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龐統的才學如何,黃承彥的心底也是清楚的,但是龐統的長相,卻又著實是讓鶴童顏的黃承彥有些不喜。
相對於龐統,那黃承彥若單純隻是看人的話,恐怕是更加的喜歡那相貌豐神俊朗的諸葛亮。
但他與龐德公乃是世交,相互之間的關係可謂是錯綜複雜。若是能夠與其結親,對於黃家來說,卻是極為有利的。
要知道,如今蔡家勢大,蒯家也都隱隱約約有依附於蔡家的意思。而黃家與龐家一直未曾有多少族中子弟出仕,在荊州的根基雖然雄厚,但若是他們這些當家的百年之後,恐怕後世子孫難以在荊州立足。
但若是這兩家能夠結親,將來在荊州相互之間互相協力,倒也能夠為家族的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黃承彥有些為難了,但是本就在自己父親的壽宴之上,親耳聽到龐德公橫加阻攔的黃月英卻是有些溫怒。
那龐德公乃是長輩,他自然是不能直接頂撞龐德公,以免失了禮數。但是那龐統麽,她卻是絲毫也不客氣。當即便毫不猶豫的起身來到了龐統的身前,然後卻是伸手毫不猶豫的揪著他的耳朵說道:“龐士元,本姑娘一心愛慕諸葛亮,我隻當你是我的好友,你卻對本姑娘有非分之想。本姑娘本不欲與你計較,但今日我與孔明便要定親,你卻橫加阻攔,是何道理?”
耳朵被黃月英揪著,那龐統卻是瞬間便沒有了脾氣。他雖然也是十分的高傲,平日裏除了諸葛亮之外,便再也不將任何荊州才子放在眼中。但是那黃月英卻是不同。
若是她是一個男兒身的話,恐怕便絲毫也不比他龐統差。而且她還是他的心愛之人。如今見到她含怒出手,卻是絲毫也不敢反擊,也不曾掙脫黃月英,隻是心底卻又不甘心直言放棄。
故而龐統卻是一句話也不說,仿佛是木牛一般,任由黃月英拎著耳朵。
“可惡,好你個龐士元。”見到龐統一句話也不是,那黃月英的心底卻是更為惱怒,絲毫也不顧忌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的賓客,便要繼續動手之時,那諸葛亮卻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然後徑直上前拉住了黃月英的手,口中道:“今日乃是恩師大婚,月英還是不要胡鬧才好。”
見到諸葛亮前來相勸,那黃月英先是一愣,然後卻是麵露委屈之色。
她的心底愛慕諸葛亮,或明或暗的表露了無數次心聲。但是那諸葛亮卻都是視若無睹。就算是黃承彥為他們定下婚約,卻也隻是作一副恩師有命,不得不從的架勢。
如今那龐德公求親,一旁的諸葛亮或許看不出來她父親的心思。但是作為女兒,她又如何能夠看不清自己父親的猶豫。
她的這一番行為,不過是想要龐統自己打消了主意才是。但卻不想,這滿堂賓客,包括那龐德公在內都不曾出言相勸,反倒是諸葛亮冒了出來。
她的心底不由得一陣委屈,鬆開了揪著龐統的手之後,眼淚卻是悄然落下。
她有心奔走,卻又擔心自己走了之後那黃承彥與龐德公與她換了夫婿,卻是眼眶緋紅的矗立在原地,直讓一旁的龐統看得心底黯然。
諸葛亮也是眉頭緊鎖,心底也生出了一絲的慚愧之色。正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諸葛亮的心底早已經被那黃月英的深情所打動,不然的話,他也不會答應下黃承彥的婚事。
但是他的理智卻是告訴他,他未來的路還十分的崎嶇,他選定的主公,乃是一個人中龍鳳,但卻有著自己的不足之處。若要輔佐他成就一番大業,需要耗費的心力,卻是比其他人更甚數倍。
諸葛亮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夠成事,所以,他不願意辜負了黃月英,讓她深閨冷淡,獨守空房。
三人都不再說話,那黃承彥卻是尷尬的看了一眼一旁的龐德公,口中道:“小女頑劣,讓龐公見笑了!”
聽得黃承彥的言語,那龐德公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了一絲的笑容,口中回應道:“哪裏,哪裏!賢侄女性情直爽,正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奇女子也,我那......”
那龐德公還欲再言語之時,那方才低著頭的龐統卻是突然抬起了頭來,聲音有些黯然的衝著龐德公道:“叔父大人,既然月英妹妹心儀孔明,吾雖甚喜,卻也不願作那插足之人,今願歸去,改日來賀孔明與月英大婚之喜。”
龐統的言語剛落,卻是衝著龐德公與黃承彥一拜,然後卻是偏頭看了一眼諸葛亮,也未說話,隻是轉身便徑直離去。
起初的時候,他的腳步還有些緩慢,但到了後麵,卻是不自覺的便又加快了幾分。等到他徹底的消失在了眾人的眼前之後,那滿堂的賓客方才回過神來。
龐德公看著龐統離去的方向出神了良久之後,方才歎了一口氣,然後道:“我這從子,自幼天賦出眾,隻是藏秀於內,而糟粕於外,為外人所不喜,向來隨性,卻不想今日卻是主動退出,著實讓老夫有些驚訝!”
他的話音剛落,一旁一直未曾說話,隻是與徐庶對飲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卻是突然開口道:“龐士元相貌粗鄙,卻又才學淵博,敏而好學,性情古怪。就如同那雛鳥一般,讓人看不透其根本。”
他的話音剛落,那一旁的徐庶卻是突然開口問道:“哦?莫非是自‘王佐’‘鬼才’之後,先生便又欲再為那龐統評號?”
聽得徐庶的言語,那水鏡先生卻是一笑,然後道:“便號鳳雛如何?”
一旁的龐德公當即轉哀為喜,口中道:“卻不想今日倒是有意外之喜。凡為水鏡先生所評者,今後定能在這天下占有一席之地。”
聽得龐德公如此言語,那一旁的黃承彥卻是看了一眼自己的準女婿諸葛亮,然後問道:“那不知,孔明那孩子又當為何號?”
聽得黃承彥的言語,司馬徽卻是麵容一肅,口中道:“孔明才思敏捷,學識淵博。心有溝壑,遲早如龍一般一飛衝天。便號為‘臥龍’如何?”
相對於龐統,那黃承彥若單純隻是看人的話,恐怕是更加的喜歡那相貌豐神俊朗的諸葛亮。
但他與龐德公乃是世交,相互之間的關係可謂是錯綜複雜。若是能夠與其結親,對於黃家來說,卻是極為有利的。
要知道,如今蔡家勢大,蒯家也都隱隱約約有依附於蔡家的意思。而黃家與龐家一直未曾有多少族中子弟出仕,在荊州的根基雖然雄厚,但若是他們這些當家的百年之後,恐怕後世子孫難以在荊州立足。
但若是這兩家能夠結親,將來在荊州相互之間互相協力,倒也能夠為家族的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黃承彥有些為難了,但是本就在自己父親的壽宴之上,親耳聽到龐德公橫加阻攔的黃月英卻是有些溫怒。
那龐德公乃是長輩,他自然是不能直接頂撞龐德公,以免失了禮數。但是那龐統麽,她卻是絲毫也不客氣。當即便毫不猶豫的起身來到了龐統的身前,然後卻是伸手毫不猶豫的揪著他的耳朵說道:“龐士元,本姑娘一心愛慕諸葛亮,我隻當你是我的好友,你卻對本姑娘有非分之想。本姑娘本不欲與你計較,但今日我與孔明便要定親,你卻橫加阻攔,是何道理?”
耳朵被黃月英揪著,那龐統卻是瞬間便沒有了脾氣。他雖然也是十分的高傲,平日裏除了諸葛亮之外,便再也不將任何荊州才子放在眼中。但是那黃月英卻是不同。
若是她是一個男兒身的話,恐怕便絲毫也不比他龐統差。而且她還是他的心愛之人。如今見到她含怒出手,卻是絲毫也不敢反擊,也不曾掙脫黃月英,隻是心底卻又不甘心直言放棄。
故而龐統卻是一句話也不說,仿佛是木牛一般,任由黃月英拎著耳朵。
“可惡,好你個龐士元。”見到龐統一句話也不是,那黃月英的心底卻是更為惱怒,絲毫也不顧忌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的賓客,便要繼續動手之時,那諸葛亮卻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然後徑直上前拉住了黃月英的手,口中道:“今日乃是恩師大婚,月英還是不要胡鬧才好。”
見到諸葛亮前來相勸,那黃月英先是一愣,然後卻是麵露委屈之色。
她的心底愛慕諸葛亮,或明或暗的表露了無數次心聲。但是那諸葛亮卻都是視若無睹。就算是黃承彥為他們定下婚約,卻也隻是作一副恩師有命,不得不從的架勢。
如今那龐德公求親,一旁的諸葛亮或許看不出來她父親的心思。但是作為女兒,她又如何能夠看不清自己父親的猶豫。
她的這一番行為,不過是想要龐統自己打消了主意才是。但卻不想,這滿堂賓客,包括那龐德公在內都不曾出言相勸,反倒是諸葛亮冒了出來。
她的心底不由得一陣委屈,鬆開了揪著龐統的手之後,眼淚卻是悄然落下。
她有心奔走,卻又擔心自己走了之後那黃承彥與龐德公與她換了夫婿,卻是眼眶緋紅的矗立在原地,直讓一旁的龐統看得心底黯然。
諸葛亮也是眉頭緊鎖,心底也生出了一絲的慚愧之色。正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諸葛亮的心底早已經被那黃月英的深情所打動,不然的話,他也不會答應下黃承彥的婚事。
但是他的理智卻是告訴他,他未來的路還十分的崎嶇,他選定的主公,乃是一個人中龍鳳,但卻有著自己的不足之處。若要輔佐他成就一番大業,需要耗費的心力,卻是比其他人更甚數倍。
諸葛亮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夠成事,所以,他不願意辜負了黃月英,讓她深閨冷淡,獨守空房。
三人都不再說話,那黃承彥卻是尷尬的看了一眼一旁的龐德公,口中道:“小女頑劣,讓龐公見笑了!”
聽得黃承彥的言語,那龐德公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了一絲的笑容,口中回應道:“哪裏,哪裏!賢侄女性情直爽,正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奇女子也,我那......”
那龐德公還欲再言語之時,那方才低著頭的龐統卻是突然抬起了頭來,聲音有些黯然的衝著龐德公道:“叔父大人,既然月英妹妹心儀孔明,吾雖甚喜,卻也不願作那插足之人,今願歸去,改日來賀孔明與月英大婚之喜。”
龐統的言語剛落,卻是衝著龐德公與黃承彥一拜,然後卻是偏頭看了一眼諸葛亮,也未說話,隻是轉身便徑直離去。
起初的時候,他的腳步還有些緩慢,但到了後麵,卻是不自覺的便又加快了幾分。等到他徹底的消失在了眾人的眼前之後,那滿堂的賓客方才回過神來。
龐德公看著龐統離去的方向出神了良久之後,方才歎了一口氣,然後道:“我這從子,自幼天賦出眾,隻是藏秀於內,而糟粕於外,為外人所不喜,向來隨性,卻不想今日卻是主動退出,著實讓老夫有些驚訝!”
他的話音剛落,一旁一直未曾說話,隻是與徐庶對飲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卻是突然開口道:“龐士元相貌粗鄙,卻又才學淵博,敏而好學,性情古怪。就如同那雛鳥一般,讓人看不透其根本。”
他的話音剛落,那一旁的徐庶卻是突然開口問道:“哦?莫非是自‘王佐’‘鬼才’之後,先生便又欲再為那龐統評號?”
聽得徐庶的言語,那水鏡先生卻是一笑,然後道:“便號鳳雛如何?”
一旁的龐德公當即轉哀為喜,口中道:“卻不想今日倒是有意外之喜。凡為水鏡先生所評者,今後定能在這天下占有一席之地。”
聽得龐德公如此言語,那一旁的黃承彥卻是看了一眼自己的準女婿諸葛亮,然後問道:“那不知,孔明那孩子又當為何號?”
聽得黃承彥的言語,司馬徽卻是麵容一肅,口中道:“孔明才思敏捷,學識淵博。心有溝壑,遲早如龍一般一飛衝天。便號為‘臥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