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一般都是在深秋時節,因為這個時候草已經幹枯了,可以放火燎荒。


    夏季是沒法開荒的,那荒野地的老草、灌木,鐮刀根本割不動,一個不留神就會“打刀”。


    由此可以推算出來,即便是今年開出荒地來,也得來年開春種地,然後到來年秋天才能有糧食收獲。


    那麽這一年裏,開荒者吃什麽喝什麽?


    人,是碳基生物,又不是永動機,一頓不吃飯都不行呢,更何況開荒是體力活,不吃飽了都沒力氣。


    而千難萬苦闖關東來的人,哪裏有條件搞這些?所以,這些人就得找“地戶”投靠。


    由地戶出糧、出工具資助開荒。


    當然,這個可不是白資助,開出來的荒地,九成半都要給地戶,剩下半成,才是自己的。


    而且,不開荒的時間裏,要給地戶家裏幹活,就等於是人家的長工。


    劉東山說的,也就是這個。


    指望他們師徒倆自己動手開荒,那純屬扯淡。


    他們有錢,可以提供工具、口糧,招攬人手過來開荒,這才是最合理的辦法。


    “行,師父,都聽你安排。”


    曲紹揚對這些似懂非懂,劉東山怎麽說,他怎麽幹就完了。


    劉東山說的百歲兒,實際上指的就是小孩子百天。


    以前醫療條件差,新生兒的夭折率非常高,孩子出生後的三個月是一道坎兒。


    過了這個坎兒,基本上孩子就算站住了。


    所以,孩子百天的時候,一般都要擺宴席,邀請親朋好友慶祝。


    因為人死後百天,要做一次祭奠活動,所以很多地方孩子百天不叫百天,而是叫百歲兒。


    百天宴請賓客,就叫過百歲兒。


    劉東山家倆娃是四月十九上午出生的,小娃百歲兒實際上是九十九天給辦。


    劉東山查過黃曆,是七月初八。


    眼下已經是六月二十七了,離著孩子百歲兒也不剩多少時候。


    於是,師徒倆定下來,近期先在家歇著。


    正好也在貓耳山附近轉悠轉悠,選一塊合心意的荒地,先去官府辦了手續,免得被別人搶了荒。


    師徒倆商議妥當,得空就出去轉悠,幾天後,果然選中了一塊地方。


    就在貓耳山往西,有一大片無主的荒地,大概有四五百畝的樣子。


    師徒倆打聽過了,開荒每畝交稅銀三分,這四五百畝地,還不到一百兩銀子。


    東邊道在貓耳山設立了分防巡檢,歸屬於通化管轄。


    夏天的時候,設在貓耳山,冬天就遷到八道江。


    所以師徒二人帶著銀子,找了相關的官吏,給了一些好處之後,輕輕鬆鬆就把事兒辦了。


    之後,官府安排人,到荒地四周去立了界。


    從此,這一片土地,就歸劉東山和曲紹揚二人所有了。


    等荒地全部開出來之後,官府會再次派人清丈,根據土地等級定稅賦等。


    七月初八,是劉東山家倆娃的百歲兒宴。


    林若蘭懷孕生子,這左鄰右舍的沒少幫忙,本來滿月應該好好辦一下,款待親朋好友。


    可那時候劉東山還在放排呢,沒回來,林若蘭一個女人也不好張羅這些事兒,所以就拖到了現在。


    一般來說,小娃洗三、滿月、百歲兒、周歲,都是大事兒。


    有條件的大辦,就算沒條件的,多少也要請親戚朋友吃頓飯。


    以劉家現如今的條件來說,辦個百歲兒宴自然沒問題,所以劉東山夫妻早早就著手準備了。


    七月初八這天,老周一家子,王家祥領著妻兒,左鄰右舍,還有當初跟劉東山他們去山場子的那幾家人。


    以及當時給林若蘭接生的郎中、產婆,全都到場了。


    “哎呀,這倆孩子長得,可真俊啊。


    隨他爹了,劉家老弟長的就好,這倆孩子也長得好。”老周等人一看孩子,立即說道。


    劉家這倆小娃,剛出生的時候不算太重,都四斤來沉。


    林若蘭奶水充足,倆孩子吃的飽,長得也挺快,如今都十多斤沉了。


    倆娃長的胖乎乎肉嘟嘟,那白胖胖的小胳膊,就跟藕節一樣,誰看了都稀罕。


    “你這可就說的不對了,我瞅著分明像弟妹才是。


    弟妹可是大美人兒,這倆孩子,將來都差不了。”


    老周媳婦很明顯不讚同丈夫的話,故意唱反調。


    “哎呀,老周哥,嫂子,你倆啊,別爭了。


    我瞅著,倆孩子是隨了劉大哥和嫂子的優點兒,長得都挺好,稀罕人。”王家祥在中間當和事佬。


    其他人聽見,都笑了起來。


    就是啊,孩子不隨爹媽,還能隨誰?這要是隨了別人,那不出事了麽?


    來的客人多,男人們說話嗓門兒大,就在北炕上聊天。


    女人們喜歡逗孩子,就在南炕坐了會兒,等孩子睡覺,女人們就去廚房忙活,準備中午的飯菜。


    百歲兒宴一般要吃雞蛋、麵條,寓意圓圓滿滿、長命百歲。


    當然,有條件的人家,肯定不能隻做麵條和雞蛋,還要再預備幾個菜。


    劉東山老早就跟集鎮上殺豬的預定了不少肉,還特地去買了隻羊回來殺了。


    曲紹揚也沒閑著,去鴨綠江下網、設魚亮子,抓了不少魚。


    他還去林子裏下套子、設陷阱,抓了一隻麅子,幾隻兔子、山雞,正好都收拾了,宴席上用。


    所以,今天的宴席自然是沒得挑。


    紅燜大肘子、燉江魚、兔肉燉鬆蘑、雞塊燉土豆、清燉羊肉、蔥爆羊肉、木耳炒雞蛋、油炸花生米、豬耳朵拌黃瓜、醬麅子肉,有涼有熱正好十個菜。


    七月裏,天氣還是比較熱的,屋裏做飯太悶了。


    所以劉東山提前在院子裏搭了個棚子,支了兩口鍋。


    大多數需要火候燉的菜,都在院子裏做,少數炒菜在屋裏。


    來幫忙的人不少,大家夥兒齊動手,飯菜很快就做好了。


    開席之前,產婆孫氏,先端了一碗羊湯,將倆孩子抱起來,小心翼翼的喂倆娃喝羊湯。


    這是老輩人傳下來的規矩,娃過了百歲兒,就可以添飯了。


    小娃開口第一頓要喝羊湯,據說是要膻一膻腸子,將來娃肚子裏不生蟲子。


    有沒有科學道理不論,反正多少年都是這麽傳下來的,大家夥兒也都認同。


    還別說,這倆娃嘴還真是挺壯,孫氏用小匙喂他倆喝湯,倆孩子真就吧唧吧唧,喝得還挺香。


    “好,真好,這倆孩子將來吃飯肯定好,好養活。”眾人笑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關東參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娃並收藏民國:關東參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