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上睡的第一個晚上十分順利,雖然江而上霧氣很大,空氣也十分潮濕陰冷。√
遊輪在淩晨兩三點就到達了豐都古城,打開靠通道的門就能看到豐都鬼城的字牌。
天剛亮的時候,不管昨晚有沒有睡著的遊客,就差不多醒了。
早晨六點半的時候,大多數的遊客就開始下船,開始這一天興致勃勃的遊程。
在停船幾個小時裏,人們可以在船上自由活動,或者自由參觀鬼城景區。
幾位帶隊的老師,分配好了各自的任務。有的去帶隊,有的去聯絡,有的去報告。
郗教授領著那批研究生,去了豐都新縣城的匯南漢墓群遺址,要完成文物的清理複核工作。
剩下的老師們,則帶著曆史係的本科生們,去參觀考察豐都鬼城。
豐都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陰曹地府”,也被當地宣傳為“中國神曲之鄉”。
在東周時豐都又稱“巴子別都”。豐都於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ooo年的曆史。
豐都鬼城就坐落在長江邊上,依平都山而建,是一座依山麵水的古城。
在東方文化傳說中,這裏是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
“鬼城”豐都集儒、道、佛以及民俗文化藝術為一體,以擁有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雕塑造型而著名。
其中的哼哈祠、報恩殿、天子殿等眾多古文化建築,還有傳說中幽冥界的奈何橋、黃泉路、望鄉台、藥王殿十八層地獄等處,在這裏都有真實的存在,讓這裏成為中國幽冥文化的集中展現地。
這裏仿照陽間的司法體係,營造了一個融逮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於一爐的“陰曹地府”。平都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裏,仙道釋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並以嚴刑峻法統治著傳說中的幽冥世界,懲治著世間的生前作奸犯科之人。
三峽工程正式蓄水前,豐都鬼城的核心景區還沒有進行整體搬遷。此時的豐都鬼城,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著原汁原味,也沒有因為商業利益而生造後來的眾多人文景觀。
雖然導遊和當地商販,還是會借著豐都“鬼城”之名,借著為親人求福保平安的名義,行忽悠圈錢之事,但比起後世來還是要好上不少。
齊默沒有去摻和郗教授帶隊的古墓群文物清理工作,而是被滿心雀躍的郗鈺拉著,跟著帶隊的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第一次遊覽豐都鬼城。
雖然時間還早,這個時節的遊客也不多,可是豐都鬼城並沒有常人想象的“鬼氣森森”。
一條緩緩拾級而上的石板街道,還有左拐右彎的崎嶇山路直通山頂。山坡上錯落分布著不少的廟殿建築,雖然也是香火繚繞,但偌大的鬼城,既不用燒“高香”,也不用燒“冥錢”。
和國內其他相同類景點不同,這裏基本上看不到和尚道士,反而是世俗的打卦算命者和香火商販們,成了這裏的主力軍。
對齊默來說,各種宗教風格的古舊建築和眾多的鬼神雕像,並沒有被放在眼裏。
齊默最想弄明白的地方,是這個排名第四十五位的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到底有何玄妙,這是需要用自己另類的能力一探究竟。
有一大群曆史係學生和教授們在一起,當然不需要讓導遊來進行講解。
即使沒有導遊的宣講,也絕不會走馬觀花而一無所獲。
一行人順著石板街道,向著山上走去。
齊默走在一群人的中間,身邊緊跟郗鈺這條小尾巴。
興致極高的郗鈺,一邊向山上走著,一邊仿佛考較一般地問著齊默,讓齊默暫時充當起了自己的講解員來。
先映入眼斂就是哼哈殿。
“齊默,哼哈殿是什麽來曆啊?”
“哼將名鄭倫,哈將名陳奇,都是商朝時紂王的大將。鄭倫拜師度厄真人,學得竅中二氣絕技,遇敵時鼻子一哼即響若洪鍾,噴出兩道白光可吸人魂魄。而陳奇也曾得異人秘術,腹內煉成一股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湧,對手魂魄自散。陳奇曾經與鄭倫交戰,一哼一哈,不分勝負。後來薑子牙封神的時候,封此二人鎮守兩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所以後來人們稱他們為‘哼哈二將’之神!就像後來的門神秦瓊、尉遲恭、鍾馗一樣,也都做過門神!”
齊默一邊向山上走著,一邊隨口回答說。齊默氣息均勻、神態如常,仿佛不假思索,信手拈來一般。
看到自己的問題沒有難住齊默,郗鈺又開始想起了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大殿是建於民國的報恩殿。該殿最早建於民國時期,後來被毀,又重建於1984年。報恩殿內塑有報恩菩薩目犍連,兩旁的是他的弟子閔公和閔誌。
“齊默,目犍連又是什麽來曆啊?”
鬼靈精怪的郗鈺繼續考較著齊默。
“目犍連也稱‘大目犍連’,取自梵文‘maudga1yayana’,為古印度摩揭陀國土舍城人,本名‘拘律陀佛陀’,又稱為‘摩訶目犍連’。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神通第一’。目犍連是佛教史上第一個為傳佛法而殉教之人,也是世間第一行孝者,曾以‘天眼通’看到母親在地獄受苦。於是受佛陀指點,於七月十五設盂蘭盆供奉,在十方僧眾的幫助下入地獄救母,由此佛教有了‘中元節’。”
這樣的問題並沒有難道齊默,還難得地用梵文音。
說到這裏,齊默看了一眼聽得有些呆的郗鈺,又繼續說道:
“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中指出,目犍連尊者與地藏王菩薩是同一位大士,釋尊封其為幽冥教主,統管陰曹地府,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但也另有說法認為,目犍連尊者是世尊的聲聞弟子,證得阿羅漢果位。而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以其‘久遠劫來屢弘願’,被尊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早就越了聲聞地、緣覺地,進入菩薩道,所度眾生多得難以計數。”
齊默說完,看著一臉驚奇的郗鈺,卻反問起來:
“知道在佛教的廟宇裏,佛陀的身邊一般都站著誰嗎?”
“不知道!”
已經完全呆傻的郗鈺,老老實實地回答說。
旁邊的同學和帶隊的老師,聽了兩人的對話,也不禁轉過頭來,有些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同時,他們也豎起了耳朵,認真地聽起了兩人的對話。
“在藏傳佛教,目犍連與舍利弗往往會被雕塑在佛陀身邊,隨侍釋迦牟尼佛,並與佛祖一同接受供養和膜拜;而漢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很多時候站著阿難與迦葉。”
聽完齊默的解釋,雖然覺得沒有難住齊默,有些不甘心的郗鈺,狡黠地眨著好看的眼睛,終於憋出了一個大招:
“齊默,那你知道,豐都鬼城是怎麽來的嗎?”
聽了郗鈺的話,齊默也笑了,對這丫頭有些哭笑不得起來。
看著齊默沒有說話,以為齊默回答不上來的郗鈺,不禁有些調皮又有些得意地說道:
“哈哈,你不知道了吧!要不要我告訴你?”
“鬼城不鬼!其實這裏是宣揚中國式‘懲惡揚善、善惡有報’的傳統道德倫理的地方,是曆代以來,為了形象展現我國的鬼怪文化才建立起來的!”
還沒等郗鈺得意完,齊默又一板一眼地說道:
“關於鬼城的來曆,雖然有很多說法,但總體來講,無非和道教、佛教、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土伯,還有和陰長生、王方平這兩個人的成仙傳說有關。其中少不了穿鑿附會、以訛傳訛的說法,你想聽哪一種呢?”
遊輪在淩晨兩三點就到達了豐都古城,打開靠通道的門就能看到豐都鬼城的字牌。
天剛亮的時候,不管昨晚有沒有睡著的遊客,就差不多醒了。
早晨六點半的時候,大多數的遊客就開始下船,開始這一天興致勃勃的遊程。
在停船幾個小時裏,人們可以在船上自由活動,或者自由參觀鬼城景區。
幾位帶隊的老師,分配好了各自的任務。有的去帶隊,有的去聯絡,有的去報告。
郗教授領著那批研究生,去了豐都新縣城的匯南漢墓群遺址,要完成文物的清理複核工作。
剩下的老師們,則帶著曆史係的本科生們,去參觀考察豐都鬼城。
豐都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陰曹地府”,也被當地宣傳為“中國神曲之鄉”。
在東周時豐都又稱“巴子別都”。豐都於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ooo年的曆史。
豐都鬼城就坐落在長江邊上,依平都山而建,是一座依山麵水的古城。
在東方文化傳說中,這裏是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
“鬼城”豐都集儒、道、佛以及民俗文化藝術為一體,以擁有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雕塑造型而著名。
其中的哼哈祠、報恩殿、天子殿等眾多古文化建築,還有傳說中幽冥界的奈何橋、黃泉路、望鄉台、藥王殿十八層地獄等處,在這裏都有真實的存在,讓這裏成為中國幽冥文化的集中展現地。
這裏仿照陽間的司法體係,營造了一個融逮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於一爐的“陰曹地府”。平都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裏,仙道釋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並以嚴刑峻法統治著傳說中的幽冥世界,懲治著世間的生前作奸犯科之人。
三峽工程正式蓄水前,豐都鬼城的核心景區還沒有進行整體搬遷。此時的豐都鬼城,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著原汁原味,也沒有因為商業利益而生造後來的眾多人文景觀。
雖然導遊和當地商販,還是會借著豐都“鬼城”之名,借著為親人求福保平安的名義,行忽悠圈錢之事,但比起後世來還是要好上不少。
齊默沒有去摻和郗教授帶隊的古墓群文物清理工作,而是被滿心雀躍的郗鈺拉著,跟著帶隊的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第一次遊覽豐都鬼城。
雖然時間還早,這個時節的遊客也不多,可是豐都鬼城並沒有常人想象的“鬼氣森森”。
一條緩緩拾級而上的石板街道,還有左拐右彎的崎嶇山路直通山頂。山坡上錯落分布著不少的廟殿建築,雖然也是香火繚繞,但偌大的鬼城,既不用燒“高香”,也不用燒“冥錢”。
和國內其他相同類景點不同,這裏基本上看不到和尚道士,反而是世俗的打卦算命者和香火商販們,成了這裏的主力軍。
對齊默來說,各種宗教風格的古舊建築和眾多的鬼神雕像,並沒有被放在眼裏。
齊默最想弄明白的地方,是這個排名第四十五位的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到底有何玄妙,這是需要用自己另類的能力一探究竟。
有一大群曆史係學生和教授們在一起,當然不需要讓導遊來進行講解。
即使沒有導遊的宣講,也絕不會走馬觀花而一無所獲。
一行人順著石板街道,向著山上走去。
齊默走在一群人的中間,身邊緊跟郗鈺這條小尾巴。
興致極高的郗鈺,一邊向山上走著,一邊仿佛考較一般地問著齊默,讓齊默暫時充當起了自己的講解員來。
先映入眼斂就是哼哈殿。
“齊默,哼哈殿是什麽來曆啊?”
“哼將名鄭倫,哈將名陳奇,都是商朝時紂王的大將。鄭倫拜師度厄真人,學得竅中二氣絕技,遇敵時鼻子一哼即響若洪鍾,噴出兩道白光可吸人魂魄。而陳奇也曾得異人秘術,腹內煉成一股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湧,對手魂魄自散。陳奇曾經與鄭倫交戰,一哼一哈,不分勝負。後來薑子牙封神的時候,封此二人鎮守兩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所以後來人們稱他們為‘哼哈二將’之神!就像後來的門神秦瓊、尉遲恭、鍾馗一樣,也都做過門神!”
齊默一邊向山上走著,一邊隨口回答說。齊默氣息均勻、神態如常,仿佛不假思索,信手拈來一般。
看到自己的問題沒有難住齊默,郗鈺又開始想起了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大殿是建於民國的報恩殿。該殿最早建於民國時期,後來被毀,又重建於1984年。報恩殿內塑有報恩菩薩目犍連,兩旁的是他的弟子閔公和閔誌。
“齊默,目犍連又是什麽來曆啊?”
鬼靈精怪的郗鈺繼續考較著齊默。
“目犍連也稱‘大目犍連’,取自梵文‘maudga1yayana’,為古印度摩揭陀國土舍城人,本名‘拘律陀佛陀’,又稱為‘摩訶目犍連’。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神通第一’。目犍連是佛教史上第一個為傳佛法而殉教之人,也是世間第一行孝者,曾以‘天眼通’看到母親在地獄受苦。於是受佛陀指點,於七月十五設盂蘭盆供奉,在十方僧眾的幫助下入地獄救母,由此佛教有了‘中元節’。”
這樣的問題並沒有難道齊默,還難得地用梵文音。
說到這裏,齊默看了一眼聽得有些呆的郗鈺,又繼續說道:
“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中指出,目犍連尊者與地藏王菩薩是同一位大士,釋尊封其為幽冥教主,統管陰曹地府,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但也另有說法認為,目犍連尊者是世尊的聲聞弟子,證得阿羅漢果位。而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以其‘久遠劫來屢弘願’,被尊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早就越了聲聞地、緣覺地,進入菩薩道,所度眾生多得難以計數。”
齊默說完,看著一臉驚奇的郗鈺,卻反問起來:
“知道在佛教的廟宇裏,佛陀的身邊一般都站著誰嗎?”
“不知道!”
已經完全呆傻的郗鈺,老老實實地回答說。
旁邊的同學和帶隊的老師,聽了兩人的對話,也不禁轉過頭來,有些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同時,他們也豎起了耳朵,認真地聽起了兩人的對話。
“在藏傳佛教,目犍連與舍利弗往往會被雕塑在佛陀身邊,隨侍釋迦牟尼佛,並與佛祖一同接受供養和膜拜;而漢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很多時候站著阿難與迦葉。”
聽完齊默的解釋,雖然覺得沒有難住齊默,有些不甘心的郗鈺,狡黠地眨著好看的眼睛,終於憋出了一個大招:
“齊默,那你知道,豐都鬼城是怎麽來的嗎?”
聽了郗鈺的話,齊默也笑了,對這丫頭有些哭笑不得起來。
看著齊默沒有說話,以為齊默回答不上來的郗鈺,不禁有些調皮又有些得意地說道:
“哈哈,你不知道了吧!要不要我告訴你?”
“鬼城不鬼!其實這裏是宣揚中國式‘懲惡揚善、善惡有報’的傳統道德倫理的地方,是曆代以來,為了形象展現我國的鬼怪文化才建立起來的!”
還沒等郗鈺得意完,齊默又一板一眼地說道:
“關於鬼城的來曆,雖然有很多說法,但總體來講,無非和道教、佛教、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土伯,還有和陰長生、王方平這兩個人的成仙傳說有關。其中少不了穿鑿附會、以訛傳訛的說法,你想聽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