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曇花一現,鎮撫司從莽荒大陸上消失了,但卻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赫赫威名。


    不論是世外宗門,還是八大世俗皇朝,乃至世俗武道宗門,始終想不明白,崆峒山麾下為何會冒出來一堆世外修士。


    這些世外修士的境界還不低,全部都是第七境的。


    要知道,一旦突破第七境,在任何一個世外宗門,都是長老級別的人物,基本都是有名有姓的。


    但是這些人卻不屬於任何一個世外宗門,至於說散修,這根本不可能。


    因為世外修士根本就沒有散修,全部都出身於大大小小的世外宗門。


    至於那些同樣陌生的武道強者,所有勢力一樣毫無頭緒。世俗武道雖然有散修,但幾乎都與各個勢力有多多少少的關係,所以絕不可能一下子冒出來這麽多陌生武道強者。


    所有勢力都沒有放棄,因為他們已經推斷出,【鎮撫司】的背後,絕對隱藏著崆峒山的一個大秘密。


    可惜,不論他們怎麽探查,一點頭緒都沒有。


    至此,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都必須承認,毅王府已經徹底長成一顆參天大樹,樹大根深,底蘊雄厚到足以比他們這些大勢力比肩。


    想徹底滅殺已經不現實了,隻能想辦法遏製。


    比起世外宗門等勢力,最難受的要數大離皇都的兩位——當今皇主和當今皇後,以及葉皇後背後的柏嶺葉家。


    當初,薑異提出對河朔府及赤旱之地的歸屬權時,這兩位雖然迫於大離十祖的壓力答應了。


    但這裏麵也有別的算計,因為一旦毅王府勢力東擴,便會與西岐皇朝和世外大宗——浮屠山直接接壤。


    以崆峒山與西岐皇朝、世外宗門的惡劣關係,必然會起衝突,大離皇都便可以坐山觀虎鬥,以此來削弱崆峒山的實力。


    另一方麵,與赤旱之地北端區域接壤的犬食皇朝,一直以來都是大離皇朝的最大邊患之一,大戰小戰接連不停,弄得大離皇都疲憊不堪。


    而且還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因為一旦讓犬食皇朝大軍突破防線南下,大離皇都將遭受整個中土勢力的口誅筆伐。


    加上有世外大宗浮屠山橫在中間,所以這一段北部邊界地區,對大離皇都來說形同雞肋。


    他們甚至有過將這片疆域劃歸北疆的想法,但是一來北疆不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二來他們也怕背上割讓國土的罵名,最終不了了之。


    但是西疆毅王府就不一樣了,幾乎在所有勢力眼中,毅親王薑異是大離皇族正統,根正苗紅。


    皇族子弟冊封領地,雖然極為稀少,卻也是一種皇族傳承。


    多方麵因素下,大離皇都便借這個機會將這個食之無味的雞肋,丟給了西疆毅王府。


    當然,表麵上還是要做作一番,上演一出被強迫的悲情戲。


    算盤打得叮當響,但是他們失算了。


    西疆六方勢力發表聯合聲明後,崆峒山大軍主力回撤,不論是西岐皇朝,還是世外大宗浮屠山都不敢輕舉妄動。


    而且六方聲明,似乎也給了他們一種啟發。


    尤其在鎮撫司凶名廣播之後,西岐皇朝和浮屠山都暗中派使者前往崆峒山,達成了類似六方聲明的和平共處協議。


    消息傳出後,大離皇都目瞪口呆,怎麽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結果,其它也想坐山觀虎鬥的勢力,也是傻了眼。


    不過細想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沒有人是傻子,不論是西岐皇朝還是浮屠山,都不可能充當攻伐崆峒山的急先鋒。


    至此,崆峒山毅王府與所有搭界的勢力達成了和平休戰協議,十年之內,互不侵犯。


    而且通過鎮撫司的一場大戰,崆峒山向所有勢力發出了一個明確信號:西疆毅王府轄地,非請勿入!


    四周邊境安穩下來後,崆峒山毅王府也進入了一種類似於“閉關鎖國”的狀態。


    不過這隻是表麵上的,暗地裏毅王府麾下兩大情報組織,以及鎮撫司的莽荒大陸分部,依舊很活躍。


    薑異也借著這個時機,開始靜下心來梳理內政,囊括了土地、經濟、軍事、學堂學府等各個方麵。


    土地方麵,在薑異的授意下,毅王府開始向轄地居民下撥口糧田。


    崆峒山虛空橫移到西疆後,東、西魔域關內廣袤土地,不再貧瘠幹旱,變得水網密布,曾經的荒蕪之地也變成了最上等的良田。


    薑異也沒有客氣,大筆一揮,將魔域關內五成的良田劃到了毅王府名下。或許是前世的緣故,薑異對土地有著一種特殊的占有欲。


    剩下的兩成,分發給了麾下的各級將領和官員。


    最後的三成,薑異打算劃撥給底層民眾的口糧田。


    整個魔域關內,方圓將近二百平方公裏,換算成畝數的話就是將近三十萬畝土地。


    扣除河道、城鎮房屋、山林等占地,剩下的二十多萬畝都是上等良田。


    二十多萬畝再扣除毅王府的十萬畝,毅王府一係一眾勳貴的四五萬畝,還剩下六七萬畝土地。


    再扣除必須要下撥下去的口糧田,大概還剩下差不多一萬多畝土地。


    對於這一萬畝上等良田,薑異雖然沒有做明確指示,但是負責督辦天地劃分的多羅和安道輝,卻是心知肚明。


    崆峒山下一座行署衙門內,多羅、安道輝一左一右坐在那裏,一露愁容。


    “這一萬畝土地要怎麽送出去?”毅王府內務大總管多羅問道。


    “不知道……”外務大總管安道輝摸了摸自己的鷹鉤鼻,苦笑著搖頭道。


    這是,立在旁邊伺候的一個年輕人,小心翼翼道:“要不頒布個懸賞令?”


    這年輕人食指齊根而斷,正是在茶攤被傅秋一刀斬去一截手指的那個執絝公子,也就是安道輝的本家侄子。


    發生那件事後,安道輝惶恐不安,連夜帶著本家侄子安舉才上崆峒山請罪,薑異也沒有為難他們,叮囑了一番後便讓他們退下去了。


    跟多羅一樣,安舉才也被獲準跟隨在安道輝身邊辦差。


    安舉才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一個徹底融入毅王府序列的機會,所以格外珍惜,一改昔日的執絝作風,認真跟在叔父身邊辦差。


    至於那截斷指,根本就不在乎,甚至還引以為榮,等以後在毅王府序列功成名就後,這截斷指未嚐不是一段佳話。


    至於對傅秋的恨意,那是一點都沒有,也不敢有。


    “懸賞令?什麽意思?”安道輝看向自己的本家侄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的成了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南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南水並收藏我真的成了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