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嬋的家,就在重慶的千年古鎮磁器口,坐落在金碧山一條突出的小山脊之上。


    這裏有著老重慶最典型的“爬坡上坎”的居家特征。


    這裏的民宅,無論是小院或大戶,一家家密密地挨著。


    這裏的人們出行和搬運重物,基本都依靠人工肩挑背扛。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


    磁器口古鎮始建於宋代,麵積1.5平方公裏,是曆經千年變遷而保存至今的傳統街區。而在一些老舊的民房牆壁上,還能看到數十年前的戰火,和混亂年代的曆史痕跡。


    磁器口古鎮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


    金碧山、馬鞍山、鳳凰山三山遙望,鳳凰、清水雙溪並出,嘉陵江由北滾滾而來,讓這裏成為重要的水6碼頭。


    磁器口碼頭曾經與解放碑、通遠門、臨江門並列,也曾經繁盛一時,被讚譽為“小重慶”。


    據史料記載,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場,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因為此處曾有一座白岩山而得名。


    傳說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從地道倉皇逃出皇宮後削為僧,從此浪跡天涯。後來朱允炆流落到了巴渝一帶,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掛單隱居有數年之久。


    後世人於是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並成為川東遠近聞名的古刹,而白岩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


    直到現在,龍隱禪院還巍然佇立在磁器口古鎮的過街樓對麵,背依白岩山,麵對嘉陵江。


    清朝初年的時候,又因為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後來又因為“瓷”、“磁”相通,這裏又被叫成了“磁器口”。


    而隨著現代城市的展,這裏普遍有著上百年曆史的民居建築,其居住條件和環境,都已經不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


    原住民們能搬走的都6續搬走了,空置的房子也大多出租了出去,這裏也逐漸成為清貧之地。


    隨著近幾年重慶大量進行舊城區拆遷改造,這裏的一些地方也在完全拆除之後,在原址新建起了全新的高樓。


    而能留下來的古舊建築,除了集中保留和修複的12條街巷,就隻剩下古鎮邊緣地帶,那些地皮不太規整,也不太適合規置在一起,搞房地產開的區域了。


    修複後的磁器口古鎮,作為重點保護的傳統街區,是重慶“新巴渝十二景”之一,紛紛展起了旅遊文化項目,後來又成為了國家aaaa級景區。


    古鎮的街道由石板鋪成,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沿街店鋪林立。而磁器口古鎮每年春節舉辦的廟會,也是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


    姒嬋帶著齊默一路穿街過鎮,向著自己家走去。


    一路上,姒嬋遇到了好幾位老街坊,都和善地用鄉音打起了招呼,而姒嬋也對這些鄉裏鄉親很是熱情。


    看來,這小姑娘平日裏,和這些老街坊的關係還不錯。而姒家在這一帶,似乎也很受街坊們尊敬。


    齊默不難想象,以姒嬋爺爺的修為,替街坊們隨手解決一些“小問題”,自然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而且,姒家可以說在黑白兩道都相當吃得開!


    因為有姒家地存在,並不算富庶的小鎮原住民,鄰裏之間的關係卻很是和諧,而公共治安也非常好。


    雖然還沒有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但一般的小毛賊是萬不敢在這裏犯案的。而這一點,在地皮流氓界也是被公認的!


    除了剛從外地調任,暫時不知姒家根底的官員們,凡是在這個地區為官一任者,無論是負責這一區治安的派出所長、公安局長,乃至更高級別的政府官員,每逢年節時都會提著禮物,走在這車行不通的老街之上,親自上門來給姒嬋爺爺拜年。


    在人們眼裏,顯得有些神秘的姒老爺子,和這些人也不過是點頭之交。


    大多數的時候,老爺子也隻是讓小輩們奉上一杯茶而已,從來沒有請這些人留下吃過一頓飯。


    雖然如此,這些人卻從無怨言!相反,都以能得到老爺子的“垂青”,能喝上姒老爺子的一杯茶為榮。


    原因無它,這位有些像“農夫”的神秘的姒老爺子,雖然看起來隻有五十來歲,可據傳已經上了百餘歲高齡。至於到底有多高,卻沒有幾個人知道。


    姒老爺子的戶籍資料在當地,無論是所裏還是檔案館裏,都是屬於保密範疇,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


    而且,這姒老爺子全身都是“坑”啊!


    因為凡是求到姒老爺子頭上的事,隻要老爺子答應了幫忙,在常人眼裏再大的事,不出兩三天,都會十分順利地解決。而當事的各方都心甘情願,也心服口服!


    讓人們看不透也想不通的,正是根本不知道這老爺子,到底用了什麽手段。


    按照當地人的話說,有這姒老爺子在,炮彈都不會往頭上飛!


    姒家的這幢老宅,正是這數十年來,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槍炮,都會繞道走的地方,甚至就連牆皮也不曾被刮蹭過!


    再加上老爺子有一手神奇的醫術,幾十年來也救治過不少的人!


    就連老爺子的那一杯茶,也不是一般的茶,而是頗有神妙作用的“靈茶”。一般的小病小災,一碗茶水下去,也會立馬見好!


    無論是常人還是高官,姒老爺子看不順眼的人,是無論怎麽求也求不到的!


    姒嬋帶著齊默,穿過磁器口古鎮的大街小巷,終於來到了一棟老院子的前麵,姒嬋家就在這裏。


    院門前有一棵老香樟樹,樹上還掛有一塊小小的名木古樹的牌子,看編號還挺靠前的,竟然排在了5o位之內,牌子上寫的樹齡,也有6oo多年了。


    這顆巨大的香樟樹,雖然不是最老的,卻是長勢最好的!整棵樹虯幹曲枝,卻又枝繁葉茂,樹冠十分龐大,讓整棵樹顯得無比蔥籠。


    老香樟樹下是一塊不大不小的平台,平日裏一定是人們最愛喝茶休憩的地方。


    齊默站在這裏,粗略地感受了一下此地的靈氣,竟然現有一絲絲的靈力波動。


    看來,這棵樹有聚集地脈靈機的作用,幾乎可以堪比在山野森林裏的靈機環境了。


    站在這院子前沒一會兒,還沒等姒嬋叩門,院子的中門就洞然大開了起來。


    隻見一位管家模樣的老人家,還有一位老婦人一起站在院門口,滿臉欣喜地向姒嬋和齊默看來。


    “大小姐回來了!大小姐好!”


    這兩位老人有七十來歲的模樣,但精氣神看起來十分好。


    兩位老人十分恭敬地對著姒嬋拱手行禮問起安來。


    “黃叔、雲姨,有勞了!兩位身體還好吧!”


    姒嬋也很是客氣,向這兩位老人家行了一個禮。


    “有勞大小姐問候,我們老兩口身體都好!”


    老婦人熱情地上前來,牽起了姒嬋的手,看著姒嬋就像看自己的親閨女一般。


    “那就好!那就好!”


    看了兩位老人家的氣色都還不錯,姒嬋也很是欣慰地說道。


    姒嬋說完,又轉頭對齊默介紹起來:


    “這位是黃叔,這位是雲姨!黃叔是當年跟著我爺爺一起遷來的老前輩,雲姨是我的奶媽!現在都是一家人了!”


    姒嬋的話,聽得齊默一陣陣咋舌!這被姒嬋稱做雲姨的老婦人,看起來有恐怕有八十來歲了,可卻是現在隻有十歲的姒嬋曾經的奶媽。


    那豈不是說,在六十多歲的時候,這位老婦人,才成了姒嬋的奶媽?


    心裏有些狐疑的齊默,略略沉吟了片刻,想想這一家人是修真家族,也就不難理解了。


    可雖然如此,齊默在狐疑之餘,還是仔細看了看老婦人的氣色。


    齊默很容易便能看出,其實這老婦人的年歲,似乎並沒有看起來那麽高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墟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道三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道三千並收藏墟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