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回教中有一種說法,稱回族有三件寶,不輕易示人。哪三件寶呢?心意**拳、湯瓶七式拳、回回十八肘。心意一門,現在嗤聲海內外,不多言。“學會十八肘,會遍天下手。”當然是誇張說法,但卻是一套以短手(肘)見長的狠毒實戰技法。此肘可以單練,也可以一氣嗬成。湯瓶七式拳,又叫湯瓶拳、七式拳。依據習慣,河南周口一代則稱七式拳。在河南、陝西、安徽等地流傳。武漢亦有前輩精此拳。
七式拳,具體何人所傳入中原地帶,無從考證。有人說盛唐之時,西域人傳入,並以唐代出土的湯瓶為證,且有西域人以七式拳對搏的畫麵。也許,盛唐之時,人們的思想開放,由西域人傳入也未可!有名所記的,是西域人金小亭傳至開封一帶。後於中原地帶普遍開花!傳至周口一帶時,得到極度展。除了心意拳外,竟成了第二狠拳。習雲太老前輩在《中國武術史》中專門對七式拳作了介紹的。
本文所寫根據時曉武先生提供的資料和事實而成!
在周口,七式拳在回、漢兩教中所盛行!特別在陳州古城,今周口所轄淮陽一帶,漢族較多。而周口心意門人袁長青、袁鳳儀後,買金奎、陳金坡等人尤擅七式拳。由此可見證友誼之花常開。據傳,心意門巨匠買壯圖得習此拳後,和伊斯蘭的禮拜結合在一起,並且站、坐、拜、跪皆有講究。以***洗“阿卜代斯”的湯瓶蓋為標記,開收場均成湯瓶式。滿師後,送湯瓶壺一把,古蘭經一本,寶劍一把,***教禮服一件,拜毯一張,牛皮鞭一把為標誌。而漢族除尊師重道外,隻講盤功拆拳,並以老人勁拳(八卦拳)為“上勁”功夫,但內容相同。
也許,有人對傳統拳的練法和用法表示質疑。在無護具、拳套的情況下,不可能拳拳到肉的死拚,如何出高功夫?如果你見了七式拳的對打,也許就會有新的想法!
據時曉武講,他老家在周口的淮陽(古陳州之地)。那裏,除了伏曦的太陵、畫卦 台,更是武風盛地。有大小紅拳,曦陽掌,伏曦八卦拳等,便是七式、八勁拳風行之地。而在七式拳史上,有名的一次陳州城大比武,就在陳州。那時的比試,各門派均有。最精彩當屬七式門對紅拳門。比鬥時,紅拳門出場代表,人高馬大,但表演時,拳腳翻飛,毫無滯意,觀眾無不喝彩。而七式拳師出場時,雖也矯健利索,但個子矮一頭較紅拳師。更令大家失望的是,他隻盤架“咚咚”地來回走了一趟,由於盤架子時如以前的“貨郎鼓”(和心意雞腿相似)。低架式如蹲馬桶,可謂難看之極。觀眾又多不識拳,隻一片嘩然與譏笑。待到交手時,隻見雙方反應敏捷。突然,紅拳師上晃一招,下麵飛起一腳,正中七式拳師之胸膛。但中腿者腳下趟、勾、纏、拐,步步緊逼。刹時,人們未件如何,隻見紅拳師跌倒兩米外。鑒於那時狀況,後判二者平手,並且二人成為摯友。另,漯河某清真寺有方四精七式拳,號稱“七式打漯河,箅子抓窩窩。”意思打別派拳如拿饅頭一樣輕鬆。後來,輸於袁鳳儀高足楊殿卿之侄子楊響林之手。袁鳳儀精七式拳,而且心意至臻境。楊當然也知通七式拳,所以,方四敗在常理中。唐順之所說各方實力相同,技法多者勝就是這個道理吧!又有“七式拿八卦,好象拿蛤蟆”之說。當然是誇張的。事實上,現在的七式與八卦已經互參互補,八卦腿勁與手法,七式的步控和短打、顧截等,早已融合。所以,我們評介任何一拳術,應客觀而言,不偏執一隅!
現在淮陽一帶七式門有名者:曹萬周、曹國強、白金鍾、張海通五兄弟號稱“五虎將”,名威當地。時振剛等,皆武功高強之輩。但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思想開明,決不力排他種拳術,而是積極吸收和改進。李紫劍先生說,鐵打的江山都換了多少代,何況一門技術(武術)不走樣。如果不能適應時代的展,淘汰是早晚的事情。據我所親見,時振剛(時曉武之父)在原有拳法的基礎上,吸收了“雞腿”的韌勁與軌跡拳總的精華,使得步法與出手皆快原來的一倍。而最大的收益,時曉武去體校練散打時,1o個多月參加地區全運會,竟獲得6o公斤第三名。但是,除了體校的訓練,更是他爹陪著他七式拳對拆與盤架!並且每次打實戰,他爹都去觀陣,然後研究加進七式拳打法,而獲得短期內的好成績!時曉武說,直到後來全省、全國比賽拿名次,莫不與他父親的遠見有關!並且後又深入心意拳和軌跡拳的練習。但是,如此我也不能主觀地說傳統把散打打的無處可躲。而是二者應互相吸收、提高,而不是仇視!這一點,在我去周口觀行時感歎,他們武界做的相當好!
七式拳有老架和花七式之分!
老架拳中,盤功動作簡單,共七路架子,每路七手技擊,左右共六手,共計四十二手。花七式是七七四十九式。若以每式破法3手來稱,共百二十幾式。這是變化,實是用無定式。去除重複的,重要內容隻二十幾手。手法有劈、崩、挑、斬、撩、捋等。有硬打硬撞的頭、肘、肩、胯、膝等。也有軟進的捋帶外門顧破法。腿以纏、拐、勾為主。手催腿纏,上下配合。另有鐵膝功盤功一趟,世少見。於鬆軟地上一步一下,以膝撞。練身和膝法。
其中盤功架子,動作簡單,單調重複。七式拳共七路架子,下肢無變化,隻一步法(用於顧打)。名稱是一路雙扳錘,二路扯扳錘,三路二郎擔山,四路掏手遮月,五路切手,六路外排手,七路內排手。後七路動作度較快。行拳時,自身的排打,爆力及放手手法都練了。然後就是對打。由固定到自由!最後練八勁拳“上勁”!由於下盤動作重複,且功架較低,所以功夫要下的更大!且易出功夫!以前,我一直懷疑書上說心意門有走“雞腿”數十公裏的,這次見時振剛四十六、七歲,能盤功架走二、三公裏,才真正知道,前人的功夫真正比現在的人高!但技術上肯定是比不上現在!那時候,技術上非常保守。據時振剛說,他那時學一手,不知多長時間和費多少財力!他前後專門請幾個老師於家中授拳,多是七式拳。學會後,夜裏睡不著就起床來練!像如今的學法,先一股腦學會,再慢慢出功夫,倒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隻是人能慢慢消化而堅持下來的人太少了!
時曉武演練和他爹也不太相同。他爹的是驚乍撞擊與貼身打法較多,而時曉武則勇猛中生冷彈脆,啟動迅捷。這可能和他得張子斌心意真傳和李紫劍軌跡拳和 竹林心意的練習有關。
習雲太《中國武術史》中譜訣雲:金梁起架式難防,左開右進探心掌,合手下殺千斤墜,隔臂奪目破命傷。內有起式、收式和打法,亦是花七式總訣!而時振剛所習二十幾式重要動作,內、外門及軟硬打皆有,其歌訣!
斯錘無敵家 烏龍攢眼真可誇
遍地梅花金錢落 抹眉進去染黃沙
左耳聽風催人命 欺腳騙一生
劈心架勢鑽心式 昊韓三家是神仙
秦山背後桃山坡 兒女爭父心相隨
閃門就怕腰氣打 書生背劍染黃沙
三十二把金箭頭 插花戴劍鬼神愁
葉底偷桃東方嗍 搪心掛麵左冽挺足
另散架若幹:
裏進 外進 群手 挎手 袖手吞金
毒手 毒飛手 衝天炮!
最後,本文中所說的八卦拳與現在流行的八卦掌絕無相同點。當地又稱八勁拳!即拔筋拳,屬於慢練。有三種低腿法,人曰內勁或“上勁”,原本十三路,後含七式拳,今為七路!另有刀槍劍棍等,獨門兵械鉤鐮槍。從拳架及鉤鐮槍上看,決不是中原原有。很像打仗時的拳械。說是西域傳入,看粗獷風格倒像!不過,拳中細膩手法和粗獷勁力相比,確是有人精研細化地展過!
七式拳,具體何人所傳入中原地帶,無從考證。有人說盛唐之時,西域人傳入,並以唐代出土的湯瓶為證,且有西域人以七式拳對搏的畫麵。也許,盛唐之時,人們的思想開放,由西域人傳入也未可!有名所記的,是西域人金小亭傳至開封一帶。後於中原地帶普遍開花!傳至周口一帶時,得到極度展。除了心意拳外,竟成了第二狠拳。習雲太老前輩在《中國武術史》中專門對七式拳作了介紹的。
本文所寫根據時曉武先生提供的資料和事實而成!
在周口,七式拳在回、漢兩教中所盛行!特別在陳州古城,今周口所轄淮陽一帶,漢族較多。而周口心意門人袁長青、袁鳳儀後,買金奎、陳金坡等人尤擅七式拳。由此可見證友誼之花常開。據傳,心意門巨匠買壯圖得習此拳後,和伊斯蘭的禮拜結合在一起,並且站、坐、拜、跪皆有講究。以***洗“阿卜代斯”的湯瓶蓋為標記,開收場均成湯瓶式。滿師後,送湯瓶壺一把,古蘭經一本,寶劍一把,***教禮服一件,拜毯一張,牛皮鞭一把為標誌。而漢族除尊師重道外,隻講盤功拆拳,並以老人勁拳(八卦拳)為“上勁”功夫,但內容相同。
也許,有人對傳統拳的練法和用法表示質疑。在無護具、拳套的情況下,不可能拳拳到肉的死拚,如何出高功夫?如果你見了七式拳的對打,也許就會有新的想法!
據時曉武講,他老家在周口的淮陽(古陳州之地)。那裏,除了伏曦的太陵、畫卦 台,更是武風盛地。有大小紅拳,曦陽掌,伏曦八卦拳等,便是七式、八勁拳風行之地。而在七式拳史上,有名的一次陳州城大比武,就在陳州。那時的比試,各門派均有。最精彩當屬七式門對紅拳門。比鬥時,紅拳門出場代表,人高馬大,但表演時,拳腳翻飛,毫無滯意,觀眾無不喝彩。而七式拳師出場時,雖也矯健利索,但個子矮一頭較紅拳師。更令大家失望的是,他隻盤架“咚咚”地來回走了一趟,由於盤架子時如以前的“貨郎鼓”(和心意雞腿相似)。低架式如蹲馬桶,可謂難看之極。觀眾又多不識拳,隻一片嘩然與譏笑。待到交手時,隻見雙方反應敏捷。突然,紅拳師上晃一招,下麵飛起一腳,正中七式拳師之胸膛。但中腿者腳下趟、勾、纏、拐,步步緊逼。刹時,人們未件如何,隻見紅拳師跌倒兩米外。鑒於那時狀況,後判二者平手,並且二人成為摯友。另,漯河某清真寺有方四精七式拳,號稱“七式打漯河,箅子抓窩窩。”意思打別派拳如拿饅頭一樣輕鬆。後來,輸於袁鳳儀高足楊殿卿之侄子楊響林之手。袁鳳儀精七式拳,而且心意至臻境。楊當然也知通七式拳,所以,方四敗在常理中。唐順之所說各方實力相同,技法多者勝就是這個道理吧!又有“七式拿八卦,好象拿蛤蟆”之說。當然是誇張的。事實上,現在的七式與八卦已經互參互補,八卦腿勁與手法,七式的步控和短打、顧截等,早已融合。所以,我們評介任何一拳術,應客觀而言,不偏執一隅!
現在淮陽一帶七式門有名者:曹萬周、曹國強、白金鍾、張海通五兄弟號稱“五虎將”,名威當地。時振剛等,皆武功高強之輩。但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思想開明,決不力排他種拳術,而是積極吸收和改進。李紫劍先生說,鐵打的江山都換了多少代,何況一門技術(武術)不走樣。如果不能適應時代的展,淘汰是早晚的事情。據我所親見,時振剛(時曉武之父)在原有拳法的基礎上,吸收了“雞腿”的韌勁與軌跡拳總的精華,使得步法與出手皆快原來的一倍。而最大的收益,時曉武去體校練散打時,1o個多月參加地區全運會,竟獲得6o公斤第三名。但是,除了體校的訓練,更是他爹陪著他七式拳對拆與盤架!並且每次打實戰,他爹都去觀陣,然後研究加進七式拳打法,而獲得短期內的好成績!時曉武說,直到後來全省、全國比賽拿名次,莫不與他父親的遠見有關!並且後又深入心意拳和軌跡拳的練習。但是,如此我也不能主觀地說傳統把散打打的無處可躲。而是二者應互相吸收、提高,而不是仇視!這一點,在我去周口觀行時感歎,他們武界做的相當好!
七式拳有老架和花七式之分!
老架拳中,盤功動作簡單,共七路架子,每路七手技擊,左右共六手,共計四十二手。花七式是七七四十九式。若以每式破法3手來稱,共百二十幾式。這是變化,實是用無定式。去除重複的,重要內容隻二十幾手。手法有劈、崩、挑、斬、撩、捋等。有硬打硬撞的頭、肘、肩、胯、膝等。也有軟進的捋帶外門顧破法。腿以纏、拐、勾為主。手催腿纏,上下配合。另有鐵膝功盤功一趟,世少見。於鬆軟地上一步一下,以膝撞。練身和膝法。
其中盤功架子,動作簡單,單調重複。七式拳共七路架子,下肢無變化,隻一步法(用於顧打)。名稱是一路雙扳錘,二路扯扳錘,三路二郎擔山,四路掏手遮月,五路切手,六路外排手,七路內排手。後七路動作度較快。行拳時,自身的排打,爆力及放手手法都練了。然後就是對打。由固定到自由!最後練八勁拳“上勁”!由於下盤動作重複,且功架較低,所以功夫要下的更大!且易出功夫!以前,我一直懷疑書上說心意門有走“雞腿”數十公裏的,這次見時振剛四十六、七歲,能盤功架走二、三公裏,才真正知道,前人的功夫真正比現在的人高!但技術上肯定是比不上現在!那時候,技術上非常保守。據時振剛說,他那時學一手,不知多長時間和費多少財力!他前後專門請幾個老師於家中授拳,多是七式拳。學會後,夜裏睡不著就起床來練!像如今的學法,先一股腦學會,再慢慢出功夫,倒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隻是人能慢慢消化而堅持下來的人太少了!
時曉武演練和他爹也不太相同。他爹的是驚乍撞擊與貼身打法較多,而時曉武則勇猛中生冷彈脆,啟動迅捷。這可能和他得張子斌心意真傳和李紫劍軌跡拳和 竹林心意的練習有關。
習雲太《中國武術史》中譜訣雲:金梁起架式難防,左開右進探心掌,合手下殺千斤墜,隔臂奪目破命傷。內有起式、收式和打法,亦是花七式總訣!而時振剛所習二十幾式重要動作,內、外門及軟硬打皆有,其歌訣!
斯錘無敵家 烏龍攢眼真可誇
遍地梅花金錢落 抹眉進去染黃沙
左耳聽風催人命 欺腳騙一生
劈心架勢鑽心式 昊韓三家是神仙
秦山背後桃山坡 兒女爭父心相隨
閃門就怕腰氣打 書生背劍染黃沙
三十二把金箭頭 插花戴劍鬼神愁
葉底偷桃東方嗍 搪心掛麵左冽挺足
另散架若幹:
裏進 外進 群手 挎手 袖手吞金
毒手 毒飛手 衝天炮!
最後,本文中所說的八卦拳與現在流行的八卦掌絕無相同點。當地又稱八勁拳!即拔筋拳,屬於慢練。有三種低腿法,人曰內勁或“上勁”,原本十三路,後含七式拳,今為七路!另有刀槍劍棍等,獨門兵械鉤鐮槍。從拳架及鉤鐮槍上看,決不是中原原有。很像打仗時的拳械。說是西域傳入,看粗獷風格倒像!不過,拳中細膩手法和粗獷勁力相比,確是有人精研細化地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