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十月底了,一個嚴寒冷冽的清晨,整個散關關城都變成了一個被凍得十分堅硬的冰城,寒冷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不僅令其中的人身體生出寒意,也在侵染著關城中許多蜀軍將士的內心。
安思謙披著厚裘,不斷皺著他的眉毛。他的下麵坐著一眾將領,其中既有蜀國禁軍武將,也有附近各州集結的鄉兵將領,不過他們大抵都處於相同的一個狀態,那就是既不說話,也不出聲談笑,隻是低頭做出思索的樣子,或是撫須顯示出一臉憂鬱的表情,因此整間房裏雖然坐滿了人,卻是一片靜悄悄的。
在場所有人都已得知申貴在渭河邊被漢軍盡數殲滅的敗訊,安思謙一早就叫將領們趕來會議,卻直到最後一個人到場後也未曾多說一句話,隻把自己一張冷峻的表情留給將領們讓其猜測。而將領們也都各自懷著心思,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氣氛冷到了極點。
安思謙不說話是在等。他召集諸將議事,內心裏是想要商議退兵事宜。安思謙名義上雖是蜀軍主帥,但實際上各路兵馬根本不製於他手,日常節製用兵還好,想要改弦更張,改變出關用兵的既定軍策就不是他一人所能決定的了。
因此想要退兵,最好便是在今日與各軍將領統一意見一致退兵,日後自己回京麵聖受責時也就有話可說。
隻是安思謙沉默良久,在場諸將沒有一個敢先提出撤兵一事,心中不禁感到十分煩躁。這幫鳥人,真看不清如今是什麽形勢麽?
皇帝孟昶決心要發兵北上,這是人所共知的,隻是在安思謙看來,漢軍哪有那麽好對付?漢軍主帥趙暉在鳳翔已經三戰三勝,自己這邊最能打的申貴跑去山前伏擊雖是勝了,卻是先勝後敗,連申貴自己都死在渭河邊上。
而且不說這一連串敗仗早已令軍中人心浮動,單說後方運來的糧秣和冬衣也無法保證大軍供給。眼下已是十月底,再過些日子關中就要下起鵝毛大雪,自家兵馬久居蜀地,許多將士都受不了北方嚴寒,如今偏又逢上缺衣少糧的境地,隻要漢軍固守城池要寨,自家拿什麽去打贏漢軍?
安思謙知道在場心懷退兵之意的人有不少,至於誰都不敢開第一腔,蓋因皇帝孟昶自認為是漢家正朔,總想著要北上克複中原,誰敢此刻提出班師回京,不就是打聖上的臉?
安思謙思慮片刻,決定以一個開場白開始話題:“前軍戰敗,兩千兒郎盡數為漢軍所戮。申貴雖說兵敗喪師,卻也不能說他無能,蓋是輕敵孟浪所致。隻是如今看來,寶雞寨中漢軍實力不可小覷。”
安思謙略作停頓,留給眾人思考的時間,隨後才拋出主題:“我軍連番戰敗,眼下究竟該如何進退?此事關係重大,本帥也做不了主,故而請諸位前來,便是要商議此事。”
蜀將們彼此交換了眼神,軍中地位僅次於安思謙的禁軍將領高彥儔很快出聲道:“申貴雖敗,然我軍實未傷及元氣,區區寶雞一寨如何抵禦我大軍來攻?眼下正應出關逼寨,待攻破寶雞,鳳翔之圍不解自破,關中之局也便利於我軍了。”
高彥儔的話隨即引起眾人激烈的討論,支持出關者與提議退兵者各執一詞,眾人爭執不下,有年輕性急的部將喊叫道:
“龜兒子的,前番一敗,如今又是一敗,大軍還未出關,敗仗就先吃了兩場!還沒見著漢軍人影,就先怕了趙暉!”
提到趙暉的名字,屋內似乎一時又陷入了沉默。
去歲時蜀軍出關連一個王景崇都搞不定,眼下在鳳翔領兵的可是能三敗王景崇的趙暉。這裏的許多人去年還是王景崇的手下敗將,今年就要麵對一個比王景崇更厲害的狠人,若說心裏不虛都是假的。隻是在場眾人畢竟都是領兵打仗的人,誰又能承認自己統兵無能,未戰先怯?
隨即又有人打破沉默:“要是這樣說,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咱們來做到底是做爪子?”
“咱們遵旨出師,無功而返,對不起官家厚恩!”
“是理!我輩受聖上恩祿,該是報效之日了!管他趙暉李暉,殺將過去,叫他通通化成土灰!”
“聖上詔旨,豈可違背?”見繼續出兵的主張竟一時占了上風,安思謙也顧不得許多,抬手止住眾人的議論,字斟句酌地沉聲道:“隻是我軍在關中人生地疏,軍情不諳,一旦大軍北出,致勝之策何在?諸位還是慎重考慮才是!”
這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果然就連高彥儔也皺著眉頭,做出了一副冥思苦想的樣子。
安思謙對自己這一小小的謀略所起到效用感到十分滿意,繼續趁勢道:“何況如今關鍵並非我軍敢戰與否,乃是衣食!且寒冬將至,恐怕不是用兵的良時。”
“大帥所言甚是!我軍不如暫時回鳳州蟄伏,待修整之後,來年開春出關再戰,那時漢軍出征數月師老力疲,不正是破敵的良機麽!”當下又有親近的幾員將領附和,在場許多人本就是搖擺不定,這時安思謙的退兵傾向已經明顯,也都表示讚同。
安思謙等的就是這個時候,已有人願意說出一個具體的退兵計劃,諸將意見一致,回到成都麵對官家時也就有話可說了。
於是安思謙當即無視了高彥儔等少數人的目光,傳令大軍退兵屯守鳳州。
……
寶雞寨中的眾人聽聞蜀軍退兵的消息先是不信,直到斥候再三前去打探,確定蜀軍已經撤出散關回到鳳州,郭信等人才不得不相信蜀軍真的退了。
恰好這個時候冬天也來了,渭河已經冰凍,山川大地都變成白茫茫的一片,遙遠的重重疊疊的山脈也全被白雪覆蓋,舉目四顧,一切都在漫天的飛雪和地上的積雪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
這樣的日子裏,除非必要,郭信從不出門。他日常都隻是和趙延進等人圍在屋裏的火爐邊上取暖。眼下自然是沒有什麽軍事可議的,外間是凜冽的寒冬,屋裏卻是被軍漢們加得很旺的爐火,讓簇在爐火邊的一眾指揮使們更加熟絡,也更加親近了。
軍中少有的平靜日子持續了一個月,在冬月十八的冬至這一天,郭信突然接到一條軍令,軍令既不來自鳳翔,也不來自東京,而是直接來自漢軍河中行營。軍令內容為升賞他為奉國左廂第五軍都指揮使,且叫他即日前去河中府聽命。在那裏,關中各軍招撫總指揮,他的父親郭威正在等他。
郭信很快收拾行囊,和趙延進等人告別之後,隻帶上郭樸和幾騎親兵跟隨,便策馬奔向了東方那白雪皚皚、仿佛永遠也沒有盡頭的天地之間。
安思謙披著厚裘,不斷皺著他的眉毛。他的下麵坐著一眾將領,其中既有蜀國禁軍武將,也有附近各州集結的鄉兵將領,不過他們大抵都處於相同的一個狀態,那就是既不說話,也不出聲談笑,隻是低頭做出思索的樣子,或是撫須顯示出一臉憂鬱的表情,因此整間房裏雖然坐滿了人,卻是一片靜悄悄的。
在場所有人都已得知申貴在渭河邊被漢軍盡數殲滅的敗訊,安思謙一早就叫將領們趕來會議,卻直到最後一個人到場後也未曾多說一句話,隻把自己一張冷峻的表情留給將領們讓其猜測。而將領們也都各自懷著心思,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氣氛冷到了極點。
安思謙不說話是在等。他召集諸將議事,內心裏是想要商議退兵事宜。安思謙名義上雖是蜀軍主帥,但實際上各路兵馬根本不製於他手,日常節製用兵還好,想要改弦更張,改變出關用兵的既定軍策就不是他一人所能決定的了。
因此想要退兵,最好便是在今日與各軍將領統一意見一致退兵,日後自己回京麵聖受責時也就有話可說。
隻是安思謙沉默良久,在場諸將沒有一個敢先提出撤兵一事,心中不禁感到十分煩躁。這幫鳥人,真看不清如今是什麽形勢麽?
皇帝孟昶決心要發兵北上,這是人所共知的,隻是在安思謙看來,漢軍哪有那麽好對付?漢軍主帥趙暉在鳳翔已經三戰三勝,自己這邊最能打的申貴跑去山前伏擊雖是勝了,卻是先勝後敗,連申貴自己都死在渭河邊上。
而且不說這一連串敗仗早已令軍中人心浮動,單說後方運來的糧秣和冬衣也無法保證大軍供給。眼下已是十月底,再過些日子關中就要下起鵝毛大雪,自家兵馬久居蜀地,許多將士都受不了北方嚴寒,如今偏又逢上缺衣少糧的境地,隻要漢軍固守城池要寨,自家拿什麽去打贏漢軍?
安思謙知道在場心懷退兵之意的人有不少,至於誰都不敢開第一腔,蓋因皇帝孟昶自認為是漢家正朔,總想著要北上克複中原,誰敢此刻提出班師回京,不就是打聖上的臉?
安思謙思慮片刻,決定以一個開場白開始話題:“前軍戰敗,兩千兒郎盡數為漢軍所戮。申貴雖說兵敗喪師,卻也不能說他無能,蓋是輕敵孟浪所致。隻是如今看來,寶雞寨中漢軍實力不可小覷。”
安思謙略作停頓,留給眾人思考的時間,隨後才拋出主題:“我軍連番戰敗,眼下究竟該如何進退?此事關係重大,本帥也做不了主,故而請諸位前來,便是要商議此事。”
蜀將們彼此交換了眼神,軍中地位僅次於安思謙的禁軍將領高彥儔很快出聲道:“申貴雖敗,然我軍實未傷及元氣,區區寶雞一寨如何抵禦我大軍來攻?眼下正應出關逼寨,待攻破寶雞,鳳翔之圍不解自破,關中之局也便利於我軍了。”
高彥儔的話隨即引起眾人激烈的討論,支持出關者與提議退兵者各執一詞,眾人爭執不下,有年輕性急的部將喊叫道:
“龜兒子的,前番一敗,如今又是一敗,大軍還未出關,敗仗就先吃了兩場!還沒見著漢軍人影,就先怕了趙暉!”
提到趙暉的名字,屋內似乎一時又陷入了沉默。
去歲時蜀軍出關連一個王景崇都搞不定,眼下在鳳翔領兵的可是能三敗王景崇的趙暉。這裏的許多人去年還是王景崇的手下敗將,今年就要麵對一個比王景崇更厲害的狠人,若說心裏不虛都是假的。隻是在場眾人畢竟都是領兵打仗的人,誰又能承認自己統兵無能,未戰先怯?
隨即又有人打破沉默:“要是這樣說,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咱們來做到底是做爪子?”
“咱們遵旨出師,無功而返,對不起官家厚恩!”
“是理!我輩受聖上恩祿,該是報效之日了!管他趙暉李暉,殺將過去,叫他通通化成土灰!”
“聖上詔旨,豈可違背?”見繼續出兵的主張竟一時占了上風,安思謙也顧不得許多,抬手止住眾人的議論,字斟句酌地沉聲道:“隻是我軍在關中人生地疏,軍情不諳,一旦大軍北出,致勝之策何在?諸位還是慎重考慮才是!”
這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果然就連高彥儔也皺著眉頭,做出了一副冥思苦想的樣子。
安思謙對自己這一小小的謀略所起到效用感到十分滿意,繼續趁勢道:“何況如今關鍵並非我軍敢戰與否,乃是衣食!且寒冬將至,恐怕不是用兵的良時。”
“大帥所言甚是!我軍不如暫時回鳳州蟄伏,待修整之後,來年開春出關再戰,那時漢軍出征數月師老力疲,不正是破敵的良機麽!”當下又有親近的幾員將領附和,在場許多人本就是搖擺不定,這時安思謙的退兵傾向已經明顯,也都表示讚同。
安思謙等的就是這個時候,已有人願意說出一個具體的退兵計劃,諸將意見一致,回到成都麵對官家時也就有話可說了。
於是安思謙當即無視了高彥儔等少數人的目光,傳令大軍退兵屯守鳳州。
……
寶雞寨中的眾人聽聞蜀軍退兵的消息先是不信,直到斥候再三前去打探,確定蜀軍已經撤出散關回到鳳州,郭信等人才不得不相信蜀軍真的退了。
恰好這個時候冬天也來了,渭河已經冰凍,山川大地都變成白茫茫的一片,遙遠的重重疊疊的山脈也全被白雪覆蓋,舉目四顧,一切都在漫天的飛雪和地上的積雪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
這樣的日子裏,除非必要,郭信從不出門。他日常都隻是和趙延進等人圍在屋裏的火爐邊上取暖。眼下自然是沒有什麽軍事可議的,外間是凜冽的寒冬,屋裏卻是被軍漢們加得很旺的爐火,讓簇在爐火邊的一眾指揮使們更加熟絡,也更加親近了。
軍中少有的平靜日子持續了一個月,在冬月十八的冬至這一天,郭信突然接到一條軍令,軍令既不來自鳳翔,也不來自東京,而是直接來自漢軍河中行營。軍令內容為升賞他為奉國左廂第五軍都指揮使,且叫他即日前去河中府聽命。在那裏,關中各軍招撫總指揮,他的父親郭威正在等他。
郭信很快收拾行囊,和趙延進等人告別之後,隻帶上郭樸和幾騎親兵跟隨,便策馬奔向了東方那白雪皚皚、仿佛永遠也沒有盡頭的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