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夏帝國,那巍峨聳立的皇宮在燦爛陽光的映照下,閃耀著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恰似一座神秘的仙宮矗立人間。


    皇帝司馬鏡負手而立於高台之上,他那深邃如淵的眼神,仿若能穿透世間萬象,此刻卻似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身為金丹期修仙者,本對自己的兒子們寄予厚望,期望他們能在修仙之路上嶄露頭角,有所建樹。然而,數年過去,他的兒子們竟連靈氣都感應不到,在修仙之途上遲遲不見進展。


    司馬鏡原本以為孩子年紀尚小,不必急於一時。可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兒子們依舊毫無起色,這讓他滿心困惑與不解。於是,他在心中默默向係統詢問緣由。


    係統那冰冷且機械的聲音在他腦海中驟然響起:“帝王者不能修仙,隻因宿主的兒子未來有可能成為帝王,體內擁有稀薄的氣運金龍之氣。


    此氣雖尊貴無比,卻與修仙之路背道而馳。而宿主之所以能夠修仙,是因為有係統的襄助,且宿主與係統綁定後不受天道束縛,天道自然限製不了宿主修仙。”


    司馬鏡眉頭緊鎖,那皺起的紋路仿佛刻下了歲月的滄桑與深深的憂慮。他緩緩轉頭,看向遠處正在嬉戲的司馬威與司馬晟,心中的憂慮愈發沉重,如陰霾般難以消散。


    去年,穆桂英為司馬鏡生了一對龍鳳胎。這讓司馬鏡頗感意外,畢竟他原本以為修仙之後,子嗣繁衍會變得異常艱難。未料竟能如此順遂,想來應是天道也限製不了他。


    而且,像他們這般修仙者所生的子嗣,體內留存著仙靈之氣,按常理來說,應當更容易踏上修仙之路。


    如今,司馬鏡覺得是時候選出太子了,隻有如此,其他兒子才能毫無阻礙地追尋修仙之道,也能斷了他們追逐名利之心,畢竟唯有修仙方能長生,世間的名利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司馬鏡有了這個想法後,便開始暗中細致地觀察諸位皇子。大皇子司馬晟,武藝高強,為人正直豪爽,隻是有時過於衝動,行事易莽撞;二皇子司馬睿,聰慧機敏,善於謀略,心思縝密,然而畢竟年紀尚幼,閱曆不足;三皇子司馬威,活潑好動,在武藝方麵展現出一定天賦,隻是心性尚未成熟,仍顯稚嫩。


    四皇子司馬皓宇和二公主司馬芷萱皆為幼童,尚無爭奪皇位的能力與心思,況且他們是天生的修仙者,怎會讓他們去爭奪這民間帝王之位。


    鑒於眾多皇子的狀況,司馬鏡深知,若不盡快確立太子之位,日後兒子們定會因皇位之爭而兄弟反目,互相傾軋。


    為此,他深思熟慮後立下規矩:後代子嗣若欲登皇位,便不可修仙,隻能習武強身,以武治國;若要修仙,則須放棄皇位,向天道起誓,修仙後不可在朝為官,除非被當朝皇帝冊封為供奉國師,其餘官職皆不可任。


    同時,他還成立了護國長老殿,凡後代中武藝高強或修仙有成者,均可加入,這些長老將成為護衛皇帝、皇宮與國家的堅實屏障。


    朝中大臣們雖未在明麵上表露,但私下裏皆在各自揣測著皇帝的心思,暗中較著勁。一時間,皇宮內外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波譎雲詭。


    司馬鏡深知,此抉擇關乎國家未來和兒子們的命運,絕不可掉以輕心,倉促決定。他不僅考量皇子們的個人能力,還要權衡各方勢力的影響,平衡朝堂的局勢,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朝局動蕩。


    經過多番觀察與深入思考,司馬鏡發現,二皇子雖聰慧過人,計謀深遠,但年紀尚輕,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決斷力;三皇子雖活潑靈動,在武藝方麵初露鋒芒,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難以擔當大任。


    相較之下,大皇子司馬晟盡管衝動易怒,卻武藝超群,正直且有擔當,麵對國家危機時應有足夠的實力和勇氣應對。最終,司馬鏡決定立大皇子司馬晟為太子。


    然而,這一決定並非一帆風順。在宣布之前,朝中各方勢力明爭暗鬥,試圖影響皇帝的決策。有大臣力陳二皇子的聰慧謀略,將其描繪成未來能安邦定國的聖明之主;有大臣盛讚三皇子的活潑潛力,斷言其日後必能開創宏圖偉業。但司馬鏡始終堅定自己的判斷,不為所動。


    此消息一出,朝堂震動。有人心悅誠服,認為大皇子實至名歸,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之選,對皇帝的決策讚不絕口;有人心懷不甘,為自己支持的皇子未能當選而憤憤不平,私下裏怨聲連天,指責皇帝有失偏頗。那些原本支持其他皇子的大臣們見風使舵,無奈之下也都轉而巴結大皇子。


    一時間,全國各地的世家大族聞風而動。他們紛紛戰隊,各顯神通,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討好大皇子。有的獻上奇珍異寶,有的貢獻自家的世家女,希望能與大皇子聯姻,以此鞏固家族的地位和榮耀。


    然而,這一切都被司馬鏡嚴詞拒絕。在他看來,身為太子,太子妃的人選至關重要,必須要謹慎抉擇,絕不能被世家大族的利益所左右。應當選一位德才兼備、能真正輔佐太子的賢良女子。


    被立為太子的司馬晟深知責任重大,努力克製衝動的毛病,愈發勤奮地學習治國之道,廣納賢才,為日後登基做好充分準備。而其他皇子在失去繼承皇位的可能後,體內的氣運金龍之氣逐漸消散,終於能夠感應到靈氣,紛紛踏入練氣期。


    司馬威在踏入練氣期後,性格變得更加沉穩,他深知修仙之路漫漫,每日刻苦修煉,希望能早日突破。司馬睿則憑借著聰明才智,在修煉中不斷領悟新的法門。


    一日早朝,司馬鏡端坐於龍椅之上,神色莊重肅穆,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群臣,而後聲如洪鍾般朗聲道:“眾愛卿,如今我大夏國勢昌盛,如日中天。然那西域諸國,未服王化,屢屢擾我邊境,致使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朕每每思及此,痛心疾首。朕反複思量,欲遣兵征討,以安社稷,還百姓太平。朕思來想去,決意讓太子司馬晟掛帥出征。一則為揚我大夏國威,使之四海鹹服;二則借此錘煉太子,使其曆經風雨之磨礪、見識世間之滄桑,日後能胸有成竹地擔當治國大任,保我大夏千秋萬代,繁榮昌盛。”朝堂之上,群臣皆跪地領旨,山呼“皇上聖明”,聲震屋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風雲:宋將震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魂之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魂之鏡並收藏三國風雲:宋將震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