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誌很不甘心,他還沒飛起來呢,就先折了翅膀,分明是懷才不遇啊。想來想去,又叫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二哥不是會做竹家具嗎?讓他留在家裏幹活,自己負責銷售,不是也一樣嗎?首先,他說服了自己媽,讓她相信,隻要留二哥在家,就等於兩個兒子都有了出路,是不是特別棒。
下山之前,李桂花還是決定留下來,暫時不和兒子去縣城。高重山也沒有強求,在山上待慣了,去城裏生活,會讓人沒有安全感,慢慢來,他不著急。
高重山和妹妹分別,並且約好,暑假的時候,接她去縣城住。
“好好讀書,你可是答應過我,要替我完成考大學的心願。”摸摸妹妹的頭發,比起之前的枯黃,現在柔軟黑亮了許多。
彎下腰悄悄告訴妹妹,“我給你的錢,千萬別攢著,一定要每天吃一顆雞蛋,營養跟得上,學習才會更好。”
高銀山有點舍不得,她是真準備攢起來的,但她又不敢不聽哥哥的話,隻能一臉勉強的答應。畢竟她答應了哥哥,要考上大學,替他完成心願。要是因為不吃雞蛋而考不上,多可惜。
三叔也帶著大娃子過來了,就差李遠山。高老漢眯眼看著李家的方向,沒有吭聲。高銀山感覺到此時的氣氛,似乎有些古怪。
自告奮勇道:“我去叫他。”
高重山一把按住妹妹,“不用,等到鍾響。”
淩晨五點,村裏的喇叭會播報時間,然後每隔一個小時播報一次,因為至今還有些村民家中,根本沒有計時的鍾表。全靠村裏的喇叭,才知道時間。
喇叭響了,高重山沒有猶豫,“走吧,下山。”
氣氛有點低沉,一時間大家默默趕路,誰都沒有說話。
一直走到下山的地方,身後才傳來急匆匆的腳步聲,和李遠山的大喊,“等等我,我來了,我來了。”
大娃子“唉喲”一聲,爺爺牽著他的手,剛才一下子加重了力道。
高老漢露出笑容,高重山回頭,輕輕吐出一口濁氣,狠狠捶了一下他的胸口,“跟上。”
就在李家兄弟去給高重山拜年之後,李遠誌便和他媽給二哥做說服工作,讓他留在村裏幹活。李遠山不願意,他隻是沒心眼,說話又直,但人並不窩囊。
他都拜了高重山當師傅,怎麽可能半道跑掉,這叫他以後怎麽做人。
李父雖然覺得二兒子說的對,但因為心疼小兒子的關係,幹脆兩不幫。倒是李家大哥站在了二弟這一邊,說做人不能背信棄義,前腳拜師後腳走人,還是一個村的人,以後怎麽見麵。
就在李遠山出發前,母親和弟弟又做了最後一次挽留,特別是母親又是哭又是求,差一點他就心軟答應下來。可是喇叭播報時間的時候,他好像忽然一下子清醒過來,想都沒想,背上行李就跑。
一路跑到高家的大門口,也是他們說好的集合地,卻沒見著人,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一路狂奔。當時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高重山不要拋下他。
這會兒見著人,半天都無法平息激蕩的心情。很想告訴高重山家裏發生的事,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反倒是三叔開了個頭,“你弟弟是不是想你留在村裏幹活呢?”
“嗯,可我沒答應。”李遠山頗有些驕傲的說道。
三叔嘿嘿一樂,“還好你小子沒上當。”
在三叔看來,竹家具是不可長久的生意。首先竹子不要錢,誰都能學,門檻太低,也導致一旦有利可圖,市場上能一瞬間爆發巨大的生產力。
而高重山設計的竹家具看似賣的不錯,主要是因為設計取巧又便宜,可一旦人人都學會,價格就會在短時間內一降再降。
竹家具隻能當小件,正而八經說到家具,還得是木頭的。而且木工是有門檻的,拜師學藝,笨的懶的手拙的,都得被淘汰。
真正能留下的,還得伺候師傅好些年,才能獨立。要不然怎麽說沒人相信高重山是木工師傅呢,都當他是木工學徒,就是這個原因。
三叔認為,隻有木工手藝才是長久的,隻要身體沒問題,就能吃一輩子飯。他不可久站,手抖都是那幾年家裏出事,勞心勞力所致。否則,按他的年紀還能再幹好些年呢。
高重山下了山,先去五金店,給阿姨送了自家打的糍粑,又托阿姨給李科長家裏送兩塊。
“一點家裏做的東西,不算什麽,就是一點心意。”阿姨收了東西,也滿口答應幫他給李科長送去。
等人走了,旁邊有同事湊過來,“他怎麽自己不去。”
又有人說,許是沒有認過門吧。
阿姨心裏最清楚,沒認過門,他怎麽量的尺寸。不過是人家有分寸,知道自己上門顯得突兀,所以才叫自己幫著送去。
跟同事閑著磕牙,“這個小師傅,以後不得了。”
“有啥不得了的,再不得了,也就是個農村人。”知道他讀過高中,學曆比他們這裏頭的幾個人都高,可是那又怎麽樣?
出身決定了,考不上大學,就永遠躍不過龍門。看看現在,他們初中畢業在五金店當售貨員,但他高中畢業,隻能去學手藝當木匠。怎麽比呢,一輩子都比不了。
阿姨笑了笑,有點發愁的看著五金店的招牌,丈夫是公務員,雖然職務上不去,但也算是筆杆子之一,很多事都會提前知道。
丈夫憂心忡忡,國營單位可以倒閉,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他們小縣城,也不會例外。
高重山不知道自己出於客氣送的糍粑,會讓阿姨想這麽多。但他確實是有自己的心思,這間倉庫他還想多住些日子呢。
“教給村裏人的幾樣竹家具,我們都不做了,改做躺椅。”過年在家也沒閑著,高重山琢磨出躺椅的做法,一椅三用,椅子躺椅加單人床。
“又得學新東西了。”高老漢呲了一下牙,好不容易學會的不做了,又要學新的。
不過他被兒子捧了幾下,就舒服了,“就是,手巧不巧這是遺傳,不是我手巧,他們兄妹能遺傳到嗎?”
學新的就學新的,不學新的,怎麽證明他手巧。
很快之前訂做家具的人,送來了木材,李遠山輕鬆的日子也到了頭。去年打了半年的基礎,今年就直接上狠的,累得他哇哇叫。
早起李遠山揉著胳膊,“昨天晚上做夢,夢見我鋸了一晚上木頭,早起胳膊都是酸的,我不會真鋸了一晚上木頭吧。”
三叔笑罵道:“憨貨,習慣就好了。我當學徒那會兒,想這麽累,師傅都不給呢。”
能上手才能學到手藝,要不怎麽傳下來的老理都說吃虧才是占便宜。
高老漢做的躺椅頭三個都叫高重山拆了重做,這一下子算是徹底激發了高老漢的好勝心。不是錢不錢的事,主要是麵子。
二哥不是會做竹家具嗎?讓他留在家裏幹活,自己負責銷售,不是也一樣嗎?首先,他說服了自己媽,讓她相信,隻要留二哥在家,就等於兩個兒子都有了出路,是不是特別棒。
下山之前,李桂花還是決定留下來,暫時不和兒子去縣城。高重山也沒有強求,在山上待慣了,去城裏生活,會讓人沒有安全感,慢慢來,他不著急。
高重山和妹妹分別,並且約好,暑假的時候,接她去縣城住。
“好好讀書,你可是答應過我,要替我完成考大學的心願。”摸摸妹妹的頭發,比起之前的枯黃,現在柔軟黑亮了許多。
彎下腰悄悄告訴妹妹,“我給你的錢,千萬別攢著,一定要每天吃一顆雞蛋,營養跟得上,學習才會更好。”
高銀山有點舍不得,她是真準備攢起來的,但她又不敢不聽哥哥的話,隻能一臉勉強的答應。畢竟她答應了哥哥,要考上大學,替他完成心願。要是因為不吃雞蛋而考不上,多可惜。
三叔也帶著大娃子過來了,就差李遠山。高老漢眯眼看著李家的方向,沒有吭聲。高銀山感覺到此時的氣氛,似乎有些古怪。
自告奮勇道:“我去叫他。”
高重山一把按住妹妹,“不用,等到鍾響。”
淩晨五點,村裏的喇叭會播報時間,然後每隔一個小時播報一次,因為至今還有些村民家中,根本沒有計時的鍾表。全靠村裏的喇叭,才知道時間。
喇叭響了,高重山沒有猶豫,“走吧,下山。”
氣氛有點低沉,一時間大家默默趕路,誰都沒有說話。
一直走到下山的地方,身後才傳來急匆匆的腳步聲,和李遠山的大喊,“等等我,我來了,我來了。”
大娃子“唉喲”一聲,爺爺牽著他的手,剛才一下子加重了力道。
高老漢露出笑容,高重山回頭,輕輕吐出一口濁氣,狠狠捶了一下他的胸口,“跟上。”
就在李家兄弟去給高重山拜年之後,李遠誌便和他媽給二哥做說服工作,讓他留在村裏幹活。李遠山不願意,他隻是沒心眼,說話又直,但人並不窩囊。
他都拜了高重山當師傅,怎麽可能半道跑掉,這叫他以後怎麽做人。
李父雖然覺得二兒子說的對,但因為心疼小兒子的關係,幹脆兩不幫。倒是李家大哥站在了二弟這一邊,說做人不能背信棄義,前腳拜師後腳走人,還是一個村的人,以後怎麽見麵。
就在李遠山出發前,母親和弟弟又做了最後一次挽留,特別是母親又是哭又是求,差一點他就心軟答應下來。可是喇叭播報時間的時候,他好像忽然一下子清醒過來,想都沒想,背上行李就跑。
一路跑到高家的大門口,也是他們說好的集合地,卻沒見著人,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一路狂奔。當時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高重山不要拋下他。
這會兒見著人,半天都無法平息激蕩的心情。很想告訴高重山家裏發生的事,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反倒是三叔開了個頭,“你弟弟是不是想你留在村裏幹活呢?”
“嗯,可我沒答應。”李遠山頗有些驕傲的說道。
三叔嘿嘿一樂,“還好你小子沒上當。”
在三叔看來,竹家具是不可長久的生意。首先竹子不要錢,誰都能學,門檻太低,也導致一旦有利可圖,市場上能一瞬間爆發巨大的生產力。
而高重山設計的竹家具看似賣的不錯,主要是因為設計取巧又便宜,可一旦人人都學會,價格就會在短時間內一降再降。
竹家具隻能當小件,正而八經說到家具,還得是木頭的。而且木工是有門檻的,拜師學藝,笨的懶的手拙的,都得被淘汰。
真正能留下的,還得伺候師傅好些年,才能獨立。要不然怎麽說沒人相信高重山是木工師傅呢,都當他是木工學徒,就是這個原因。
三叔認為,隻有木工手藝才是長久的,隻要身體沒問題,就能吃一輩子飯。他不可久站,手抖都是那幾年家裏出事,勞心勞力所致。否則,按他的年紀還能再幹好些年呢。
高重山下了山,先去五金店,給阿姨送了自家打的糍粑,又托阿姨給李科長家裏送兩塊。
“一點家裏做的東西,不算什麽,就是一點心意。”阿姨收了東西,也滿口答應幫他給李科長送去。
等人走了,旁邊有同事湊過來,“他怎麽自己不去。”
又有人說,許是沒有認過門吧。
阿姨心裏最清楚,沒認過門,他怎麽量的尺寸。不過是人家有分寸,知道自己上門顯得突兀,所以才叫自己幫著送去。
跟同事閑著磕牙,“這個小師傅,以後不得了。”
“有啥不得了的,再不得了,也就是個農村人。”知道他讀過高中,學曆比他們這裏頭的幾個人都高,可是那又怎麽樣?
出身決定了,考不上大學,就永遠躍不過龍門。看看現在,他們初中畢業在五金店當售貨員,但他高中畢業,隻能去學手藝當木匠。怎麽比呢,一輩子都比不了。
阿姨笑了笑,有點發愁的看著五金店的招牌,丈夫是公務員,雖然職務上不去,但也算是筆杆子之一,很多事都會提前知道。
丈夫憂心忡忡,國營單位可以倒閉,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他們小縣城,也不會例外。
高重山不知道自己出於客氣送的糍粑,會讓阿姨想這麽多。但他確實是有自己的心思,這間倉庫他還想多住些日子呢。
“教給村裏人的幾樣竹家具,我們都不做了,改做躺椅。”過年在家也沒閑著,高重山琢磨出躺椅的做法,一椅三用,椅子躺椅加單人床。
“又得學新東西了。”高老漢呲了一下牙,好不容易學會的不做了,又要學新的。
不過他被兒子捧了幾下,就舒服了,“就是,手巧不巧這是遺傳,不是我手巧,他們兄妹能遺傳到嗎?”
學新的就學新的,不學新的,怎麽證明他手巧。
很快之前訂做家具的人,送來了木材,李遠山輕鬆的日子也到了頭。去年打了半年的基礎,今年就直接上狠的,累得他哇哇叫。
早起李遠山揉著胳膊,“昨天晚上做夢,夢見我鋸了一晚上木頭,早起胳膊都是酸的,我不會真鋸了一晚上木頭吧。”
三叔笑罵道:“憨貨,習慣就好了。我當學徒那會兒,想這麽累,師傅都不給呢。”
能上手才能學到手藝,要不怎麽傳下來的老理都說吃虧才是占便宜。
高老漢做的躺椅頭三個都叫高重山拆了重做,這一下子算是徹底激發了高老漢的好勝心。不是錢不錢的事,主要是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