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石壁上的“先民萬靈祭祀圖”,林尋腦海中又浮現起當年的一些往事。


    當年在西恒界“論道燈會”落幕時,曾有一株通靈王藥出現,一副老流氓的秉性。


    可也正是因為這一株通靈王藥,讓林尋了解到了一些關於“大道無矩鍾”的事情。


    這株通靈王藥曾言:“那大道無矩鍾,乃亙古時一眾聖賢耗費畢生心血所鑄就。”


    “鍾聲一響,便代表著眾生之力匯聚,足可以令乾坤易改,鬼神退避,神妙之極,誰若能掌控,誰便等於能掌控眾生之力!”


    它也曾言:“那大道無矩鍾代表蒼生之力,當初眾聖在祭煉成功之時,就因為此寶觸犯禁忌,遭受前所未有之天譴,即便能夠獲得到,一時半刻也根本無法動用。”


    “而欲禦用此寶,需要眾生之力!”


    “眾生之力,關乎眾生之願力,唯有在聖道封禪成功的大能者才有能耐去收集。”


    當時,林尋清楚記得,傳聞中,遠古聖賢布道天下,教化眾生,冥冥中自然會得到眾生之信仰,從而凝聚成了一種神秘的力量——


    願力!


    就好比世俗中的廟宇神像,常年累月地被凡夫俗子燒香祭拜,自然而然地會有一種莊肅而懾人的氣息。


    那種氣息,就是最粗淺的一種願力。


    而修道者所謂的願力則不同,指代的是一種宏大的修道願景,每一位真正的聖賢,皆會立下自己的大道宏願。


    為此,有的聖人選擇入世,教化眾生,發揚自己宏願,得到眾生信奉和認同,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眾生願力。


    同樣,有的聖人選擇出世,以自身之願景,與諸天萬道印證,當開辟出新的修行之途,亦或者開創出新的道法,同樣能夠獲得願力。


    這種願力,又被稱作“大道願力”。


    無論是入世,還是出世,欲成從“聖人”封禪為“聖賢”,注定和願力是分不開幹係的。


    林尋還記得,當初在弑血戰場的桑林地中,那一隻神秘的金蟬就曾發出一個足以驚世駭俗,震爍萬古的宏願——


    願有朝一日,天下萬靈,皆可為聖!


    這,同樣是一種大道宏願。


    想到這,林尋不禁又想起剛才陸玄機在麵對這座石壁時,曾進行過的多次嚐試。


    陸玄機認定,這“先民萬靈祭祀圖”中,就藏著眾生之力,隻要能夠將其掌控,便能夠在聖道封禪,成為真正的聖賢,而非是聖人。


    聖賢和聖人,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唯有在大聖境封禪成功之人,才能夠稱作“聖賢”,能夠掌控眾生之力,以後也可以成為絕巔道途上的聖人王!


    為此,陸玄機曾進行多次嚐試,可最終皆失敗了。


    此時回憶著當年的一些往事,再對比陸玄機的話語,林尋愈發感覺到,這“先民萬靈祭祀圖”中的那一座道鍾,極可能就是大道無矩鍾!


    “聖道封禪,方成聖賢,一個賢字,就和世間其他聖人區分開。”


    “所謂見‘賢’思齊,”代表的既是一種修為境界的高度,也是一種超脫聖人之上的力量。”


    林尋陷入沉思,他已是大聖境中期圓滿地步修為,自然很清楚,聖人和聖賢的區別。


    因為唯有聖賢,方可成為絕巔道途上的聖人王!


    至於聖人,或許也可以晉級聖人王境,可注定將和絕巔道途無緣。


    原本,按照林尋的打算,當踏足大聖境圓滿地步時,他才會考慮去封禪為聖賢的事情。


    可現在,眼前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機會!


    最終,林尋深吸一口氣,決定進行嚐試。


    嘩啦~


    他神識擴散,湧入那石壁“先民萬靈祭祀圖”內,倏然間,他身心一顫,腦海中宛如響起一道雄渾古老的鍾聲。


    恍惚間,仿佛看見一口道鍾,在亙古以前的歲月中浮沉,它大若無量,通體銅綠,覆蓋著繁密的古老道紋。


    隨著它搖晃,鍾聲響徹九天十地,世上充斥的天災、禍患、邪祟、苦難全都在鍾聲中潰散,煙消雲散。


    受盡禍害的無數生靈皆感激,匍匐於地,虔誠膜拜……


    一縷縷眾生願力隨之產生,猶如信仰香火,源源不斷地被那一口道鍾汲取著。


    轟!


    很快,這些畫麵就轟然消散,隻剩下一口道鍾在歲月長河中浮沉,響起古老蒼茫的聲音。


    鍾聲,代表著的便是眾生,鍾聲響徹,就代表著眾生的意誌,所產生的力量,便可扭轉乾坤,蕩除災禍!


    與此同時,林尋心中浮現出諸般體悟。


    聖人,代表的是一種修行境界。


    以自身之力,教化眾生,得到眾生認可和信仰之輩,則可以掌控眾生之力,如此,才可稱作聖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世天驕林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瑾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瑾瑜並收藏絕世天驕林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