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必須如實相告,便誠懇地說:“娘娘,您難道沒有察覺到此次太子殿下前往南京之事異常詭異嗎?”然而,皇後對這位兒媳尚未完全信任,臉色一沉,嚴厲地回應道:“這皆是陛下的旨意,你切勿隨意猜測!”
胡善祥卻神色凝重,鄭重其事地說:“娘娘聰慧過人,自然不會被表麵現象所蒙蔽。方才姐姐過來告知,近段時間紫禁城的人員調動異常頻繁,想必娘娘心中有數,知曉其中必有蹊蹺。”
皇後聽到這話,心中一驚,趕緊坐直了身體,眼中閃過一絲緊張和擔憂。她緊緊地盯著胡善祥,聲音低沉而焦急地問道:“你還聽到什麽?不要隱瞞,我們現在可是同一條船上的人!”
胡善祥低下頭,輕聲說道:“兒媳在宮外的那位做生意的娘子,今天也進宮了。她告訴我,最近一段時間京城流民四起,情況非常不尋常,讓兒媳提醒您做好準備。”
皇後聽後,臉色變得更加凝重,身體微微顫抖著。她深知大明朝的宮規森嚴,兵權一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自己所能動用的權力僅僅局限於宮務。麵對這樣的局勢,她感到無力和焦慮。
然而,作為後宮之主,她必須保持鎮定和冷靜。她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緩緩說道:“本宮明白了,謝謝你的提醒。我會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並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皇宮和皇室的安全。”
胡善祥回到宮裏,心裏更加不安穩了,她叫來韋珍:“姑姑,你說兩個小家夥要不要先停課?”韋珍有些疑惑地說道:“娘娘,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嗎?”
胡善祥掐了掐時間,心裏默默計算著日子。按照前世的記憶,距離皇帝駕崩隻剩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雖然不能確定曆史是否會重演,但她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她深吸一口氣,眼神堅定而決然地對韋珍說:“姑姑,我覺得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再過一個星期,如果太子殿下還沒有回來,你就找個借口給兩個小殿下請病假吧。但要注意,不要做得太明顯,以免引起他人的懷疑。”
韋珍聽後,微微皺起眉頭,有些擔憂地看著胡善祥。她知道胡善祥這樣做一定有她的道理,但心中還是難免有些忐忑不安。然而,她也明白現在不是猶豫的時候,於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胡善祥看著韋珍緊張的樣子,輕聲安慰道:“姑姑,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隻是提前做些準備,以防萬一。隻要太子殿下能平安歸來,這些都將成為過去。”
韋珍輕輕歎了口氣,無奈地點頭表示理解。她深知胡善祥的謹慎和果斷,也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兩個孩子的安全。
胡善祥感激地看了一眼韋珍,然後轉身離開。她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會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她堅信自己能夠應對一切困難。
遠在南京的朱瞻基接到了於謙的回信,心中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他喃喃自語道:“這些人究竟打算對父皇做些什麽?不行,我必須立刻趕回北京!”
一旁的袁琦見此情景,趕忙挺身而出:“殿下,您放心地回去吧!我留在這裏,佯裝生病,或許能夠騙過他們一段時間。”
然而,朱瞻基心中卻有些猶豫,他深知那些人必定會嚴密監視著他,擔心袁琦會因此陷入危險之中。他緊緊皺起眉頭說道:“這些人一定會死死盯著本宮,你這樣做太冒險了,我不能讓你陷入危險,我需要再好好想一想。”他沉默片刻後又補充道,“我不想你因為這件事而失去性命。”
袁琦卻搖了搖頭說道:“殿下,您好了我們才能好,請您不要顧慮我,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再說太子妃和兩位殿下都在等著您,皇後娘娘在等著您,皇帝陛下在等著您,奴才這條賤命死了就死了。”
朱瞻基有些猶豫地說道:“你見機行事,要是有什麽事,你趕緊跑,不要管了,保住性命。”袁琦跪著說道:“奴才一定保住性命,等著殿下,殿下一路順風。”
朱瞻基深知時間緊迫,不能有絲毫耽擱,他迅速召集了一些可靠的人馬,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敢有半點馬虎,生怕被他人察覺。
而另一邊,袁琦也展現出了他的謹慎和機智。從一開始,他便佯裝生病,躺在病床上。這樣一來,一般的臣子根本無法見到太子殿下的真容,自然也就難以察覺到其中的異樣。
張皇後在宮中一直對宮內人員的調動保持著高度警惕。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驚訝地發現,正如胡善祥所言,自己竟然完全沒有察覺到這些異常情況,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疏忽和失誤。然而,她並非等閑之輩,立刻采取行動,將所有重要職位都換成了自己信任的人。
這個消息傳到漢王耳中,讓他陷入了極度的焦慮之中。他在房間裏來回踱步,情緒異常暴躁:“該死!難道我們的計劃已經被人識破了?朱瞻基那小子現在在哪裏?南京那邊有什麽動靜?那個小兔崽子到底還在那裏嗎?我那位大嫂可不好對付啊!”
黑衣人卻淡定極了:“這些人都是困獸之鬥罷了,皇帝現在對我們信任極了,隻要不過半個月,他一定會死,隻要朱瞻基趕不回來,我們就可以矯詔登基,你不用擔心。”
漢王卻覺得沒那麽簡單:“你確定嗎?朱瞻基那個小子可不是好懵的,他會不會回來了,你再叫人問問,別出了岔子,不能有差錯,現在朝廷上下對那個小子非常信服,我們沒那麽大勝算。老三這步棋也廢了,還是小心為上。”
黑衣人想了想,確實要謹慎,還是跟南京那邊的人取得了聯係。
胡善祥卻神色凝重,鄭重其事地說:“娘娘聰慧過人,自然不會被表麵現象所蒙蔽。方才姐姐過來告知,近段時間紫禁城的人員調動異常頻繁,想必娘娘心中有數,知曉其中必有蹊蹺。”
皇後聽到這話,心中一驚,趕緊坐直了身體,眼中閃過一絲緊張和擔憂。她緊緊地盯著胡善祥,聲音低沉而焦急地問道:“你還聽到什麽?不要隱瞞,我們現在可是同一條船上的人!”
胡善祥低下頭,輕聲說道:“兒媳在宮外的那位做生意的娘子,今天也進宮了。她告訴我,最近一段時間京城流民四起,情況非常不尋常,讓兒媳提醒您做好準備。”
皇後聽後,臉色變得更加凝重,身體微微顫抖著。她深知大明朝的宮規森嚴,兵權一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自己所能動用的權力僅僅局限於宮務。麵對這樣的局勢,她感到無力和焦慮。
然而,作為後宮之主,她必須保持鎮定和冷靜。她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緩緩說道:“本宮明白了,謝謝你的提醒。我會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並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皇宮和皇室的安全。”
胡善祥回到宮裏,心裏更加不安穩了,她叫來韋珍:“姑姑,你說兩個小家夥要不要先停課?”韋珍有些疑惑地說道:“娘娘,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嗎?”
胡善祥掐了掐時間,心裏默默計算著日子。按照前世的記憶,距離皇帝駕崩隻剩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雖然不能確定曆史是否會重演,但她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她深吸一口氣,眼神堅定而決然地對韋珍說:“姑姑,我覺得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再過一個星期,如果太子殿下還沒有回來,你就找個借口給兩個小殿下請病假吧。但要注意,不要做得太明顯,以免引起他人的懷疑。”
韋珍聽後,微微皺起眉頭,有些擔憂地看著胡善祥。她知道胡善祥這樣做一定有她的道理,但心中還是難免有些忐忑不安。然而,她也明白現在不是猶豫的時候,於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胡善祥看著韋珍緊張的樣子,輕聲安慰道:“姑姑,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隻是提前做些準備,以防萬一。隻要太子殿下能平安歸來,這些都將成為過去。”
韋珍輕輕歎了口氣,無奈地點頭表示理解。她深知胡善祥的謹慎和果斷,也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兩個孩子的安全。
胡善祥感激地看了一眼韋珍,然後轉身離開。她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會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她堅信自己能夠應對一切困難。
遠在南京的朱瞻基接到了於謙的回信,心中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他喃喃自語道:“這些人究竟打算對父皇做些什麽?不行,我必須立刻趕回北京!”
一旁的袁琦見此情景,趕忙挺身而出:“殿下,您放心地回去吧!我留在這裏,佯裝生病,或許能夠騙過他們一段時間。”
然而,朱瞻基心中卻有些猶豫,他深知那些人必定會嚴密監視著他,擔心袁琦會因此陷入危險之中。他緊緊皺起眉頭說道:“這些人一定會死死盯著本宮,你這樣做太冒險了,我不能讓你陷入危險,我需要再好好想一想。”他沉默片刻後又補充道,“我不想你因為這件事而失去性命。”
袁琦卻搖了搖頭說道:“殿下,您好了我們才能好,請您不要顧慮我,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再說太子妃和兩位殿下都在等著您,皇後娘娘在等著您,皇帝陛下在等著您,奴才這條賤命死了就死了。”
朱瞻基有些猶豫地說道:“你見機行事,要是有什麽事,你趕緊跑,不要管了,保住性命。”袁琦跪著說道:“奴才一定保住性命,等著殿下,殿下一路順風。”
朱瞻基深知時間緊迫,不能有絲毫耽擱,他迅速召集了一些可靠的人馬,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敢有半點馬虎,生怕被他人察覺。
而另一邊,袁琦也展現出了他的謹慎和機智。從一開始,他便佯裝生病,躺在病床上。這樣一來,一般的臣子根本無法見到太子殿下的真容,自然也就難以察覺到其中的異樣。
張皇後在宮中一直對宮內人員的調動保持著高度警惕。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驚訝地發現,正如胡善祥所言,自己竟然完全沒有察覺到這些異常情況,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疏忽和失誤。然而,她並非等閑之輩,立刻采取行動,將所有重要職位都換成了自己信任的人。
這個消息傳到漢王耳中,讓他陷入了極度的焦慮之中。他在房間裏來回踱步,情緒異常暴躁:“該死!難道我們的計劃已經被人識破了?朱瞻基那小子現在在哪裏?南京那邊有什麽動靜?那個小兔崽子到底還在那裏嗎?我那位大嫂可不好對付啊!”
黑衣人卻淡定極了:“這些人都是困獸之鬥罷了,皇帝現在對我們信任極了,隻要不過半個月,他一定會死,隻要朱瞻基趕不回來,我們就可以矯詔登基,你不用擔心。”
漢王卻覺得沒那麽簡單:“你確定嗎?朱瞻基那個小子可不是好懵的,他會不會回來了,你再叫人問問,別出了岔子,不能有差錯,現在朝廷上下對那個小子非常信服,我們沒那麽大勝算。老三這步棋也廢了,還是小心為上。”
黑衣人想了想,確實要謹慎,還是跟南京那邊的人取得了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