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諸人散去,各自忙碌,長孫無忌一個人坐在偏廳裏喝著茶水,斟酌著眼下形勢。


    毫無疑問,隨著東征大軍進入關中,這場“兵諫”即將落下帷幕,無論李績投靠到哪一方,都會迅速將另一方擊潰,哪怕李績膽大包天意欲竊國稱帝,效仿當年宇文化及“人生故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也足以心想事成,沒人能夠阻止。


    當然,屆時天下板蕩舉國皆敵,整個關中風雨飄搖徹底傾覆,數十萬東征大軍頃刻間分崩離析相互攻殺,落得一個與宇文化及一般眾叛親離之淒慘下場,那是另外一回事……


    麵對此等局麵,之前一件一直並不迫切的事情便不得不提上日程,盡早決斷。


    然而這件事,他自己卻又不能出手……


    *****


    內重門裏。


    隨著和談再次開啟,太極宮內的叛軍也盡被驅逐出承天門外,東宮上下獲得了難得的休整時間。兵卒忙碌於太極宮中,修葺建築、維修軍械、救治傷員,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各種事務。


    然而內重門裏太子居所卻並不平靜。


    李承乾居中,蕭瑀、岑文本、李靖、李道宗、馬周等東宮班底分列左右,聽取斥候對於左武衛進駐潼關的稟報。


    待到斥候推出,李承乾麵色凝重,環視左右,問道:“英國公即將率領大軍入關,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堂內氣氛緊張,諸人凝神不語。


    引兵於外的李績就好似一柄懸在頭頂的利劍,隨時都能掉下來斬下人頭,遭遇滅頂之災。而無論之前的策略如何,終究還是要麵對李績入關之後的抉擇,因為這幾乎決定了長安局勢究竟走向何方。


    東宮上下數萬人馬浴血奮戰、死不旋踵,然而最終之結局還是需要仰人鼻息,這種感覺極為糟糕……


    良久,蕭瑀緩緩說道:“老臣以為,此時關隴必定倉惶焦急,畢竟他們起兵謀逆,罪不容恕,人人得而誅之。不過,也正是與關隴和談的絕佳機會。”


    這話聽似前言不搭後語,既然關隴乃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何不盡量爭取李績,而後對關隴予以雷霆一擊?但在座皆乃朝堂之上袞袞諸公,才智冠絕天下,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


    畢竟李績始終不曾表明其立場傾向,萬一其人深具野心,有曹、霍之誌,意欲將東宮、關隴盡皆踩在腳下,甚至另立儲君、攫取大權,東宮麵對的就將是萬劫不複之局麵。


    好在李績既然一直不表明立場,自然不會是隻瞞著東宮,關隴那邊也一樣摸不準其傾向,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加快與關隴和談,隻要和談完成,雙方止息幹戈、結為同盟,那麽東宮的地位便牢不可破,除非李績也與關隴一樣起兵謀逆,否則無論其立場如何,都隻能捏著鼻子認下。


    相比於坐等李績表露立場,還是加快和談盡量爭取主動更為穩妥,而關隴也必定對李績的立場甚為忌憚,雙方述求一致,說不定一拍即合……


    “當當”


    突兀的響聲驚醒沉思中的諸人,房俊敲了敲麵前的案幾,看著蕭瑀問道:“和談不是不行,但宋國公打算如何處置關隴叛軍,以及已經進入關中的天下各地門閥軍隊?”


    諸人在此默然。


    說到底,關隴所行之事乃是“謀逆”,固然迫於現狀不得不虛與委蛇,可是那些叛軍怎麽辦?留著這些軍隊一日,便是帝國社稷之巨大隱患,關隴可以隨時隨地在此掀起兵變,難不成還能將幾十萬大軍盡皆留在關中予以震懾?


    這些軍隊乃是關隴之根基所在,有軍隊放在那裏,關隴才不擔心東宮“反攻倒算”,一旦軍隊被裁撤,關隴門閥就好似太子殿下砧板上的肉,想剁成幾塊就剁成幾塊……


    這是最不可調和的矛盾。


    蕭瑀凝眉沉思許久,方才緩緩說道:“時局緊迫,一切當以維係殿下儲君之位為重,隻要關隴承認殿下之身份,縱然其保留軍隊,亦未嚐不可。畢竟,殿下今日保住儲位,明日便可登基為帝,到時候自可對今日之事一一予以清算。”


    房俊“嗤”的一聲冷笑,不以為然道:“宋國公以為關隴會愚蠢到看不透這一點,等著將來被東宮反攻倒算?”


    蕭瑀怫然不悅,不滿道:“越國公此言何意?難不成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房俊搖搖頭:“在下愚鈍至極,哪裏有什麽好辦法?世間從無兩全其美之事,誰都想占便宜,誰心裏都藏著奸詐,所以和談根本就是多此一舉,白白浪費時間精力罷了。”


    他轉向李承乾,主動求戰:“殿下,為了和談而和談,縱然成功,也隻不過是將所有的矛盾與危機掩蓋起來,終有一日徹底爆發,危厄之處更勝從前!還不如拚死一戰!微臣懇請殿下準許率領右屯衛兵馬直搗通化門外叛軍大營,縱然粉身碎骨,亦要一戰功成!”


    李承乾麵對房俊衝天豪氣與灼灼目光,隻覺得頭痛不已。


    心底也暗暗奇怪,這廝平素雖然棒槌一般行事恣無忌憚,卻絕非莽撞之輩,怎地眼下卻是這般抵觸和談?甚至不惜甘冒奇險要突襲兵力數倍於己的叛軍大營,著實令人意外……


    同時,也不知應當如何拒絕。


    人家房俊拚卻一切死保自己的儲君之位,說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毫不為過,自己自然應當感恩戴德。可說到底,眼下之危局非隻是關於個人之生死成敗,而是攸關帝國社稷,若是徒逞匹夫之勇,結果導致東宮覆亡,使得關隴攫取大權,自己如何對得起父皇?


    尤為重要的是,一旦東宮覆亡,那麽魏王、晉王兩人也勢必慘遭長孫無忌的毒手,以便為齊王李祐的上位讓路……


    幹係太過重大。


    好在馬周及時出言,掩飾了李承乾的尷尬。


    馬周蹙眉道:“英國公之立場暫且未知,何必這般玉石俱焚?縱然不惜一死與叛軍決戰到底,也應當在確認英國公立場之後。英國公對陛下忠心耿耿,而太子更是陛下金典冊封,理所應當效忠於太子殿下,何妨等上一等,看英國公到底如何抉擇?”


    他始終不認為李績會站在關隴那一邊,合力廢黜東宮,這不僅沒有必要,更違背李績的性格。


    李道宗也頷首讚同:“吾與英國公共事多年,深知其性格雖然清冷淡漠,卻忠君愛國,很難相信其會與叛軍沆瀣一氣。二郎固然有必死之心,可本王又何嚐沒有?不妨稍微等一等,當真英國公辜負陛下之信任,甘當亂臣賊子,本王便與你一同率軍死戰,一死報效殿下,報效帝國!”


    李承乾見到有人支持,趕緊說道:“言之有理!不過也不能在此苦等,不妨再去英國公處遊說一番,看看能否探知其心意立場,若當真站在關隴那一邊,咱們也死了心,大不了魚死網破!”


    李道宗拍了下桌子,振奮道:“正該如此!”


    他一直不大看得上性格軟弱的李承乾,不過這幾年因其仁厚而有所改觀,但是之所以竭力報效,還是因為李承乾乃陛下金典冊封之太子,名分大義盡在,身為臣子自當效忠。


    但是經由此次兵諫,他卻看到李承乾也非是一無是處,山窮水盡之時,倒也有一番堅貞不屈之風骨。


    縱然難以令人驚豔,稱不上不出什麽雄才偉略,倒也算得上一個合格的儲君。大唐立國二十載,積攢了厚重的家底,盛世已降,帝國並不需要一個銳意進取之英主,似李承乾這般性格軟一些,帶人仁厚、施以仁政,或許更能夠促進帝國穩固根基。


    李承乾欣然道:“君王之言,深得吾心!不若就讓二郎再去英國公那裏一次……”


    話音未落,蕭瑀趕緊出聲:“殿下,萬萬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玄齡房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許並收藏房玄齡房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