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倆都有些思量的神情,實在想不通陳氏今兒個這有些奇怪的表現。
“好了,咱也甭在這兒瞎猜了,明兒個早飯的時候,把紅芳叫過來問問,興許能知道點啥。”蒲氏轉過臉去看了自家閨女一眼,就拉著她進了裏麵去。
順帶著數落了一番,“你瞅瞅你自己個,到屋外邊來也不曉得加件衣裳啥的,這大風口上的,就穿這麽件薄棉的小襖子,還擱這兒站著不知道冷啊。”
話落,已是拉著珍娘進去了裏邊,蒲氏順手就抄起旁邊的一件厚鬥篷,給自家閨女係在了身上。
“不是娘要說你,你不愛在屋裏穿厚實的,這也沒啥,大不了多燒幾個火盆就是了,隻是這出去外頭,咋能不記著穿衣裳呢?回頭要是凍病了,那不得吃苦藥湯子啊——”
珍娘原還沉浸在那點子疑惑裏頭的,這一忽兒的被她娘一通念叨的,也隻得扯了嘴皮子,趕忙笑著應道,“知道了,娘。”
最近也不曉得是不是她娘要迎兒媳婦進門了,所以內心有些個緊張的情緒啥的,反正珍娘發現,蒲氏最近是有些異常的話多的樣子。
所以,她動了動眼珠子,為免她娘這會子就逮著這個話頭,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想想還是趕忙轉著身掀了門簾子出去了,“娘,這時候也不早了,我先回屋去歇著了,你也早點睡覺啊。”
躺在炕上,珍娘習慣性的睜著眼睛等了一會兒,卻是沒有聽到窗戶外麵的動靜,自打上回與夏霆毅恢複了通信之後,‘夜裏盼鳥’似乎已經成為了她的一個日常必做的事情。
不過,屋裏屋外的除了小梅那妮子酣睡的小呼嚕聲,再就隻有院子裏麵風刮著樹杈子搖動的動靜。
很顯然今兒個小七應該是不會回來了,想想前兩日才收著的回信,珍娘這會子倒也沒想許多,畢竟行軍打仗之間,一切日常都沒有定數,更別說這寫信什的了,他又是一軍主帥,軍情緊張起來的忙碌也是必然的,能夠時常的收到個平安的信息,已是十分知足的事情了。
如此想著,珍娘就睡了過去,倏不知,也就不多時之後,正有一個噩耗正行在路上。
第二日早晨,珍娘也是早早的起來了,不隻是因為今兒個是正日子前的倒數第二天,家裏就要正兒八經的張燈結彩的布置起來,所以,她才出了屋子,就已經感受到那一院子緊張忙碌的氛圍了。
“她爹,你趕緊帶著馬忠去把那新屋再灑掃一下,趙家那邊估摸著午飯後就得抬著家具送過來了。”蒲氏趕著早飯桌上,就忙不迭的安排了起來。
“還有那炮仗啥的,也都張羅出來,別回頭那邊來家具的時候,咱這邊沒個響兒應著。”
珍娘一進門的時候,就聽到蒲氏這些說話的聲音。
見著自家閨女進來,蒲氏這會子也沒空招呼,隻是緊著眉頭的樣子,跟蔣老二接著說道,“雖還不是正日子的時候,不過,咱今兒個也不得馬虎了,上回玲花她娘跟我說的時辰你可都記著沒?我咋不大記得了呢?”
蔣老二卻是一臉茫然的那個樣兒,“啊?我也不——”
這事蒲氏好像統共隻在自己麵前提過一嘴,蔣老二原以為蒲氏自己個應該會記清楚的,卻沒想到倒來問自己了,立即就有些抓瞎的感覺。
不過,他還是有些眼力勁的,話沒說完,瞥著自家媳婦那已經變了神色的臉,趕忙抬起頭去朝著閨女看了一眼。
“是未時一刻的時辰。上回趙家嬸子過來說的,這是她親自跑去廟裏找人算的吉時來著。”珍娘迎上自家老爹這求救的目光,自是不能坐視不理的,便連忙開口說道。
原本按著慣例,這嫁妝也不該今兒個就送進來的,隻是,趙家那邊這回也是著緊的看重自家閨女這婚事,方方麵麵的都想求個吉利啥的,所以,連這送嫁妝,鋪床什的時辰,一樣一樣的,也都刻意去找人算了一算。
據說,是明兒個沒有啥特別好的時辰,所以,趙家那邊就特意過來跟蒲氏討了主意,兩邊幹脆商量了把這送嫁妝的日子往前挪了一日。
這事珍娘本就是陪著蒲氏一道在身邊的,所以,她自是沒有不清楚的。
“娘,你實在用不著這麽緊張的。新屋子都灑掃過兩回了,也沒啥好收拾的,咱們就張羅好炮仗那些,等著趙家那邊送東西過來就是了。”珍娘一邊坐下來給自己盛了粥吃,一邊跟蒲氏說道。
頂多就是再準備些喜糖喜餅啥的,到時候在自家門口發給那些尋著動靜,跑過來看熱鬧的鄉親。
蒲氏聽她這麽說道,臉上的神色就鬆緩了幾分,但還是撇過臉去催了蔣老二說道,“行了,趕緊別吃了,快去西屋那雜貨間看看,前兒個買的那長鞭夠不夠使的。雖說這送嫁妝是沒咱們啥事,不過,人家趙家那邊這麽著緊看重的,咱們這頭也不能隨便了,咋的也得整個大動靜出來。”
“回頭再跟馬忠說一聲,這長鞭得從嫁妝進門起,起碼放到來人鋪好了床之後。還有那喜糖喜餅啥的,也別省著,該發就發。”
“咱家難得辦這麽一回喜事,咋的也不能叫人說了那冷清話去。”
……
珍娘聽著她娘這絮絮叨叨的說話聲,不由得挑了挑眉毛,不過,卻也沒有張口說個什麽。
算了,旁的都是小事,隻要她娘圖個高興樂意就成唄。
珍娘都沒有開口說啥的,蔣老二自是更加不敢跟蒲氏說道個什麽的了,隻一個耐心勁的,等著蒲氏全都囑咐完了,他也就領著這一籮筐的話出去張羅去了。
隻是出門的時候,差點撞上掀著簾子進來回話的紅芳。
蒲氏這才想起昨兒個陳氏那一茬來,連忙招手叫她過來問起話來。
“這些天那邊院裏有沒有啥異常的事發生的?”
紅芳乍一聽到蒲氏的問話,麵上卻是愣了一下。
其實,自從那天祠堂裏鬧了一場之後,蒲氏後來已經不去打聽蔣老頭那邊的事了,更不再找過她。
“好了,咱也甭在這兒瞎猜了,明兒個早飯的時候,把紅芳叫過來問問,興許能知道點啥。”蒲氏轉過臉去看了自家閨女一眼,就拉著她進了裏麵去。
順帶著數落了一番,“你瞅瞅你自己個,到屋外邊來也不曉得加件衣裳啥的,這大風口上的,就穿這麽件薄棉的小襖子,還擱這兒站著不知道冷啊。”
話落,已是拉著珍娘進去了裏邊,蒲氏順手就抄起旁邊的一件厚鬥篷,給自家閨女係在了身上。
“不是娘要說你,你不愛在屋裏穿厚實的,這也沒啥,大不了多燒幾個火盆就是了,隻是這出去外頭,咋能不記著穿衣裳呢?回頭要是凍病了,那不得吃苦藥湯子啊——”
珍娘原還沉浸在那點子疑惑裏頭的,這一忽兒的被她娘一通念叨的,也隻得扯了嘴皮子,趕忙笑著應道,“知道了,娘。”
最近也不曉得是不是她娘要迎兒媳婦進門了,所以內心有些個緊張的情緒啥的,反正珍娘發現,蒲氏最近是有些異常的話多的樣子。
所以,她動了動眼珠子,為免她娘這會子就逮著這個話頭,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想想還是趕忙轉著身掀了門簾子出去了,“娘,這時候也不早了,我先回屋去歇著了,你也早點睡覺啊。”
躺在炕上,珍娘習慣性的睜著眼睛等了一會兒,卻是沒有聽到窗戶外麵的動靜,自打上回與夏霆毅恢複了通信之後,‘夜裏盼鳥’似乎已經成為了她的一個日常必做的事情。
不過,屋裏屋外的除了小梅那妮子酣睡的小呼嚕聲,再就隻有院子裏麵風刮著樹杈子搖動的動靜。
很顯然今兒個小七應該是不會回來了,想想前兩日才收著的回信,珍娘這會子倒也沒想許多,畢竟行軍打仗之間,一切日常都沒有定數,更別說這寫信什的了,他又是一軍主帥,軍情緊張起來的忙碌也是必然的,能夠時常的收到個平安的信息,已是十分知足的事情了。
如此想著,珍娘就睡了過去,倏不知,也就不多時之後,正有一個噩耗正行在路上。
第二日早晨,珍娘也是早早的起來了,不隻是因為今兒個是正日子前的倒數第二天,家裏就要正兒八經的張燈結彩的布置起來,所以,她才出了屋子,就已經感受到那一院子緊張忙碌的氛圍了。
“她爹,你趕緊帶著馬忠去把那新屋再灑掃一下,趙家那邊估摸著午飯後就得抬著家具送過來了。”蒲氏趕著早飯桌上,就忙不迭的安排了起來。
“還有那炮仗啥的,也都張羅出來,別回頭那邊來家具的時候,咱這邊沒個響兒應著。”
珍娘一進門的時候,就聽到蒲氏這些說話的聲音。
見著自家閨女進來,蒲氏這會子也沒空招呼,隻是緊著眉頭的樣子,跟蔣老二接著說道,“雖還不是正日子的時候,不過,咱今兒個也不得馬虎了,上回玲花她娘跟我說的時辰你可都記著沒?我咋不大記得了呢?”
蔣老二卻是一臉茫然的那個樣兒,“啊?我也不——”
這事蒲氏好像統共隻在自己麵前提過一嘴,蔣老二原以為蒲氏自己個應該會記清楚的,卻沒想到倒來問自己了,立即就有些抓瞎的感覺。
不過,他還是有些眼力勁的,話沒說完,瞥著自家媳婦那已經變了神色的臉,趕忙抬起頭去朝著閨女看了一眼。
“是未時一刻的時辰。上回趙家嬸子過來說的,這是她親自跑去廟裏找人算的吉時來著。”珍娘迎上自家老爹這求救的目光,自是不能坐視不理的,便連忙開口說道。
原本按著慣例,這嫁妝也不該今兒個就送進來的,隻是,趙家那邊這回也是著緊的看重自家閨女這婚事,方方麵麵的都想求個吉利啥的,所以,連這送嫁妝,鋪床什的時辰,一樣一樣的,也都刻意去找人算了一算。
據說,是明兒個沒有啥特別好的時辰,所以,趙家那邊就特意過來跟蒲氏討了主意,兩邊幹脆商量了把這送嫁妝的日子往前挪了一日。
這事珍娘本就是陪著蒲氏一道在身邊的,所以,她自是沒有不清楚的。
“娘,你實在用不著這麽緊張的。新屋子都灑掃過兩回了,也沒啥好收拾的,咱們就張羅好炮仗那些,等著趙家那邊送東西過來就是了。”珍娘一邊坐下來給自己盛了粥吃,一邊跟蒲氏說道。
頂多就是再準備些喜糖喜餅啥的,到時候在自家門口發給那些尋著動靜,跑過來看熱鬧的鄉親。
蒲氏聽她這麽說道,臉上的神色就鬆緩了幾分,但還是撇過臉去催了蔣老二說道,“行了,趕緊別吃了,快去西屋那雜貨間看看,前兒個買的那長鞭夠不夠使的。雖說這送嫁妝是沒咱們啥事,不過,人家趙家那邊這麽著緊看重的,咱們這頭也不能隨便了,咋的也得整個大動靜出來。”
“回頭再跟馬忠說一聲,這長鞭得從嫁妝進門起,起碼放到來人鋪好了床之後。還有那喜糖喜餅啥的,也別省著,該發就發。”
“咱家難得辦這麽一回喜事,咋的也不能叫人說了那冷清話去。”
……
珍娘聽著她娘這絮絮叨叨的說話聲,不由得挑了挑眉毛,不過,卻也沒有張口說個什麽。
算了,旁的都是小事,隻要她娘圖個高興樂意就成唄。
珍娘都沒有開口說啥的,蔣老二自是更加不敢跟蒲氏說道個什麽的了,隻一個耐心勁的,等著蒲氏全都囑咐完了,他也就領著這一籮筐的話出去張羅去了。
隻是出門的時候,差點撞上掀著簾子進來回話的紅芳。
蒲氏這才想起昨兒個陳氏那一茬來,連忙招手叫她過來問起話來。
“這些天那邊院裏有沒有啥異常的事發生的?”
紅芳乍一聽到蒲氏的問話,麵上卻是愣了一下。
其實,自從那天祠堂裏鬧了一場之後,蒲氏後來已經不去打聽蔣老頭那邊的事了,更不再找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