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太子砍了武三思父子的腦袋,又帶兵攻入皇宮,一並要殺上官婉兒和韋後,被皇帝挫敗後倉惶逃竄,逃竄途中太子被部下殺死,景龍政變以失敗告終。
武三思父子死後,皇帝廢朝五日,並追贈太尉、追封梁王,賜予諡號為“宣,死後榮寵極盛。可韋後和安樂公主仍不滿意,逼著皇帝要將太子李重俊的人頭拿去奠祭,滿朝嘩然。
太平公主一脈(當然不包括她兩個姓武的兒子),相王李旦及其四子,各部宰相及大臣紛紛上書死諫,但李顯依舊不為所動,硬是將兒子的人頭獻了出去。帝後的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李氏宗親及其利益共同體。一弟一妹撂挑子走人,李旦稱病居家不出,太平公主搬出來了欽天監,天幹地支一頓算,最後得出的結論:需要太平公主到香積寺為皇帝哥哥祈福。其他宗室、各部大臣有樣學樣,竟然難得的在這件事情上擰成了一股繩。
所以,雖然皇帝給武三思的葬禮定了極高的規格,但到場憑吊的卻隻有武氏子弟和一些靠著安樂公主上位的斜封官。至此,從武周時期開始,浸淫權力中心幾十年,甚至向皇帝寶座發出過挑戰的武氏一族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在這一場博弈中,雖然達到了以太子人頭祭奠武三思的結果,但韋後母女也深刻地意識到: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影響力太大了。
所以,皇後的裙下之臣,兵部尚書宗楚客向皇帝告發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參與李重俊的謀逆。
韋後明白,要做實兩人罪名,非要拿出實證不可。正一籌莫展之時,證據卻送上門來。
太子造反後,韋後堅持要殃及妻兒,賜死太子妃楊氏和年僅三歲的嫡子。為避嫌,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肯為弱母幼子求情。由此可見,滿口仁義動輒死柬的臣子們很會拿捏尺度:
太子雖然有罪,但到底是皇嗣是儲君,武三思死得再冤枉也是臣子,哪有君向臣認錯的?群臣進諫,維護的是帝王權威皇家尊嚴,絕不會惹來猜疑災禍。可為太子的妻、子求情就另當別論了,那李重俊可是帶兵犯闕,冒犯的本身就是皇帝和皇後。
在震耳欲聾的沉默麵前,隻有中山郡王李隆業求到李顯麵前,痛哭流涕陳述太子的赤子之心。老吾老,幼吾幼,李隆業的深情陳詞和小孫子的啼哭終於喚醒了李顯的舔犢之情,留下了李重俊的血脈。
韋後知道後大怒,以大不敬和挑撥帝後關係的罪名打了李隆業二十大板。
回去後又被相王李旦以忤逆的名目有零有整地抽了十九鞭子,並罰閉門思過。
但這麽一鬧,到底被宗楚客抓到了把柄,以此斷定相王和太子謀逆脫不了幹係。
也許是經過上次的哭訴積累了經驗,這廝又跑去李顯跟前哭:陛下伯伯呀,從前皇帝祖母想立我爹當太子,我爹好幾天不吃飯以絕食的姿態請求讓於陛下。我爹就不愛當官,更不願意當皇帝,這個事天下皆知。皇帝伯伯,您如今貴為天子,父母兄弟俱去,可就有這一個弟弟啦!難道就容不下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為兄長馬首是瞻的可愛弟弟嗎?!
李顯又被李隆業說得沉默了,放了可愛弟弟一馬。
韋後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以丞相韋巨源為首的皇後派,不斷上書請求將相王四子派到地方任職,如今朝堂上正爭執得熱鬧。
江風聽得入了神,雖然知道曆史的走向,但還是不由得為李隆業父子擔心。
她正出神時,聽到有人說:“你少同淑微玩吧,學了她的跋扈,當心沒有男子敢娶你。”
說話的是一位著孔雀藍圓領長袍的男子。江風忙站起來行禮,鍾淑微卻並不起身,隻笑著回道:“那我以後可要多同我表姐玩才好。”
那人也笑道:“你表姐柔弱太過,沾沾你的跋扈也好。”
大庭廣眾下,鍾淑微也並不敢太過分,見江風和褚顏仍站著,也站起指著倆人介紹道:“這是江佐的妹妹江風,隨沈夫人一起來的。那位姑娘是叫…褚…褚”
她撓著頭求助江風,“她叫褚顏,是我們家的親戚。”江風幹脆地答道。
“哦,對。褚顏。”鍾淑微又補充了一遍,繼續說:“阿風,這位是郢國公,公主家的長公子。”
這便是太平公主與第一任丈夫薛紹的兒子——薛崇簡,馬球賽上和李隆業一起輸給沈顧行的人。
“見過國公爺。”江風和褚顏一起拜道。
薛崇簡提著酒壺,想到李隆業和沈顧行在球場上劍拔弩張,都便笑道:“你便是江風?上午怎麽沒見到你?你可是錯過了一場好戲!可惜呀可惜。”
不等江風回答,鍾淑微就搶先道:“你們男人覺得可惜的事,一定會大大的無聊,錯過有什麽可惜。”
薛崇簡無奈地歎口氣,“趁早找個夫君,好好管管你這張嘴。”
“哼!誰管誰還不一定呢!”鍾淑微嘟著嘴,又道:“國公爺是來敬酒的麽?若是,趕緊斟了酒走人,別礙著我們說話。”
薛崇簡像是習慣了對方的蠻橫,一副好脾氣地分別給三個女孩斟了酒,然後才對鍾淑微說:“今兒晚上母親還要設宴,你別走了,到時候叫你表姐出來熱鬧熱鬧,總悶在屋子裏到底不好。”
鍾淑微眉頭蹙起,小聲嘟囔:“知道了。”
薛崇簡又對江風說:“我聽芳草姑姑說,母親專門為她的小知己取了幾壇羊羔酒,就是你吧?母親難得有如此興致,我已同宜業講好,他也會留下來!若沒有他的琴聲,再好的羊羔酒也要遜色一半。”
江風道:“公主抬愛,江風豈敢以知己自居。王爺過譽了。”
薛崇簡打量著江風,心裏不住點評:太過中規中矩,太過冷靜理智!那兩位啥眼光?啥品味?想著,便搖搖頭走了。
這個動作刺傷了江風的自尊心,她心中腹誹:大哥,你有禮貌嘛?
鍾淑微拉著她坐下,“別理他。”
江風笑笑,“你怎麽跟國公爺這麽熟?”
鍾淑微氣哄哄地說:“我表姐嫁了他,每天受他正妻的搓磨,這回那武氏的爹死了,看誰還給她撐腰。”
原來如此,薛崇簡娶了武三思的女兒為妻,娶了鍾淑微的表姐做妾,妻妾不合,所以談及武三思才咬牙切齒。
唐帝國皇室、宗親及大臣之間姻親縱橫盤根錯節,太平公主的夫家姓武、兒子的妻子姓武、安樂公主的前後兩任夫家也姓武,李隆基的武惠妃是武攸止的女兒,李隆業的妻子姓韋、韋氏子弟也娶了一大堆公主縣主。算來算去,家家戶戶都能沾親帶故,但是卻一點不妨礙大家鬥得烏眼雞一般。
所以,老丈人死了不到一個月,女婿喝酒宴飲遊戲也不足為奇了。
江風兀自出神,鍾淑微伸手推她,江風順著她揚著的下巴,看到壽春王妃、吉安縣主、沈夫人還有竇夫人正在說笑,也不知那位長袖善舞的竇夫人說了什麽,隻見吉安縣主笑靨如花,嬌羞地伏在王妃的身上。
“縣主對沈夫人也忒殷勤了些。”鍾淑微吐槽道。
江風心裏微酸,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恰巧一個年齡隻有十二三歲的仕女走過來,向江風略施一禮,口齒清晰:“江姑娘好。外院的沈公子讓我給姑娘帶句話。他說沈夫人宴後要去香積寺,要您也一同去。還要姑娘少喝點酒,一會要騎馬過去,一去一回並不耽誤公主的晚宴。”
江風怔怔地看著已見了底的酒盞,在鍾淑微意味深長的笑聲中紅著臉應下,再看吉安縣主的笑容也不覺刺眼了。
午時三刻左右,上座的太平公主麵露倦意,女官們便攙著她去午睡,餘下的眾位夫人、小姐便也識趣地散場了。
沈夫人和熟識的幾位夫人同路,出了角門看到了沈府的馬車,沈顧行牽著馬等在那裏。
沈夫人和姑母共乘一輛馬車,若錦、如曄和褚顏留在公主別苑,隻有沈顧行和江風各騎一馬同去。
如曄撅著嘴不高興,沈夫人直接無視上了馬車,沈姑母歎了口氣也跟了上去。她原本也有心思撮合沈顧行和她的繼女,可越到後來越發覺競爭力不足,如曄既比不上縣主家的勢力,也比不上江風與沈顧行的情意,她隻能放棄。
沈顧行先護著江風上馬,然後回身對三個女孩說:“我們送母親和姑母安頓好就回。”
香積寺南臨鎬河,北接樊川,掩映在群山和參天巨樹之間,上山的路並不寬闊,隻能容一輛馬車,如果對向有車輛過來,要提前找寬敞的地方互相讓路。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偶有日光照射下來也覺得寒冷。兩側泉水撞擊崖石,響聲幽咽,深山雲峰處傳來陣陣鍾聲。這樣的空潭隱蔽之地,的確能讓人放棄邪念妄想。
寺院香火旺盛,往來的官眷極多,寺裏便單辟出來幾處院落作為香客留宿之用。沈顧行早已差人定了兩間房,此時已收拾妥當,兩位夫人畢竟上了年紀,折騰了一上午都歇息去了。
沈顧行和江風告退出來,並不下山,而是一路折轉到大雄寶殿後院。但見兩株參天古槐立於院中,樹幹相互趨近,樹冠在空中相擁,樹根在地下纏繞。
“這棵姻緣樹靈驗極了,阿佐和張小姐的姻緣鎖就掛在樹上。”沈顧行看著古樹,跟江風介紹道。
細看之下,果然樹枝之上密密麻麻掛著銅鎖,且都是一對一對的。
江風實在想不到古板木訥且無情趣的江佐竟然也信這個?!原來愛情確實可以讓人變得……幼稚。
“姑娘可願舍我一縷青絲?”
點頭。
幼稚一回唄!反正也沒啥損失。
兩人各剪了一縷頭發,放在小沙彌鋪著的黃色綢布托盤上,托盤上還放著一對銅鎖。高僧一邊念念有詞一邊將兩鎖合扣,又將兩人頭發融為灰,分別放入鑰匙孔內,再填粘稠狀的物質,鎖孔被封,這對銅鎖便永生永世糾纏,再無法打開。
僧人將同心鎖交給沈顧行,略伸手示意,沈顧行便登上早放在那裏的梯子,將鎖掛於樹上。
掛好後,僧人再次誦念經文,江沈雙雙跪於樹前,雙手合十,祈願,三叩首。
兩人踱步下山,江風撿了一片銀杏葉,一邊把玩著一邊笑著說:“有點像是成親。”
“成親在於形,拜天地父母,無非是要取得外在的承認。而我們,是在交心。從此以後,我心裏認定你就是我的妻子了。”
一陣風過,銀杏葉簌簌落下,兩人在金黃的落葉中對望,這是跨越千年的凝視,這是不能泯於塵煙的承諾。林盡染於曆史長河溯流而上,從涼州早春那一株杏花樹下的怦然心動開始,終於在秋日漫山古樹立下長相守的誓言。
兩人因為在寺裏耽擱了時間,即使縱馬飛馳也還是晚了。
到公主府時,沈顧行的小廝無憂和悠然焦急地在門口等著。無憂在秋夜裏滿頭大汗,一邊牽馬一邊說:“公子可算回來了,巴陵郡王已派人出來打聽好幾回,快進去吧。”
一個小太監在前麵引路,步子飛也似的,繞、穿、登七葷八素行了一大陣,終於聽到嬉笑之聲,一會兒又見一池湖水,對麵燈火通明,人影婆娑,過了拱形木橋,終於到了。
並不是規規矩矩的宴席,隻有太平公主單設一榻,榻的下首分別擺著桌幾,上麵卻並沒有人坐。
眾人有行酒令的,有聽曲的,有賞花的,有聊天的,投壺的…三三兩兩,隨意自在。
沈江兩人從暗影中走來,一個豐神俊朗一個婉轉清麗。好似兩位謫仙,帶著不染塵世的風流,帶著不落世俗的超脫,帶著小心藏匿但又無所遁形的秘密,一步一步踏入萬丈紅塵。
倆人的到來立刻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目。吉安的琴漏了一拍,李隆業投壺未入,果漿汙了如曄的羅裙……沈顧行麵色微紅,同眾人抱歉作揖賠禮,江風卻被一位女官徑直帶到公主駕前。
武三思父子死後,皇帝廢朝五日,並追贈太尉、追封梁王,賜予諡號為“宣,死後榮寵極盛。可韋後和安樂公主仍不滿意,逼著皇帝要將太子李重俊的人頭拿去奠祭,滿朝嘩然。
太平公主一脈(當然不包括她兩個姓武的兒子),相王李旦及其四子,各部宰相及大臣紛紛上書死諫,但李顯依舊不為所動,硬是將兒子的人頭獻了出去。帝後的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李氏宗親及其利益共同體。一弟一妹撂挑子走人,李旦稱病居家不出,太平公主搬出來了欽天監,天幹地支一頓算,最後得出的結論:需要太平公主到香積寺為皇帝哥哥祈福。其他宗室、各部大臣有樣學樣,竟然難得的在這件事情上擰成了一股繩。
所以,雖然皇帝給武三思的葬禮定了極高的規格,但到場憑吊的卻隻有武氏子弟和一些靠著安樂公主上位的斜封官。至此,從武周時期開始,浸淫權力中心幾十年,甚至向皇帝寶座發出過挑戰的武氏一族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在這一場博弈中,雖然達到了以太子人頭祭奠武三思的結果,但韋後母女也深刻地意識到: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影響力太大了。
所以,皇後的裙下之臣,兵部尚書宗楚客向皇帝告發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參與李重俊的謀逆。
韋後明白,要做實兩人罪名,非要拿出實證不可。正一籌莫展之時,證據卻送上門來。
太子造反後,韋後堅持要殃及妻兒,賜死太子妃楊氏和年僅三歲的嫡子。為避嫌,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肯為弱母幼子求情。由此可見,滿口仁義動輒死柬的臣子們很會拿捏尺度:
太子雖然有罪,但到底是皇嗣是儲君,武三思死得再冤枉也是臣子,哪有君向臣認錯的?群臣進諫,維護的是帝王權威皇家尊嚴,絕不會惹來猜疑災禍。可為太子的妻、子求情就另當別論了,那李重俊可是帶兵犯闕,冒犯的本身就是皇帝和皇後。
在震耳欲聾的沉默麵前,隻有中山郡王李隆業求到李顯麵前,痛哭流涕陳述太子的赤子之心。老吾老,幼吾幼,李隆業的深情陳詞和小孫子的啼哭終於喚醒了李顯的舔犢之情,留下了李重俊的血脈。
韋後知道後大怒,以大不敬和挑撥帝後關係的罪名打了李隆業二十大板。
回去後又被相王李旦以忤逆的名目有零有整地抽了十九鞭子,並罰閉門思過。
但這麽一鬧,到底被宗楚客抓到了把柄,以此斷定相王和太子謀逆脫不了幹係。
也許是經過上次的哭訴積累了經驗,這廝又跑去李顯跟前哭:陛下伯伯呀,從前皇帝祖母想立我爹當太子,我爹好幾天不吃飯以絕食的姿態請求讓於陛下。我爹就不愛當官,更不願意當皇帝,這個事天下皆知。皇帝伯伯,您如今貴為天子,父母兄弟俱去,可就有這一個弟弟啦!難道就容不下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為兄長馬首是瞻的可愛弟弟嗎?!
李顯又被李隆業說得沉默了,放了可愛弟弟一馬。
韋後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以丞相韋巨源為首的皇後派,不斷上書請求將相王四子派到地方任職,如今朝堂上正爭執得熱鬧。
江風聽得入了神,雖然知道曆史的走向,但還是不由得為李隆業父子擔心。
她正出神時,聽到有人說:“你少同淑微玩吧,學了她的跋扈,當心沒有男子敢娶你。”
說話的是一位著孔雀藍圓領長袍的男子。江風忙站起來行禮,鍾淑微卻並不起身,隻笑著回道:“那我以後可要多同我表姐玩才好。”
那人也笑道:“你表姐柔弱太過,沾沾你的跋扈也好。”
大庭廣眾下,鍾淑微也並不敢太過分,見江風和褚顏仍站著,也站起指著倆人介紹道:“這是江佐的妹妹江風,隨沈夫人一起來的。那位姑娘是叫…褚…褚”
她撓著頭求助江風,“她叫褚顏,是我們家的親戚。”江風幹脆地答道。
“哦,對。褚顏。”鍾淑微又補充了一遍,繼續說:“阿風,這位是郢國公,公主家的長公子。”
這便是太平公主與第一任丈夫薛紹的兒子——薛崇簡,馬球賽上和李隆業一起輸給沈顧行的人。
“見過國公爺。”江風和褚顏一起拜道。
薛崇簡提著酒壺,想到李隆業和沈顧行在球場上劍拔弩張,都便笑道:“你便是江風?上午怎麽沒見到你?你可是錯過了一場好戲!可惜呀可惜。”
不等江風回答,鍾淑微就搶先道:“你們男人覺得可惜的事,一定會大大的無聊,錯過有什麽可惜。”
薛崇簡無奈地歎口氣,“趁早找個夫君,好好管管你這張嘴。”
“哼!誰管誰還不一定呢!”鍾淑微嘟著嘴,又道:“國公爺是來敬酒的麽?若是,趕緊斟了酒走人,別礙著我們說話。”
薛崇簡像是習慣了對方的蠻橫,一副好脾氣地分別給三個女孩斟了酒,然後才對鍾淑微說:“今兒晚上母親還要設宴,你別走了,到時候叫你表姐出來熱鬧熱鬧,總悶在屋子裏到底不好。”
鍾淑微眉頭蹙起,小聲嘟囔:“知道了。”
薛崇簡又對江風說:“我聽芳草姑姑說,母親專門為她的小知己取了幾壇羊羔酒,就是你吧?母親難得有如此興致,我已同宜業講好,他也會留下來!若沒有他的琴聲,再好的羊羔酒也要遜色一半。”
江風道:“公主抬愛,江風豈敢以知己自居。王爺過譽了。”
薛崇簡打量著江風,心裏不住點評:太過中規中矩,太過冷靜理智!那兩位啥眼光?啥品味?想著,便搖搖頭走了。
這個動作刺傷了江風的自尊心,她心中腹誹:大哥,你有禮貌嘛?
鍾淑微拉著她坐下,“別理他。”
江風笑笑,“你怎麽跟國公爺這麽熟?”
鍾淑微氣哄哄地說:“我表姐嫁了他,每天受他正妻的搓磨,這回那武氏的爹死了,看誰還給她撐腰。”
原來如此,薛崇簡娶了武三思的女兒為妻,娶了鍾淑微的表姐做妾,妻妾不合,所以談及武三思才咬牙切齒。
唐帝國皇室、宗親及大臣之間姻親縱橫盤根錯節,太平公主的夫家姓武、兒子的妻子姓武、安樂公主的前後兩任夫家也姓武,李隆基的武惠妃是武攸止的女兒,李隆業的妻子姓韋、韋氏子弟也娶了一大堆公主縣主。算來算去,家家戶戶都能沾親帶故,但是卻一點不妨礙大家鬥得烏眼雞一般。
所以,老丈人死了不到一個月,女婿喝酒宴飲遊戲也不足為奇了。
江風兀自出神,鍾淑微伸手推她,江風順著她揚著的下巴,看到壽春王妃、吉安縣主、沈夫人還有竇夫人正在說笑,也不知那位長袖善舞的竇夫人說了什麽,隻見吉安縣主笑靨如花,嬌羞地伏在王妃的身上。
“縣主對沈夫人也忒殷勤了些。”鍾淑微吐槽道。
江風心裏微酸,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恰巧一個年齡隻有十二三歲的仕女走過來,向江風略施一禮,口齒清晰:“江姑娘好。外院的沈公子讓我給姑娘帶句話。他說沈夫人宴後要去香積寺,要您也一同去。還要姑娘少喝點酒,一會要騎馬過去,一去一回並不耽誤公主的晚宴。”
江風怔怔地看著已見了底的酒盞,在鍾淑微意味深長的笑聲中紅著臉應下,再看吉安縣主的笑容也不覺刺眼了。
午時三刻左右,上座的太平公主麵露倦意,女官們便攙著她去午睡,餘下的眾位夫人、小姐便也識趣地散場了。
沈夫人和熟識的幾位夫人同路,出了角門看到了沈府的馬車,沈顧行牽著馬等在那裏。
沈夫人和姑母共乘一輛馬車,若錦、如曄和褚顏留在公主別苑,隻有沈顧行和江風各騎一馬同去。
如曄撅著嘴不高興,沈夫人直接無視上了馬車,沈姑母歎了口氣也跟了上去。她原本也有心思撮合沈顧行和她的繼女,可越到後來越發覺競爭力不足,如曄既比不上縣主家的勢力,也比不上江風與沈顧行的情意,她隻能放棄。
沈顧行先護著江風上馬,然後回身對三個女孩說:“我們送母親和姑母安頓好就回。”
香積寺南臨鎬河,北接樊川,掩映在群山和參天巨樹之間,上山的路並不寬闊,隻能容一輛馬車,如果對向有車輛過來,要提前找寬敞的地方互相讓路。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偶有日光照射下來也覺得寒冷。兩側泉水撞擊崖石,響聲幽咽,深山雲峰處傳來陣陣鍾聲。這樣的空潭隱蔽之地,的確能讓人放棄邪念妄想。
寺院香火旺盛,往來的官眷極多,寺裏便單辟出來幾處院落作為香客留宿之用。沈顧行早已差人定了兩間房,此時已收拾妥當,兩位夫人畢竟上了年紀,折騰了一上午都歇息去了。
沈顧行和江風告退出來,並不下山,而是一路折轉到大雄寶殿後院。但見兩株參天古槐立於院中,樹幹相互趨近,樹冠在空中相擁,樹根在地下纏繞。
“這棵姻緣樹靈驗極了,阿佐和張小姐的姻緣鎖就掛在樹上。”沈顧行看著古樹,跟江風介紹道。
細看之下,果然樹枝之上密密麻麻掛著銅鎖,且都是一對一對的。
江風實在想不到古板木訥且無情趣的江佐竟然也信這個?!原來愛情確實可以讓人變得……幼稚。
“姑娘可願舍我一縷青絲?”
點頭。
幼稚一回唄!反正也沒啥損失。
兩人各剪了一縷頭發,放在小沙彌鋪著的黃色綢布托盤上,托盤上還放著一對銅鎖。高僧一邊念念有詞一邊將兩鎖合扣,又將兩人頭發融為灰,分別放入鑰匙孔內,再填粘稠狀的物質,鎖孔被封,這對銅鎖便永生永世糾纏,再無法打開。
僧人將同心鎖交給沈顧行,略伸手示意,沈顧行便登上早放在那裏的梯子,將鎖掛於樹上。
掛好後,僧人再次誦念經文,江沈雙雙跪於樹前,雙手合十,祈願,三叩首。
兩人踱步下山,江風撿了一片銀杏葉,一邊把玩著一邊笑著說:“有點像是成親。”
“成親在於形,拜天地父母,無非是要取得外在的承認。而我們,是在交心。從此以後,我心裏認定你就是我的妻子了。”
一陣風過,銀杏葉簌簌落下,兩人在金黃的落葉中對望,這是跨越千年的凝視,這是不能泯於塵煙的承諾。林盡染於曆史長河溯流而上,從涼州早春那一株杏花樹下的怦然心動開始,終於在秋日漫山古樹立下長相守的誓言。
兩人因為在寺裏耽擱了時間,即使縱馬飛馳也還是晚了。
到公主府時,沈顧行的小廝無憂和悠然焦急地在門口等著。無憂在秋夜裏滿頭大汗,一邊牽馬一邊說:“公子可算回來了,巴陵郡王已派人出來打聽好幾回,快進去吧。”
一個小太監在前麵引路,步子飛也似的,繞、穿、登七葷八素行了一大陣,終於聽到嬉笑之聲,一會兒又見一池湖水,對麵燈火通明,人影婆娑,過了拱形木橋,終於到了。
並不是規規矩矩的宴席,隻有太平公主單設一榻,榻的下首分別擺著桌幾,上麵卻並沒有人坐。
眾人有行酒令的,有聽曲的,有賞花的,有聊天的,投壺的…三三兩兩,隨意自在。
沈江兩人從暗影中走來,一個豐神俊朗一個婉轉清麗。好似兩位謫仙,帶著不染塵世的風流,帶著不落世俗的超脫,帶著小心藏匿但又無所遁形的秘密,一步一步踏入萬丈紅塵。
倆人的到來立刻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目。吉安的琴漏了一拍,李隆業投壺未入,果漿汙了如曄的羅裙……沈顧行麵色微紅,同眾人抱歉作揖賠禮,江風卻被一位女官徑直帶到公主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