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是,次日陸寧收到了王展鴻派人送過來的信件,考科舉的人寫的字都是好看的,王展鴻的字也一樣,在宋嘉看來是非常的好看,讀起來也不費勁。
信件大致的意思是,他秋闈過了,準備上京去參加明年二月的春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還會接著參加殿試。
宋青讀過書,也和宋嘉講過讀書人要考哪些試,殿試,那就是可以見到皇帝的,他們平頭老百姓,皇帝在他們心裏就是遙遠到高不可攀的人,天顏不是他們尋常百姓能見到的。
宋嘉沒想到王展鴻這麽厲害,居然可以見到皇帝,問道:“寧哥,過了秋闈就是舉人吧。”
陸寧知道好朋友有這個造化也高興,點頭道:“是的。”
宋嘉驚奇的說道:“舉人就能做官吧。”
“可以的,不過需要人推薦才行。”話剛說完,隨後一想,他老丈人就是官,推薦還是很容易的。
這方麵宋嘉不是很明白,不過王展鴻考中了舉人,已經是很厲害的了。
兩人繼續看信,書信的下半段說的是在秋闈榜單上沒有看到楊文的名字,要麽就是落榜了,要麽就是沒考,具體什麽原因,暫時還不知道。
不過在陸寧看來,不管是落榜還是沒考,都不能給他們造成威脅,秋闈三年一次,下次再考還要再等三年,三年後是個什麽情況,誰知道呢。
心也放下一大半,收好信打算給他回一封,送信的人還沒走,陸寧著手寫了信給那人帶走。
一是祝願王展鴻在京城一切順利,金榜題名,二是感謝他告訴楊文的事情。
楊家。
落榜的楊文心情不好的在家裏待了幾天,他們當初分家出來,就是帶了些銀錢和衣物。
因著這邊沒有田產,隻能暫時在鎮子上租賃了一個院子,後來在附近買了一畝地這才落上戶籍,不落戶是參加不了科舉的。
楊文讀書費錢,一是他進不了縣學,就隻能讀私塾,私塾收費就會貴一些。
二是他這個喜歡鑽營的性子總是參加縣裏學子舉辦的什麽詩會文會的,這些個詩會組織起來又不是免費的,總是要給錢才行。
這不,一年來根本沒有好好的鑽研學問,光去結交了,錢費了不說,作用卻並不大,大多數詩會都是一些學子各種裝逼吹捧的地方。
來回攀比,楊文又不想失了麵子,又不想被他們排擠,用的錢就越來越多。
這次落榜,又要再等三年,楊老頭看到越來越少的銀錢陷入了沉默,再次懷疑分家出來的決定是不是做錯了。
他們在這裏,沒產沒田的,平日的開銷都是他和老婆子在鎮子上做工得來的,手裏的餘錢都是給楊文讀書用了,沒了老大幫襯著,這次直觀的感受到,讀書是真的花錢。
剩下的錢根本支撐不住楊文再讀三年的書。
後來楊文見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來讀書,入贅了一個商戶家,兩老口沒想到自己兒子居然為了錢選擇入贅,無法理解,勸也勸不動,鐵了心的要讀書要入贅。
楊文有大夢想,不願意回到村裏做個小小的秀才,他想做官做大官。
眼看著兒子入贅成了別家的人,老兩口失望傷心之餘也隻能灰溜溜的回楊家村投靠老大,因為二兒子已經不是楊家的人了,女方那邊也不可能養著他們兩個。
老大這邊怎麽想的不知道,自家的父母,不可能真的丟了,不用養著楊文,他們這一年多來寬裕的很多,多兩張嘴吃飯而已,養著就養著吧,還能怎麽辦。
楊文在第三次沒有考中之後,劉家(入贅那家)也放棄了他,兒子已經長大了,瞧著楊文不像是會中的,每日都隻是結交這個結交那個,都沒見他正經的讀過書,還不如用這個錢培養小的。
劉家這位強勢,雖然是女子,但是從小跟著父親做生意,有主意的很,楊文根本拿捏不住。
知道劉家不願意再供他讀書,而且三次沒考中的打擊之後,越發的頹廢,每日就隻知道喝酒混日子,再也不提讀書的事。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陸寧宋嘉還不知道這些。
*
初冬寒月,越來越蕭瑟,宋嘉掃了院子裏的落葉後,曬著菜地裏最後一批的瓜菜,早上和陸寧去菜地裏拔了藤子,就剩下旁邊的三塊地長著冬日吃的菜,已經發出了嫩芽。
陸寧在做五舅家的家具,外麵已經挖不到什麽豬能吃的東西了,前些日子宋嘉一直在挖草根,挖了不少,都曬著,家裏存的豬吃的口糧是足夠的。
前兩日還和陸寧磨了不少的大米,穀糠也是足夠它吃的,就不再出去了,收拾好家裏,就坐在有太陽的地方繡著帕子,趁著冬日空閑,多繡些,年前送去玲瓏閣換些錢置辦年貨。
有時候盯著帕子久了眼睛酸澀,就跑去陸寧那裏坐著看他做櫃子,他師傅也說了,做繡活要經常起來走動才行,對眼睛好。
“小嘉在家嗎?”門外是田果的聲音。
“在呢,你直接進來。”
田果提著針線簍子就走了進來,笑著和宋嘉說道:“我來找你說說話。”
宋嘉點頭,看著他簍子裏的鞋底,“在做鞋子?”
“給順子做的,冬日穿。”
宋嘉給他搬了個椅子,兩人坐在屋簷下說話,納的鞋底大小就知道是漢子穿的。
陸寧抬頭看了他們一眼,自從田果在這邊養雞後,見到他的次數就越來越多,又和吳順成了親,兩家的關係就親近了起來。
宋嘉拿過自己沒繡完的帕子問道:“昨日吳順休假了?”
“嗯,去鎮子上買了些棉絮,給他做一身冬衣和棉鞋。”
宋嘉笑著點頭,“是該做身衣服穿穿的,以前就他一個漢子,肯定想不了這麽細,現在有你了,這些做衣做飯的事情就不用他操心。”
田果點頭,臉上都是笑容,他很滿意現在的日子,雖說忙了些,窮了些,但是過的舒心。
隨後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道:“我想用用你家的織布機,我給些錢。”
信件大致的意思是,他秋闈過了,準備上京去參加明年二月的春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還會接著參加殿試。
宋青讀過書,也和宋嘉講過讀書人要考哪些試,殿試,那就是可以見到皇帝的,他們平頭老百姓,皇帝在他們心裏就是遙遠到高不可攀的人,天顏不是他們尋常百姓能見到的。
宋嘉沒想到王展鴻這麽厲害,居然可以見到皇帝,問道:“寧哥,過了秋闈就是舉人吧。”
陸寧知道好朋友有這個造化也高興,點頭道:“是的。”
宋嘉驚奇的說道:“舉人就能做官吧。”
“可以的,不過需要人推薦才行。”話剛說完,隨後一想,他老丈人就是官,推薦還是很容易的。
這方麵宋嘉不是很明白,不過王展鴻考中了舉人,已經是很厲害的了。
兩人繼續看信,書信的下半段說的是在秋闈榜單上沒有看到楊文的名字,要麽就是落榜了,要麽就是沒考,具體什麽原因,暫時還不知道。
不過在陸寧看來,不管是落榜還是沒考,都不能給他們造成威脅,秋闈三年一次,下次再考還要再等三年,三年後是個什麽情況,誰知道呢。
心也放下一大半,收好信打算給他回一封,送信的人還沒走,陸寧著手寫了信給那人帶走。
一是祝願王展鴻在京城一切順利,金榜題名,二是感謝他告訴楊文的事情。
楊家。
落榜的楊文心情不好的在家裏待了幾天,他們當初分家出來,就是帶了些銀錢和衣物。
因著這邊沒有田產,隻能暫時在鎮子上租賃了一個院子,後來在附近買了一畝地這才落上戶籍,不落戶是參加不了科舉的。
楊文讀書費錢,一是他進不了縣學,就隻能讀私塾,私塾收費就會貴一些。
二是他這個喜歡鑽營的性子總是參加縣裏學子舉辦的什麽詩會文會的,這些個詩會組織起來又不是免費的,總是要給錢才行。
這不,一年來根本沒有好好的鑽研學問,光去結交了,錢費了不說,作用卻並不大,大多數詩會都是一些學子各種裝逼吹捧的地方。
來回攀比,楊文又不想失了麵子,又不想被他們排擠,用的錢就越來越多。
這次落榜,又要再等三年,楊老頭看到越來越少的銀錢陷入了沉默,再次懷疑分家出來的決定是不是做錯了。
他們在這裏,沒產沒田的,平日的開銷都是他和老婆子在鎮子上做工得來的,手裏的餘錢都是給楊文讀書用了,沒了老大幫襯著,這次直觀的感受到,讀書是真的花錢。
剩下的錢根本支撐不住楊文再讀三年的書。
後來楊文見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來讀書,入贅了一個商戶家,兩老口沒想到自己兒子居然為了錢選擇入贅,無法理解,勸也勸不動,鐵了心的要讀書要入贅。
楊文有大夢想,不願意回到村裏做個小小的秀才,他想做官做大官。
眼看著兒子入贅成了別家的人,老兩口失望傷心之餘也隻能灰溜溜的回楊家村投靠老大,因為二兒子已經不是楊家的人了,女方那邊也不可能養著他們兩個。
老大這邊怎麽想的不知道,自家的父母,不可能真的丟了,不用養著楊文,他們這一年多來寬裕的很多,多兩張嘴吃飯而已,養著就養著吧,還能怎麽辦。
楊文在第三次沒有考中之後,劉家(入贅那家)也放棄了他,兒子已經長大了,瞧著楊文不像是會中的,每日都隻是結交這個結交那個,都沒見他正經的讀過書,還不如用這個錢培養小的。
劉家這位強勢,雖然是女子,但是從小跟著父親做生意,有主意的很,楊文根本拿捏不住。
知道劉家不願意再供他讀書,而且三次沒考中的打擊之後,越發的頹廢,每日就隻知道喝酒混日子,再也不提讀書的事。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陸寧宋嘉還不知道這些。
*
初冬寒月,越來越蕭瑟,宋嘉掃了院子裏的落葉後,曬著菜地裏最後一批的瓜菜,早上和陸寧去菜地裏拔了藤子,就剩下旁邊的三塊地長著冬日吃的菜,已經發出了嫩芽。
陸寧在做五舅家的家具,外麵已經挖不到什麽豬能吃的東西了,前些日子宋嘉一直在挖草根,挖了不少,都曬著,家裏存的豬吃的口糧是足夠的。
前兩日還和陸寧磨了不少的大米,穀糠也是足夠它吃的,就不再出去了,收拾好家裏,就坐在有太陽的地方繡著帕子,趁著冬日空閑,多繡些,年前送去玲瓏閣換些錢置辦年貨。
有時候盯著帕子久了眼睛酸澀,就跑去陸寧那裏坐著看他做櫃子,他師傅也說了,做繡活要經常起來走動才行,對眼睛好。
“小嘉在家嗎?”門外是田果的聲音。
“在呢,你直接進來。”
田果提著針線簍子就走了進來,笑著和宋嘉說道:“我來找你說說話。”
宋嘉點頭,看著他簍子裏的鞋底,“在做鞋子?”
“給順子做的,冬日穿。”
宋嘉給他搬了個椅子,兩人坐在屋簷下說話,納的鞋底大小就知道是漢子穿的。
陸寧抬頭看了他們一眼,自從田果在這邊養雞後,見到他的次數就越來越多,又和吳順成了親,兩家的關係就親近了起來。
宋嘉拿過自己沒繡完的帕子問道:“昨日吳順休假了?”
“嗯,去鎮子上買了些棉絮,給他做一身冬衣和棉鞋。”
宋嘉笑著點頭,“是該做身衣服穿穿的,以前就他一個漢子,肯定想不了這麽細,現在有你了,這些做衣做飯的事情就不用他操心。”
田果點頭,臉上都是笑容,他很滿意現在的日子,雖說忙了些,窮了些,但是過的舒心。
隨後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道:“我想用用你家的織布機,我給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