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洋行,三人直奔寶升堂藥行。
曲紹揚今年夏天沒來賣貨,不過藥行裏的小夥計還記得他。
一見曲紹揚來了,趕忙相迎,並且立刻往裏通報大掌櫃。
寶升堂於大掌櫃得知是貓耳山那位來了,急忙出來相見。
“呦,曲老弟,果然是你啊。好久沒見著了,這是來營口辦年貨?”
曲紹揚朝著對方拱手行禮,“大掌櫃辛苦。
那個,這趟來,不光是辦年貨,是我有一批藥材和山貨、皮張要出手,不知道大掌櫃這邊能不能收下。”
曲紹揚開門見山,直接表明來意。
“藥材歸我管,山貨、皮張,得去恒升店。
曲老弟有多少貨,給我個大概的數兒,我讓櫃上預備銀錢。”
開買賣的就不怕人家來賣貨,於掌櫃巴不得越多越好呢,貨越多,他們掙錢就越多。
曲紹揚手裏有賬單,上頭記著數目呢,於是拿出來給於掌櫃看。
於掌櫃接過來單子掃了眼,立時抬頭用一種驚訝的目光看向曲紹揚。
“老弟,你厲害啊,這才一年沒見,就劃拉了這麽多好東西?”
“大掌櫃,實不相瞞,這是我們周圍幾個屯子湊出來的。
大家夥兒知道我有事來營口,全都拜托我給捎著賣貨。”
曲紹揚留了個心眼兒,沒說這是他自己收來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於掌櫃看著挺和善的,誰知道內裏是個什麽人?
萬一知道曲紹揚這是花錢收來的貨,他故意打壓價錢咋辦?
貨到地頭死,老話不會糊弄人。
這要是寶升堂故意難為曲紹揚,就是不肯給高價,或者聯合其他藥行一起擠兌曲紹揚,曲紹揚這一趟鬧不好就得賠錢。
當然,曲紹揚的說辭,也未必能瞞得住對方,反正他這麽說了,愛信不信。
這一趟就算是試水,等以後把門路都摸透了,到時候他也在這邊開一家藥行、貨棧啥的。
於掌櫃聞言,點了點頭,“那就難怪了,我還以為一年不見,曲老弟這是要發大財呢。
行,東西我有數了,我這就讓賬房預備錢款。
回頭曲老弟把藥材送來,咱們以質論價,現銀結清。”
於掌櫃是個爽快人,當即點頭,同意收下這批貨。
二人又閑聊幾句,隨即曲紹揚三人告辭,前往恒升店,去找恒升店的掌櫃。
臘月了,城裏大戶人家都忙著做過年的衣裳,預備年貨啥的,所以各類皮張、山貨都很暢銷。
曹掌櫃一聽說曲紹揚手裏有大量的皮張和山貨,當即表示,有多少就要多少,讓曲紹揚盡管送來。
三人轉悠了一圈,十分順利的談成了買賣,於是樂嗬嗬回了住處。
陳宅這邊,劉東山指揮著眾人把幾鋪炕全都燒了火,屋裏各處也都收拾了一番。
陳家兄弟經常過來,所以這邊東西倒是挺齊全,鍋碗瓢盆啥都有,唯獨被褥少了些。
不過這也難不倒大家夥兒,晚間睡覺的時候,蓋著各自的棉襖、皮襖,咋地也能將就住了。
晚飯自然是在飯莊吃的,還別說,這飯莊的大師傅手藝很棒,做的幾個拿手菜,很有水平。
大家夥兒吃飽喝足,這才晃晃悠悠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陳家兄弟前往洋行賣豬鬃,曲紹揚領人去賣藥材、山貨、皮張,劉東山則是帶著幾個人,出去逛街采購。
來的路上他們就商議好了,回去不能空著爬犁,得置辦一批貨回去。
營口是東北最早開埠的港口,這邊洋貨多,價錢還不貴,別說貓耳山了,就是通化也比不了。
正好趕在年根兒,家家戶戶都要采買年貨,曲家有好東西,還愁著賣麽?
做買賣就這麽回事兒,這兒的貨賣到那兒去,一來一回的倒騰,掙的就是個差價。
曲紹揚都打算好了,這一趟就算是來探探路,等來年開春,就在貓耳山弄個貨棧。
一邊收各類山貨皮張,一邊賣點兒當地沒有的東西。別管買賣大小,掙錢就行。
剩下這七掛爬犁裏頭,有兩爬犁豬鬃,四個半爬犁的山貨、皮張,藥材僅占半爬犁。
不得不說,這豬鬃真的是暴利。
他們論斤收了,回去按豬鬃長短整理好捆紮起來,按照顏色、長短分等級。
最次的一小捆也能賣四五十十文,要是純黑、比較長的豬鬃,價格翻倍。
光是那兩爬犁豬鬃,就賣了兩千多兩銀子,能掙一大半兒還多。
藥材價格也不低,尤其是山參、熊膽、麝香、虎骨這些珍貴藥材,哪一樣也不便宜,掙的也多。
皮張也不錯,一張貂皮二三十兩,猞猁皮價格還能稍微高一點。
豹子皮、虎皮更不得了,一張狼皮還五六兩銀子呢。灰皮、元皮雖然小,價格也不低。
相對來說,各種蘑菇、木耳、鬆子、榛子等山貨,價格低,利潤也少一些。
這做買賣嘛,不可能全都是特別掙錢的,總要均衡一下才行。
反正捎帶手的事兒,多一個品種,就多掙一份兒錢。
曲紹揚這頭費了大半天的工夫,總算把手裏的東西都賣出去了。
回頭算了一下,這些山貨、藥材、皮張攏到一起,差不多能掙幾千兩銀子。
主要是裏頭有幾苗大山參,屬實不錯,價錢賣的挺高,掙的也多。
“看起來,往後還得朝著山參使勁兒啊。
回頭我再去趟甸子街那邊,聽二奎之前說過,那頭參幫多,山上還有些老山狗子,手裏頭都有貨。”
忙活大半天回家,曲紹揚一邊整理賬目,一邊跟劉東山念叨。
“你這是打算把買賣做大啊?也行,趁著年輕,多掙錢。
你和秀芸往後多生幾個孩子,生他十個八個的,到時候孩子們都長大了,再娶妻生子,這不就是個大家族了麽?
多置辦點兒家業,留給兒孫們,供他們念書,保不齊哪個考中科舉就當了官兒。
再不然,咱也讓孩子去留洋,出去看看世界,長長見識,多好?”
劉東山一邊抽著煙袋,一邊憧憬起未來。
留洋啥的,那都是聽陳允哲他們說的新名詞兒。
陳允哲成天走南闖北的,見識廣,說是現在朝廷挑選人才,出國留洋,學國外的什麽技術。
對於劉東山來說,他根本想象不出來大清以外的世界什麽樣。
他老了,這輩子沒機會出去看看,將來要是兒孫有本事,能夠替他出去看看,他就知足了。
(本章完)
曲紹揚今年夏天沒來賣貨,不過藥行裏的小夥計還記得他。
一見曲紹揚來了,趕忙相迎,並且立刻往裏通報大掌櫃。
寶升堂於大掌櫃得知是貓耳山那位來了,急忙出來相見。
“呦,曲老弟,果然是你啊。好久沒見著了,這是來營口辦年貨?”
曲紹揚朝著對方拱手行禮,“大掌櫃辛苦。
那個,這趟來,不光是辦年貨,是我有一批藥材和山貨、皮張要出手,不知道大掌櫃這邊能不能收下。”
曲紹揚開門見山,直接表明來意。
“藥材歸我管,山貨、皮張,得去恒升店。
曲老弟有多少貨,給我個大概的數兒,我讓櫃上預備銀錢。”
開買賣的就不怕人家來賣貨,於掌櫃巴不得越多越好呢,貨越多,他們掙錢就越多。
曲紹揚手裏有賬單,上頭記著數目呢,於是拿出來給於掌櫃看。
於掌櫃接過來單子掃了眼,立時抬頭用一種驚訝的目光看向曲紹揚。
“老弟,你厲害啊,這才一年沒見,就劃拉了這麽多好東西?”
“大掌櫃,實不相瞞,這是我們周圍幾個屯子湊出來的。
大家夥兒知道我有事來營口,全都拜托我給捎著賣貨。”
曲紹揚留了個心眼兒,沒說這是他自己收來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於掌櫃看著挺和善的,誰知道內裏是個什麽人?
萬一知道曲紹揚這是花錢收來的貨,他故意打壓價錢咋辦?
貨到地頭死,老話不會糊弄人。
這要是寶升堂故意難為曲紹揚,就是不肯給高價,或者聯合其他藥行一起擠兌曲紹揚,曲紹揚這一趟鬧不好就得賠錢。
當然,曲紹揚的說辭,也未必能瞞得住對方,反正他這麽說了,愛信不信。
這一趟就算是試水,等以後把門路都摸透了,到時候他也在這邊開一家藥行、貨棧啥的。
於掌櫃聞言,點了點頭,“那就難怪了,我還以為一年不見,曲老弟這是要發大財呢。
行,東西我有數了,我這就讓賬房預備錢款。
回頭曲老弟把藥材送來,咱們以質論價,現銀結清。”
於掌櫃是個爽快人,當即點頭,同意收下這批貨。
二人又閑聊幾句,隨即曲紹揚三人告辭,前往恒升店,去找恒升店的掌櫃。
臘月了,城裏大戶人家都忙著做過年的衣裳,預備年貨啥的,所以各類皮張、山貨都很暢銷。
曹掌櫃一聽說曲紹揚手裏有大量的皮張和山貨,當即表示,有多少就要多少,讓曲紹揚盡管送來。
三人轉悠了一圈,十分順利的談成了買賣,於是樂嗬嗬回了住處。
陳宅這邊,劉東山指揮著眾人把幾鋪炕全都燒了火,屋裏各處也都收拾了一番。
陳家兄弟經常過來,所以這邊東西倒是挺齊全,鍋碗瓢盆啥都有,唯獨被褥少了些。
不過這也難不倒大家夥兒,晚間睡覺的時候,蓋著各自的棉襖、皮襖,咋地也能將就住了。
晚飯自然是在飯莊吃的,還別說,這飯莊的大師傅手藝很棒,做的幾個拿手菜,很有水平。
大家夥兒吃飽喝足,這才晃晃悠悠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陳家兄弟前往洋行賣豬鬃,曲紹揚領人去賣藥材、山貨、皮張,劉東山則是帶著幾個人,出去逛街采購。
來的路上他們就商議好了,回去不能空著爬犁,得置辦一批貨回去。
營口是東北最早開埠的港口,這邊洋貨多,價錢還不貴,別說貓耳山了,就是通化也比不了。
正好趕在年根兒,家家戶戶都要采買年貨,曲家有好東西,還愁著賣麽?
做買賣就這麽回事兒,這兒的貨賣到那兒去,一來一回的倒騰,掙的就是個差價。
曲紹揚都打算好了,這一趟就算是來探探路,等來年開春,就在貓耳山弄個貨棧。
一邊收各類山貨皮張,一邊賣點兒當地沒有的東西。別管買賣大小,掙錢就行。
剩下這七掛爬犁裏頭,有兩爬犁豬鬃,四個半爬犁的山貨、皮張,藥材僅占半爬犁。
不得不說,這豬鬃真的是暴利。
他們論斤收了,回去按豬鬃長短整理好捆紮起來,按照顏色、長短分等級。
最次的一小捆也能賣四五十十文,要是純黑、比較長的豬鬃,價格翻倍。
光是那兩爬犁豬鬃,就賣了兩千多兩銀子,能掙一大半兒還多。
藥材價格也不低,尤其是山參、熊膽、麝香、虎骨這些珍貴藥材,哪一樣也不便宜,掙的也多。
皮張也不錯,一張貂皮二三十兩,猞猁皮價格還能稍微高一點。
豹子皮、虎皮更不得了,一張狼皮還五六兩銀子呢。灰皮、元皮雖然小,價格也不低。
相對來說,各種蘑菇、木耳、鬆子、榛子等山貨,價格低,利潤也少一些。
這做買賣嘛,不可能全都是特別掙錢的,總要均衡一下才行。
反正捎帶手的事兒,多一個品種,就多掙一份兒錢。
曲紹揚這頭費了大半天的工夫,總算把手裏的東西都賣出去了。
回頭算了一下,這些山貨、藥材、皮張攏到一起,差不多能掙幾千兩銀子。
主要是裏頭有幾苗大山參,屬實不錯,價錢賣的挺高,掙的也多。
“看起來,往後還得朝著山參使勁兒啊。
回頭我再去趟甸子街那邊,聽二奎之前說過,那頭參幫多,山上還有些老山狗子,手裏頭都有貨。”
忙活大半天回家,曲紹揚一邊整理賬目,一邊跟劉東山念叨。
“你這是打算把買賣做大啊?也行,趁著年輕,多掙錢。
你和秀芸往後多生幾個孩子,生他十個八個的,到時候孩子們都長大了,再娶妻生子,這不就是個大家族了麽?
多置辦點兒家業,留給兒孫們,供他們念書,保不齊哪個考中科舉就當了官兒。
再不然,咱也讓孩子去留洋,出去看看世界,長長見識,多好?”
劉東山一邊抽著煙袋,一邊憧憬起未來。
留洋啥的,那都是聽陳允哲他們說的新名詞兒。
陳允哲成天走南闖北的,見識廣,說是現在朝廷挑選人才,出國留洋,學國外的什麽技術。
對於劉東山來說,他根本想象不出來大清以外的世界什麽樣。
他老了,這輩子沒機會出去看看,將來要是兒孫有本事,能夠替他出去看看,他就知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