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麵的牆上不知何時掛了塊黑板,正中間寫著一套荷花胡同四合院出售信息,街牌號碼聯絡方式一應俱全。


    更讓人詫異的是其他人搭便車也在空白位置寫了類似的出讓信息,乍一看好像這胡同的人打算集體逃亡了。


    “出什麽事了,怎麽一下子這麽多人賣房子?”


    對蘇長青的不專心,穆沐有些懊惱:“這有什麽奇怪,不都說北京房子越來越不值錢麽?”


    “誰說的?”


    “報紙上說經過房改北京房價下降了,百姓更加安居樂業了。”


    穆沐和柳雨菲這段時間比較關注報紙,順帶關心了不少時政。


    房價跌了大家都趕著出手?


    這好像沒道理,許多都是老住戶,炒房客還沒出頭呢。


    可蘇長青直覺荷花胡同出現大量賣房應該有另外的原因,於是把上麵的聯絡電話都抄下來了。


    穆沐雖然說得不準確,但與許多人的印象不同,春天以後北京的房價不是一直絕對上漲的,實際上相對跌值了很長時間。


    九零年北京平均工資是兩百元左右,當時的房價是一千二百元一平米,意味著不吃不喝六個月能買一平方。


    九五年人均工資是七百元左右,當時的房價雖然達到了三千元,但卻四個半月就能買一平方。


    到了世紀之交北京平均工資一千三了,房價隻略微漲了些,一平方四千,三個月就能來一平方。


    二零零五年北京平均工資兩千七,房價五千,兩月一平方還剩零花錢。


    這麽一算就可以看出來,未來十年內房價漲幅低於收入增幅,價值是相對下降的,房子的確越來越不值錢。


    所以九十年代末時,杜可可家才會像許多沒法拆遷的老北京一樣賣了四合院,住進時尚豪華的高樓大廈,不但生活品質提高了,還能有些餘錢。


    不過零五年之後房價就一路上漲,二零一零年北京均價已經接近四萬,按照當時平均收入不吃不喝得一年才能買一平方了。


    蘇長青回到家就開始打電話,幾個電話全都打通了。


    賣房的也不遮掩,說法基本一致:“您如果誠心想買,咱們得把話說敞亮嘍,自己住沒問題,指望拆遷就死了這心吧,胡同裏倆四合院被定為名人故居了,是保護單位。”


    “名人故居,誰啊?”


    什麽名人這些人不太關心:“好像是民國的那個誰……管他是誰呢,死了特麽還來占個地兒,弄得鬼宅似的,煩人!”


    九二之後許多民國大佬的故居被掛牌整修了,突然之間蓬蓽生輝,但也不能拆遷了,連著整條胡同都得保留下來。


    其實這問題也得反正看,如果市政規劃必須拆的區域是不會掛這種牌子的,沒有任何人能阻擋北京的城市發展,所以荷花胡同拆不了也不能怪那些死人。


    和二十年後的人們一樣,現在的北京lc區住戶也是盼著拆遷的,拆了不但能補幾套房,還有錢可拿。


    荷花胡同比較長,兩側有幾十個四合院,消息一出來就有人等不下去了,故居保護令還沒正式頒布前就開始賣房。


    蘇長青以前看過一些表現拆遷的戲,都挺文青,扯犢子各種情懷,好像能當飯吃似的。


    故居難離的老年人哪地方都有,但大家的利益衡量是不變的,沒多少年輕人喜歡一輩子繼續住在這些基本沒有生活附屬設施的老房子裏,盼拆遷是主流。


    荷花胡同屬於胡同中的富人區,許多四合院經過改造有自家的衛生間廁所,然而絕大多數胡同還是公共的茅廁,大冬天蹲兩次就吹清醒了。


    眼前這種情況令蘇長青蠢蠢欲動,正好賬上有些錢,很難不勾起撿漏的衝動。


    他倒沒打算進軍房地產,因為很有自知之明,沒有背景缺乏人脈,想在北京這地方圈地賺錢是癡心妄想,何況都說了這胡同不能拆。


    買下四合院也不是打算屯著以後轉手賺錢,據為己有本身就是一種快感,賣出去多沒意思。


    除了貪心,他也有更直接的算計,目前四維有影視、音樂、廣告、經紀、京歌以及攝像機構等一堆公司,雖然每個都不大,但也五髒俱全,需要租用不少辦公場所,一個月租金就要兩萬多。


    一下來年租金三十萬,十年累計夠現在買三個四合院了,何況未來四合院會大升值,怎麽算都更合算。


    穆沐一直在邊上看著蘇長青打電話,最後問:“你想買那些四合院?”


    蘇長青點點頭:“幾個公司的場地租金太高了,現在賬上還有富餘,可以考慮一次性解決這個問題。”


    “更合算?”


    “當然,初創都是租用,辦企業和成家一樣,一旦有了錢得先弄個窩。”


    穆沐歪頭看著蘇長青的眼睛:“你才大我三歲,可給人的感覺卻成熟多了,做決定都是毫不遲疑,似乎沒有失手過,怎麽做到的?”


    “我給誰的感覺很成熟?”


    “我和雨菲都這麽覺得。”


    不成熟才見鬼了,不過這種話沒必要正麵回應,蘇長青開始動手動腳:“我的確夠成熟了,現在看看你成熟沒有。”


    兩天後天演的領獎隊伍出發了,杜可可和西門雄帶隊。


    蘇長青並沒有急著接觸荷花胡同的賣家,現在沒人和他搶,房屋中介還沒興起,這麽多套集中出手,半個月能有人來問一次就不錯了。


    他抓緊時間指導美工把車頭車廂設計出來,靈感突發打算在車頭兩側噴一個大大的字,完全超現實,一時卻沒想好噴什麽。


    空閑時他就在胡同裏轉轉,將要出售的幾個院子情況摸清了。


    已經住在這一年多,知道這片居民的構成相對單純,不像有些胡同人員很雜,一個四合院經常住好幾家人。


    這樣的地方安靜,適合文化類公司辦公,以後升值的潛力也大得多,畢竟後來住四合院的非富即貴。


    最終蘇長青挑了三個比較大的、保存相對完好的院子,為了避免賣家串通了坐地起價多生事端,讓廣告、經紀、音樂公司的人分別去談。


    而他抽空去了趟人藝,見見濮存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光影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秦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秦兵並收藏重生光影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