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公羊的角被籬笆掛住,不能後退,也不能前進,沒有利益。艱難地堅持,吉祥。


    唐穆宗看起來很幸福,他一共有五個兒子,其中竟然有三個做了皇帝。每個兒子登基後,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為皇太後,於是有三個皇後和他配享太廟。


    但仔細一想,我們發現這其實非常糟糕。


    在父死子繼的年代,連續出現兄終弟及的情況,這隻能證明一件事:皇帝不長壽,而且宮廷亂成了一鍋粥。


    唐穆宗生於公元795年7月,死於公元824年,他隻活了不到三十歲,當了不到五年皇帝。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接任他的皇帝年紀不會太大,很大概率隻是個半大孩子。


    皇帝年幼而宦官專權,這情形,已無限接近東漢末年了。


    再深入想一想,忽然細思極恐。


    三兄弟接連走馬上任當皇帝,也許說明了一件事:無論上台還是下台,他們也許都身不由己。


    唐順宗被逼禪位,唐憲宗死得不明不白,這三哥倆的人身安全或許同樣掌握在別人手中。


    這個別人是誰呢?


    大概率是宦官,因為他們掌握了禁軍。


    禁軍就在皇帝身邊,聽話的時候是安保,不聽話的時候就是叛軍。禁軍真要發動叛亂,邊軍再多都沒用,遠水救不了近渴。


    更何況節度使們節製的藩鎮邊兵,也早已不聽話了。


    所以,那把龍椅早變成了一個滾燙冒煙的火山口,無論誰坐上去都不安全。


    想當年,隋煬帝被禁軍殺了,唐玄宗則被禁軍逼著殺了楊貴妃。因為擔心重蹈覆轍,中唐皇帝們才不得不把禁軍指揮權交給宦官。


    誰料宦官比一般的武將還要喪心病狂,因為他們淨身入宮,不讀聖賢書,於是沒有家人的羈絆,也沒有最基本的道德約束。


    後宮的波譎雲詭,令人如望深淵。


    唐穆宗這個皇帝本就得來不易,然而從登基開始,他並未如獲至寶的奮發有為,而是爭分奪秒的縱情享樂。


    實際上,此時的唐朝宮廷早已享樂成風,一如東漢末年和東晉時期。就連裴度、韓愈、白居易、元稹這樣的骨鯁文臣也未能出淤泥而不染。


    元稹頗多風流韻事,而且喜歡為他的愛人寫詩。他曾先後與名妓薛濤、劉采春傳出緋聞,有七律一首《贈劉采春》流傳至今: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裏常州透額羅。正麵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但是相比韓愈和白居易,這位著名的無行文人甚至算得上正人君子。


    韓愈貌不驚人,身體肥胖而少須,但是出了名的風流成性。據說他家中妻妾成群,縱欲無度卻經常力不從心,不得不服用壯陽藥物維持身體。但古代壯陽藥含有硫磺,吃多了有副作用。韓愈把硫磺喂給公雞吃,自己再吃雞肉,以過濾毒性而獲得藥效。但實際情況看,效果恰好相反。


    三位大文豪中,最風流人物是白居易。


    他在洛陽的宅子中,長年蓄養著十幾個女姬,其中最受寵的是小蠻和樊素。因為樊素善歌,而小蠻善舞,白居易便寫了一句詩雲: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從此,櫻桃小口和楊柳蠻腰,與南陳陳叔寶的小憐橫陳,都成為形容女性之美的常用詞匯。


    白居易七十歲時,放歸樊素和小蠻,寫了一首詩七律《楊柳枝》以表思念之情:


    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以當時的風氣,文人風流雖損小節,卻無傷大雅,但皇帝若是過於沉湎酒色,那就於國於民有害了。


    唐穆宗上台之後,被壓抑的性情徹底釋放,開始大興土木,狩獵遊樂。


    上台初年,他就修建了永安殿、寶慶殿,並在殿中設密宴、觀百戲。同時還斥重金修葺安國寺、慈恩寺、千福寺等寺院。


    這一年,他又征發兩千神策軍,到魚藻宮疏浚水麵。待池水流通後,他就在魚藻宮大辦宴會,觀看宮人乘船競渡。時近重陽節,唐穆宗計劃大宴群臣。言官上疏勸諫,以憲宗皇帝園陵尚新為由,敦請唐穆宗停辦宴會。


    唐穆宗置之不理,專門選在重陽節當天,召集皇親國戚來到宣和殿中飲酒歡宴。


    由此看來,他與唐憲宗父子還真是相看兩厭啊。


    唐穆宗雖然“宴樂過多,畋遊無度”,但幸好還有一個好處:他真心喜歡玩,但是不殘暴。大概他秉承的是快樂治國的宗旨。


    中國的諫官製度源遠流長。諫官的主要工作是指出君王過失,勸諫天子改過,避免君王們獨斷專行,胡作非為而動搖王朝根本。


    我們常說,要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在古代,諫官就是試圖關住權力的籠子。


    這實在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高危工作。


    連狗被關在籠子裏,都要嗚嗚咽咽扒拉幾下,咬上幾口,何況是至尊無上的皇帝?


    但職責所在,隻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言官們上表勸諫,說邊疆吃緊,前線常有緊急軍情奏報,聖上不能總是與倡優戲子廝混在一起,且無功而加賞,要知道那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啊!


    唐穆宗的態度是虛心納諫,但堅決不改。他甚至召來言官,深加撫慰,並表示“當依卿言”。但他的話聽聽就好,千萬不要當真。


    給事中丁公著看不下去了,也直言進諫。他說:皇上啊,前代名士遇良辰美景,置酒歡宴,清談賦詩,當然是雅事,但凡事過度就不美了。如果奢靡成風,喧嘩為樂,一旦上下相效,漸成風俗,容易產生很多弊端。


    唐穆宗表示很有道理,但轉過身後依舊我行我素。


    他實在是一個很民主的君王:我不認可你的話,但我認可你說話的權利。


    所以,諫官們很開心,該說的都已說了。唐穆宗也很開心,該玩的還在繼續玩。


    公元822年,唐穆宗突然停止了他的快樂哲學。


    難道他幡然醒悟了嗎?


    當然不是。一切源自一場意外。


    有一次,唐穆宗與內臣們快樂的打著馬球,正在奔馳來去時,一位宦官突然墜馬受傷。唐穆宗受驚過度,結果中風了。從此臥病在床,被迫告別了他的遊樂生活。


    貪玩的唐穆宗纏綿病榻,就像一頭卡在藩籬中的公羊,上不得,下不得,前不得,後不得,怎麽辦?


    他選擇向父親唐憲宗學習,開始追求長生之術,服用道家仙丹。


    須菩提祖師說得好,凡人若想長生,好似壁裏安柱,也似窯頭土坯,亦如水中撈月,最終不過一場空。


    唐穆宗當然也不會例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