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說起山上的事,最後總結,都是窮鬧的。
“好在現在可以出去打工,算是多了一條活路。”高老漢道。
九十年代以後,出門打工成為一種趨勢,而到了兩千年以後,出門打工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慢慢的,農村隻剩下老人和孩子,隻有在過年的時候,能見著回鄉的年輕人。
高重山也知道,後世有人提倡振興鄉村經濟,但也有人反對,認為鄉村無法振興,最好任其衰亡,大家全部城鎮化。
他即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家,甚至連大學都沒讀過,他當然是講不出什麽大道理的。
當振興鄉村的人說,因地製宜改造農村,讓大家回到家鄉生活,減少留守兒童的比率,提升幸福感不好嗎?高重山覺得特別好。
當反對的人說,從農村出來的人,誰願意回農村?城裏的醫療,教育和工作機會,是農村能比的嗎?你唯一能改善的就是工作機會,但教育和醫療呢?農村想和大城市一樣,那是不可能的,頂尖的人才和資源,一定是向大城市流動。
高重山聽完,也覺得有道理。
他也曾經想過,誰更有道理,最後發現,他沒這個本事分辨。但有一點,他分辨清了,任何事啊,逃不開因地製宜這四個字。
窮山惡水就該搬,有好的資源能發展就發展,至於未來如何,他想不明白,就先別想。先好好活著,最重要。
高銀山吃完飯上樓,下午還有一場考試,她要小睡一會兒,養足精神。
後院十分安靜,高老漢特意給工人放了幾天假,給女兒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爸、媽,這次銀山考完試,你們幹脆把縣城的店關掉,跟我去海城吧。”
高老漢的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那不行,咱們這個店,一年少說三五十萬,純利,可不敢丟。”
除了家具,還一直是板材的經銷商,雖然經銷權分散出去很多,但這家店的利潤依然可觀。
“咱們家現在不差這點錢。”高重山無奈道。
“那不是差不差的事。”高老漢很固執,他現在有手有腳,能賺錢,替兒子守著這份家業。萬一在外頭有個山高水低的,也能保證兒子一輩子衣食無憂。
就這麽扔了,去海城能幹什麽?
“當地人說話我們都聽不懂。”李桂花也搖頭。
況且這裏人頭熟,出門忘了帶錢都不怕,隨隨便便都能遇上熟人。幹什麽事,都方便。
“除非你結婚生孩子,要我們過去帶大孫子,那我二話不說,關門就走。”李桂花就這個執念。
高老漢也勉強點了頭,“要是那樣的話,讓丁大姐幫著看幾年,我們多給點錢。”
反正放棄店不可能,為了大孫子,才願意去海城。為了兒子嘛,慈祥的看了他一眼,“你們小年輕過你們自己的。”
得了,高重山勸不動了,到了時間送妹妹去考場,自己在縣城裏隨便轉轉。
“高重山,是高重山嗎?”有個紅色的身影擦肩而過,忽然回頭叫出他的名字。
“唉喲,是你啊。”高重山見到來人,也是一臉驚喜。
“不會是忘了我的名字吧。”
“劉勝莉,咱們班唯一一個女大學生,我怎麽可能不記得。”遇著老同學,他是真挺高興的,“你畢業了吧。”
“您可真是貴人多忘事,算算你幾歲了,我畢業沒有?”
高重山一拍腦門,“瞧我,都過糊塗了,在哪兒工作呢?”
還有,這不年不節的,怎麽會回老家。
聊下去才知道,劉勝莉是回來辦酒的,新郎是大學同學,兩個人分配到了一家單位,時間長了,也就處到了一塊。
“好啊,這麽大的事都不叫我們,看不起人了是不是。”高重山開玩笑道。
“拉倒吧,你跟王進一個比一個跑的遠,都成了大老板,我一個小老百姓,可不敢勞你們大駕。”劉勝莉捂著嘴笑。
“不過被我遇到了,我可就不客氣了。明天晚上,還是我大學時辦酒的地方,一定得來。”
高重山說自己保準到,揮手告別的時候,不由感慨,當初王進這小子還有過那點小心思,可惜啊,離得太遠,也寫過幾封平淡如水的信,最後就是真的淡了。
轉頭打電話給王進,“你來不來,老同學結婚,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不來湊個熱鬧,可說不過去。”
“來。”王進待在省城,也是如坐針氈,正好借著這個理由跟爸媽一起回縣城。
王進當天趕到,第二天晚上,準時赴約。
當初的木板廠食堂,被廠裏的工人承包下來,開了個小飯堂,後來慢慢做大,這幾年已經辦得不錯,年前剛剛重新裝修過一回,頗有看相。
至於木板廠,名存實亡,早已沒人上班,空地上有圍著的雞圈,也有耕作出來種菜的菜地,所有人自謀生路,反正單位是一分錢也發不出來。
劉勝莉的父親早年前還是工廠裏的幹部,走路都是抬頭挺胸,這會兒頭發白了一半,臉上的皺紋深到,幾乎可以和幹了一輩子農活的高老漢相比。
不過今天嘛,人逢喜事精神爽,看上去除了蒼老一些,仍然十分精神。
“唉呀,昨天莉莉說遇到你,我還不相信,感謝感謝!”劉父上前和高重山還有王進握手,心裏的感慨之多,一個馬裏亞納海溝裝不下。
劉勝莉的身邊圍著好幾個當年的同學,他們將紅包交給劉父,走了過來。
“新娘子,來抱一下。”王進誇張的伸出雙臂,引來同學們的大笑。
劉勝莉一臉驚訝,“你也回來了呀,看來外頭說的沒錯,你們倆是孟不離焦,焦不離孟。”
新郎站在一邊靦腆的笑著,推了推眼鏡,伸出手,“你好你好,聽莉莉說起過你們,都是大能人。”
“我們算什麽能人,你們才厲害。”高重山笑著與他握手,“我妹今天考完,我跟她說,能考上大學,就是我們家最厲害的人。”
一群同學在旁邊捧哏,個個親切又友好。就連當年不怎麽瞧得上高重山的,也是一臉微笑的站在一邊,跟自己老婆介紹,“那是我高中同學,交情最好的哥們。”
高重山一回頭,正好聽見,微微一笑,並未揭穿。
果然啊,人一旦到了一定的位置,賺到一定的財富,身邊便全是好人。
“好在現在可以出去打工,算是多了一條活路。”高老漢道。
九十年代以後,出門打工成為一種趨勢,而到了兩千年以後,出門打工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慢慢的,農村隻剩下老人和孩子,隻有在過年的時候,能見著回鄉的年輕人。
高重山也知道,後世有人提倡振興鄉村經濟,但也有人反對,認為鄉村無法振興,最好任其衰亡,大家全部城鎮化。
他即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家,甚至連大學都沒讀過,他當然是講不出什麽大道理的。
當振興鄉村的人說,因地製宜改造農村,讓大家回到家鄉生活,減少留守兒童的比率,提升幸福感不好嗎?高重山覺得特別好。
當反對的人說,從農村出來的人,誰願意回農村?城裏的醫療,教育和工作機會,是農村能比的嗎?你唯一能改善的就是工作機會,但教育和醫療呢?農村想和大城市一樣,那是不可能的,頂尖的人才和資源,一定是向大城市流動。
高重山聽完,也覺得有道理。
他也曾經想過,誰更有道理,最後發現,他沒這個本事分辨。但有一點,他分辨清了,任何事啊,逃不開因地製宜這四個字。
窮山惡水就該搬,有好的資源能發展就發展,至於未來如何,他想不明白,就先別想。先好好活著,最重要。
高銀山吃完飯上樓,下午還有一場考試,她要小睡一會兒,養足精神。
後院十分安靜,高老漢特意給工人放了幾天假,給女兒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爸、媽,這次銀山考完試,你們幹脆把縣城的店關掉,跟我去海城吧。”
高老漢的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那不行,咱們這個店,一年少說三五十萬,純利,可不敢丟。”
除了家具,還一直是板材的經銷商,雖然經銷權分散出去很多,但這家店的利潤依然可觀。
“咱們家現在不差這點錢。”高重山無奈道。
“那不是差不差的事。”高老漢很固執,他現在有手有腳,能賺錢,替兒子守著這份家業。萬一在外頭有個山高水低的,也能保證兒子一輩子衣食無憂。
就這麽扔了,去海城能幹什麽?
“當地人說話我們都聽不懂。”李桂花也搖頭。
況且這裏人頭熟,出門忘了帶錢都不怕,隨隨便便都能遇上熟人。幹什麽事,都方便。
“除非你結婚生孩子,要我們過去帶大孫子,那我二話不說,關門就走。”李桂花就這個執念。
高老漢也勉強點了頭,“要是那樣的話,讓丁大姐幫著看幾年,我們多給點錢。”
反正放棄店不可能,為了大孫子,才願意去海城。為了兒子嘛,慈祥的看了他一眼,“你們小年輕過你們自己的。”
得了,高重山勸不動了,到了時間送妹妹去考場,自己在縣城裏隨便轉轉。
“高重山,是高重山嗎?”有個紅色的身影擦肩而過,忽然回頭叫出他的名字。
“唉喲,是你啊。”高重山見到來人,也是一臉驚喜。
“不會是忘了我的名字吧。”
“劉勝莉,咱們班唯一一個女大學生,我怎麽可能不記得。”遇著老同學,他是真挺高興的,“你畢業了吧。”
“您可真是貴人多忘事,算算你幾歲了,我畢業沒有?”
高重山一拍腦門,“瞧我,都過糊塗了,在哪兒工作呢?”
還有,這不年不節的,怎麽會回老家。
聊下去才知道,劉勝莉是回來辦酒的,新郎是大學同學,兩個人分配到了一家單位,時間長了,也就處到了一塊。
“好啊,這麽大的事都不叫我們,看不起人了是不是。”高重山開玩笑道。
“拉倒吧,你跟王進一個比一個跑的遠,都成了大老板,我一個小老百姓,可不敢勞你們大駕。”劉勝莉捂著嘴笑。
“不過被我遇到了,我可就不客氣了。明天晚上,還是我大學時辦酒的地方,一定得來。”
高重山說自己保準到,揮手告別的時候,不由感慨,當初王進這小子還有過那點小心思,可惜啊,離得太遠,也寫過幾封平淡如水的信,最後就是真的淡了。
轉頭打電話給王進,“你來不來,老同學結婚,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不來湊個熱鬧,可說不過去。”
“來。”王進待在省城,也是如坐針氈,正好借著這個理由跟爸媽一起回縣城。
王進當天趕到,第二天晚上,準時赴約。
當初的木板廠食堂,被廠裏的工人承包下來,開了個小飯堂,後來慢慢做大,這幾年已經辦得不錯,年前剛剛重新裝修過一回,頗有看相。
至於木板廠,名存實亡,早已沒人上班,空地上有圍著的雞圈,也有耕作出來種菜的菜地,所有人自謀生路,反正單位是一分錢也發不出來。
劉勝莉的父親早年前還是工廠裏的幹部,走路都是抬頭挺胸,這會兒頭發白了一半,臉上的皺紋深到,幾乎可以和幹了一輩子農活的高老漢相比。
不過今天嘛,人逢喜事精神爽,看上去除了蒼老一些,仍然十分精神。
“唉呀,昨天莉莉說遇到你,我還不相信,感謝感謝!”劉父上前和高重山還有王進握手,心裏的感慨之多,一個馬裏亞納海溝裝不下。
劉勝莉的身邊圍著好幾個當年的同學,他們將紅包交給劉父,走了過來。
“新娘子,來抱一下。”王進誇張的伸出雙臂,引來同學們的大笑。
劉勝莉一臉驚訝,“你也回來了呀,看來外頭說的沒錯,你們倆是孟不離焦,焦不離孟。”
新郎站在一邊靦腆的笑著,推了推眼鏡,伸出手,“你好你好,聽莉莉說起過你們,都是大能人。”
“我們算什麽能人,你們才厲害。”高重山笑著與他握手,“我妹今天考完,我跟她說,能考上大學,就是我們家最厲害的人。”
一群同學在旁邊捧哏,個個親切又友好。就連當年不怎麽瞧得上高重山的,也是一臉微笑的站在一邊,跟自己老婆介紹,“那是我高中同學,交情最好的哥們。”
高重山一回頭,正好聽見,微微一笑,並未揭穿。
果然啊,人一旦到了一定的位置,賺到一定的財富,身邊便全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