條也一次比一次多,除了供應給鵲渚鎮的食肆外,袁家的幾個點心鋪子也開始大量出售幹粉絲。
二十文一斤的高價,買的人是真不少,除了散戶,更多的是開酒樓與食肆的大戶。
甚至歐陽錚也跑到他袁家來訂了一筆金額不小的粉條,聽他說,是用來走年節禮的。
鑒於歐陽錚幫了他家很多忙,袁未給他算了一個友情價,滿滿裝了一大車送到了歐陽家。
袁三郎看眼前的粉絲生意這麽好,便開始盤算起來。
今年他們去壽州的時候,帶回來大概一百個麻袋的紅薯粉,不過一個月就去了一半,立 仁堂哥今年幫他們在縣裏收紅薯,收起來的量也不差,騰出來的倉房已經裝滿了,單他做出來的那些紅薯粉,預計也能用上兩三個月的,現在還有不到倆月就過年了,那這豈不是又要到開春就斷供了?
袁三郎這麽一算就覺得可惜的慌,開春後青黃不接正是這些幹貨好賣的時候,不管是粉絲還是幹腐竹,亦或是曬的幹菜,誰家家裏不得備點啊!
哎呀,想到這他就心頭火熱,不行,他得再走一趟。
抱著這個心思的袁三郎找到以前在南溪河上認識的一名船工,那人在傅記船行工作,去年在路上碰見的時候,倆人還一塊喝過酒。
袁三郎想打聽消息,首先想到的就是經常在外跑船的這些人。
到傅家船行問了一聲,“哎,你們船行之前有個叫葛亮的人現在還在這嗎?”
船行裏的小二忙道:“我們葛管事在後麵休息呢!貴客稍候,我去替您叫一聲兒。”
那葛亮與袁三郎一見麵,便是一個熊抱,蒲扇般地大掌在袁三郎的後背上猛拍了兩下, 拍的袁三郎差點咳出來,那葛亮還猶自不知,口中大笑:“袁老弟,可有些日子不見你了,今兒找老哥所為何事啊?”
袁三郎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請他借一步說話。
葛亮見此便與船行掌櫃的說了一聲,然後跟著他出去。
袁三郎尋了一處酒樓,點了兩樣小菜,一壇好酒,與他邊吃邊聊。
“還沒恭賀葛兄高升,來,小弟先敬你一杯。”袁三郎與他斟了一杯酒,當先一飲而盡。
葛亮笑嗬嗬地接過酒杯,道:“不過是慢慢熬著,熬了個管事的位置,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哎,葛兄太謙虛了,咱們這些在南溪河上混的人,誰人不知葛兄大名,不說您的才能, 就憑你之前在南溪河上救過好幾個落水人的心性和品德,這管事一職,也該是你的。”袁三郎 誇的真誠,然後又與他斟了一杯酒,
葛亮大笑了一聲,心裏舒坦極了。
兩人閑聊了一會,袁三郎才問道:“葛兄在外行走的次數多,不知可有到過鳳陽府和州地界?”
葛亮點頭,道:“我們跑船的時候,通常會在和州逗留一晚,那地方小,一個州城還沒咱南溪縣大,你問這做什麽?”
袁三郎道:“我想走一趟和州,聽說那地方有條非常繁華的街市,我尋思去看看,要是有合適的鋪麵,看看能不能盤下來做些生意,順道收一些豆子紅薯那些的回來,南溪縣今年來往的糧商太多了,我家裏的存貨沒備夠,隻好想想別的法子,可惜我對那地方不太熟,這不,隻好尋老哥來打聽了?”
袁三郎已經不是原來的袁三郎了,經過這段時間的成長,他早就學會了 在生意一事上不說實話,隻是對方是他的朋友,他也不願全拿假話套人家,隻好半真半假地編了這套說辭。
葛亮知道袁家現在開了幾間不錯的點心鋪子,生意很好,聽他說想到和州開鋪子,便細細與他說著:“和州那地方,是鳳陽府的最南端,東臨應天府,西接咱們廬州府,境內有條濡須水,是焦湖東端的支流,我們船行往應天府行船的時候,通常會經過那地方,除了臨水的地方繁華平坦一些,在往北走一點全是山地。你要想開鋪子,隻能在臨水的那一帶找,其他地方的鋪子再便宜,都別買。”
袁三郎認真聽著,問道:“離我們這遠不遠?”
葛亮搖頭,道:“不遠,順風順水的時候,三天就能到和州境內,但要是想到最繁華的地方,就得多坐一段路到運漕鎮下船,你要是想去,可以跟著我們船行去看看,鋪子的話, 到那兒找傅家牙行問問,那是我們船老大家開的,可惜我過兩天要往江寧跑船,不然我帶你去 那兒轉轉都行。”
袁三郎忙道他太客氣,想到自己一行人若去,恐怕也要逗留許久,便道:“哪敢勞煩葛大哥?不過小弟若是想在和州收一些豆米,恐怕得耽誤一段時間,還得尋個當地的向導才好放心,不知葛大哥可有相熟的人能介紹給在下?”
葛亮想了一會,就道:“有倒是有一個,名叫何峰,是和州本地人,常在運漕鎮的碼頭接一些商隊的活計,因此打過幾次交道,這人誠信也仗義,隻是有一點不好,他好酒,但凡沾酒,必定喝到酒醉為止,你若是讓他辦事,務必要記住這一點。”
袁三郎點點頭表示自己記下,又與酒樓的掌櫃的借了一些筆墨,讓葛亮給他寫了一封介紹信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