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青城縣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護衛們分別後,金夫子帶著人快速趕路,終於在日落之前進了青城縣內。
金夫子見天色已晚,便找了本地最大的一間客棧住下,同時決定明日一早去縣衙送信。
奔波了一整日,眾人都很是疲倦,加上離開了高州那個不太平的地方,一時間全都鬆懈了下來。
要了晚飯和熱水後,眾人便開始休息。
袁未也不例外,一來到客棧,便讓邱霞鋪床。
沒辦法,這客棧的床鋪實在是稱不上幹淨,許是睡的人太多了又清洗不及時,被褥上殘留了許多黃色的汙漬,袁未頗有些嫌棄,趕緊讓邱霞尋了她們自己的被褥鋪上。
同時,她也忙著擦洗身子,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後,她便攤開四肢躺了上去,不多時,就聽見袁曉等人敲門叫她出來吃飯。
幾人同桌,說了幾句閑話,知道金夫子明天對他們的安排後,便各自散去。
翌日一早,金夫子便攜書信趕往青城縣衙,眾學子則如之前那樣,到市井中打聽民情。
地處江水邊的青城,並不貧窮,街道上鋪滿了青石板,熙熙攘攘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隨處可見的行商,都彰顯著它的繁榮。
金夫子坐在車廂裏仔細打量著,看著百姓臉上放鬆的神情,料想這裏應比高州城安定幾分,心下也對這青城縣令好感了幾分。
趕至縣衙大門,金夫子上前稟告了自己的來意,立即就有人前去通傳。
很快,就有人將金夫子領到縣衙後院。
青城縣令姓張,出身寒門,因有緣得京城一名大儒青眼,從而拜入該門下,與仇大人成為同門師兄弟。
張縣令與仇大人不僅是同門,也是同年,同為子醜年進士,隻是他出身寒門,又無名氣,選官時便選到西北的一個小縣的縣令,做了三年政績不錯,之後便調來江南,做了這青城縣令,如今已有四年了。
張縣令一身青色常服,等在後院中,見到金夫子即刻迎了上來。
雙方見禮後,張縣令便請金夫子去書房做客。
待小廝奉茶退下後,金夫子便遞上兩封書信,張縣令雙手接過,拆開寫給自己的那一封看完,原本還算放鬆的神情變得凝重了幾分。
他向金夫子詢問了他們偶遇仇東升的經過,又問了目前仇東升和高州城的情況。
將這些都仔細過問後,張縣令叫出來一名隨從,吩咐了幾句讓他即刻趕往高州。
至於另一封書信,他則表示,會用官驛避過高州發出。
得到如此承諾的金夫子心頭鬆快了幾分,張縣令也適時將話題轉到他們遊學上來,詢問他們都拜訪了哪些地方的大儒。
金夫子將一路以來的遊學經曆簡單說了,張縣令聚精會神地聽著,得知他們還拜訪官學後,張縣令便欣喜說道:“本縣縣學近年來人才濟濟,上次考學有幾位學子資質不錯,可惜浮躁了些,正好讓他們學子之間切磋切磋,挫挫他們的銳氣,好讓他們知道,這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金夫子便樂嗬嗬地說道:“張縣令真是謙虛了,能得您青眼的必定都是極優秀的人才,到時切磋還指不定是誰挫誰的銳氣呢!”
張縣令嗬嗬笑著,隨後又詢問了金夫子等人的住處,道:“還不知先生帶著學生都住在哪裏?”
得知他們都住在當地的誠信客棧後,便熱情地道:“遊學在外,想必花費頗多,在下在青城置了一間院落,暫時空置,離魏老大人的住處也不遠,先生若不嫌棄,可帶著眾學子一同住上幾日。”
魏老大人是一名告老還鄉的老翰林,於為官之道上不甚精通,但博學多才,於文章之道頗有造詣,若能得他指點必有收益。
金夫子想到近日花費確實不少,後麵還要返程,連忙道謝:“多謝大人好意,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待得金夫子回到客棧,即刻告知他們這一消息,讓他們收拾行李,準備去縣令的別院居住。
眾學子都高興地道:“這位張縣令可真是個好人。”
於是眾人重新駕起車馬跟著張縣令的隨從搬進了別院。
別院雖說是二進的,可十分寬敞,大大小小的房間十來個,一點也不擁擠,袁未選了跨院最邊上的位置,然後袁旭等人就選在她的旁邊,這樣一來,整個跨院幾乎都是她袁家人。
痛痛快快地收拾了一通,袁未才開始仔細打量這座院子。
不僅占地大,院內格局也很漂亮,除主院外,各帶了東西兩個小跨院,東跨院大一點,旁邊修建了假山和涼亭,還栽種了各種袁未叫不出來的花。
袁未住的西跨院小一點,旁邊圈了一塊位置做下人房和車馬間,相比別的地方有些吵鬧,不過打掃的很幹淨,出門在外,袁未便也不太講究。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袁未一進到這座別院,眼皮子就開始時不時跳兩下,這讓她有些不安,來來回回在別院裏轉悠了好幾圈,最後什麽都沒有發現,隻好作罷。
歐陽錚見她在院子裏轉了好幾圈,便問道:“喜歡?”
袁未一愣,知道他誤會了,便玩笑道:“不是啊,隻是隨便看看,萬一走水了該往哪邊跑?”
歐陽錚挑了下眉失笑道:“我看這院子構造不錯,造價也不菲,還以為你是瞧上這院子了。”
袁未聽著他的話,回想起剛剛走過的一花一石,要麽是些名貴之物,要麽就是些她叫不出名字的,想必造價斐然,於是遲疑地道:“你的意思是……這位縣令?”
袁未語氣極慢,歐陽錚則豎起一根指頭放在嘴邊,然後又指了指門房處不時回頭向裏望的小廝。
袁未立即閉上嘴,給了他一個眼神,點頭道:“我知道了。”
歐陽錚則在心裏暗道她聰慧,然後說道:“放心吧,萬事有我。”
袁未知道他是將自己的玩笑話當了真,可是看這門房小廝的樣子,未必不需要小心。
於是點頭應了聲:“好。”
想到門口還有個小廝在留意他們,便故意大聲地說道:“聽說這附近有家魚丸麵做的極好,明天一起去嚐嚐?”
說著便扯他走了。
金夫子見天色已晚,便找了本地最大的一間客棧住下,同時決定明日一早去縣衙送信。
奔波了一整日,眾人都很是疲倦,加上離開了高州那個不太平的地方,一時間全都鬆懈了下來。
要了晚飯和熱水後,眾人便開始休息。
袁未也不例外,一來到客棧,便讓邱霞鋪床。
沒辦法,這客棧的床鋪實在是稱不上幹淨,許是睡的人太多了又清洗不及時,被褥上殘留了許多黃色的汙漬,袁未頗有些嫌棄,趕緊讓邱霞尋了她們自己的被褥鋪上。
同時,她也忙著擦洗身子,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後,她便攤開四肢躺了上去,不多時,就聽見袁曉等人敲門叫她出來吃飯。
幾人同桌,說了幾句閑話,知道金夫子明天對他們的安排後,便各自散去。
翌日一早,金夫子便攜書信趕往青城縣衙,眾學子則如之前那樣,到市井中打聽民情。
地處江水邊的青城,並不貧窮,街道上鋪滿了青石板,熙熙攘攘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隨處可見的行商,都彰顯著它的繁榮。
金夫子坐在車廂裏仔細打量著,看著百姓臉上放鬆的神情,料想這裏應比高州城安定幾分,心下也對這青城縣令好感了幾分。
趕至縣衙大門,金夫子上前稟告了自己的來意,立即就有人前去通傳。
很快,就有人將金夫子領到縣衙後院。
青城縣令姓張,出身寒門,因有緣得京城一名大儒青眼,從而拜入該門下,與仇大人成為同門師兄弟。
張縣令與仇大人不僅是同門,也是同年,同為子醜年進士,隻是他出身寒門,又無名氣,選官時便選到西北的一個小縣的縣令,做了三年政績不錯,之後便調來江南,做了這青城縣令,如今已有四年了。
張縣令一身青色常服,等在後院中,見到金夫子即刻迎了上來。
雙方見禮後,張縣令便請金夫子去書房做客。
待小廝奉茶退下後,金夫子便遞上兩封書信,張縣令雙手接過,拆開寫給自己的那一封看完,原本還算放鬆的神情變得凝重了幾分。
他向金夫子詢問了他們偶遇仇東升的經過,又問了目前仇東升和高州城的情況。
將這些都仔細過問後,張縣令叫出來一名隨從,吩咐了幾句讓他即刻趕往高州。
至於另一封書信,他則表示,會用官驛避過高州發出。
得到如此承諾的金夫子心頭鬆快了幾分,張縣令也適時將話題轉到他們遊學上來,詢問他們都拜訪了哪些地方的大儒。
金夫子將一路以來的遊學經曆簡單說了,張縣令聚精會神地聽著,得知他們還拜訪官學後,張縣令便欣喜說道:“本縣縣學近年來人才濟濟,上次考學有幾位學子資質不錯,可惜浮躁了些,正好讓他們學子之間切磋切磋,挫挫他們的銳氣,好讓他們知道,這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金夫子便樂嗬嗬地說道:“張縣令真是謙虛了,能得您青眼的必定都是極優秀的人才,到時切磋還指不定是誰挫誰的銳氣呢!”
張縣令嗬嗬笑著,隨後又詢問了金夫子等人的住處,道:“還不知先生帶著學生都住在哪裏?”
得知他們都住在當地的誠信客棧後,便熱情地道:“遊學在外,想必花費頗多,在下在青城置了一間院落,暫時空置,離魏老大人的住處也不遠,先生若不嫌棄,可帶著眾學子一同住上幾日。”
魏老大人是一名告老還鄉的老翰林,於為官之道上不甚精通,但博學多才,於文章之道頗有造詣,若能得他指點必有收益。
金夫子想到近日花費確實不少,後麵還要返程,連忙道謝:“多謝大人好意,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待得金夫子回到客棧,即刻告知他們這一消息,讓他們收拾行李,準備去縣令的別院居住。
眾學子都高興地道:“這位張縣令可真是個好人。”
於是眾人重新駕起車馬跟著張縣令的隨從搬進了別院。
別院雖說是二進的,可十分寬敞,大大小小的房間十來個,一點也不擁擠,袁未選了跨院最邊上的位置,然後袁旭等人就選在她的旁邊,這樣一來,整個跨院幾乎都是她袁家人。
痛痛快快地收拾了一通,袁未才開始仔細打量這座院子。
不僅占地大,院內格局也很漂亮,除主院外,各帶了東西兩個小跨院,東跨院大一點,旁邊修建了假山和涼亭,還栽種了各種袁未叫不出來的花。
袁未住的西跨院小一點,旁邊圈了一塊位置做下人房和車馬間,相比別的地方有些吵鬧,不過打掃的很幹淨,出門在外,袁未便也不太講究。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袁未一進到這座別院,眼皮子就開始時不時跳兩下,這讓她有些不安,來來回回在別院裏轉悠了好幾圈,最後什麽都沒有發現,隻好作罷。
歐陽錚見她在院子裏轉了好幾圈,便問道:“喜歡?”
袁未一愣,知道他誤會了,便玩笑道:“不是啊,隻是隨便看看,萬一走水了該往哪邊跑?”
歐陽錚挑了下眉失笑道:“我看這院子構造不錯,造價也不菲,還以為你是瞧上這院子了。”
袁未聽著他的話,回想起剛剛走過的一花一石,要麽是些名貴之物,要麽就是些她叫不出名字的,想必造價斐然,於是遲疑地道:“你的意思是……這位縣令?”
袁未語氣極慢,歐陽錚則豎起一根指頭放在嘴邊,然後又指了指門房處不時回頭向裏望的小廝。
袁未立即閉上嘴,給了他一個眼神,點頭道:“我知道了。”
歐陽錚則在心裏暗道她聰慧,然後說道:“放心吧,萬事有我。”
袁未知道他是將自己的玩笑話當了真,可是看這門房小廝的樣子,未必不需要小心。
於是點頭應了聲:“好。”
想到門口還有個小廝在留意他們,便故意大聲地說道:“聽說這附近有家魚丸麵做的極好,明天一起去嚐嚐?”
說著便扯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