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三個兒子全部早夭,不得已立濮王趙允讓的兒子趙曙為皇子。公元1063年,宋仁宗駕崩,趙曙即位為宋英宗,最初朝政由宋仁宗的皇後曹氏掌控。第二年,宋英宗開始親政,就其生父的名分引發時間長達一年半的濮議。濮議的結果是,宋英宗得償所願,皇權和相權得到加強,而台諫勢力被抑製。


    仁宗、英宗兩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科教文化事業也取得長足進步,但宋初以來實行的崇文抑武、強幹弱枝等政策不再適應當時社會環境,導致三冗危機加劇,國家財政赤字嚴重。邊境無戰事而軍費開支龐大,每年還需贈送遼和西夏巨額歲幣,朝堂機構臃腫而行政費用居高不下。據史載,公元1065年,宋朝財政赤字高達1750餘萬,將當年充盈的內藏庫掏了一個底朝天。


    宋神宗趙頊即位時,麵臨一係列危機。麵對內憂外患、財政困乏的局麵,他決定啟用王安石實行變法。


    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為變法核心,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接連推出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等改革措施,同時實行保甲法、保馬法等軍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上改善了現狀、緩解了矛盾,同時也激發了新的矛盾。


    新法不可避免觸及到皇室、官吏、貴族、豪強們的利益,且其本身也難免存在種種弊端。宋神宗為平衡新舊兩黨間的關係,不得不作出妥協,罷免王安石相位。


    宋神宗有統一遼國和西夏,重振漢唐盛世的雄心,在位期間連續西征試圖消滅西夏,但因為軍隊戰鬥力實在太差,結果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從此一病不起。熙寧變法減損貴族豪強利益,使宋朝重新煥發生機,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國耕地麵積高達七億多畝,城鎮商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是為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一卦,損卦。


    損,就是損失、減少的意思。但損卦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不隻是簡單的減少,而是損己利人,損有餘而補不足。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讓先富帶動後富,這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


    我們捐出一部分多餘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生活困難的孩子們,貼補他們的學費和家用,這也是損有餘而補不足。


    但是,損人利己、損公肥私,損不足而補有餘,這個要不得。大自然的規律告訴我們,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補過了頭一定會壞事。


    比如說江河的水位一旦過高,就要泄洪,否則會引起潰堤,好不容易裝滿的水會流光光。


    比如說一個氣球,不能一味地往裏吹氣,否則氣球會爆。嘭一聲,灰飛煙滅。


    所以很多企業家賺到足夠多的錢以後,一定會做公益,做慈善,回饋社會,也會著力提高企業福利待遇,讓員工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這樣就對了。他們如果不這樣做,反而一味盤剝員工,欺騙消費者,貪圖個人享受,我們會說這是個披著羊皮的黑心老板。


    他要麽會被獅子吃掉,要麽遲早自作自受輸光光。所以《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山下有澤,這是損卦的卦象。君子應警戒自己欲求不得的憤怒,要抑製自己索求無度的欲望。


    什麽是欲求不滿,什麽是索求無度?


    高山腳下一個湖泊水澤,山峰高聳而湖澤低窪。山頂上冰雪融化,雪水潺潺流下,山上的石頭泥沙被衝刷下來填入湖泊中,這就是損高山之有餘而補湖泊之不足。


    高山一點點的減少,這是損,湖澤一點點地接受高山流水,不盈不虧,這是增益。但如果湖泊說給得太少了,要一口氣給個夠。高山說:好,我全部給你。


    整座山峰塌下去,那就是山崩。山沒了,湖泊也填平了,也沒了。湖泊的態度叫索求無度,而山呢,它沒忍住自己的憤怒,於是兩敗俱傷。所以,君子要懲忿窒欲。


    所謂損卦,至少包含兩重意思:一重是損己而利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一重是不能損得太厲害,讓利人者產生過大的壓力。


    這是做公益、做慈善的一個根本原則。


    《呂氏春秋》中講過兩個故事,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法規,凡是從國外贖回本國奴隸和戰俘的,可以向國庫報帳。子貢很有錢,他有一次贖回奴隸卻沒去找國家報銷。此事傳開後,人人都誇他是大好人,孔子卻把他大罵了一頓。


    子貢做好事不求回報,為什麽會挨罵呢?


    因為他這麽做固然對個人名聲有好處,但在客觀上卻抬高了做好事的門檻。很多有心做好事的人,可能會因為他定下的標準而放棄。


    子路的做法大為不同。他在救起一個溺水者後,欣然接受了謝禮:一頭耕牛。此事傳開後,大家紛紛指責子路貪財,孔子卻誇獎子路做的對。因為子路的行為看似降低了道德的標準,卻在客觀上鼓勵了做好事的行為,大家因此更願意助人為樂了。


    易經要講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它主要講了八個字:陰陽相生,過猶不及。禍福好壞是相互轉化的,關鍵在於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居中守正,不偏不倚,要適度。


    這個適度,在道家叫作無為而為,在儒家叫作中庸。


    但怎麽做才叫做適度呢?


    我們來看損卦的卦辭: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有誠信,非常吉利,沒有災難,可以堅持下去,利於有所行動。如何使用?取二簋食物作祭祀之用。


    我們既然要損己利人,就要貫徹誠信二字,付諸行動並堅持下去。那我們貢獻出來的東西應該怎麽使用呢?兩個原則:用於正道,不能奢侈浪費。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祭祀是國家大事,而天子祭祀的最高規格是八簋。所謂簋,是古代祭祀或宴飲時,用來盛放犧牲或食物用的圓口器皿。


    那我們節儉用度,隻用兩個簋裝著食物來祭祀。規格雖然不高,隻要我們足夠虔誠,得到的結果就一定是吉利的,沒有災難的。


    損卦六爻的爻辭如下:


    初九:已事遄(chuan)往,無咎,酌損之。


    迅速前往平息事端,沒有災難,酌情蒙受一些損失。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利於堅持下去,征伐有凶險。沒有損失,給予利益。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三人同行則損失一人,一人出行則得到朋友。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減輕其疾病,使其迅速康複,沒有災難。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偶爾贈予價值連城的靈龜,使其不能推脫,非常吉利。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沒有損失,給予利益,沒有災難,堅持下去吉利。利於有所行動,得到無私忘家的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