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鍔與餘小計這一去十有餘日,可急壞了他官署中的連玉諸人。
不為別的,隻為他們走的第五天上,宮中忽然降旨,官署中卻找不到接旨的人,隻能報韓鍔出行,最後還是讓韓鍔副手肖玨代接的旨意。
那旨意卻是:查餘小計本為當年餘國丈至親。餘國丈昔年一門遭害,朕心極為不安。朕回念餘皇後之仁德,特冊封餘小計為安逸鄉公,許傳爵位五代。另賜紫袍玉帶,令其奉祭宗祠,擇日晉見。
這旨意來得突兀,韓鍔與餘小計還全不知情時,就下到了他的官署。連玉等人也是人人驚詫。
那旨意一出,也飛快地傳遍了兩都之地。洛陽城中百姓都知道了。
當年輪回巷的慘案又被翻了出來,說在兩都人的嘴上。人人都估計這事兒沒那麽簡單。東宮知情之人更是個個心驚。杜方檸不由也低低的歎了口氣:那血書,看來終於還是呈達禦前了。
韓鍔在紙上寫下了最後一個字,才輕輕地舒了口氣。
這是他請辭北庭都護帥職與兵部門下行走差事的折子。他此時人在洛陽城外,抬頭看了眼住宿的那野店外的景色,一時隻覺得心頭一片安然。——這樣的荒村野店,也許才更適合他的脾氣吧?而所謂玉堂金馬,卻隻讓他覺得束縛難奈。
西域十五城那邊,有高勇與庫讚在,羌戎又已生內亂,勢力大弱,想來不會有什麽問題了。而朝中之局,那些糾葛纏繞,是永永遠遠也完不了的,但好在,目下局麵也大體算是平定了。
有俞九闕鎮壓於內,王橫海握兵與外,想來就是太子贄華與仆射堂的人再怎麽折騰,也不會激成大亂。
這個時局,他所能盡力的,也就是這樣了。
他與餘小計是在十餘日後才回到的洛陽城外。這次龍門石窟之行,卻大半是餘小計出的手,韓鍔隻做壓陣。最後龍門二老出麵時,韓鍔才動了手,最終擺平了“龍門異”之事。與龍門異算握手言和,這讓小計以後也算少了一樣糾纏。
而重進洛陽城前,他卻要先了卻自己這番心願。他寫完後,餘小計正推門進來。見了就問:“鍔哥,你在寫什麽呢?”
韓鍔微微一笑:“啊,你回來了。本打算悄悄寫了就走了呢。”
餘小計麵上不由微現緊張,伸手起桌上的紙紮,口裏急道:“哪裏去?”
韓鍔裝模做樣一歎:“反正這世界已不需要我了,連你都不需要,我一個人重歸隴頭啊。”
小計卻把那折子看了看,一披唇,微怒道:“你現在也不老實了,動不動學著騙人。看來真是那些女人教壞了你。”
然後認真地看向韓鍔:“真的要離開?”
說時,眉眼間已見笑意。
韓鍔靜靜道:“諸務已了,大事有托,我如果再遲延不去,難不成倒真的要戀棧?”
然後他微微一笑:“隻是從今以後,鍔哥可再也沒有傣祿拿了。你又是個最會花錢的小鬼,買東買西的,究竟買了什麽我也不知道。我實不知該再怎麽養你。小計,要我說,咱們以後花錢,可真的要省著點兒……”
說罷,他抬起頭,望向窗外那秋來晴明之景色,卻隻覺得心中一片茫然。
可接下來到哪裏去呢?眼前的江海似已非當日自己眼中的江海,可以山猿海鶴,隨意翔翥之江海了。自己從小時一意追尋的是自由,可自由真的到手時,原來也並不象想象中那麽快樂平安。
他一直也是怕著這個日子的吧?所以生性中總有一些綿軟,也才惹來那些個綺禍糾纏。
沒想到他們才進城回了官署,就聽連玉拿出那道旨意。
韓鍔一愣,於婕原來還並不想就此罷手!
她怎麽請到的這道聖旨?難道已奪得了那份血書了嗎?若非如此,她又是憑什麽來證明小計的身世?
這分明還隻是她的第一步,接下來她又會有什麽安排?
韓鍔想著想著都頭疼起來。餘小計看著連玉拿過來的紫袍玉帶,不由大覺有趣,往身上一披,又束了那帶兒,昂身而立,倒真的添了幾分氣慨。
他皺了皺眉,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越看越不滿般:“鍔哥,你說怎樣。那句成話怎麽說的來著,意思是,我怎麽看怎麽覺得象是個被人耍戲的猴子?”
連玉在旁邊不由撲哧一笑,韓鍔笑道:“沐猴而冠。”
小計大喜,“沒錯,就是這四個字。學問好也不用那麽瞧不起人嘛。”
說著,他轉過身往大堂正中的椅子上一坐,向堂外一望,隻覺屋外房舍儼然,以後幾十年的榮華富貴就似在自己眼前。他心中一陣迷惑,隱隱想起當日赤著腳在洛河對岸銅坊裏玩耍的日子,那麽油膩膩的巷道,那些髒兮兮的小夥伴,自己裝說書先生勾引得他們對自己五體投地時,那樣的感覺比當皇上還威風吧?他們也曾偷鑽個洞進瓦肆看了戲回來,或在街上看到那些貴族子弟經過時,在口中感歎:“老子要是有一天穿了那身行頭,一定比他們還要威風。”
可今日他穿上了,卻沒有一點快樂之感。
接著他又想起銅坊裏穿得隻有一根扁擔的阿二,每日靠給人家從城外挑山泉水掙錢。他口裏有一句傳作笑柄的名言:“老子要是作了皇帝,就打一根金扁擔,全洛陽的水都歸老子一個人挑。”
想到這兒,餘小計的臉上露出絲笑影來。
外麵陽光晃晃的,婕姐一直想要自己的就是這樣吧?他想起野戲中的情景,自己坐在皇案之後,婕姐手拿印璽在一邊站著。
那樣的情景,倒也真的是,要多富貴有多富貴,要多大的威權有多大的威權。
不為別的,隻為他們走的第五天上,宮中忽然降旨,官署中卻找不到接旨的人,隻能報韓鍔出行,最後還是讓韓鍔副手肖玨代接的旨意。
那旨意卻是:查餘小計本為當年餘國丈至親。餘國丈昔年一門遭害,朕心極為不安。朕回念餘皇後之仁德,特冊封餘小計為安逸鄉公,許傳爵位五代。另賜紫袍玉帶,令其奉祭宗祠,擇日晉見。
這旨意來得突兀,韓鍔與餘小計還全不知情時,就下到了他的官署。連玉等人也是人人驚詫。
那旨意一出,也飛快地傳遍了兩都之地。洛陽城中百姓都知道了。
當年輪回巷的慘案又被翻了出來,說在兩都人的嘴上。人人都估計這事兒沒那麽簡單。東宮知情之人更是個個心驚。杜方檸不由也低低的歎了口氣:那血書,看來終於還是呈達禦前了。
韓鍔在紙上寫下了最後一個字,才輕輕地舒了口氣。
這是他請辭北庭都護帥職與兵部門下行走差事的折子。他此時人在洛陽城外,抬頭看了眼住宿的那野店外的景色,一時隻覺得心頭一片安然。——這樣的荒村野店,也許才更適合他的脾氣吧?而所謂玉堂金馬,卻隻讓他覺得束縛難奈。
西域十五城那邊,有高勇與庫讚在,羌戎又已生內亂,勢力大弱,想來不會有什麽問題了。而朝中之局,那些糾葛纏繞,是永永遠遠也完不了的,但好在,目下局麵也大體算是平定了。
有俞九闕鎮壓於內,王橫海握兵與外,想來就是太子贄華與仆射堂的人再怎麽折騰,也不會激成大亂。
這個時局,他所能盡力的,也就是這樣了。
他與餘小計是在十餘日後才回到的洛陽城外。這次龍門石窟之行,卻大半是餘小計出的手,韓鍔隻做壓陣。最後龍門二老出麵時,韓鍔才動了手,最終擺平了“龍門異”之事。與龍門異算握手言和,這讓小計以後也算少了一樣糾纏。
而重進洛陽城前,他卻要先了卻自己這番心願。他寫完後,餘小計正推門進來。見了就問:“鍔哥,你在寫什麽呢?”
韓鍔微微一笑:“啊,你回來了。本打算悄悄寫了就走了呢。”
餘小計麵上不由微現緊張,伸手起桌上的紙紮,口裏急道:“哪裏去?”
韓鍔裝模做樣一歎:“反正這世界已不需要我了,連你都不需要,我一個人重歸隴頭啊。”
小計卻把那折子看了看,一披唇,微怒道:“你現在也不老實了,動不動學著騙人。看來真是那些女人教壞了你。”
然後認真地看向韓鍔:“真的要離開?”
說時,眉眼間已見笑意。
韓鍔靜靜道:“諸務已了,大事有托,我如果再遲延不去,難不成倒真的要戀棧?”
然後他微微一笑:“隻是從今以後,鍔哥可再也沒有傣祿拿了。你又是個最會花錢的小鬼,買東買西的,究竟買了什麽我也不知道。我實不知該再怎麽養你。小計,要我說,咱們以後花錢,可真的要省著點兒……”
說罷,他抬起頭,望向窗外那秋來晴明之景色,卻隻覺得心中一片茫然。
可接下來到哪裏去呢?眼前的江海似已非當日自己眼中的江海,可以山猿海鶴,隨意翔翥之江海了。自己從小時一意追尋的是自由,可自由真的到手時,原來也並不象想象中那麽快樂平安。
他一直也是怕著這個日子的吧?所以生性中總有一些綿軟,也才惹來那些個綺禍糾纏。
沒想到他們才進城回了官署,就聽連玉拿出那道旨意。
韓鍔一愣,於婕原來還並不想就此罷手!
她怎麽請到的這道聖旨?難道已奪得了那份血書了嗎?若非如此,她又是憑什麽來證明小計的身世?
這分明還隻是她的第一步,接下來她又會有什麽安排?
韓鍔想著想著都頭疼起來。餘小計看著連玉拿過來的紫袍玉帶,不由大覺有趣,往身上一披,又束了那帶兒,昂身而立,倒真的添了幾分氣慨。
他皺了皺眉,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越看越不滿般:“鍔哥,你說怎樣。那句成話怎麽說的來著,意思是,我怎麽看怎麽覺得象是個被人耍戲的猴子?”
連玉在旁邊不由撲哧一笑,韓鍔笑道:“沐猴而冠。”
小計大喜,“沒錯,就是這四個字。學問好也不用那麽瞧不起人嘛。”
說著,他轉過身往大堂正中的椅子上一坐,向堂外一望,隻覺屋外房舍儼然,以後幾十年的榮華富貴就似在自己眼前。他心中一陣迷惑,隱隱想起當日赤著腳在洛河對岸銅坊裏玩耍的日子,那麽油膩膩的巷道,那些髒兮兮的小夥伴,自己裝說書先生勾引得他們對自己五體投地時,那樣的感覺比當皇上還威風吧?他們也曾偷鑽個洞進瓦肆看了戲回來,或在街上看到那些貴族子弟經過時,在口中感歎:“老子要是有一天穿了那身行頭,一定比他們還要威風。”
可今日他穿上了,卻沒有一點快樂之感。
接著他又想起銅坊裏穿得隻有一根扁擔的阿二,每日靠給人家從城外挑山泉水掙錢。他口裏有一句傳作笑柄的名言:“老子要是作了皇帝,就打一根金扁擔,全洛陽的水都歸老子一個人挑。”
想到這兒,餘小計的臉上露出絲笑影來。
外麵陽光晃晃的,婕姐一直想要自己的就是這樣吧?他想起野戲中的情景,自己坐在皇案之後,婕姐手拿印璽在一邊站著。
那樣的情景,倒也真的是,要多富貴有多富貴,要多大的威權有多大的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