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感慨的同時,也問道:“你要是有什麽困難……”
李遠山沒讓他繼續往下說,“再不濟,養老錢還是有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房子鋪子,咱們哪一家都沒少置辦。”
這倒是,這麽多年的生意,雖說越往後,利潤越小,但頭些年確實是賺到錢了。再說房子鋪子添置的早,大錢不說,小錢是真不缺。
“不過,建材市場不是還能做嗎?”電商再怎麽發達,零售商還是有生意做的。無論是家具,潔具還是成品門,都有現成的貨源,怎麽說也不至於沒生意做。
李遠山擺擺手,“算了,年紀大了,養老吧。”
不是說不能做,而是現在還和二十年前一樣去和人競爭這點零售的生意,心裏已經不平衡了。有一種,別人都越混越好,怎麽自己還活回去了的感覺。二十歲出來開店的時候,是什麽環境是什麽心情,現在四十歲了,還去做一樣的事,環境不同了,心境更是不同了。
看了看小喜,“當時我還勸你留下來,現在看看,還是你對。”
很多事情,是不能單靠存款來衡量的,尤其是在中國,社會地位這四個字,看起來不當吃不當喝,但真的又在方方麵麵感受到不同。
打個比方,互聯網大廠的ceo,可能還沒有某個小城市的土財主存款多,但誰的社會地位高,誰又能接觸到更精彩的世界,更多的資源和人脈,以及機會呢?
你可以說土財主吃喝不愁,然後呢,人生的精彩程度,未來發展的機會,由這些經曆帶來的人生體驗以及所產生的感悟,能一樣嗎?
就好像現在的李遠山,吃喝不愁,但人生已經一眼可以看到盡頭。小喜呢,依然在經曆著充實的人生。在親戚朋友眼裏,找關係安排工作,找關係拿貨當然是去找小喜,還有無數的供貨商排著隊想結識他,無數的生意人想和他交朋友。
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尤其是一個正常的中年男人,且不說虛榮不虛榮。就說你願意被人需要,有自己強大的人脈網絡,還是願意安安靜靜,無人知曉,自己辦點事還得找以前不如自己的朋友呢?
要知道,他可是高重山收的第一個徒弟,真正有師徒名份的徒弟啊。要知道,高重山當初第一個兌現的承諾就給了他,不遺餘力的幫他。
他們是發小,是同學,是師徒,更是同一個戰壕裏奮鬥的戰友。一起住過五金店的倉庫,看著縣城的小樓蓋起來。所有現在站在高重山身邊的人,都是後來者,他才是第一個來的人。
現在王進在幹什麽,大福在幹什麽,穆光在幹什麽,許冠華在幹什麽,包括和自己一樣沒文化的小喜又在幹什麽。
比較起來,自己當初的自滿是多麽可笑。
小喜不知道該怎麽安慰他,因為他也安慰不了,隻能說道:“反正也不差錢,辛苦這麽多年,到處玩玩不也挺好。”
李遠山擠出一個笑容,是啊,還能怎麽樣,他都四十多了,還能怎麽樣,來不及了啊。
“誰說來不及。”誰也沒想到,高重山跟大福和公司的高管吃過飯,自己來了小喜家。
見到李遠山就是一個熊抱,“不行啊你,肚子都長圓了,這可不行。”
調侃了幾句之後,便是上頭那句話。
“你覺得我行?”李遠山激動了,真的來得及嗎?
“關鍵在於,你願意學習,願意放下身段,願意忍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嗎?”小喜的起點比李遠山還要差,李遠山好歹讀過初中,小喜隻念過小學。
但之後的夜校讀書,學習跟自己前半生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說話方式,改變與生俱來的三觀,何其難也。
一個人的世界打碎了再重塑起來,非大毅力者不能為。
高重山不在意學曆,但可以通過這件事,看出一個人的毅力。小喜當時兜裏有錢,有家庭,還要在家具廠上班,年紀還大了,都能堅持念完並且拿到文憑,學曆證書代表的早就不是他學了多少知識,而代表著,他願意改變多少,付出多少。
有高重山的重視,有大福給的鍛煉機會,還有一張夜校文憑,雖然不過硬,但也能堵住悠悠眾口。然後,小喜才有了今天。
“你可以打碎過去的自己,進行學習重塑,並且融入到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嗎?”高重山問他。
他自己就是老板,給自己的兄弟機會,年齡怎麽可能是問題。有問題的隻在於,他準備好了,要做出改變嗎?
高重山可以不在乎外在的東西,但內在呢,他不可能允許一個不懂現代企業運作規則,不懂工廠生產流程,思維方式還和所有人不一樣的人,仗著和他的關係,在工廠裏憑白製造問題。
所以,機會可以給,但李遠山有這個改變的決心和勇氣嗎?
李遠山啞口無言,別以為簡單說一句我能就可以,他和高重山的關係擺在這兒,說完了我能,就必須做到,否則他哪兒還有臉見高重山,見以前的老朋友。
嘴巴呶動了半天,李遠山忽然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了。此刻的心情,比高重山不給他機會,還要令他悲傷。
高重山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培養孩子,以後大學畢業了,不嫌棄的話,來公司吧。”
能力強就好好培養,能力不行,也有不需要太多能力的崗位。這樣的人情在中國社會絕不可能少,除非你真想當孤家寡人。
李遠山狠狠點頭,這樣的承諾,多少讓他心裏好受了些。而高重山的承諾,在他心裏,那是比銀行存款還要硬的硬通貨。
小喜也很為老朋友高興,此時三個大人才發現,王超小朋友不知道什麽時候,搬著凳子坐在房門口,聽得津津有味。
高重山過去,在王超的腦門上輕輕一彈,“是去我家住,還是在小喜叔家裏住。”
王超還是跟著高重山走了,回到高重山在省城的公寓,半天沒有說話,一直蹙著眉頭,明顯是在思考。
高重山也不問,讓他自己去悟,這個年紀最喜歡胡思亂想,正好多動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能想出什麽來。
李遠山沒讓他繼續往下說,“再不濟,養老錢還是有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房子鋪子,咱們哪一家都沒少置辦。”
這倒是,這麽多年的生意,雖說越往後,利潤越小,但頭些年確實是賺到錢了。再說房子鋪子添置的早,大錢不說,小錢是真不缺。
“不過,建材市場不是還能做嗎?”電商再怎麽發達,零售商還是有生意做的。無論是家具,潔具還是成品門,都有現成的貨源,怎麽說也不至於沒生意做。
李遠山擺擺手,“算了,年紀大了,養老吧。”
不是說不能做,而是現在還和二十年前一樣去和人競爭這點零售的生意,心裏已經不平衡了。有一種,別人都越混越好,怎麽自己還活回去了的感覺。二十歲出來開店的時候,是什麽環境是什麽心情,現在四十歲了,還去做一樣的事,環境不同了,心境更是不同了。
看了看小喜,“當時我還勸你留下來,現在看看,還是你對。”
很多事情,是不能單靠存款來衡量的,尤其是在中國,社會地位這四個字,看起來不當吃不當喝,但真的又在方方麵麵感受到不同。
打個比方,互聯網大廠的ceo,可能還沒有某個小城市的土財主存款多,但誰的社會地位高,誰又能接觸到更精彩的世界,更多的資源和人脈,以及機會呢?
你可以說土財主吃喝不愁,然後呢,人生的精彩程度,未來發展的機會,由這些經曆帶來的人生體驗以及所產生的感悟,能一樣嗎?
就好像現在的李遠山,吃喝不愁,但人生已經一眼可以看到盡頭。小喜呢,依然在經曆著充實的人生。在親戚朋友眼裏,找關係安排工作,找關係拿貨當然是去找小喜,還有無數的供貨商排著隊想結識他,無數的生意人想和他交朋友。
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尤其是一個正常的中年男人,且不說虛榮不虛榮。就說你願意被人需要,有自己強大的人脈網絡,還是願意安安靜靜,無人知曉,自己辦點事還得找以前不如自己的朋友呢?
要知道,他可是高重山收的第一個徒弟,真正有師徒名份的徒弟啊。要知道,高重山當初第一個兌現的承諾就給了他,不遺餘力的幫他。
他們是發小,是同學,是師徒,更是同一個戰壕裏奮鬥的戰友。一起住過五金店的倉庫,看著縣城的小樓蓋起來。所有現在站在高重山身邊的人,都是後來者,他才是第一個來的人。
現在王進在幹什麽,大福在幹什麽,穆光在幹什麽,許冠華在幹什麽,包括和自己一樣沒文化的小喜又在幹什麽。
比較起來,自己當初的自滿是多麽可笑。
小喜不知道該怎麽安慰他,因為他也安慰不了,隻能說道:“反正也不差錢,辛苦這麽多年,到處玩玩不也挺好。”
李遠山擠出一個笑容,是啊,還能怎麽樣,他都四十多了,還能怎麽樣,來不及了啊。
“誰說來不及。”誰也沒想到,高重山跟大福和公司的高管吃過飯,自己來了小喜家。
見到李遠山就是一個熊抱,“不行啊你,肚子都長圓了,這可不行。”
調侃了幾句之後,便是上頭那句話。
“你覺得我行?”李遠山激動了,真的來得及嗎?
“關鍵在於,你願意學習,願意放下身段,願意忍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嗎?”小喜的起點比李遠山還要差,李遠山好歹讀過初中,小喜隻念過小學。
但之後的夜校讀書,學習跟自己前半生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說話方式,改變與生俱來的三觀,何其難也。
一個人的世界打碎了再重塑起來,非大毅力者不能為。
高重山不在意學曆,但可以通過這件事,看出一個人的毅力。小喜當時兜裏有錢,有家庭,還要在家具廠上班,年紀還大了,都能堅持念完並且拿到文憑,學曆證書代表的早就不是他學了多少知識,而代表著,他願意改變多少,付出多少。
有高重山的重視,有大福給的鍛煉機會,還有一張夜校文憑,雖然不過硬,但也能堵住悠悠眾口。然後,小喜才有了今天。
“你可以打碎過去的自己,進行學習重塑,並且融入到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嗎?”高重山問他。
他自己就是老板,給自己的兄弟機會,年齡怎麽可能是問題。有問題的隻在於,他準備好了,要做出改變嗎?
高重山可以不在乎外在的東西,但內在呢,他不可能允許一個不懂現代企業運作規則,不懂工廠生產流程,思維方式還和所有人不一樣的人,仗著和他的關係,在工廠裏憑白製造問題。
所以,機會可以給,但李遠山有這個改變的決心和勇氣嗎?
李遠山啞口無言,別以為簡單說一句我能就可以,他和高重山的關係擺在這兒,說完了我能,就必須做到,否則他哪兒還有臉見高重山,見以前的老朋友。
嘴巴呶動了半天,李遠山忽然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了。此刻的心情,比高重山不給他機會,還要令他悲傷。
高重山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培養孩子,以後大學畢業了,不嫌棄的話,來公司吧。”
能力強就好好培養,能力不行,也有不需要太多能力的崗位。這樣的人情在中國社會絕不可能少,除非你真想當孤家寡人。
李遠山狠狠點頭,這樣的承諾,多少讓他心裏好受了些。而高重山的承諾,在他心裏,那是比銀行存款還要硬的硬通貨。
小喜也很為老朋友高興,此時三個大人才發現,王超小朋友不知道什麽時候,搬著凳子坐在房門口,聽得津津有味。
高重山過去,在王超的腦門上輕輕一彈,“是去我家住,還是在小喜叔家裏住。”
王超還是跟著高重山走了,回到高重山在省城的公寓,半天沒有說話,一直蹙著眉頭,明顯是在思考。
高重山也不問,讓他自己去悟,這個年紀最喜歡胡思亂想,正好多動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能想出什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