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當00後開始占據青春的舞台,一切的一切都開始從童年中抽離。


    最早的那一批90後都早已成家立業,再也不會擁有全世界,開始慢慢遺失曾經的美好。


    那些曾經哭著喊著‘要有詩和遠方’的少年,其實到最後,哪裏都沒能去。


    從單元樓到林立的高樓,從黑白電視到液晶屏幕。


    90後也從不諳世事的少年,成長為了沉著穩重的家庭頂梁柱,換了新的車房,有了更潮的娛樂節目,額頭上也新增了幾條皺紋。


    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似乎都變成了一個遙遠的夢。


    時間回到2008年的一個夏天。


    天空被洗的發白,那些雲朵被陽光曬的格外嫵媚。


    方寧背著書包在加油站的天橋下猶豫不前。


    那裏有一條瀝青柏油大馬路,修修補補,坑坑窪窪。


    柏油路的左邊有職工大院,養老院等標誌性的建築。


    童年時代的他就經常在這條大馬路上晃蕩,對這一片兒比較熟悉,曾經無數次和小夥伴們打打鬧鬧地從那塊地前經過。


    然後他的目光落到了那個職工大院上。


    大院對於他而言,就像那個綜藝節目的名字一樣,算是青春有你。


    ‘大院’二字,一聽起來就很有年代感。


    過去我國都是計劃經濟製度,公司都是國有企業,很少有私企和民企以及個體戶。那個時候很多許久不見麵的人都問,“你是哪個單位的?”


    當時雲柘這一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豐富的雲母等礦產。


    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當地鎮政府創辦了一個鎮型砂廠和石粉廠。很多人都在廠裏上班,為了解決住房問題,就建了個職工大院,一開始隻有一些職工的家屬在職工大院裏麵住著,後麵住的人就多了,人也比較複雜。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計劃經濟的停止,很多地方的職工大院也逐漸取消。


    2002年平海縣就撤銷了大院製度,當然,很多鄉下地方比較偏僻,還沒改變過來舊有的習慣,一直沿襲保持著職工大院的稱呼。


    方寧從小就是住在大院裏麵的,一直到12歲以後才前往縣城。


    這座職工大院始建於50年代,鄉鎮府承建的,至今已有70個年頭。大院裏的許多單元樓,都披著一層老照片一樣的泛黃色。這種泛黃色,在後世的高端住宅樓裏可以說是非常稀有皮膚了。


    大院總體是老舊的磚混結構建築,紅磚,青磚搭配,有枝繁葉茂的蒼蒼古樹,還有隨處可見的老年人和小孩子。


    他記得大院裏的車棚還是用灰色的石棉瓦蓋的,裏麵放著一輛輛自行車和摩托車。


    對於方寧而言,石棉瓦算得上是超級古老的材料了。部分水泥地板年久失修,殘破而粗糙,青苔遍布,像是地麵長出來的一塊塊老繭。


    密密麻麻的防盜網隨處可見,鐵鏽已經給這些防盜網敷上了一層厚厚的紅褐色保護層。


    在那個無論任何東西都講究快速更新迭代的2021年,職工大院裏的很多東西還保留著最初的1.0版本。


    有幾棟樓,步梯的采光牆做了一整麵的雕花鏤空造型,遠看就像一張色彩單調的什錦,透露了幾十年前人們的審美方式。


    雖然這種工藝在後世早已被淘汰,但在這個年代算得上流行一時。


    大院內,很多住戶在自家門口開個小店,賣賣小吃或者柴米油鹽蔬菜瓜果,或者提供配鑰匙修馬桶的服務,或者經營個棋牌室,做的都是左鄰右舍的生意,濃濃的生活氣息。


    當時的職工大院可以算得上是梅羨鎮十裏八鄉最好的地段了,上臨南江古鎮,下臨平海縣城,通銅鼓,修水,通城。毫不誇張的說,是半個平海縣的樞紐中心。


    還有著小學和初中等完整的師資。


    大院外麵還有一家開了十來年的登輝賓館,賓館的玻璃幕牆是整個雲柘鄉裏最時髦的外立麵了。後來沒撐多久,就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


    方寧來到了某一棟樓前,看到有老人在路邊曬鹹菜和蘿卜幹,小孩在追逐打鬧。


    他家就在這棟單元樓裏。一樓住戶貼著紅紙,牆壁上還掛臘腸和熏肉。


    方寧兄妹倆跟明楠楠分別,她家住在更裏麵的單元樓。


    雲柘鄉的明姓是宗族大姓,大部分人都姓明,他班上就有好多姓明的,比如明雪瑩,明平娜等等。


    還有一部分人姓張,姓方反而是少數,可以說是外鄉人。


    方寧的爺爺在廚房裏做飯,炒菜的豬油香從廚房裏飄出來,勾得肚子裏的饞蟲都出來了。


    爺爺叫方解放,那個時候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紀念人民翻身做主,起的名大多含有建國、援朝、解放這些名字,女性大多是芬蘭,翠菊等。


    可以說,在特定的曆史時期,這些極具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名字不單純地是一種代號,還承載了父輩的願望。甚至還有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


    當然,不同時期國人名字的變化,也折射出那會兒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價值追求的提升。


    像方寧他爸爸媽媽那一輩,取的名字就是超英、振華這些名字。


    像方寧他們這一代人,取名都是偉,鵬,娜,磊,靜,濤等等。


    上小學三年級那會,方寧就經常喊錯別人的名字,喊錯的原因就是因為名字太普遍了,就他那個班上,名字裏帶磊字的就六個人。


    不過這也算是一種時代的特色。


    方解放把裝著豬油的搪瓷碗放櫃子裏,“你奶奶去哲寮了住了幾天。”


    “奶奶不在家,家裏總算不吵了,我要看動畫片!”


    方微扒著飯碗,歡呼道。


    “先吃飯。”方解放坐到了飯桌前拿起了筷子。


    在方寧的印象中,爺爺同樣跟十多年後沒太大的差別,隻不過要年輕很多,樣子要更瘦點,沒有白頭發老年斑,沒有皺紋。


    說話的語氣,溫和的不像話,平時在外麵戴眼鏡,穿的斯斯文文,在家裏,家務活都是爺爺做的。


    奶奶什麽都不用管,隻需要背著手,跟領導一樣視察工作就行了。


    街坊鄰居的大爺奶奶們誰不說方寧的奶奶是有福氣的人,嫁給了這麽好的一個老公。


    那個時候的方解放,已經是接近七十歲了,人生幾乎快走到終點。


    而2008年的方解放,才五十歲出頭,頭發烏黑。


    方微扒完飯,把碗筷丟回廚房,就去打開電視機少兒頻道,看大風車。


    方寧扭頭看了一眼,是大風車裏的鞠萍姐姐,一頭短發,年輕的有些過分。


    基本上在每個90後的童年裏,不論春夏秋冬,都有一件雷打不動的大事,那就是下課飛奔回家,吃完晚飯,搬個小板凳,守在電視機前,等候大風車主題曲響起,不僅可以看動畫片,還可以看到鞠萍姐姐。


    對於方寧他們來說,鞠萍姐姐,董浩,金龜子是共同的回憶。


    後來,大家都長大了,鞠萍姐姐也變成了鞠萍奶奶,董浩也退了休,金龜子也不見了蹤影。


    方寧也吃完了飯,站在窗戶邊上看下麵的風景。


    一個小胖墩站在樓下喊,“方寧哥,去踢球啊!”


    “不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心動2008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窩不是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窩不是蝸並收藏重生之心動2008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