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齊默在這所道觀裏又呆了兩個月,1994年漸漸過去,新春將近了。
在這兩個月裏,齊默白天跟著二師傅搬運功法,晚上還得按時聆聽大師傅的晚課,有時候,還得隨著大師傅去給四鄰八鄉的篤信之人診治一下病情。
而晚上幹完活兒,沒啥事兒的時候,大師傅最愛帶著齊默上到道觀裏最高處去看星星。
這個時候,大師傅總是一身齊整的道家冠服,手持拂塵,長袍飄飄,幾欲離塵,而跟在大師傅身後的齊默還真像一個小道士一般,眉清目秀,連帶著也氣質不凡了起來。
※※※※※※
中國道教的廟,也就是道觀,按照古人自右至左的書寫習慣,其實應該為“觀道。”
晉代葛洪《關尹子?序》:“今陝州靈寶縣太初觀,乃古函穀關候見老子處,終南宗聖宮乃關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樓,改號樓觀,建老子祠。道觀之興,實祖於此。”
其中,“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道”,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觀。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隻能揣摩,觀之,覺而****。
道觀之地,正是古人窺測無上天意所在之所(後世亦理解為某種處所),因而有“道觀觀道”之說。
※※※※※※
“大師傅,您正在找什麽?”齊默在陪著大師傅看星星的時候,總愛問一些問題。
“為師正在觀命星是哪一個顆!”大師傅遙望著星空,不鹹不淡地說道。
“大師傅,真的有命星存在嗎?”齊默問道。
“不知道!”大師傅惜字如金。
“啊,大師傅,為什麽呀?”齊默不解地問道。
“因為,為師還沒有找到!”大師傅幹脆地回答。
“哦!大師傅,那我也會有命星嗎?”齊默也在夜空中尋找起來。
“不知道!”大師傅繼續惜字如金。
“為什麽呢?”齊默繼續不解。
“或許有,或許沒有,要看你找不找得到它了。”大師傅另有深意地轉頭看了齊默一眼,說道。
“我感覺我有呢!可是,大師傅,這好像不科學啊!”齊默反而有些疑惑地說道。
“那我問你,什麽叫科學?”大師傅笑了起來,似乎別有深意地反問道。
“科學就是指現、積累並公認的符合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客觀規律。”齊默就像背教科書一樣地背誦著。
“那我再問你,什麽又是規律呢?”大師傅接著問道。
“規律就是符合自然界和社會各種現象實際的係統化和公式化總結的知識。”齊默又認真地答道。
“規律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大師傅再次問道。
“規律當然是客觀的。”齊默回答說。
“那知識呢?”大師傅繼續問道
“啊?”齊默有些不解。
“你不是說經過人們係統化和公式化總結才形成知識的嗎?”大師傅提醒齊默道。
“好像是這麽說的吧!”齊默回答道。
“那誰來總結的知識呢?”大師傅循循善誘地問道。
“科學家吧,好多人吧,反正大家都認同。”齊默有些不肯定地說道。
“嗬嗬!”
大師傅再次笑了起來,接著說道:
“科學是規律,規律是知識,還是得由人主觀參與才被現和總結出來,那這算不算是人的一種主觀的認識呢?”
“我想,應該,也算吧”齊默有些不肯定地補充道。
“既然也算,那會不會受總結出規律來的人的主觀影響,或者受人們總體的主觀影響呢?”大師傅看著齊默說道。
“可實踐也證明是對的呀!”齊默反駁著說道。
“實踐證明也可能隻是相對於人來說是對的!”
大師傅繼續總結著,說道:
“如果說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係。人們看到並總結出的規律是這個樣子的,然而萬物有靈,會不會螞蟻總結出的規律又可能是另一個樣子地。螞蟻也經過實踐了,它們也認為是對的!”
“呃,或許吧。”齊默更加不肯定了起來。
“這是因為,無論是螞蟻或者是人類,能看到,能總結出來的規律都隻是在自己的一方齊默地裏啊!如果人們能出這一界,看到的和總結出來的規律會不會又是另一個樣子的呢?甚至我們原先的知識並不全麵,甚至有很多錯誤的地方呢?”大師傅繼續說著。
“也許是吧!”齊默訕訕地答道。
“其實,關於現代被稱作‘科學’的這種對世間萬物的規律總結,佛家也曾有過,佛家叫‘真理’,或者叫做‘現量’。隻不過,科學研究是先根據有效的科研方法,提出合理假設,然後通過實踐歸納、演繹以證明它的正確與否;而佛家則不然,它不是一種假設,也不是空洞的理論,據傳是佛陀將親身實證的符合實際的現量經驗,傳播給眾人。眾人也來走這條道路,並通過修證獲得相同的證量,這就叫‘自見其性宣說其理,故為勝解妙說第一’!”
大師傅開始引經據典起來。
“大師傅,你是修道之人,怎麽說起了佛家的道理了呢?”齊默問大師傅道。
“佛道一家嘛,誰讓你二師傅曾經就是佛門中人呢!”大師傅笑咪咪地說道。
“那道門中又是怎麽說的呢?”齊默好奇地問道。
“我道門中說的科學,也就是你說的規律,就是‘道’!以一心觀萬物,萬物不謂之有餘。以萬物擾一氣,一氣不謂之不足。一氣歸一心,心不可為物之所奪,一心運一氣,氣不可為法之所役。心源清徹,一照萬破,亦不知有物也。氣戰剛強,萬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物物無物,以還本來之象。法法無法,乃全自得之真。”
大師傅又開始侃侃論道:
“道是無形的,可它卻是無所不在的,它就在我們身邊,化有形為無形……”
“大師傅,聽起來怎麽這麽玄呢?”齊默有些腹誹道。
“所以嘛,就怕你不好領悟,為師才不說‘道’的嘛,就隻好拿佛家說事兒了,下次會注意的!”
看著齊默仍然有些不解的樣子,大師傅接著說道:
“反正意思就是,無論是科學還是‘道’,都要你自己去認識!你走得越遠,看得越多,你的認識就往正確就更進了一步!”
“我明白了!大師傅,如果我真出家進了道觀,你願不願意當我的度師呢?”齊默想了片刻,轉而又問起大師傅來。
“不願意!”大師傅爽快地回答道。
“為什麽呀?”齊默驚奇地問道。
“因為我怕你啊!”大師傅笑著說。
“師傅怎麽會怕我?”齊默不解地問道。
“我怕你當不了道士,而且,你會嫌為師囉嗦的!”
大師傅轉頭看了齊默一眼說道。
“呃,師傅,我沒有這樣說過啊!”
齊默無力地辨解道。
“這不怪你,是我自己說著玩兒地!”
大師傅調侃著齊默道。
在這兩個月裏,齊默白天跟著二師傅搬運功法,晚上還得按時聆聽大師傅的晚課,有時候,還得隨著大師傅去給四鄰八鄉的篤信之人診治一下病情。
而晚上幹完活兒,沒啥事兒的時候,大師傅最愛帶著齊默上到道觀裏最高處去看星星。
這個時候,大師傅總是一身齊整的道家冠服,手持拂塵,長袍飄飄,幾欲離塵,而跟在大師傅身後的齊默還真像一個小道士一般,眉清目秀,連帶著也氣質不凡了起來。
※※※※※※
中國道教的廟,也就是道觀,按照古人自右至左的書寫習慣,其實應該為“觀道。”
晉代葛洪《關尹子?序》:“今陝州靈寶縣太初觀,乃古函穀關候見老子處,終南宗聖宮乃關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樓,改號樓觀,建老子祠。道觀之興,實祖於此。”
其中,“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道”,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觀。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隻能揣摩,觀之,覺而****。
道觀之地,正是古人窺測無上天意所在之所(後世亦理解為某種處所),因而有“道觀觀道”之說。
※※※※※※
“大師傅,您正在找什麽?”齊默在陪著大師傅看星星的時候,總愛問一些問題。
“為師正在觀命星是哪一個顆!”大師傅遙望著星空,不鹹不淡地說道。
“大師傅,真的有命星存在嗎?”齊默問道。
“不知道!”大師傅惜字如金。
“啊,大師傅,為什麽呀?”齊默不解地問道。
“因為,為師還沒有找到!”大師傅幹脆地回答。
“哦!大師傅,那我也會有命星嗎?”齊默也在夜空中尋找起來。
“不知道!”大師傅繼續惜字如金。
“為什麽呢?”齊默繼續不解。
“或許有,或許沒有,要看你找不找得到它了。”大師傅另有深意地轉頭看了齊默一眼,說道。
“我感覺我有呢!可是,大師傅,這好像不科學啊!”齊默反而有些疑惑地說道。
“那我問你,什麽叫科學?”大師傅笑了起來,似乎別有深意地反問道。
“科學就是指現、積累並公認的符合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客觀規律。”齊默就像背教科書一樣地背誦著。
“那我再問你,什麽又是規律呢?”大師傅接著問道。
“規律就是符合自然界和社會各種現象實際的係統化和公式化總結的知識。”齊默又認真地答道。
“規律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大師傅再次問道。
“規律當然是客觀的。”齊默回答說。
“那知識呢?”大師傅繼續問道
“啊?”齊默有些不解。
“你不是說經過人們係統化和公式化總結才形成知識的嗎?”大師傅提醒齊默道。
“好像是這麽說的吧!”齊默回答道。
“那誰來總結的知識呢?”大師傅循循善誘地問道。
“科學家吧,好多人吧,反正大家都認同。”齊默有些不肯定地說道。
“嗬嗬!”
大師傅再次笑了起來,接著說道:
“科學是規律,規律是知識,還是得由人主觀參與才被現和總結出來,那這算不算是人的一種主觀的認識呢?”
“我想,應該,也算吧”齊默有些不肯定地補充道。
“既然也算,那會不會受總結出規律來的人的主觀影響,或者受人們總體的主觀影響呢?”大師傅看著齊默說道。
“可實踐也證明是對的呀!”齊默反駁著說道。
“實踐證明也可能隻是相對於人來說是對的!”
大師傅繼續總結著,說道:
“如果說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係。人們看到並總結出的規律是這個樣子的,然而萬物有靈,會不會螞蟻總結出的規律又可能是另一個樣子地。螞蟻也經過實踐了,它們也認為是對的!”
“呃,或許吧。”齊默更加不肯定了起來。
“這是因為,無論是螞蟻或者是人類,能看到,能總結出來的規律都隻是在自己的一方齊默地裏啊!如果人們能出這一界,看到的和總結出來的規律會不會又是另一個樣子的呢?甚至我們原先的知識並不全麵,甚至有很多錯誤的地方呢?”大師傅繼續說著。
“也許是吧!”齊默訕訕地答道。
“其實,關於現代被稱作‘科學’的這種對世間萬物的規律總結,佛家也曾有過,佛家叫‘真理’,或者叫做‘現量’。隻不過,科學研究是先根據有效的科研方法,提出合理假設,然後通過實踐歸納、演繹以證明它的正確與否;而佛家則不然,它不是一種假設,也不是空洞的理論,據傳是佛陀將親身實證的符合實際的現量經驗,傳播給眾人。眾人也來走這條道路,並通過修證獲得相同的證量,這就叫‘自見其性宣說其理,故為勝解妙說第一’!”
大師傅開始引經據典起來。
“大師傅,你是修道之人,怎麽說起了佛家的道理了呢?”齊默問大師傅道。
“佛道一家嘛,誰讓你二師傅曾經就是佛門中人呢!”大師傅笑咪咪地說道。
“那道門中又是怎麽說的呢?”齊默好奇地問道。
“我道門中說的科學,也就是你說的規律,就是‘道’!以一心觀萬物,萬物不謂之有餘。以萬物擾一氣,一氣不謂之不足。一氣歸一心,心不可為物之所奪,一心運一氣,氣不可為法之所役。心源清徹,一照萬破,亦不知有物也。氣戰剛強,萬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物物無物,以還本來之象。法法無法,乃全自得之真。”
大師傅又開始侃侃論道:
“道是無形的,可它卻是無所不在的,它就在我們身邊,化有形為無形……”
“大師傅,聽起來怎麽這麽玄呢?”齊默有些腹誹道。
“所以嘛,就怕你不好領悟,為師才不說‘道’的嘛,就隻好拿佛家說事兒了,下次會注意的!”
看著齊默仍然有些不解的樣子,大師傅接著說道:
“反正意思就是,無論是科學還是‘道’,都要你自己去認識!你走得越遠,看得越多,你的認識就往正確就更進了一步!”
“我明白了!大師傅,如果我真出家進了道觀,你願不願意當我的度師呢?”齊默想了片刻,轉而又問起大師傅來。
“不願意!”大師傅爽快地回答道。
“為什麽呀?”齊默驚奇地問道。
“因為我怕你啊!”大師傅笑著說。
“師傅怎麽會怕我?”齊默不解地問道。
“我怕你當不了道士,而且,你會嫌為師囉嗦的!”
大師傅轉頭看了齊默一眼說道。
“呃,師傅,我沒有這樣說過啊!”
齊默無力地辨解道。
“這不怪你,是我自己說著玩兒地!”
大師傅調侃著齊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