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四方相距各有數千裏之遙,其間山川阻隔,路途漫漫,可供扼守的險要關隘很多。想要完全控製這個國度,即使是對那些統一的中央王朝來說,也絕非一樁易事。
在形勢紛繁複雜的亂世之中,這片廣闊的舞台有著足夠空間,上演那些看上去最不可思議的戲劇。縱然是作戰一時不利,失敗者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實施轉移,重整旗鼓以圖日後東山再起,故此有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說法。
正所謂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比著名的大耳賊劉備同學,在前麵的那些年被曹阿瞞同學打得落花流水,自家老婆都被人家抓了。後來在荊州也是一敗再敗,真是輸得聞者傷心,見者落淚,結果他在赤壁之戰抓到了時機趁勢東山再起,而後來了個鹹魚大翻身,生生弄出了三足鼎立的霸王基業。倘若劉備也跟那些東瀛人似的,沒事就玩豬突再豬突啥的,隻怕他一早就死在力量占絕對優勢的曹軍陣中,估計那就不會有後來的什麽三國時代。
見微知著,東瀛人這種充滿了內在矛盾的民族性,也表現在他們的方方麵麵。
譬如東瀛劍道是以華夏傳入的劍術為基礎,經過千年時間的本土化改良和試驗,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劍道的核心思想乘坐一擊必殺,反正上陣不是一擊殺敵,就是反被敵一擊所殺,滿是一去不複返的意味。
經過戰國時代的長期戰亂,進入到社會穩定的江戶時代之後,總結經驗的東瀛劍道發展到了極盛期。直至近代明治維新,東瀛政府頒布了“廢刀令”,禁止舊武士隨身攜帶刀具,搞得不少士族隻能弄了根燒火棍似的鐵鞭湊數防身,如此上行下效的社會風氣之下,導致劍道瀕臨絕傳。可是形勢變化來得十分迅速且突兀,西南戰爭的現實需求,促使政府不得已再度招募那些善於使用冷兵器作戰的拔刀隊,於是一度前景岌岌可危的劍道忽然紅火起來,當真叫人感慨世事無常啊!
在核戰爆發前,論及在民間的普及程度,號稱是華夏國技的武術拍馬也攆不上以空手道、合氣道和劍道等技藝為代表的東瀛武道。隻看在東瀛的多數大學裏都有劍道選修課程和專業社團,而華夏的大學裏有幾個具有類似設置,很容易了解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
任何一個行當都需要底邊足夠大的塔基支撐,才能構築起旁人眼中雄偉壯麗的金字塔,有幸居於塔尖的那一小撮人固然是風光無限,但是也別忘了下麵墊底的基礎部分才是決定整個金字塔高度的關鍵所在,空中樓閣是成不了事的。
桃花源近兩年來在吳晗的大力支持下,一直在努力推廣武術,大部分的男性幸存者都學了兩下子,盡管水平參差不齊,也總好過戰前時代的狀況。
隻是武術這樣一門極為深奧的古老技藝,又豈是普通人下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輕易上手的。試想,簡單如讀書尚且要十載寒窗,還不擔保能考出什麽好成績。習武更是一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辛苦活,若是沒個十年八年的苦功熬下來,決不能幻想能登堂入室。凡是試圖走捷徑的人,最終都要付出出正常情況更大的代價。當然,吳晗那種變異體質另當別論,那家夥非人類麽!
“啊!噗……”
一抹閃亮的刀光劃過,隨之一根斷臂伴隨著慘叫聲和鮮血飛濺的駭人場麵,猛地一下子飛起老高。這位身受重傷的倒黴蛋馬上被他的同伴們從戰場上搶救回來,幾個人七手八腳地把他拖到後麵,醫療人員抓緊時間替他止血實施急救。不然的話,這種傷勢光流血也要流死了,類似的場麵還在桃花源補給站內不斷上演著。
在混戰之中碰上講究一擊必殺,凶悍絕倫的東瀛劍道,交手一個照麵下來,肯定有一方是非死即傷。
由於格鬥技藝的水準相差懸殊,桃花源方麵的形勢頗為不妙,傷亡交換比率也很難看。顯而易見,在中遠距離上,桃花源的火器占據著優勢地位,奈何進入到近身混戰階段,幸存者們便不敢再肆無忌憚地開火了。手上的武器穿透力都很強,即便是準確命中了東瀛人,那些透體而出的彈頭仍有足夠的剩餘動能誤傷到自己人。東瀛人的拔刀隊全麵使用冷兵器,用不著考慮這種問題。一方縮手縮腳,一方大開殺戒,桃花源若是不落下風那才叫稀奇呢!
從前隻與那些根本不懂技巧的猛獸肉搏,桃花源幸存者們當然是看不出自身缺陷,當在倉促之間和東瀛拔刀隊短兵相接,許多平時隱藏起來的問題突然集中暴露出來了,狼狽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說到底,論及跟人類交手的經驗,他們缺的功課實在太多呀!
見到己方居然被人數少得多的拔刀隊全麵壓製住,戰場形勢岌岌可危,吳晗這回是真的暴怒了,大聲喝道:
“狩獵隊的人呢?你們都死到哪去了?”
早先為了對付那些皮糙肉厚,體型不大的怪獸,狩獵隊成員們配備了相當多的冷兵器,即便是後來武器更新換代,這條不成文的慣例也保留下來。本來吳晗的想法很簡單,拔刀隊用的是冷兵器,狩獵隊同樣有許多擺弄刀槍劍戟在行的家夥。按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時候他們還不出來是想幹嗎?在一邊看熱鬧嗎?
“來了!來了!頭,這幫孫子動手太快,咱們的家夥都在那裏麵呢!”
當聽聞吳晗大聲叱罵,狩獵隊的人無不麵紅耳赤,他們也覺得自己挺委屈。誰讓先前雙方隔得老遠,那些冷兵器根本派不上用場,所以他們也就沒帶在身上。等到拔刀隊從天而降這一招奇兵突然使了出來,雖然嘴上說著慢,實際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等他們跑去取出家夥出來迎戰,總得要個一、兩分鍾時間。如此短暫的時間差之下,局麵變得如此不堪,似乎也不能怪到他們頭上。
局麵已經糜爛到這個地步,吳晗哪還顧得上狩獵隊蒙受冤屈,他厲聲喝道:
“md,你們都拿出來點爺們樣來,現在就給老子幹挺了小鬼子。”
聽著吳晗如此張揚地咋呼了一番,東瀛人再看不出他是個領頭的,那他們真該趁早找塊豆腐,一頭撞死在上麵算了。
吳晗剛剛喊了幾聲之後,附近的十幾個拔刀隊成員便瞄準了他這個重要目標,一股腦地圍攏上來,看這架勢是準備來個擒賊先擒王。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道理自然是這個道理,不過用常理來衡量吳晗這種大怪獸,注定是要吃癟的。見到東瀛人放棄了各自的對手,全部朝著自己殺了過來,吳晗此時不怒反喜,他放聲大笑說道:
“嗬嗬嗬嗬,來得好,讓老子教教你們這幫龜孫子,什麽叫天高地厚。”
在桃花源內部,人人都知道吳晗這家夥彪悍生猛得非人類,漫說等閑的三五十號人一塊上去討不到好處,即便是史前巨獸那個級別的怪獸,究竟是誰輸誰贏,恐怕也得等打過才能知道。當此時桃花源幸存者瞧見吳晗被東瀛人集中力量圍殺,眾人卻也沒著急上前救援,而是注意保護他的側翼防備有人暗中偷襲。如果是正麵交鋒的話,幸存者們還真不相信有誰能穩勝過吳晗。
慣用的長矛不在手上,吳晗也不會因此而避戰。右手掄起短矛,左手反握著軍刺正麵迎著這群氣勢洶洶的東瀛人怒吼著殺了過去。
“當啷!”
拔刀隊普遍裝備的這些武器也繼承了東瀛武具的優良傳統,悉數采取昂貴費時的包鋼工藝所打造,這些長短刀具,從刀具中長度最短的脅差,直到最長的薙刀,全部屬於這類堪稱名器的武具。隻是別忘記一條,這些武器在堪稱犀利無匹的同時,固有的缺點也絲毫沒變,依然是不耐久戰。特別跟當與對手的武器硬磕硬碰時,這些殺人如割草的刀具極易出現折損狀況。
碰到一般的對手還不打緊,拔刀隊的人都是長期修習劍道的達人,他們接受的訓練中包含著避免與敵人的武器硬碰硬的內容,然而今天撞上了吳晗這個人形怪獸,隻能算東瀛人倒黴,踢上了一塊鐵板。
如今吳晗手上這柄足有鵝蛋粗細的短矛,扣除鋒利的矛頭部分,整個是根實心鋼棍。
吳晗這家夥又憋著一肚子壞心眼,卜一出手就是硬砸東瀛人的刀刃,故意往上碰。隻見吳晗如虎入羊群般生猛,幸存者們的耳畔不住傳來那些刀具折斷的清脆聲響,一時間密集得跟玩打擊樂一般,簡直是太破壞行情了。
“八嘎!”
圍攻吳晗的東瀛人當中,以阪本龍太郎的地位最高,他所擔任的職務是拔刀隊三番隊的隊長。阪本龍太郎手上的這件武器也不是出征前批量生產的那些現代仿製品,而是數百年前由伊勢刀具大師打造的正版村正刀。這把名刀是武士出身的阪本家世代相傳的傳家寶,剛剛隻差了一點就被吳晗用那柄一個星期鍛造出來短矛給生生毀了,豈能不叫一向愛惜兵器的阪本龍太郎勃然大怒。
本來十拿九穩的一招落了空,吳晗抬眼上下打量了他麵前的阪本龍太郎幾眼,隨即不屑地冷笑起來,說道:
“喲嗬,小子,你還挺有兩下子的,再來接我這招試試。”
當置身於環境混亂的戰場上,戰鬥方式完全不同於那種一對一的擂台比武,任憑你武藝再高,想要閃轉騰挪,好歹也得有地方可以落腳才行啊!試想一下,在前後左右都是人,再不然就是明晃晃的利刃擺在那裏,動作再快又能往哪閃?挑釁地說了一句,隨即吳晗掄起短矛,當作棍子劈頭蓋臉地砸了下來,而阪本龍太郎想躲也沒地方躲,他橫下心使出兩敗俱傷的招式,不去理會當頭砸下的短矛,雙手握刀照準了吳晗的下腹位置猛地刺去。
在形勢紛繁複雜的亂世之中,這片廣闊的舞台有著足夠空間,上演那些看上去最不可思議的戲劇。縱然是作戰一時不利,失敗者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實施轉移,重整旗鼓以圖日後東山再起,故此有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說法。
正所謂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比著名的大耳賊劉備同學,在前麵的那些年被曹阿瞞同學打得落花流水,自家老婆都被人家抓了。後來在荊州也是一敗再敗,真是輸得聞者傷心,見者落淚,結果他在赤壁之戰抓到了時機趁勢東山再起,而後來了個鹹魚大翻身,生生弄出了三足鼎立的霸王基業。倘若劉備也跟那些東瀛人似的,沒事就玩豬突再豬突啥的,隻怕他一早就死在力量占絕對優勢的曹軍陣中,估計那就不會有後來的什麽三國時代。
見微知著,東瀛人這種充滿了內在矛盾的民族性,也表現在他們的方方麵麵。
譬如東瀛劍道是以華夏傳入的劍術為基礎,經過千年時間的本土化改良和試驗,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劍道的核心思想乘坐一擊必殺,反正上陣不是一擊殺敵,就是反被敵一擊所殺,滿是一去不複返的意味。
經過戰國時代的長期戰亂,進入到社會穩定的江戶時代之後,總結經驗的東瀛劍道發展到了極盛期。直至近代明治維新,東瀛政府頒布了“廢刀令”,禁止舊武士隨身攜帶刀具,搞得不少士族隻能弄了根燒火棍似的鐵鞭湊數防身,如此上行下效的社會風氣之下,導致劍道瀕臨絕傳。可是形勢變化來得十分迅速且突兀,西南戰爭的現實需求,促使政府不得已再度招募那些善於使用冷兵器作戰的拔刀隊,於是一度前景岌岌可危的劍道忽然紅火起來,當真叫人感慨世事無常啊!
在核戰爆發前,論及在民間的普及程度,號稱是華夏國技的武術拍馬也攆不上以空手道、合氣道和劍道等技藝為代表的東瀛武道。隻看在東瀛的多數大學裏都有劍道選修課程和專業社團,而華夏的大學裏有幾個具有類似設置,很容易了解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
任何一個行當都需要底邊足夠大的塔基支撐,才能構築起旁人眼中雄偉壯麗的金字塔,有幸居於塔尖的那一小撮人固然是風光無限,但是也別忘了下麵墊底的基礎部分才是決定整個金字塔高度的關鍵所在,空中樓閣是成不了事的。
桃花源近兩年來在吳晗的大力支持下,一直在努力推廣武術,大部分的男性幸存者都學了兩下子,盡管水平參差不齊,也總好過戰前時代的狀況。
隻是武術這樣一門極為深奧的古老技藝,又豈是普通人下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輕易上手的。試想,簡單如讀書尚且要十載寒窗,還不擔保能考出什麽好成績。習武更是一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辛苦活,若是沒個十年八年的苦功熬下來,決不能幻想能登堂入室。凡是試圖走捷徑的人,最終都要付出出正常情況更大的代價。當然,吳晗那種變異體質另當別論,那家夥非人類麽!
“啊!噗……”
一抹閃亮的刀光劃過,隨之一根斷臂伴隨著慘叫聲和鮮血飛濺的駭人場麵,猛地一下子飛起老高。這位身受重傷的倒黴蛋馬上被他的同伴們從戰場上搶救回來,幾個人七手八腳地把他拖到後麵,醫療人員抓緊時間替他止血實施急救。不然的話,這種傷勢光流血也要流死了,類似的場麵還在桃花源補給站內不斷上演著。
在混戰之中碰上講究一擊必殺,凶悍絕倫的東瀛劍道,交手一個照麵下來,肯定有一方是非死即傷。
由於格鬥技藝的水準相差懸殊,桃花源方麵的形勢頗為不妙,傷亡交換比率也很難看。顯而易見,在中遠距離上,桃花源的火器占據著優勢地位,奈何進入到近身混戰階段,幸存者們便不敢再肆無忌憚地開火了。手上的武器穿透力都很強,即便是準確命中了東瀛人,那些透體而出的彈頭仍有足夠的剩餘動能誤傷到自己人。東瀛人的拔刀隊全麵使用冷兵器,用不著考慮這種問題。一方縮手縮腳,一方大開殺戒,桃花源若是不落下風那才叫稀奇呢!
從前隻與那些根本不懂技巧的猛獸肉搏,桃花源幸存者們當然是看不出自身缺陷,當在倉促之間和東瀛拔刀隊短兵相接,許多平時隱藏起來的問題突然集中暴露出來了,狼狽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說到底,論及跟人類交手的經驗,他們缺的功課實在太多呀!
見到己方居然被人數少得多的拔刀隊全麵壓製住,戰場形勢岌岌可危,吳晗這回是真的暴怒了,大聲喝道:
“狩獵隊的人呢?你們都死到哪去了?”
早先為了對付那些皮糙肉厚,體型不大的怪獸,狩獵隊成員們配備了相當多的冷兵器,即便是後來武器更新換代,這條不成文的慣例也保留下來。本來吳晗的想法很簡單,拔刀隊用的是冷兵器,狩獵隊同樣有許多擺弄刀槍劍戟在行的家夥。按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時候他們還不出來是想幹嗎?在一邊看熱鬧嗎?
“來了!來了!頭,這幫孫子動手太快,咱們的家夥都在那裏麵呢!”
當聽聞吳晗大聲叱罵,狩獵隊的人無不麵紅耳赤,他們也覺得自己挺委屈。誰讓先前雙方隔得老遠,那些冷兵器根本派不上用場,所以他們也就沒帶在身上。等到拔刀隊從天而降這一招奇兵突然使了出來,雖然嘴上說著慢,實際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等他們跑去取出家夥出來迎戰,總得要個一、兩分鍾時間。如此短暫的時間差之下,局麵變得如此不堪,似乎也不能怪到他們頭上。
局麵已經糜爛到這個地步,吳晗哪還顧得上狩獵隊蒙受冤屈,他厲聲喝道:
“md,你們都拿出來點爺們樣來,現在就給老子幹挺了小鬼子。”
聽著吳晗如此張揚地咋呼了一番,東瀛人再看不出他是個領頭的,那他們真該趁早找塊豆腐,一頭撞死在上麵算了。
吳晗剛剛喊了幾聲之後,附近的十幾個拔刀隊成員便瞄準了他這個重要目標,一股腦地圍攏上來,看這架勢是準備來個擒賊先擒王。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道理自然是這個道理,不過用常理來衡量吳晗這種大怪獸,注定是要吃癟的。見到東瀛人放棄了各自的對手,全部朝著自己殺了過來,吳晗此時不怒反喜,他放聲大笑說道:
“嗬嗬嗬嗬,來得好,讓老子教教你們這幫龜孫子,什麽叫天高地厚。”
在桃花源內部,人人都知道吳晗這家夥彪悍生猛得非人類,漫說等閑的三五十號人一塊上去討不到好處,即便是史前巨獸那個級別的怪獸,究竟是誰輸誰贏,恐怕也得等打過才能知道。當此時桃花源幸存者瞧見吳晗被東瀛人集中力量圍殺,眾人卻也沒著急上前救援,而是注意保護他的側翼防備有人暗中偷襲。如果是正麵交鋒的話,幸存者們還真不相信有誰能穩勝過吳晗。
慣用的長矛不在手上,吳晗也不會因此而避戰。右手掄起短矛,左手反握著軍刺正麵迎著這群氣勢洶洶的東瀛人怒吼著殺了過去。
“當啷!”
拔刀隊普遍裝備的這些武器也繼承了東瀛武具的優良傳統,悉數采取昂貴費時的包鋼工藝所打造,這些長短刀具,從刀具中長度最短的脅差,直到最長的薙刀,全部屬於這類堪稱名器的武具。隻是別忘記一條,這些武器在堪稱犀利無匹的同時,固有的缺點也絲毫沒變,依然是不耐久戰。特別跟當與對手的武器硬磕硬碰時,這些殺人如割草的刀具極易出現折損狀況。
碰到一般的對手還不打緊,拔刀隊的人都是長期修習劍道的達人,他們接受的訓練中包含著避免與敵人的武器硬碰硬的內容,然而今天撞上了吳晗這個人形怪獸,隻能算東瀛人倒黴,踢上了一塊鐵板。
如今吳晗手上這柄足有鵝蛋粗細的短矛,扣除鋒利的矛頭部分,整個是根實心鋼棍。
吳晗這家夥又憋著一肚子壞心眼,卜一出手就是硬砸東瀛人的刀刃,故意往上碰。隻見吳晗如虎入羊群般生猛,幸存者們的耳畔不住傳來那些刀具折斷的清脆聲響,一時間密集得跟玩打擊樂一般,簡直是太破壞行情了。
“八嘎!”
圍攻吳晗的東瀛人當中,以阪本龍太郎的地位最高,他所擔任的職務是拔刀隊三番隊的隊長。阪本龍太郎手上的這件武器也不是出征前批量生產的那些現代仿製品,而是數百年前由伊勢刀具大師打造的正版村正刀。這把名刀是武士出身的阪本家世代相傳的傳家寶,剛剛隻差了一點就被吳晗用那柄一個星期鍛造出來短矛給生生毀了,豈能不叫一向愛惜兵器的阪本龍太郎勃然大怒。
本來十拿九穩的一招落了空,吳晗抬眼上下打量了他麵前的阪本龍太郎幾眼,隨即不屑地冷笑起來,說道:
“喲嗬,小子,你還挺有兩下子的,再來接我這招試試。”
當置身於環境混亂的戰場上,戰鬥方式完全不同於那種一對一的擂台比武,任憑你武藝再高,想要閃轉騰挪,好歹也得有地方可以落腳才行啊!試想一下,在前後左右都是人,再不然就是明晃晃的利刃擺在那裏,動作再快又能往哪閃?挑釁地說了一句,隨即吳晗掄起短矛,當作棍子劈頭蓋臉地砸了下來,而阪本龍太郎想躲也沒地方躲,他橫下心使出兩敗俱傷的招式,不去理會當頭砸下的短矛,雙手握刀照準了吳晗的下腹位置猛地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