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豈不是比紫薇大帝還要厲害?”
不想聽了姬天此言,萬載陰蝕龍默然不語,過了半響才道:“雖然不想承認,但……姬皇此人,端的是真正的天選之子。紫薇大帝一番偉業雖然曠古爍今,但紫薇大帝一番偉業皆是付出了無盡努力,拚搏而來。而姬皇短短時間就一統紫微星,其間雖有劫難,但都被他輕易度過,如今想來,姬皇一生,宛若夢幻。讓人隻覺身處夢中,雖然受人豔羨,但姬皇大半功勞皆是天道注定,可望而不可及。”
姬天聞言,也有同一種感覺,這姬皇一生真的是處處得天道庇佑,出生就有先天之寶伴生,姬天不相信他出生就有三件先天之寶的事情,當年那些大能會算不出來,為何他們沒有前來搶奪,定是天道在姬皇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將姬皇一身天機蒙蔽,哪怕元神真仙也算不出姬皇一絲一毫。
姬皇一生氣運,雖然讓姬天羨慕無比,但仔細想想,這種人生還有什麽意思?萬般機緣都有天道給你安排好了,你不需多麽努力,隻要順著天道定下的道路走就行了,自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姬天卻是想到了前世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位天選帝皇,光武皇帝劉秀。
縱觀五千年文明史,真正的天選帝皇隻有劉秀一人,此人之氣運,已經到了可怖的地步。
此人身為縣令庶子,九歲成孤兒,投靠叔父後成了平民百姓。劉秀此人跟他大哥劉縯不同,就是個文弱書生。而其胞兄劉縯性豪俠,結交眾多綠林好漢,在江湖中名聲頗大。
適逢王莽亂世,劉縯裹挾劉秀起兵造反,初時兵不過幾十人,戰馬沒有一匹,劉秀隻得騎牛而戰,端的是秀才造反。雖然如此,但劉秀到底是天選帝皇,雖然名聲不顯,全靠胞兄劉縯扶持。劉縯是個武林盟主般的人物,豪俠之名傳遍天下,眾多綠林豪傑紛紛來投。
雖然後來兵多將廣,但到底是皇室遠支不為正統,讓劉玄做了綠林皇帝,是為更始帝。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但此時此刻,劉秀天選帝皇之氣運開始威了。
在劉玄稱更始帝後,王莽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大軍,將劉秀九千餘人包圍在昆陽。劉秀星夜率十三騎兵衝出包圍,調集援兵,後有一萬七千餘人馳援昆陽,就在昆陽將將陷落之時,劉秀帶領援兵趕到。他一個文弱書生,親自上陣,以一萬七千餘人大破王莽百萬大軍,書寫神話。這還不算,時來天地同借力,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劉秀大破王莽百萬大軍,名震寰宇。不想更始帝顧及劉縯威望,將他處死了。胞兄無故被殺,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益謙遜,而且悲憤不形於色,揮劉備本色。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雖然昆陽之功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並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帝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
劉秀回到宛城並受封武信侯後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劉秀還是一個無名小卒之時,曾感歎:“娶妻當如陰麗華!”不想如今美人在懷,端的是人生贏家。
此時正值河北大亂,更始帝遣劉秀平定河北,但卻不給他一兵一卒,劉秀一文弱書生,單人匹馬進入河北。到底是天選帝皇,劉秀一如河北,如龍入大海。不費吹灰之力平定河北,收編河北兵馬,區區兩年已經是麾下百萬大軍!宛若夢幻!遂登基稱帝,仔細想想劉秀以一介孤兒出身,平民之名,從公元二十二年幾十人起兵造反,到公元二十五年登基稱帝,麾下帶甲百萬,不過三年功夫!
此後曆經十二年一統天下,光武帝劉秀的一生,明明白白道出了天選帝皇的意義。並且劉秀一人的光芒就將麾下百戰百勝的雲台二十八將的成就掩蓋。實是劉秀太過耀眼,一生所行宛若夢境。
姬天心思百轉,暗道:“這姬皇也是個劉秀般的人物,隻是比之劉秀,姬皇更加可怖。”
隻聽萬載陰蝕龍繼續說道:“祖龍當年雖然明了天機,急流勇退,但那姬皇許是一帆風順慣了,輕易一統天下之後,有些驕縱起來,連四海都想要統治。派了太上刀魔在東海龍宮之中斬殺血河魔道,試探龍族,當年東海龍王到底是太過耿直,哪裏知道姬皇的算計。跟太上刀魔拚命,不想連命都搭上了。此後姬皇找到借口,開始征伐四海。哼!當年紫薇大帝是征伐星空,他可倒好,征伐四海。有姬皇拖住祖龍,四海那是太上刀魔的對手,被他一人一刀滅了個幹淨,姬皇終於得償所願,成了真正的皇者至尊。”
說完這些,萬載陰蝕龍唏噓不已,過了半響,萬載陰蝕龍說道:“我之所以在莽蒼江尋死,是因為我早就現了這座化龍池,死了前身,正好了解了我跟龍族因果。如今祖龍不現,已進入星空不知多少歲月。合當我來重興龍族!”
頓了頓,萬載陰蝕龍有些憐憫的看著姬天,說道:“隻是你以後的道路可就難了。”
姬天心中一動,急忙問道:“怎麽說?”
“我沒想到,你這小子竟然得了我那前身死後的先天陰煞之氣跟先天純陽之氣。如此一來,我那前身的一身因果,通通轉嫁到了你身上。我以後要重興龍族,免不得要和中神州那些傳承萬古的人皇世家做對,而你因果相牽之下,恐怕也要摻合在其中。”
不想聽了姬天此言,萬載陰蝕龍默然不語,過了半響才道:“雖然不想承認,但……姬皇此人,端的是真正的天選之子。紫薇大帝一番偉業雖然曠古爍今,但紫薇大帝一番偉業皆是付出了無盡努力,拚搏而來。而姬皇短短時間就一統紫微星,其間雖有劫難,但都被他輕易度過,如今想來,姬皇一生,宛若夢幻。讓人隻覺身處夢中,雖然受人豔羨,但姬皇大半功勞皆是天道注定,可望而不可及。”
姬天聞言,也有同一種感覺,這姬皇一生真的是處處得天道庇佑,出生就有先天之寶伴生,姬天不相信他出生就有三件先天之寶的事情,當年那些大能會算不出來,為何他們沒有前來搶奪,定是天道在姬皇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將姬皇一身天機蒙蔽,哪怕元神真仙也算不出姬皇一絲一毫。
姬皇一生氣運,雖然讓姬天羨慕無比,但仔細想想,這種人生還有什麽意思?萬般機緣都有天道給你安排好了,你不需多麽努力,隻要順著天道定下的道路走就行了,自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姬天卻是想到了前世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位天選帝皇,光武皇帝劉秀。
縱觀五千年文明史,真正的天選帝皇隻有劉秀一人,此人之氣運,已經到了可怖的地步。
此人身為縣令庶子,九歲成孤兒,投靠叔父後成了平民百姓。劉秀此人跟他大哥劉縯不同,就是個文弱書生。而其胞兄劉縯性豪俠,結交眾多綠林好漢,在江湖中名聲頗大。
適逢王莽亂世,劉縯裹挾劉秀起兵造反,初時兵不過幾十人,戰馬沒有一匹,劉秀隻得騎牛而戰,端的是秀才造反。雖然如此,但劉秀到底是天選帝皇,雖然名聲不顯,全靠胞兄劉縯扶持。劉縯是個武林盟主般的人物,豪俠之名傳遍天下,眾多綠林豪傑紛紛來投。
雖然後來兵多將廣,但到底是皇室遠支不為正統,讓劉玄做了綠林皇帝,是為更始帝。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但此時此刻,劉秀天選帝皇之氣運開始威了。
在劉玄稱更始帝後,王莽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大軍,將劉秀九千餘人包圍在昆陽。劉秀星夜率十三騎兵衝出包圍,調集援兵,後有一萬七千餘人馳援昆陽,就在昆陽將將陷落之時,劉秀帶領援兵趕到。他一個文弱書生,親自上陣,以一萬七千餘人大破王莽百萬大軍,書寫神話。這還不算,時來天地同借力,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劉秀大破王莽百萬大軍,名震寰宇。不想更始帝顧及劉縯威望,將他處死了。胞兄無故被殺,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益謙遜,而且悲憤不形於色,揮劉備本色。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雖然昆陽之功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並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帝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
劉秀回到宛城並受封武信侯後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劉秀還是一個無名小卒之時,曾感歎:“娶妻當如陰麗華!”不想如今美人在懷,端的是人生贏家。
此時正值河北大亂,更始帝遣劉秀平定河北,但卻不給他一兵一卒,劉秀一文弱書生,單人匹馬進入河北。到底是天選帝皇,劉秀一如河北,如龍入大海。不費吹灰之力平定河北,收編河北兵馬,區區兩年已經是麾下百萬大軍!宛若夢幻!遂登基稱帝,仔細想想劉秀以一介孤兒出身,平民之名,從公元二十二年幾十人起兵造反,到公元二十五年登基稱帝,麾下帶甲百萬,不過三年功夫!
此後曆經十二年一統天下,光武帝劉秀的一生,明明白白道出了天選帝皇的意義。並且劉秀一人的光芒就將麾下百戰百勝的雲台二十八將的成就掩蓋。實是劉秀太過耀眼,一生所行宛若夢境。
姬天心思百轉,暗道:“這姬皇也是個劉秀般的人物,隻是比之劉秀,姬皇更加可怖。”
隻聽萬載陰蝕龍繼續說道:“祖龍當年雖然明了天機,急流勇退,但那姬皇許是一帆風順慣了,輕易一統天下之後,有些驕縱起來,連四海都想要統治。派了太上刀魔在東海龍宮之中斬殺血河魔道,試探龍族,當年東海龍王到底是太過耿直,哪裏知道姬皇的算計。跟太上刀魔拚命,不想連命都搭上了。此後姬皇找到借口,開始征伐四海。哼!當年紫薇大帝是征伐星空,他可倒好,征伐四海。有姬皇拖住祖龍,四海那是太上刀魔的對手,被他一人一刀滅了個幹淨,姬皇終於得償所願,成了真正的皇者至尊。”
說完這些,萬載陰蝕龍唏噓不已,過了半響,萬載陰蝕龍說道:“我之所以在莽蒼江尋死,是因為我早就現了這座化龍池,死了前身,正好了解了我跟龍族因果。如今祖龍不現,已進入星空不知多少歲月。合當我來重興龍族!”
頓了頓,萬載陰蝕龍有些憐憫的看著姬天,說道:“隻是你以後的道路可就難了。”
姬天心中一動,急忙問道:“怎麽說?”
“我沒想到,你這小子竟然得了我那前身死後的先天陰煞之氣跟先天純陽之氣。如此一來,我那前身的一身因果,通通轉嫁到了你身上。我以後要重興龍族,免不得要和中神州那些傳承萬古的人皇世家做對,而你因果相牽之下,恐怕也要摻合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