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係於苞桑。
閉塞不通的局麵將終止,大人物吉利。否定將終止,否定將終止,就像係在桑樹叢中。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劉啟順勢收回諸侯國的大部分權力,西漢政令不出朝廷的窘迫局麵改變。他下令“諸侯王不得複治國,天子為置吏”,將諸侯國的軍政自主權和人事任免權收歸國有,同時剝奪了諸侯王的獨立行政權和司法權,同時收回了他們收取封國內鹽鐵銅等礦產利潤以及相關租稅的權力。朝野之間政令從此通達。
這時候,大多數諸侯國的實際地位已經和二千石的郡級差不太多。當然,劉氏宗族們還是享受一些特殊待遇的,比如他們“食租稅”的權利仍然得到了保留。
在漢景帝緊鑼密鼓的運作下,諸侯國的數量很快由最開始的四十二郡削減為二十六郡,而朝廷直屬郡則由最初的十五郡增加到了四十四郡。這幾個簡單的數字,意味著皇權與諸侯的實力天平已經異位。但是諸侯王勢力的徹底解決,還要等到漢武帝推恩令的實施。
和先輩一樣,漢景帝既要想法子解決諸侯割據的內憂,也要麵對匈奴犯邊的外患。在對待匈奴人的問題上,他和漢文帝一脈相承,主要做了三件事。
首先,是繼續采取和親政策安撫匈奴,同時開放邊貿,讓他們有錢賺。
其次,是繼續大力推行馬政建設,擴大軍馬生產規模。漢景帝時期,不包括民間養馬在內,官有馬匹已達四十餘萬匹。這為漢武帝北擊匈奴創造了優越條件。
第三,是繼續采取積極防禦的軍事策略。漢景帝時期,大漢的北部邊境湧現出了李廣、程不識這樣的著名將領。程不識據傳生平未有敗績,素有不敗將軍的美稱,而飛將軍李廣更是以勇武名揚大漠。
李廣(卒於公元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他是秦國名將李信的後人,妥妥的武將世家。其後人李敢和李陵都是西漢著名將領。其中,李陵出戰匈奴失敗被俘後投降,與骨鯁忠臣蘇武有過長時間的交集,算是丟了老李家的臉。
公元前166年,李廣從軍抗擊匈奴,初露鋒芒就斬殺了很多匈奴人。就連漢文帝也忍不住誇獎他說,假如李廣生在高祖的年代,至少可以封一個萬戶侯。
七王之亂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叛。他奮勇先登,斬將奪旗立下頭功,從此名聲遠揚。他後來轉戰北部邊境,曆任七郡太守。因為李廣驍勇善戰,縱馬來去如飛,匈奴人聽到他的名字就害怕,紛紛稱他為飛將軍。隻可惜他命運多舛,一生未獲重用,最後因迷路誤失軍機,不甘受辱自刎而死。初唐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慨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成為年歲老邁和生不逢時的代名詞。
李廣精於騎射,相傳他有一次出去打獵,冷不防看到草叢中藏著一隻大老虎。他情急之下張弓搭箭射過去,正中目標。待眾軍士過去察看時,發現不過是一塊形似老虎的大石頭,而李廣全力射出的那支羽箭,箭頭竟然深深嵌入石頭之中。唐代邊塞詩人盧綸創作了《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中有一首講述了這個故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閉塞不通的局麵將終止,大人物吉利。否定將終止,否定將終止,就像係在桑樹叢中。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劉啟順勢收回諸侯國的大部分權力,西漢政令不出朝廷的窘迫局麵改變。他下令“諸侯王不得複治國,天子為置吏”,將諸侯國的軍政自主權和人事任免權收歸國有,同時剝奪了諸侯王的獨立行政權和司法權,同時收回了他們收取封國內鹽鐵銅等礦產利潤以及相關租稅的權力。朝野之間政令從此通達。
這時候,大多數諸侯國的實際地位已經和二千石的郡級差不太多。當然,劉氏宗族們還是享受一些特殊待遇的,比如他們“食租稅”的權利仍然得到了保留。
在漢景帝緊鑼密鼓的運作下,諸侯國的數量很快由最開始的四十二郡削減為二十六郡,而朝廷直屬郡則由最初的十五郡增加到了四十四郡。這幾個簡單的數字,意味著皇權與諸侯的實力天平已經異位。但是諸侯王勢力的徹底解決,還要等到漢武帝推恩令的實施。
和先輩一樣,漢景帝既要想法子解決諸侯割據的內憂,也要麵對匈奴犯邊的外患。在對待匈奴人的問題上,他和漢文帝一脈相承,主要做了三件事。
首先,是繼續采取和親政策安撫匈奴,同時開放邊貿,讓他們有錢賺。
其次,是繼續大力推行馬政建設,擴大軍馬生產規模。漢景帝時期,不包括民間養馬在內,官有馬匹已達四十餘萬匹。這為漢武帝北擊匈奴創造了優越條件。
第三,是繼續采取積極防禦的軍事策略。漢景帝時期,大漢的北部邊境湧現出了李廣、程不識這樣的著名將領。程不識據傳生平未有敗績,素有不敗將軍的美稱,而飛將軍李廣更是以勇武名揚大漠。
李廣(卒於公元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他是秦國名將李信的後人,妥妥的武將世家。其後人李敢和李陵都是西漢著名將領。其中,李陵出戰匈奴失敗被俘後投降,與骨鯁忠臣蘇武有過長時間的交集,算是丟了老李家的臉。
公元前166年,李廣從軍抗擊匈奴,初露鋒芒就斬殺了很多匈奴人。就連漢文帝也忍不住誇獎他說,假如李廣生在高祖的年代,至少可以封一個萬戶侯。
七王之亂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叛。他奮勇先登,斬將奪旗立下頭功,從此名聲遠揚。他後來轉戰北部邊境,曆任七郡太守。因為李廣驍勇善戰,縱馬來去如飛,匈奴人聽到他的名字就害怕,紛紛稱他為飛將軍。隻可惜他命運多舛,一生未獲重用,最後因迷路誤失軍機,不甘受辱自刎而死。初唐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慨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成為年歲老邁和生不逢時的代名詞。
李廣精於騎射,相傳他有一次出去打獵,冷不防看到草叢中藏著一隻大老虎。他情急之下張弓搭箭射過去,正中目標。待眾軍士過去察看時,發現不過是一塊形似老虎的大石頭,而李廣全力射出的那支羽箭,箭頭竟然深深嵌入石頭之中。唐代邊塞詩人盧綸創作了《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中有一首講述了這個故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