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個人的事,蘇長青親曆兩次都說不太清楚,但明白張導的說法更接近事實,曆史應該看主流而非個體。


    如果六十多年前國民都是《鬼子來了》中那種精神狀態,就沒有後來多年的戰爭,也不至於付出兩千多萬生命代價,翻譯官最終被槍斃可不僅僅是因為當初選擇了學日語。


    有些事不能太文青,非要強調個體狀態和命運,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扭曲。


    《鬼子來了》是根據作家尤風偉的小說《生存》改編的,但將原著軍民奮勇抵抗侵略的主題放一邊了,隻提煉了其中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元素。


    這個已經不算借雞生蛋,差不多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後來兩部作品還就版權問題打了官司。


    蘇長青沒興趣選邊站加入爭論,薑導聰明得很,何必和裝睡的人較勁,反而問:“您打算如何表現真實,用偽紀錄片模式拍攝?”


    薑導後來拍《鬼子來了》,許多片段看著的確像紀錄片,但總體風格卻不是偽紀錄,這算是排除法聊天,故意說不會發生的事。


    重生五年了,蘇長青越來越麻木,大多數時間對已知的未來視而不見,雖然這個世界充滿災難,但也不會接受一個神棍樣的人指點未來,裝作無知最省事省力。


    然而薑導現在顯然還沒確定最終的創作形式,有些遲疑:“偽紀錄片恐怕不行,對話太多了,人物衝突一個接一個,弄得太偽就惡心了。”


    蘇長青忍不住看了一眼葛憂,想起他後來在《讓子彈飛》裏狂喊“惡心”的經典片段,演得太好了。


    不過這完全是意識流,並非針對眼前的人和事,大家聊天還是其樂融融的。


    張導卻不肯將話題糊弄過去:“你還沒說電影主題呢,別急著聊形式。”


    項目投資都拉來了,怎麽可能主題還沒定,薑導碰上較真的隻好認真解釋:“我這電影放棄了宏大敘事,沒有《紅高粱》裏羅漢叔那樣的角色,不過有一點差不多,都是偏僻農村遭遇日軍的故事。”


    薑導把大概故事說了一遍,並不複雜,普通農民男主正和寡婦啪啪啪,不知是哪路人突然送來兩個麻袋,逼他幫忙照顧,八天後會來取走:“出了問題要你的命!”


    麻袋裏一個日本兵一個翻譯官,八天後沒人來取,男主和寡婦無法處理,隻好養了起來。


    半年後日本兵和男主混熟了,提出用糧食換自己的命,村裏人一商量就同意了。


    日軍按約定送來了糧食,還和全體村民開了個熱鬧的聯歡會。


    此時天皇已經宣布終戰,聯歡會開完後日軍大開殺戒泄憤,屠村之外還一把火將村莊夷為平地。


    男主正好外出逃過一劫,為了報仇殺入日軍戰俘營,砍死了幾個戰俘受到國軍審判,處決時被之前照顧半年的日本兵砍了頭。


    實事求是地說,作為抗日片這個不太合格,全片沒有反抗的成分。


    不過影片依然是優秀的,薑導想要表達的恐怕是對戰爭的態度:誰都靠不住,國與國之間的友誼在利益麵前不堪一擊,不能放鬆警惕。


    雖然片中的農民刻畫得太蠢,一個個為了糧食不要命,但這片子後來獲得不少國際獎,至少也讓外麵的人了解了,當年日軍對中國一個偏僻農村裏的善良農民都幹了什麽。


    然而這有多大意義值得懷疑,中國恐怕很少有人關心歐洲的某個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戰爭,何況是幾十年前的,人家也一樣。


    鞏琍奇怪地看著薑導:“所以這是一群農民為了糧食惹來殺身之禍的故事?”


    “你這理解也太狹隘了,”薑導苦笑著搖頭:“不過有一點說得倒是對的,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狀態就是掙紮,糧食就是一切。”


    張導提醒:“外敵和內亂是兩碼事,你這故事太複雜,如果最終拍出來還是這樣的話,我懷疑過不了審。”


    雖然張導三年前拍內亂的《活著》也沒過審,但二者的性質還是不太一樣的。


    薑導不認同:“在生存麵前是一碼事,戰爭對一般百姓而言是無妄之災,無論被劃歸哪個陣營,命運都無法掌握,隻能以最樸素的生存法則求存。”


    然後他又問蘇長青:“是不是這麽回事?”


    蘇長青這次堅決站隊張導:“所以您這部電影裏男主在滅村後複仇也僅僅是生存權被剝奪後的絕望之舉,整部電影下來他的覺悟沒有任何提高?”


    薑導露出特有的自信微笑:“覺悟是一種教育,咱們這片子裏的主人公大字不識一個,不能這麽要求他。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即便是被俘虜的日本兵,一個被武士道洗腦的家夥,一開始尋死覓活的,算有很強的另類覺悟吧?


    可過了那股勁,在生存的誘惑下還是建議用幾車糧食換他的命,最終為了能活著回國,也毫不猶豫地砍了男主的頭。”


    蘇長青還是不認同:“薑導這故事是曆史虛無主義,您假設了一個村莊的幾百號村民極度封閉,在八年抗戰之後依然沒有基本的是非立場,等於說他們是蠢死的。”


    張導一直在搖頭:“我知道你是故意的,你可得接受我的教訓。”


    拍電影不是即興演講,可能會說錯話,劇本翻來覆去打磨,想表達什麽當然是故意的。


    另外《活著》獲得戛納評審團特別大獎,葛憂封了影帝,《鬼子來了》恐怕就是在複製這種成功,後來果然也拿了戛納評審團大獎。


    連阿佳妮聽著翻譯都發現了問題:“我很難理解,是什麽樣的軍隊會把兩個危險的俘虜隨便扔給一個農民,然後就置之不理了呢?”


    這個不能怪薑導,原著小說就是這麽寫的。


    故事發生在河北,抗日末期仍在那堅持敵後抗日的還能是誰,阿佳妮和張曼玉等人不知道,其餘人的心裏都清楚。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俘虜極少,難以想象會如此隨意地處置,對方還是用槍指著男主的頭,不但逼他保管好人,還得抽空審審。


    當時農民近乎百分百文盲,審個屁,實在是匪夷所思的情節。


    絕大多數後來吹捧這部電影的文章都回避了這個最關鍵的情節,實際上問題顯而易見,連一個外國人都感覺不合理。


    蘇長青笑著誇了阿佳妮一句:“你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薑導也明白這是硬傷,歎了口氣:“總得有個設定,小說最初就這麽寫的。”


    蘇長青微笑著敬他一杯:“所以薑導為了說這樣的故事,隻能先接受這樣的魔幻設定。”


    張導緩緩嚼著花生米:“你這做法危險,是在強行表達自己的觀點。”


    薑導喝了口酒,跳過了這話題,仍然非常自信:“故事是弱了點,那也得看誰說,我有把握講好了。”


    這是握有話語權的自信,他也的確值得擁有,薑導的才華無可置疑。


    他反問蘇長青:“再怎麽著我這也是抗日片,您還能拍麽?”


    蘇長青在日本有公司,之前兩部片子是與日本人合作的,說這話就有點誅心了。


    劉雨菲和穆沐對視了一眼,臉都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光影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秦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秦兵並收藏重生光影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