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緩緩來到了1995年2月下旬的某一天。
這個時候,紅塵裏的新春熱鬧的氣氛已經慢慢消逝,漸漸歸於平淡。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孩子們要上學的上學,在溫暖和煦的春風吹拂下,閑著沒事的老人們,該打牌的打牌,該遛彎兒的遛彎……世間一副升平景象!
齊默來到黃花山頂,找了一塊巨大平整的石頭,靜靜地盤坐入定,默念著口訣,手眼配合,將二師傅傳授的法印真訣挨個兒修習了一遍。
這一個月來,齊默幾乎天天如此,在每天的申時時分,在二師傅的小店收工以後,在認真聽完大師傅的解惑以後,來到這裏靜靜地修習。
隻不過,直到這個時候的齊默,他所修習的法印真訣隻能成功六個,雖然二師傅說已經很好的,可他並不滿足。
二師傅傳授給齊默的降魔定法真訣,實為道門的術法神通之一。這是齊默修行到現在境界之後,為配合他自身的神通異能而傳。據說此降魔定法真訣共有十八個真印訣,練至深處,配合體內神通,彈指間即可降魔伏妖、定魂收鬼,實在是威力巨大、神妙非凡……。
這一點,小齊默是信了。可這世間有沒有妖魔鬼怪,反正齊默是沒有見過。
依照兩位師傅的說法,人是有“三魂七魄”的,這世間也是有“鬼”存在。所謂“鬼”就是“魂魄”不知所蹤,而又不得消散才形成的!
如果參照現代“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解釋說明的話,“鬼”就是一種氣場,而氣場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意識,也就是五感六識,從而產生幻象。
人死後,有的靈魂可以暫時保持不消散,也就是這個人的氣場暫時還未消去。就像吹出的肥皂氣泡一樣,沒有了依托之物,到了時間自然消散化去,但氣泡能折射陽光,所以透過氣泡可以看到色彩斑斕的景象,這就是影響,或者說是幻象。
除“鬼”就是改變氣場,讓人自身的氣場和周圍的氣場相合不悖,雜念不生。當然,很多時候,所謂的有“鬼”作怪,其實也是人為作怪!
在道門中,除了法印真訣可以降魔伏妖、定魂收鬼外,另一種就是符篆之術。
符篆是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是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大師傅也曾傳授齊默符篆之術,不過齊默對此有些興致缺缺,隻學了個會而不廢就作罷了,大師傅也沒有勉強。
道門的法術印訣,都必須配合其體內真力神通方能有效,否則就是有形而無神的花架子,法術也就不成其為法術。這一點也符合符篆之術的施為。
書寫符篆也必須配合體內真力神念進行,並且極講究符筆和符紙絹帛品秩,否則將承受不住符文和真力神念的貫注,而不能成符篆。
※※※※※※
時間終於來到了大師傅約定的一個月之期。
在經過兩位師傅大半年的悉心傳授,齊默在岐黃之術、養性修真、丹道古方等道門之術皆有涉獵,並已有小成之後,這一天,齊默終於接受了大師傅和二師傅的聯合考較。
絲毫也不曾出得紕漏的齊默,順利地通過了考較,這讓兩老龍顏大悅。於是,二師傅歇了一天小店的生意,關上了鋪子,大師傅也下了山來,在小店後院的天井中,擺上了一桌豐盛的席麵,也算是小齊默八個多月的辛苦之後,有了難得放鬆的時機。
等到酒酣耳熱之際,小齊默恭敬地陪著兩位師傅吃好喝好之後,終於問出了一直藏在心裏的疑惑。
“大師傅、二師傅,為什麽隻讓我稱您們先生或者師傅啊?”
看著齊默一副期待解惑的模樣,大師傅和二師傅互想對視了一眼,啞然失笑起來。
等待了半晌,大師傅才娓娓道來:
“為師年輕時即已岐黃之術精湛,曾遊走於世間半生,也曾幸有薄名,也曾恃才傲物,卻不賣與帝王家。後來幸得一位前輩的指點,方始落腳於這山野之間,潛心修習內丹之術;而你二師傅,雖精通佛道兩術,然而卻命運多舛,直到後來逃離大難,方能頓悟之真諦,也因為這個原故,從此了卻紅塵,與為師一道留在這偏僻之鄉修行!”
齊默靜靜地聽著,默默地為兩位師傅再一次斟滿了酒。
“六十年前,為師方始初入築基之境,後再開光、融合,直至二十年前,為師即已修入心動之境,也身具道門術法和數種神通異能。然而,二十年後,我卻再也未能有所進境,隻能觸摸到金丹大道的門檻。”
大師傅喝了一杯酒,再一次慢慢道來。
“以為師的資質壽元,若不借丹道外物,恐怕今生也隻能止步於此了,而你二師傅與我的情況也差相仿佛。放眼當世神州大地,我道門中能出這一境界者,皆不可見,也難怪世間會有仙佛真假之辯!”
大師傅喝著酒,感懷地說道。
“然而,為師知曉,放眼我輩中,唯有一人可稱得道高人,也最讓為師和你二師傅所敬服。正是我和你二師傅數十年前結識的那一位前輩高人。這位前輩高人,在數十年前與我們相遇時,即已是修到了假丹之境!”
“大師傅,你說的這位前輩高人,難道就是七十餘年前遇到的那一位前輩?”
齊默不禁有些好奇地接口問道。
“你說得不錯,正是這一位前輩高人!那位前輩高人,麵容仍是十分年輕,而其壽數卻已經到了世人不能想象的高壽之期!”
說道這裏,大師傅又看著齊默,和顏悅色地說道:
“而且,我和你二師傅受這位前輩高人指引,受他所托,尋找到了你!這位前輩高人會有一件東西給你,而這才是你真正的師徒緣分!而我和你二師傅,隻不過算得上是代前輩授徒罷了!”
“啊!那這位前輩為為什麽要找我呢?”
聽了大師傅的話,齊默驚奇地問道。
“這個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因為自七十年前那一次相遇以後,我和你二師傅再也沒有見到過那位前輩高人了!”
大師傅有些遺憾地回答說。
“那為什麽是我?”
齊默仍然不解地問道:
“我的意思是,七十年前,我還沒有出生,為什麽會是我呢?”
“因為這位前輩高人臨走時曾卜了一卦,也留下了十六字箴言!”
大師傅看著齊默,眼含期待地說道。
“天生神胎來無由,五感六識存不同,神覺星空如一夢,岐黃之術解煩憂!”
齊默又一次念了出來:
“這就是大師傅你曾經念給我聽的?”
這個時候,紅塵裏的新春熱鬧的氣氛已經慢慢消逝,漸漸歸於平淡。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孩子們要上學的上學,在溫暖和煦的春風吹拂下,閑著沒事的老人們,該打牌的打牌,該遛彎兒的遛彎……世間一副升平景象!
齊默來到黃花山頂,找了一塊巨大平整的石頭,靜靜地盤坐入定,默念著口訣,手眼配合,將二師傅傳授的法印真訣挨個兒修習了一遍。
這一個月來,齊默幾乎天天如此,在每天的申時時分,在二師傅的小店收工以後,在認真聽完大師傅的解惑以後,來到這裏靜靜地修習。
隻不過,直到這個時候的齊默,他所修習的法印真訣隻能成功六個,雖然二師傅說已經很好的,可他並不滿足。
二師傅傳授給齊默的降魔定法真訣,實為道門的術法神通之一。這是齊默修行到現在境界之後,為配合他自身的神通異能而傳。據說此降魔定法真訣共有十八個真印訣,練至深處,配合體內神通,彈指間即可降魔伏妖、定魂收鬼,實在是威力巨大、神妙非凡……。
這一點,小齊默是信了。可這世間有沒有妖魔鬼怪,反正齊默是沒有見過。
依照兩位師傅的說法,人是有“三魂七魄”的,這世間也是有“鬼”存在。所謂“鬼”就是“魂魄”不知所蹤,而又不得消散才形成的!
如果參照現代“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解釋說明的話,“鬼”就是一種氣場,而氣場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意識,也就是五感六識,從而產生幻象。
人死後,有的靈魂可以暫時保持不消散,也就是這個人的氣場暫時還未消去。就像吹出的肥皂氣泡一樣,沒有了依托之物,到了時間自然消散化去,但氣泡能折射陽光,所以透過氣泡可以看到色彩斑斕的景象,這就是影響,或者說是幻象。
除“鬼”就是改變氣場,讓人自身的氣場和周圍的氣場相合不悖,雜念不生。當然,很多時候,所謂的有“鬼”作怪,其實也是人為作怪!
在道門中,除了法印真訣可以降魔伏妖、定魂收鬼外,另一種就是符篆之術。
符篆是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是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大師傅也曾傳授齊默符篆之術,不過齊默對此有些興致缺缺,隻學了個會而不廢就作罷了,大師傅也沒有勉強。
道門的法術印訣,都必須配合其體內真力神通方能有效,否則就是有形而無神的花架子,法術也就不成其為法術。這一點也符合符篆之術的施為。
書寫符篆也必須配合體內真力神念進行,並且極講究符筆和符紙絹帛品秩,否則將承受不住符文和真力神念的貫注,而不能成符篆。
※※※※※※
時間終於來到了大師傅約定的一個月之期。
在經過兩位師傅大半年的悉心傳授,齊默在岐黃之術、養性修真、丹道古方等道門之術皆有涉獵,並已有小成之後,這一天,齊默終於接受了大師傅和二師傅的聯合考較。
絲毫也不曾出得紕漏的齊默,順利地通過了考較,這讓兩老龍顏大悅。於是,二師傅歇了一天小店的生意,關上了鋪子,大師傅也下了山來,在小店後院的天井中,擺上了一桌豐盛的席麵,也算是小齊默八個多月的辛苦之後,有了難得放鬆的時機。
等到酒酣耳熱之際,小齊默恭敬地陪著兩位師傅吃好喝好之後,終於問出了一直藏在心裏的疑惑。
“大師傅、二師傅,為什麽隻讓我稱您們先生或者師傅啊?”
看著齊默一副期待解惑的模樣,大師傅和二師傅互想對視了一眼,啞然失笑起來。
等待了半晌,大師傅才娓娓道來:
“為師年輕時即已岐黃之術精湛,曾遊走於世間半生,也曾幸有薄名,也曾恃才傲物,卻不賣與帝王家。後來幸得一位前輩的指點,方始落腳於這山野之間,潛心修習內丹之術;而你二師傅,雖精通佛道兩術,然而卻命運多舛,直到後來逃離大難,方能頓悟之真諦,也因為這個原故,從此了卻紅塵,與為師一道留在這偏僻之鄉修行!”
齊默靜靜地聽著,默默地為兩位師傅再一次斟滿了酒。
“六十年前,為師方始初入築基之境,後再開光、融合,直至二十年前,為師即已修入心動之境,也身具道門術法和數種神通異能。然而,二十年後,我卻再也未能有所進境,隻能觸摸到金丹大道的門檻。”
大師傅喝了一杯酒,再一次慢慢道來。
“以為師的資質壽元,若不借丹道外物,恐怕今生也隻能止步於此了,而你二師傅與我的情況也差相仿佛。放眼當世神州大地,我道門中能出這一境界者,皆不可見,也難怪世間會有仙佛真假之辯!”
大師傅喝著酒,感懷地說道。
“然而,為師知曉,放眼我輩中,唯有一人可稱得道高人,也最讓為師和你二師傅所敬服。正是我和你二師傅數十年前結識的那一位前輩高人。這位前輩高人,在數十年前與我們相遇時,即已是修到了假丹之境!”
“大師傅,你說的這位前輩高人,難道就是七十餘年前遇到的那一位前輩?”
齊默不禁有些好奇地接口問道。
“你說得不錯,正是這一位前輩高人!那位前輩高人,麵容仍是十分年輕,而其壽數卻已經到了世人不能想象的高壽之期!”
說道這裏,大師傅又看著齊默,和顏悅色地說道:
“而且,我和你二師傅受這位前輩高人指引,受他所托,尋找到了你!這位前輩高人會有一件東西給你,而這才是你真正的師徒緣分!而我和你二師傅,隻不過算得上是代前輩授徒罷了!”
“啊!那這位前輩為為什麽要找我呢?”
聽了大師傅的話,齊默驚奇地問道。
“這個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因為自七十年前那一次相遇以後,我和你二師傅再也沒有見到過那位前輩高人了!”
大師傅有些遺憾地回答說。
“那為什麽是我?”
齊默仍然不解地問道:
“我的意思是,七十年前,我還沒有出生,為什麽會是我呢?”
“因為這位前輩高人臨走時曾卜了一卦,也留下了十六字箴言!”
大師傅看著齊默,眼含期待地說道。
“天生神胎來無由,五感六識存不同,神覺星空如一夢,岐黃之術解煩憂!”
齊默又一次念了出來:
“這就是大師傅你曾經念給我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