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豁然開朗,時而皺眉深思,仿佛沉浸於悟道的境界中。鴻鈞所講之道,東皇太一能理解十分之十,他們三人至少能領悟六成以上。
接引與準提二人,時而點頭,時而搖頭,接引時而顯出苦澀,準提時而顯怒。他們的悟性雖不及三清,但終將成為聖人。看他們的情形,或許能領悟到鴻鈞之道的三四成。
女媧與伏羲雖無強烈感受,卻也神情自在。女媧聽到精妙之處,如癡如醉,顯然頗有收獲。這位未來的人族聖母,以她的悟性,自然能理解五成以上。伏羲機緣稍遜,卻有獨立見解,欲以自身之道詮釋萬物。故而,鴻鈞之道,他並未全聽。東皇太一對他究竟理解多少,也無法斷定。
這六人,包括伏羲,都是洪荒未來的頂尖存在。他們資質與根基,堪稱第一梯隊。緊隨其後,東皇太一注意到兩位極有趣的人物,一男一女。
男子仙風道骨,精神飽滿,一看便是修道之人;女子雍容華貴,氣質非凡,非尋常人物。東皇太一感應到,二人氣機強度驚人,僅次於三清,甚至超越女媧與伏羲。如此修為,必非默默無聞之輩。略一思索,東皇太一認出他們應是洪荒中的男仙之首東王公,以及女仙之首西王母。盡管後世鮮有人提及,但在洪荒中,他們權力極大。除紫霄宮聽道者外,洪荒中巫妖兩族之外的修行者,理論上皆受他們管轄。這是鴻鈞分封後的安排,東皇太一對此曆史了解不多。隻知道巫妖大劫後,他們與巫妖一族一同淡出曆史舞台。但此刻,東皇太一並未在意,畢竟他們注定要為三清、接引、準提、女媧等人讓位,終是過客。
無論他們現在實力如何,終將為天道的流轉讓步。這是東皇太一竭力逃避的命運。天道之下,沒有永恒的主角,即便是三清等人,也是擊敗前人,登上曆史舞台。洪荒世界的天道也預示著他們會被後來者擊敗。東皇太一渴望超越這永墜輪回的命運,哪怕成為聖人,成為洪荒主角,最終也會倒在後來者手中。東皇太一絕不允許自己陷入那悲慘境地!
即便他已是聖人,天道之力依然強大。如通天,手持誅仙劍陣,能對抗四位聖人。東皇太一能戰勝一位聖人,麵對兩位,隻能維持平局,甚至可能落敗。修士之戰,非簡單實力相加。聖人法力無窮,耗死聖人不切實際。法力無窮意味著輸出能力取決於領悟的法則強弱和法寶優劣。多一人,就多一個全方位的戰鬥力。即使東皇太一實力超出某位聖人一倍,若有另一位同等實力的聖人加入……戰鬥力遠不止一加一等於二。換言之,若天道願意,他也將步通天後塵,甚至更糟。畢竟通天源自盤古元神,身負大功德,不可能真正隕落。而這具身體的原主人,確實在巫妖大戰中喪命!
故此,東皇太一要修行!要變強!竭盡全力,不擇手段地變強!他要掌控這個世界,進而超脫這個世界。
東皇太一熾熱的目光越過東王公、西王母,落在紅雲、鎮元子等人身上。論根基,他們並不遜色於前者太多,但悟性實在欠佳……當然,是相對於那些成聖者而言。在洪荒其他人中,他們已屬頂尖。紅雲曾得鴻蒙紫氣,成聖之基,卻未悟出什麽,可見他在這方麵並無天賦。故鎮元子雖自洪荒初開存活至今,也隻能止步準聖巔峰。紅雲承受不住天大的福緣,終歸生死道消。
若按東皇太一劃分,他們對鴻鈞講道的理解僅三成左右。說到三成領悟,東皇太一注意到他們身後,一位身穿赤血道袍的中年道士。他背著兩柄殺氣騰騰的古劍,渾身散發陰鬱氣息。東皇太一猜測,此人應是生於盤古臍眼幽冥血海,號稱血海不涸則不死的冥河老祖。他對鴻鈞講道的領悟,不亞於鎮元子與紅雲。然而邪道終歸邪道。冥河以血海為根基,擁有滔天法力,近乎不死不滅,但在超脫血海之前,無法證道成聖。一切皆有定數,混元大羅金仙需斬斷因果,脫去凡胎。冥河與幽冥血海牽扯越深,證道越難。但這與東皇太一無關...
按照東皇太一的估量,若大羅金仙的道法總量為十,鴻鈞這次講述的,怕是有九分之多。他自己在紫霄宮前,對大羅金仙境界的領悟約莫六成。經過與鴻鈞一番交流,他對大羅金仙的全部道法理解已達到七成。
三清雖同為大羅金仙,卻未曾修煉過上乘道法。東皇太一修的是直指大道的《混沌大日經》,自然與他們迥異。故而,他們之前的領悟,即便是三清,也不過一成上下。這次鴻鈞深入講解,他們記下了六七成,但能否領悟,還得看個人造化。也就是說,三清在成聖之前,大概能領悟大羅金仙道法的五成到六成。再往後,更顯不足。
比如白澤、鯤鵬、羲和這些妖族,他們的領悟力遠不及東皇太一先前見過的幾位。即便是東皇太一看好的白澤,對鴻鈞所講的大羅金仙之道,也隻能領悟兩成左右。此刻,東皇太一看他們抓耳撓腮,急躁搖晃,抓頭苦思,企圖多領悟些,然而這些小動作又能有何成效?
鴻鈞所講太過深奧,或是他們福緣不足,十有八九難以理解,連記下都難。但他們明白,這是難得的機緣,於是想盡辦法記錄鴻鈞的講道內容。然而,他們的天資已定,成就有限。在當前的天道規劃下,他們注定要在大劫中化為塵埃。除非東皇太一掌控天地人三道,否則他們隻能成為天命之子的墊腳石。那些未在洪荒史上留下名字的,更不堪言。
如果鯤鵬等人能領悟大羅金仙境界總道法的十分之一,其他人連百分之一都達不到。他們多數會被困在這個境界,即便耗時長久進入準聖,也隻是最弱小的準聖,無法擔當大任。甚至在準聖境界,他們可能都不是三清的對手。通常,資質越高,根基越深,實力越強,能領悟的大道越多。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比如...
祖巫。紫霄宮末端,三根梁柱中央,三位祖巫盤坐下方,一臉無聊,死魚眼盯著講道的眾人。他們的實力在紫霄宮中堪稱頂尖,尤其是三清還未得到先天至寶,持久戰或許不敵祖巫。但三清有道法優勢,不願打隨時可走。祖巫除了帝江、天吳等擅長飛行的,追不上他們,勉強算是平局。然而,正如東皇太一所言,巫族不修元神,這是他們的最大弱點。
鴻鈞這次講道,幾乎揭示了大羅金仙境界的大部分奧秘。紫霄宮中,眾人如癡如醉,視之為千載難逢的機緣。東皇太一也收獲頗豐。但對巫族而言,鴻鈞講道如同對牛彈琴。不,對三位祖巫來說,更像是蚊子嗡鳴,毫無啟發,反而惹人厭煩。
“這老頭整天瞎扯些什麽...”祝融對天吳傳音抱怨,“偏偏這聲音趕也趕不走,煩死了。”
鴻鈞用心灌輸的神通,對祝融來說成了趕不走的蚊鳴。這已非糟蹋天物所能形容。天吳竟也附和:“是啊,若非門被封鎖,我們早走了...這老頭說要講一千年,難道我們要被困一千年?”
對祖巫來說,千年不過彈指一揮。但在洪荒,他們是巫族祖巫,即使無事,也有美酒佳肴,廣闊洪荒可供遊曆。但在紫霄宮,因鴻鈞以紫氣封門,他們想走也無法。尤其是天吳,身為風之祖巫,生性自由,每日隨風飄蕩。讓他困在宮殿一千年,不能走動,對他來說,比受重傷還痛苦。
接引與準提二人,時而點頭,時而搖頭,接引時而顯出苦澀,準提時而顯怒。他們的悟性雖不及三清,但終將成為聖人。看他們的情形,或許能領悟到鴻鈞之道的三四成。
女媧與伏羲雖無強烈感受,卻也神情自在。女媧聽到精妙之處,如癡如醉,顯然頗有收獲。這位未來的人族聖母,以她的悟性,自然能理解五成以上。伏羲機緣稍遜,卻有獨立見解,欲以自身之道詮釋萬物。故而,鴻鈞之道,他並未全聽。東皇太一對他究竟理解多少,也無法斷定。
這六人,包括伏羲,都是洪荒未來的頂尖存在。他們資質與根基,堪稱第一梯隊。緊隨其後,東皇太一注意到兩位極有趣的人物,一男一女。
男子仙風道骨,精神飽滿,一看便是修道之人;女子雍容華貴,氣質非凡,非尋常人物。東皇太一感應到,二人氣機強度驚人,僅次於三清,甚至超越女媧與伏羲。如此修為,必非默默無聞之輩。略一思索,東皇太一認出他們應是洪荒中的男仙之首東王公,以及女仙之首西王母。盡管後世鮮有人提及,但在洪荒中,他們權力極大。除紫霄宮聽道者外,洪荒中巫妖兩族之外的修行者,理論上皆受他們管轄。這是鴻鈞分封後的安排,東皇太一對此曆史了解不多。隻知道巫妖大劫後,他們與巫妖一族一同淡出曆史舞台。但此刻,東皇太一並未在意,畢竟他們注定要為三清、接引、準提、女媧等人讓位,終是過客。
無論他們現在實力如何,終將為天道的流轉讓步。這是東皇太一竭力逃避的命運。天道之下,沒有永恒的主角,即便是三清等人,也是擊敗前人,登上曆史舞台。洪荒世界的天道也預示著他們會被後來者擊敗。東皇太一渴望超越這永墜輪回的命運,哪怕成為聖人,成為洪荒主角,最終也會倒在後來者手中。東皇太一絕不允許自己陷入那悲慘境地!
即便他已是聖人,天道之力依然強大。如通天,手持誅仙劍陣,能對抗四位聖人。東皇太一能戰勝一位聖人,麵對兩位,隻能維持平局,甚至可能落敗。修士之戰,非簡單實力相加。聖人法力無窮,耗死聖人不切實際。法力無窮意味著輸出能力取決於領悟的法則強弱和法寶優劣。多一人,就多一個全方位的戰鬥力。即使東皇太一實力超出某位聖人一倍,若有另一位同等實力的聖人加入……戰鬥力遠不止一加一等於二。換言之,若天道願意,他也將步通天後塵,甚至更糟。畢竟通天源自盤古元神,身負大功德,不可能真正隕落。而這具身體的原主人,確實在巫妖大戰中喪命!
故此,東皇太一要修行!要變強!竭盡全力,不擇手段地變強!他要掌控這個世界,進而超脫這個世界。
東皇太一熾熱的目光越過東王公、西王母,落在紅雲、鎮元子等人身上。論根基,他們並不遜色於前者太多,但悟性實在欠佳……當然,是相對於那些成聖者而言。在洪荒其他人中,他們已屬頂尖。紅雲曾得鴻蒙紫氣,成聖之基,卻未悟出什麽,可見他在這方麵並無天賦。故鎮元子雖自洪荒初開存活至今,也隻能止步準聖巔峰。紅雲承受不住天大的福緣,終歸生死道消。
若按東皇太一劃分,他們對鴻鈞講道的理解僅三成左右。說到三成領悟,東皇太一注意到他們身後,一位身穿赤血道袍的中年道士。他背著兩柄殺氣騰騰的古劍,渾身散發陰鬱氣息。東皇太一猜測,此人應是生於盤古臍眼幽冥血海,號稱血海不涸則不死的冥河老祖。他對鴻鈞講道的領悟,不亞於鎮元子與紅雲。然而邪道終歸邪道。冥河以血海為根基,擁有滔天法力,近乎不死不滅,但在超脫血海之前,無法證道成聖。一切皆有定數,混元大羅金仙需斬斷因果,脫去凡胎。冥河與幽冥血海牽扯越深,證道越難。但這與東皇太一無關...
按照東皇太一的估量,若大羅金仙的道法總量為十,鴻鈞這次講述的,怕是有九分之多。他自己在紫霄宮前,對大羅金仙境界的領悟約莫六成。經過與鴻鈞一番交流,他對大羅金仙的全部道法理解已達到七成。
三清雖同為大羅金仙,卻未曾修煉過上乘道法。東皇太一修的是直指大道的《混沌大日經》,自然與他們迥異。故而,他們之前的領悟,即便是三清,也不過一成上下。這次鴻鈞深入講解,他們記下了六七成,但能否領悟,還得看個人造化。也就是說,三清在成聖之前,大概能領悟大羅金仙道法的五成到六成。再往後,更顯不足。
比如白澤、鯤鵬、羲和這些妖族,他們的領悟力遠不及東皇太一先前見過的幾位。即便是東皇太一看好的白澤,對鴻鈞所講的大羅金仙之道,也隻能領悟兩成左右。此刻,東皇太一看他們抓耳撓腮,急躁搖晃,抓頭苦思,企圖多領悟些,然而這些小動作又能有何成效?
鴻鈞所講太過深奧,或是他們福緣不足,十有八九難以理解,連記下都難。但他們明白,這是難得的機緣,於是想盡辦法記錄鴻鈞的講道內容。然而,他們的天資已定,成就有限。在當前的天道規劃下,他們注定要在大劫中化為塵埃。除非東皇太一掌控天地人三道,否則他們隻能成為天命之子的墊腳石。那些未在洪荒史上留下名字的,更不堪言。
如果鯤鵬等人能領悟大羅金仙境界總道法的十分之一,其他人連百分之一都達不到。他們多數會被困在這個境界,即便耗時長久進入準聖,也隻是最弱小的準聖,無法擔當大任。甚至在準聖境界,他們可能都不是三清的對手。通常,資質越高,根基越深,實力越強,能領悟的大道越多。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比如...
祖巫。紫霄宮末端,三根梁柱中央,三位祖巫盤坐下方,一臉無聊,死魚眼盯著講道的眾人。他們的實力在紫霄宮中堪稱頂尖,尤其是三清還未得到先天至寶,持久戰或許不敵祖巫。但三清有道法優勢,不願打隨時可走。祖巫除了帝江、天吳等擅長飛行的,追不上他們,勉強算是平局。然而,正如東皇太一所言,巫族不修元神,這是他們的最大弱點。
鴻鈞這次講道,幾乎揭示了大羅金仙境界的大部分奧秘。紫霄宮中,眾人如癡如醉,視之為千載難逢的機緣。東皇太一也收獲頗豐。但對巫族而言,鴻鈞講道如同對牛彈琴。不,對三位祖巫來說,更像是蚊子嗡鳴,毫無啟發,反而惹人厭煩。
“這老頭整天瞎扯些什麽...”祝融對天吳傳音抱怨,“偏偏這聲音趕也趕不走,煩死了。”
鴻鈞用心灌輸的神通,對祝融來說成了趕不走的蚊鳴。這已非糟蹋天物所能形容。天吳竟也附和:“是啊,若非門被封鎖,我們早走了...這老頭說要講一千年,難道我們要被困一千年?”
對祖巫來說,千年不過彈指一揮。但在洪荒,他們是巫族祖巫,即使無事,也有美酒佳肴,廣闊洪荒可供遊曆。但在紫霄宮,因鴻鈞以紫氣封門,他們想走也無法。尤其是天吳,身為風之祖巫,生性自由,每日隨風飄蕩。讓他困在宮殿一千年,不能走動,對他來說,比受重傷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