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也是壓力,像蘇長青這種世界級導演的作品,如果內容隻能滿足一部分觀眾,不具備普適性而又無法作出改變,當然就是水平火候還不夠。


    韓廠長說的所謂好模式好內容,無非是拍攝兼具東西方視野的作品,《殺死那個人》之所以被叫好,就是因為在東方背景下講了一個東西方都喜歡的故事,而且在文化交流方麵有積極意義。


    十幾年後張導拍《長城》也是這個指導思想,雖然幾個西方人跑到東方來偷竊火藥技術這個故事前提有點扯淡,但最終卻和中國人一起抵抗長城外的妖獸,格調雖然有所提升,但白人拯救世界的套路沒有變。


    “長城”已經是一種文化符號,意義特殊,允許這部架空玄幻電影冠名,應該是得到了有關方麵的大力支持,希望張導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蘇長青也得到了政策支持,可剛拍完一個洋妞來東方脫胎換骨的故事,再拍類似的可就沒意思了,換湯不換藥隻會令人失望,必須得弄個不一樣的出來。


    然而這談何容易,三個月來蘇長青設計了許多故事,都不太行,逼得他一度想放棄原創。


    對韓廠長說的這個大航海故事,靈感很大程度來源於柯大路的身世。


    當蘇長青因為苟富貴無相忘與他重新聯係上後,某一天偶然想到元朝地域橫跨歐亞,當時有不少歐洲人來到了東方,包括著名的馬可波羅。


    當時這些人與中亞人一道被元朝統稱為色目人,相當一部分人在中國長期居住甚至定居下來,包括後來開啟明朝大航海的鄭和。


    鄭和本人就是碧眼的色目人,幼年時在雲南被明軍俘虜,割了送入宮中成為太監。


    元朝戰敗,既然有元軍滯留在江南淪為墮民,想過去應該也有色目人因為同樣原因留了下來吧?


    這種人當然有,不過他們的遭遇要好得多,當時相當多的上層富裕色目人生活在泉州等地,日子過得不錯。


    蘇長青查了資料,這些色目人的日子過得豈止是不錯,實際上勢力龐大,一度想趁天下大亂在閩南建立政權。


    蘇長青沒打算拍個嚴謹的曆史故事,有這個曆史基礎就行了,然後編一個東西方普適的故事。


    表麵上這當然應該是個愛情故事,世間真正動人心的也就親情、愛情、錢財等等那麽幾個因素。


    在蘇長青的初步構想中,這個故事發生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男主的身份還有待確定,他有兩個設想,等開始寫劇本時再慢慢斟酌哪個合適。


    一是男主是海上經商家族的少東家,常年來往於大陸與日本之間,做些正經的貿易。


    二是男主是海盜兼職走私集團的少主,常年橫行於東海,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霸王。


    無論他是什麽身份,反正都是地地道道的閩南人,而且愛上了泉州一個金發碧眼的色目女孩。


    女孩的家族是當地巨富,但卻和當地其他阿拉伯色目人不一樣,而是和馬可波羅一樣來自於歐洲,因為元朝潰敗留在了中國,已經有很多年了。


    女孩生在中國長在閩南,名字還沒想好,暫時稱之為馬可鳳梨好了。


    女孩會不會唱閩南歌不知道,反正愛上了閩南哥,與男主混得如膠似漆。


    男女主之間的愛情故事該怎麽演繹,蘇長青也還沒想好,反正感情很深,山盟海誓永不分離那種。


    然而某一天男主率領經商船隊從日本回來,或者是帶著他的打劫大隊滿載而歸,卻駭然發現馬可鳳梨一家已經回國了。


    當時還沒有海路可以通歐洲,所有遠洋大船已經被朝廷征用了,馬可鳳梨一家和來時一樣,是從陸路回去的。


    馬可鳳梨留下了一份情深意切的信,告訴他已經懷有身孕,並發誓生下孩子並永遠等著他到來。


    男主急瘋了,可又無從追趕,他是海上霸王,上了陸地就成軟腳蝦,根本沒本事穿越戈壁沙漠西行。


    信中馬可鳳梨還留下了她老家歐洲某國某城的地址:“我的意中人是一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腳踏七彩祥雲來娶我。”


    有地址就好辦,大英雄當然要去尋找,但不會駕馭七彩祥雲,隻會駕船。


    男主不熟悉南洋航線,更別說前往歐洲,這年頭他隻要到了好望角就可以名留史冊,比後來葡萄牙的迪亞士早將近一百年。


    就在這時他聽說鄭和的艦隊將再次下西洋,於是將自己的船隊獻給了朝廷,然後加入其中踏上了冒險之旅。


    一路上經曆了什麽,最終如何到達了歐洲,情節還有待豐滿,反正男主曆盡艱辛,最終站在了馬可鳳梨家門前。


    故事還比較粗糙,隻是個框架,後續慢慢豐富細節,如果有更好的想法也隨時都可能作大的修改。


    鄭和下西洋是一四零五年,再過六年是六百年紀念,隨著海權意識覺醒,屆時國內會搞一波紀念,連米國波音當年首次環球飛行的777型號客機都命名為鄭和號,十分應景。


    不過蘇長青拍這片子可不是為了應景,時間還差好幾年呢。


    愛情也隻是個由頭,他想要表現的是華夏先人的精神境界,借一個故事告訴全世界我們一直就是最優秀的民族,之前是,未來也是,崛起是必然的,勿謂言之不預也。


    都說藝術家要有使命感責任感,蘇長青該拿的政策已經拿了,該賺的錢也已經賺了,如果連這點覺悟都沒有,那未免過於平庸。


    八月二十日《殺死那個人》在國內公映,四維在北京搞了個首映禮,邀請了影視界諸多名流共襄盛舉,塞隆特地趕來參加,蘇長青當然也率中方參演明星配合做了一波宣傳。


    這電影就是洋妞華夏奇遇記,題材本身就很有噱頭,一直以來相當大部分觀眾對西方人如何看中國很感興趣,再加上這是蘇長青的國際獲獎片,所以票房成績非常好,破了之前所有紀錄。


    不過出來的口碑卻有些兩極,喝彩的不吝溢美之詞,滿口叫好,至於批評的,也是什麽難聽的話都有。


    這個時期的輿論場特別複雜,蘇長青在影片中表現的某些價值觀讓一些人很看不慣,於是給他扣了不少帽子。


    對這類謾罵他也無所謂,早晚都會消失。


    八月底蘇長青回到杭州,就像前一世創業時一樣,住進了曲院風荷對麵的南京軍區療養院招待所,開始安心寫新劇本。


    。


    。


    這星期主要寫影視城了,費心費力地吹牛逼,挺累人的,下星期主要寫新戲了,劇情創意大家可以提意見,一個人心力有限。新的一星期,希望也能多收到點推薦票、月票支持,謝謝大家,麽麽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光影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秦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秦兵並收藏重生光影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