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未來的某一天,受害人的家屬,也是家中的一個晚輩上網,在本地的論壇裏看人講古。有人爆料出一條驚人的消息,家屬才知道,原來當初那個死刑犯根本沒死,不僅一直活著,還活的很好。
這個家屬是個年輕小姑娘,有勇有謀,先是私信懇求發貼人,告之死刑犯現在的身份。得到信息後,因為這個死刑犯從來不在公開場合露麵,網上根本查不到他的照片。小姑娘便去對方公司應聘,然後蹲守到了對方的高清照片,還拿到了對方的頭發和指紋。
隨後直奔首京報案,還把所有證據都發到了網上,引得輿論嘩然,群情激憤,死刑犯重新抓捕歸案。所有幫著辦理減刑的人員當然是一並查處,並且抓住了始作俑者,就是雄哥的妹夫。
靠山一倒,哪怕是幾十年前的事,也會有人舉報,於是雄哥順理成章的進去。包括以前地下場子的事,以及做生意這些年行/賄的事,一一被交待出來。再加上他手下養著的那些小兄弟,直接就是hei社會的標配。
於是這對妹夫和大舅哥,就以保護傘和hei社會的罪名,一並收監數罪並罰。判了多少年,高重山不記得,隻知道他們應該不太可能活著走出來。
高重山寫完他回憶中的線索,重新躺下,第二天迷迷糊糊醒過來,一大早就帶著李遠山去看房。最終看中一套一百一十平的大三房。這個時候的多層建築,公攤極小,南北通透戶型方正,沒那麽多花哨的東西,卻是住起來最舒服的結構。
“要一萬二呢?”李遠山倒抽一口涼氣,一套房子消滅一個萬元戶啊。
“買,身份證拿來。”高重山沒有絲毫猶豫,這個時候不買,難道要等到房價上天了再買。現在一萬二不買,以後就得花一百二十萬來買。
任何時候,商品房的價格對於當時的收入水平來說,都是很高的。隻是兩千零五年以前,除了極度貧困,普通人還能靠湊一湊,貸款等渠道上車。等那個時間點一過,普通人想上車,可以說是千難萬難。
“收房以後趕緊辦證,沒我的同意不許賣房,也不許拿出去抵押貸款,給別人抵押就更不行了。”高重山知道李遠山軸,但這樣的人也有好處,答應的事,就不會食言。
“我肯定不賣。”人家給你買的房子,你賣了換錢花,那還是人嗎?李遠山想的完全是兩碼事,但隻要結果一樣,就無所謂。
下午回去的時候,小喜已經得了消息,大混混帶著昨天來找麻煩的小混混躲起來了,聽說短時間都不會回來。
“哥,是不是就完事了。”小喜覺得高重山真是太神了,幾句威脅竟然打到了對方的七寸上,厲害。
高重山淡然一笑,“怎麽可能,他們這種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隻不過,明著不行就換一種方式而已。”
隻要雄哥不倒,這事就沒完。高重山絕不會去高估這種人的道德底線,更不會去奢望同他有和解的可能。
最終的解決方式,隻有一方倒下,才能宣告終結。
小喜“啊”了一聲,連李遠山的購房合同都沒興趣看了,還沒完,這可怎麽辦?
“他們暫時不會來明的,不過暗中的招術可不會少,最擅長的,應該就是拉你們去玩。”當然,還包括他這個房東。
“拉我們去玩。”李遠山和小喜麵麵相覷,這是什麽意思。
高重山搓了搓手指,做了一個搓麻將的手勢,“你們自己注意吧,我隻說一條,黃/賭/毒這種東西,誰敢沾上一條,別怪我親自把他們送到大牢裏。”
兩人麵色一緊,從高重山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絕對是認真的。
至於高重山,他準備去省城一趟。時間線他已經捋清,這個死刑犯應該剛剛出獄,此時正在省城的某個地方,改名換姓的享受他重獲的自由呢。
至於受害人家屬,他暫時不打算驚動。
首先打了個電話回縣城,讓老爹和三叔把店裏的事管起來,他有重要的事要去省城一趟。
去省城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現在隻不過提前了一點點,除了大海撈針一樣找人,還有一樣是他迫不及待想去做的,就是找到前世的妻子。
七個小時的客車,坐得人幾乎要散架,高重山穿著一件在市裏買的黑色羽絨服。臃腫不堪的麵包服,在這個時候還挺時髦。牛仔褲配一件黑色高領毛衫,再來一雙旅遊鞋,是他在商場裏,眾多奇裝異服中,挑選出來的,他最能接受的裝扮。
類似於後世運動鞋的那一款,現在統稱旅遊鞋。而且賣得其貴無比,號稱真皮的都得上百,幾百塊的也不鮮見。出了縣城,到了市裏,他明顯感受到了這個時代魔幻般的物價,到了省城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這二十年,在整個中國社會,可以這麽說,你身處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環境,感受到的幾乎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有人已經開始吃漢堡炸雞喝咖啡,非品牌不用非品牌不穿。也有人掙紮在溫飽線,聞到鄰居家炒雞蛋的香味,都恨不得流口水。
貧富差距之大,各地發展之不平衡,讓未來無數同時代的人談起童年,就如同他們生活的,不是同一個國度。
有時候,甚至會吵起來,互相指責對方誇張或是貶低,但事實上,這些統統都是真的。
一雙旅遊鞋幾百塊供不應求,但很多人一年的工資才剛剛破千,這些,就發生在同一個時代。高重山想說,後來的年輕人總喜歡說什麽魔幻現實主義。其實這二十年,才是真正的魔幻現實主義。
這個年代的省城,高重山很熟悉,他前世九零年跟著隔壁村的老叔外出打工,在南方的民營小工廠裏,忍受了無數的窩囊氣和拿不到手的工資,決定學手藝時,幹脆回了省城。
不知道師傅還在不在老地方,高重山踩著熟悉的道路,走進城市邊緣的一處外來人口聚集地。倒不是說有人劃個片,而是收入水平決定了,一般外人打工者都會挑在這類的地方。
時間久了,本地人相繼搬走,也就成了外來人口聚集地。再等一段時間,城市一步一步往外擴,會有一個新詞來形容,就是城中村。
這個家屬是個年輕小姑娘,有勇有謀,先是私信懇求發貼人,告之死刑犯現在的身份。得到信息後,因為這個死刑犯從來不在公開場合露麵,網上根本查不到他的照片。小姑娘便去對方公司應聘,然後蹲守到了對方的高清照片,還拿到了對方的頭發和指紋。
隨後直奔首京報案,還把所有證據都發到了網上,引得輿論嘩然,群情激憤,死刑犯重新抓捕歸案。所有幫著辦理減刑的人員當然是一並查處,並且抓住了始作俑者,就是雄哥的妹夫。
靠山一倒,哪怕是幾十年前的事,也會有人舉報,於是雄哥順理成章的進去。包括以前地下場子的事,以及做生意這些年行/賄的事,一一被交待出來。再加上他手下養著的那些小兄弟,直接就是hei社會的標配。
於是這對妹夫和大舅哥,就以保護傘和hei社會的罪名,一並收監數罪並罰。判了多少年,高重山不記得,隻知道他們應該不太可能活著走出來。
高重山寫完他回憶中的線索,重新躺下,第二天迷迷糊糊醒過來,一大早就帶著李遠山去看房。最終看中一套一百一十平的大三房。這個時候的多層建築,公攤極小,南北通透戶型方正,沒那麽多花哨的東西,卻是住起來最舒服的結構。
“要一萬二呢?”李遠山倒抽一口涼氣,一套房子消滅一個萬元戶啊。
“買,身份證拿來。”高重山沒有絲毫猶豫,這個時候不買,難道要等到房價上天了再買。現在一萬二不買,以後就得花一百二十萬來買。
任何時候,商品房的價格對於當時的收入水平來說,都是很高的。隻是兩千零五年以前,除了極度貧困,普通人還能靠湊一湊,貸款等渠道上車。等那個時間點一過,普通人想上車,可以說是千難萬難。
“收房以後趕緊辦證,沒我的同意不許賣房,也不許拿出去抵押貸款,給別人抵押就更不行了。”高重山知道李遠山軸,但這樣的人也有好處,答應的事,就不會食言。
“我肯定不賣。”人家給你買的房子,你賣了換錢花,那還是人嗎?李遠山想的完全是兩碼事,但隻要結果一樣,就無所謂。
下午回去的時候,小喜已經得了消息,大混混帶著昨天來找麻煩的小混混躲起來了,聽說短時間都不會回來。
“哥,是不是就完事了。”小喜覺得高重山真是太神了,幾句威脅竟然打到了對方的七寸上,厲害。
高重山淡然一笑,“怎麽可能,他們這種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隻不過,明著不行就換一種方式而已。”
隻要雄哥不倒,這事就沒完。高重山絕不會去高估這種人的道德底線,更不會去奢望同他有和解的可能。
最終的解決方式,隻有一方倒下,才能宣告終結。
小喜“啊”了一聲,連李遠山的購房合同都沒興趣看了,還沒完,這可怎麽辦?
“他們暫時不會來明的,不過暗中的招術可不會少,最擅長的,應該就是拉你們去玩。”當然,還包括他這個房東。
“拉我們去玩。”李遠山和小喜麵麵相覷,這是什麽意思。
高重山搓了搓手指,做了一個搓麻將的手勢,“你們自己注意吧,我隻說一條,黃/賭/毒這種東西,誰敢沾上一條,別怪我親自把他們送到大牢裏。”
兩人麵色一緊,從高重山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絕對是認真的。
至於高重山,他準備去省城一趟。時間線他已經捋清,這個死刑犯應該剛剛出獄,此時正在省城的某個地方,改名換姓的享受他重獲的自由呢。
至於受害人家屬,他暫時不打算驚動。
首先打了個電話回縣城,讓老爹和三叔把店裏的事管起來,他有重要的事要去省城一趟。
去省城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現在隻不過提前了一點點,除了大海撈針一樣找人,還有一樣是他迫不及待想去做的,就是找到前世的妻子。
七個小時的客車,坐得人幾乎要散架,高重山穿著一件在市裏買的黑色羽絨服。臃腫不堪的麵包服,在這個時候還挺時髦。牛仔褲配一件黑色高領毛衫,再來一雙旅遊鞋,是他在商場裏,眾多奇裝異服中,挑選出來的,他最能接受的裝扮。
類似於後世運動鞋的那一款,現在統稱旅遊鞋。而且賣得其貴無比,號稱真皮的都得上百,幾百塊的也不鮮見。出了縣城,到了市裏,他明顯感受到了這個時代魔幻般的物價,到了省城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這二十年,在整個中國社會,可以這麽說,你身處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環境,感受到的幾乎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有人已經開始吃漢堡炸雞喝咖啡,非品牌不用非品牌不穿。也有人掙紮在溫飽線,聞到鄰居家炒雞蛋的香味,都恨不得流口水。
貧富差距之大,各地發展之不平衡,讓未來無數同時代的人談起童年,就如同他們生活的,不是同一個國度。
有時候,甚至會吵起來,互相指責對方誇張或是貶低,但事實上,這些統統都是真的。
一雙旅遊鞋幾百塊供不應求,但很多人一年的工資才剛剛破千,這些,就發生在同一個時代。高重山想說,後來的年輕人總喜歡說什麽魔幻現實主義。其實這二十年,才是真正的魔幻現實主義。
這個年代的省城,高重山很熟悉,他前世九零年跟著隔壁村的老叔外出打工,在南方的民營小工廠裏,忍受了無數的窩囊氣和拿不到手的工資,決定學手藝時,幹脆回了省城。
不知道師傅還在不在老地方,高重山踩著熟悉的道路,走進城市邊緣的一處外來人口聚集地。倒不是說有人劃個片,而是收入水平決定了,一般外人打工者都會挑在這類的地方。
時間久了,本地人相繼搬走,也就成了外來人口聚集地。再等一段時間,城市一步一步往外擴,會有一個新詞來形容,就是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