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起點(感謝瞳聲之韻的月票~)
我在長安做婦產科醫生的日子 作者:糖油粑粑真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回出發去君又來的時間可比上次早上不少,蓋因高老醫師派人送信兒來說上次開始的有些晚了,弄到晚上都要點燈熬油的,很是不便利。
那就不如早些開始,趁著天光,也方便李三娘給眾醫師演示。
如此,辰初時分李父他們就搬著各自的醫箱往門口走了。
要說醫箱這個東西還是李三娘首先提出來的,因為李父屬於坐堂開館的醫師,一般不出診,多是病人來醫堂看病,所以李父還真沒有像遊醫或是太醫署內的醫師出診所需一般會在身邊帶個醫箱。
但自從李三娘提出了無菌概念,又有了手術衣等等物件,更別說縫合所需要的的金屬器械這些了,還有李三娘提出的建立病曆檔案,以備查詢這個東西,以上種種這醫箱對醫師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有用了。
因此,李父、李二兄以及李三娘現在就都有一個獨立的,內裏是分隔成三層的可以放上不少物品的醫箱。
隻不過,李三娘身為女娘還是力薄,雖然去給她定製醫箱時,就已是選用了最為輕便的木頭了,但架不住李三娘在醫箱裏裝的多。
倒不是一點兒也提不起來,但要總是讓李三娘自己提著還真的挺累的。
所以,李三娘的醫箱是特別在兩側加了凹槽,李母親自挑選了耐磨結實的棉布,上了米漿,給做了一根可讓李三娘側身背在身上的帶子的。
李大郎背著裝著豬肉的藤框,李二郎則是拿著提籃裏放了兩套上次在聯盟裏給眾醫師講過的,既能保護醫師自己,還能防止病人交差感染的手術外衣、帽子、口罩和布巾子這些。
這是為了防止今天來君又來的醫師裏,有上次未來過沒聽過李三娘講的無菌概念的醫師來為他們做展示用的。
都是被李母一一疊好,用布帶子仔細的打了結的。
李家醫堂門口早就停好了之前約好的兩輛驢車,放好了東西,眾人一一落座,留守家裏的李大嫂和李二嫂站在門口看著驢車走遠了,才回家去。
李三娘本以為提早往君又來去,該是能早早到的,至少要比上次早到。
可她忘記了,這早高峰堵車的事兒就是在此時的大唐那也是常有的事兒。
隻不過現代堵得是汽車、電動車,這裏堵的是驢車、馬車罷了。
還好趕車的車把式是熟悉道路的人,帶著李家眾人走了兩回小巷子,趕在辰時末可算到了君又來酒樓的門前。
這次倒是比上次的排麵兒還大些,掌櫃的身後跟著四個小廝,兩兩捉對,看著就很有排麵,也顯得很有條理。
驢車還未停定,這掌櫃的就往這邊迎過來了。
李父幾人剛下車,掌櫃的就走近拱手行禮,“貴客臨門,蓬蓽生輝啊!”
李三娘剛聽到這兩句話,嘴角就帶上了笑意,這掌櫃的真是十分會做生意,這迎來送往的本事還真不是誰都能做的。
“李醫師、小李醫師、李穩婆、李三娘子和諸位小郎君,別來無恙啊。東家早就吩咐準備好了的,快請進。”
掌櫃的身後的四個小廝也是十分有眼力勁兒,上前就幫著搬動醫箱和藤框,還有一個指引著車把式往停車處走的。
李家眾人跟著掌櫃的一路進了大堂,上了二樓,到轉角處直上三樓。
上到最後一階樓梯,入目是個遮擋視線的隔斷,隻不過這隔斷做的精巧雅致,上麵糊著米白色的窗戶紙,對麵窗子透出的光線照到這原木色的隔斷上,光影交匯,十分好看。
躍過隔斷走進去就是一個有樓下三間屋子大小的大廳,大廳內有六根廊柱,設計巧妙,既不遮擋視線,還能起到支撐的作用。
掌櫃的開心自豪的看著李三娘他們驚訝於三樓的風光,待幾人把醫箱等東西放下,就跟著掌櫃的腳步來到這環開的六扇大窗邊上,“諸位請看,此處是我君又來最佳觀景點,往北能看到皇城,往西南方向看去就是玄都觀了,若是春日,那灼灼十裏的粉色桃花看著才是美景呢。”
掌櫃的一邊說一邊帶著大家往最東邊的窗子移動,“這邊往東看是能看到東市的,要是再往東南方向看去,芙蓉園的景致也是可以看到一角。”
如此又聽掌櫃的講古,花了約有一盞茶時間,從這酒樓幾時由哪位大家畫圖,用了什麽木頭,哪種技法,到建了多久才得以建成。
掌櫃的談興不減,還指點眾人欣賞著三樓廳內牆壁上懸掛的書法字畫。
李家文化素養最高的就是李父了,李三娘看李父捋胡子點頭的樣子,心裏就知道李父八成是沒聽懂的。
不過,掌櫃的這一番動作,李三娘算是知道了自己上次出講的效果定是不一般的好,不然不能此次能到三樓出講,還能得這君又來的掌櫃的傾情相待。
因此,李三娘心裏覺得自己這回定是要拿出十二分的認真,好好的講好這一次。
既能達到傳播技法的目的,還可以讓自己順利以女娘身份加入聯盟,以此好來開展自己想要提高婦女兒童的看病就醫的比率,促進大唐醫藥發展進步,滿足自己不白來大唐一場的穿越之旅。
等李三娘他們收拾好,坐下剛喝上店內小廝送來的茶水,就聽樓下掌櫃的那與人恭維誇讚的聲音了。
李父帶著李三娘幾人就在隔斷後等著,一會兒工夫穿著常服的太醫署瘍醫孫醫監走了進來。
當然了,接下來就是一頓寒暄,李父是真真高興的不行,畢竟其他人誇讚李三娘那都不是專業人士,而孫醫監的誇讚才讓李父覺得頂頂真切好聽。
未等李父與孫醫監說些謙虛話,樓下又傳來聲響,原來是高老醫師為主的太醫署內的溫和派的主要幾位老醫師領著十數位年輕醫師走了過來。
本來李三娘還覺得這大廳十分寬大,可隻這一派內的二十來號人一進來,竟是占據了三分之一的空間。
此處落座的孫醫監身上官職最高,眾人都要一一對他見禮才好。
高老醫師正與李父說話呢,隔斷後就有掌櫃的在前引著孫成仁醫師為首的相王派的十多位醫師上來了。
那就不如早些開始,趁著天光,也方便李三娘給眾醫師演示。
如此,辰初時分李父他們就搬著各自的醫箱往門口走了。
要說醫箱這個東西還是李三娘首先提出來的,因為李父屬於坐堂開館的醫師,一般不出診,多是病人來醫堂看病,所以李父還真沒有像遊醫或是太醫署內的醫師出診所需一般會在身邊帶個醫箱。
但自從李三娘提出了無菌概念,又有了手術衣等等物件,更別說縫合所需要的的金屬器械這些了,還有李三娘提出的建立病曆檔案,以備查詢這個東西,以上種種這醫箱對醫師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有用了。
因此,李父、李二兄以及李三娘現在就都有一個獨立的,內裏是分隔成三層的可以放上不少物品的醫箱。
隻不過,李三娘身為女娘還是力薄,雖然去給她定製醫箱時,就已是選用了最為輕便的木頭了,但架不住李三娘在醫箱裏裝的多。
倒不是一點兒也提不起來,但要總是讓李三娘自己提著還真的挺累的。
所以,李三娘的醫箱是特別在兩側加了凹槽,李母親自挑選了耐磨結實的棉布,上了米漿,給做了一根可讓李三娘側身背在身上的帶子的。
李大郎背著裝著豬肉的藤框,李二郎則是拿著提籃裏放了兩套上次在聯盟裏給眾醫師講過的,既能保護醫師自己,還能防止病人交差感染的手術外衣、帽子、口罩和布巾子這些。
這是為了防止今天來君又來的醫師裏,有上次未來過沒聽過李三娘講的無菌概念的醫師來為他們做展示用的。
都是被李母一一疊好,用布帶子仔細的打了結的。
李家醫堂門口早就停好了之前約好的兩輛驢車,放好了東西,眾人一一落座,留守家裏的李大嫂和李二嫂站在門口看著驢車走遠了,才回家去。
李三娘本以為提早往君又來去,該是能早早到的,至少要比上次早到。
可她忘記了,這早高峰堵車的事兒就是在此時的大唐那也是常有的事兒。
隻不過現代堵得是汽車、電動車,這裏堵的是驢車、馬車罷了。
還好趕車的車把式是熟悉道路的人,帶著李家眾人走了兩回小巷子,趕在辰時末可算到了君又來酒樓的門前。
這次倒是比上次的排麵兒還大些,掌櫃的身後跟著四個小廝,兩兩捉對,看著就很有排麵,也顯得很有條理。
驢車還未停定,這掌櫃的就往這邊迎過來了。
李父幾人剛下車,掌櫃的就走近拱手行禮,“貴客臨門,蓬蓽生輝啊!”
李三娘剛聽到這兩句話,嘴角就帶上了笑意,這掌櫃的真是十分會做生意,這迎來送往的本事還真不是誰都能做的。
“李醫師、小李醫師、李穩婆、李三娘子和諸位小郎君,別來無恙啊。東家早就吩咐準備好了的,快請進。”
掌櫃的身後的四個小廝也是十分有眼力勁兒,上前就幫著搬動醫箱和藤框,還有一個指引著車把式往停車處走的。
李家眾人跟著掌櫃的一路進了大堂,上了二樓,到轉角處直上三樓。
上到最後一階樓梯,入目是個遮擋視線的隔斷,隻不過這隔斷做的精巧雅致,上麵糊著米白色的窗戶紙,對麵窗子透出的光線照到這原木色的隔斷上,光影交匯,十分好看。
躍過隔斷走進去就是一個有樓下三間屋子大小的大廳,大廳內有六根廊柱,設計巧妙,既不遮擋視線,還能起到支撐的作用。
掌櫃的開心自豪的看著李三娘他們驚訝於三樓的風光,待幾人把醫箱等東西放下,就跟著掌櫃的腳步來到這環開的六扇大窗邊上,“諸位請看,此處是我君又來最佳觀景點,往北能看到皇城,往西南方向看去就是玄都觀了,若是春日,那灼灼十裏的粉色桃花看著才是美景呢。”
掌櫃的一邊說一邊帶著大家往最東邊的窗子移動,“這邊往東看是能看到東市的,要是再往東南方向看去,芙蓉園的景致也是可以看到一角。”
如此又聽掌櫃的講古,花了約有一盞茶時間,從這酒樓幾時由哪位大家畫圖,用了什麽木頭,哪種技法,到建了多久才得以建成。
掌櫃的談興不減,還指點眾人欣賞著三樓廳內牆壁上懸掛的書法字畫。
李家文化素養最高的就是李父了,李三娘看李父捋胡子點頭的樣子,心裏就知道李父八成是沒聽懂的。
不過,掌櫃的這一番動作,李三娘算是知道了自己上次出講的效果定是不一般的好,不然不能此次能到三樓出講,還能得這君又來的掌櫃的傾情相待。
因此,李三娘心裏覺得自己這回定是要拿出十二分的認真,好好的講好這一次。
既能達到傳播技法的目的,還可以讓自己順利以女娘身份加入聯盟,以此好來開展自己想要提高婦女兒童的看病就醫的比率,促進大唐醫藥發展進步,滿足自己不白來大唐一場的穿越之旅。
等李三娘他們收拾好,坐下剛喝上店內小廝送來的茶水,就聽樓下掌櫃的那與人恭維誇讚的聲音了。
李父帶著李三娘幾人就在隔斷後等著,一會兒工夫穿著常服的太醫署瘍醫孫醫監走了進來。
當然了,接下來就是一頓寒暄,李父是真真高興的不行,畢竟其他人誇讚李三娘那都不是專業人士,而孫醫監的誇讚才讓李父覺得頂頂真切好聽。
未等李父與孫醫監說些謙虛話,樓下又傳來聲響,原來是高老醫師為主的太醫署內的溫和派的主要幾位老醫師領著十數位年輕醫師走了過來。
本來李三娘還覺得這大廳十分寬大,可隻這一派內的二十來號人一進來,竟是占據了三分之一的空間。
此處落座的孫醫監身上官職最高,眾人都要一一對他見禮才好。
高老醫師正與李父說話呢,隔斷後就有掌櫃的在前引著孫成仁醫師為首的相王派的十多位醫師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