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地處長江中下遊,波瀾壯闊的長江水,從荊州古城的南側滾滾東去。


    而荊江大堤是江漢平原的唯一屏障,為國家一級確保堤防,素有“金堤”、“皇堤”之稱。


    荊江大堤不僅護佑著長江以北數百萬人民的家園,也保障下遊的武漢三鎮,保障了京廣鐵路的重點險段。


    每逢長江訊期,隨著荊江洪峰的起起落落,荊州大堤的防汛安危,總會牽動無數國人的心。


    在荊州古城的南側,便是被譽為天下第一磯的觀音磯,是荊江人民抵禦長江洪水的人工鎮水建築。


    數百年來,觀音磯揮著重要治水作用,始終默默守護著荊江堤防的安全。


    所謂“磯”,指的是江邊巨石,北方稱為“丁壩”,南方又稱為“磯”。


    “磯”可分為“天然磯”和“人工磯”,“人工磯”主要是為護衛堤防而修築。


    在綿延6ooo多公裏的長江上,據不完全統計,有名的有七十二磯。


    這七十二磯中,又以湖北荊州的“觀音磯”、湖南嶽陽的“城陵磯”、安徽馬鞍山的“采石磯”和江蘇南京的“燕子磯”最為著名。


    觀音磯地處“萬裏長江、險在荊江”的荊州江段,雄踞於九曲回腸的荊江三大河灣第一灣,是荊江大堤直接擋水堤段的起點。


    觀音磯始建於南宋,是一個讓荊楚兒女世代驕傲的人工風水建築。


    荊州古人考慮到巨大水力影響和磯體的穩定性,將觀音磯設計成形似象鼻,故又稱象鼻磯。


    為了使這個鎮壓水災的天下第一磯更具吉祥性,荊州人民又在磯上興建了“觀音寺”,故而又得名“觀音磯”。後來在磯體上還建有萬壽寶塔,所以又被稱為“寶塔磯”。


    萬壽寶塔為嘉靖年間修建,磚石砌築,八角七級,高4o餘米。塔身外壁各層均裝有漢白玉雕刻的佛像共87尊,塔頂裝有銅鑄鎏金塔刹,上麵鐫刻有全文的金剛經。


    與處於長江汊流上的采石磯,和處於長江下遊平緩江麵的燕子磯不同,燕子磯和采石磯都是由自然山體,因水流衝走泥土後而裸露形成的天然磯。


    而觀音磯則是由祖祖輩輩的荊江人民,通過肩挑背扛,用一塊塊壘石和一擔擔泥土修築而成。


    曆朝曆代以來,觀音磯經過無數次增築和加固,磯身已經直接伸入了浩瀚的江心約2oo米。這是長江上任何一個磯體都無法比擬的,讓觀音磯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曆史中,始終護衛著舉世聞名的荊江大堤。


    每逢長江洪峰到來之際,觀音磯都直接抵禦著浩瀚江水的衝擊,挑殺水勢,對於化解荊江洪峰的危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站在觀音磯上眺望滾滾長江,感受著波瀾壯闊的水勢,這裏也成為了絕佳的觀水之地。


    而現在,一身行裝的齊默和姒嬋,便在這觀音磯上,跟周圍神情各異的荊州民眾一起,看著眼前的江水滔滔東去。


    “齊默,我們現在做什麽?”


    姒嬋看著眼前的江水,又轉頭看了看齊默,不禁有些擔心地問道。


    “做什麽?什麽也不用做!”


    啃著燒餅看著熱鬧的齊默,竟然回答得十分光棍。


    “啊!”


    姒嬋也沒有想到,齊默執意要留下來,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轉頭看到姒嬋滿是不解的神情,齊默又接著說道:


    “我們守在這裏就可以了!也許,這裏根本用不著我們出手!”


    齊默說完之後,就不再看姒嬋,而是一邊繼續啃著燒餅,一邊自顧自地碎碎念叨起來:


    “真不愧是荊州兒女啊,對防汛抗洪實在是很有經驗!而且,這荊江堤防也修得不錯,估計防住這一次的洪峰,應該問題不大!哈哈,真是我心甚慰啊!”


    “切!真是矯情!”


    聽了齊默老神在在的一番話,姒嬋忍不住對齊默翻了一個白眼,十分幹脆地說道。


    姒嬋和齊默說著話的時候,整個荊州依然籠罩在一片陰雨之中。


    佇立於萬裏長江第一磯上的萬壽寶塔,仿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注視著這九曲荊江。


    對於荊州來說,防汛絕不局限於長江幹流。在水位上漲、降雨持續的情況下,眾多的民垸支堤、農田水利、城市內澇等等,也都在考驗著荊州的防汛工作。


    這一年的大洪水期間,長江上遊並沒有一座,可以用於調度攔蓄洪水的水庫。


    三峽工程在去年才實現了大江截留,而長江上遊雅礱江上的二灘水電站,同樣是剛剛投入使用不久,也沒有實現對長江上遊洪峰進行攔截和調度的功能。


    於是,整個長江上遊洪峰的壓力,全都壓在了荊江兩岸的江防之上。


    在荊州的防汛工作中,防止崩岸乃是重中之重。在曆經兩個多月的努力以後,現在的荊江大堤,已經完成了再一次的加固。


    雖然是臨時加固和補漏,荊江大堤也已經普遍加高1米到2米,而堤麵也加寬了3米到5米。


    8月16日,沙市水位已經上漲到了第四次洪峰時的曆史水位,甚至過了45米的大關。可雖然驚險,但荊江大堤還是經受住了這一次的考驗。


    8月17日,自上遊而下的第六次洪峰,終於到達荊江堤防,形勢又一下到了最為凶險的時刻。


    這個時候,已經在荊州守了兩天的齊默和姒嬋,終於趁著夜色,又一次來到了荊江堤岸之上。


    趁著一處僻靜的無人所在,齊默再一次喚出了鱘龍。


    而這一次,鱘龍直接駕著一團數丈大小的水霧氣團,從夔龍空間裏鑽了出來。


    看樣子,現在的鱘龍在神通的運用上也有了精進,竟然在這外界也有了飛遁之能。


    看著飄浮在眼前的鱘龍,齊默拍了拍鱘龍的腦袋,便徑直走上了鱘龍的脊背,又讓姒嬋也跟著站了上來。


    鱘龍又一次變成了坐騎,載著齊默和姒嬋,仿佛騰雲駕霧一般,不一會兒就飄到了十多丈高的半空之中。


    這讓滿臉羨慕之色的姒嬋,簡直如好奇寶寶一樣,站在這“雲端”裏東張西望。


    就這樣,鱘龍駕著雲團,載著齊默和姒嬋,悄悄隱匿在這洶湧澎湃的荊江水道之上。


    齊默和姒嬋守護在這裏,也見證了萬眾一心的荊江民眾,如何頑強抗洪的感人場麵。


    整整一夜,荊州大堤上,數萬官兵和民眾連續奮戰,排除了無數重大險情,誓死捍衛著自己的家園。


    而每當水情十分危急的時候,齊默和姒嬋就會暗暗出手。


    於是在這樣一個夜晚,在荊江大堤上的人們,便看到了仿如神助的一幕!


    原本洶湧衝涮著堤岸的長江洪峰,竟然避開了對堤岸的直接衝擊,在江心湧起的無數漩渦和湍流的裹挾之下,加向著下遊呼嘯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墟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道三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道三千並收藏墟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