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體質畢竟不錯,還沒回反陽平時就幽幽轉醒,但為了計劃順利進行,不得不裝睡,倒是讓趙雲一陣無奈。81Δ『Δ』中文Δ網
為了取信袁紹,趙雲張燕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終於,子時剛過,便回返了陽平,張燕派人去通知袁紹,旋即將趙雲送回帥帳,屏退了兵卒,就著如何忽悠袁紹,又是一陣交流。
時間不多久,二人逐漸進入對話狀態,也算是預熱吧,但正是這個無心之舉,起到了奇效。
趙雲雙目略顯呆滯:“師兄,為何將我帶到袁軍大營來,你可知如今李王與袁紹正在大戰。”
張燕拱手道:“我便身在袁軍大營,怎會不知,倒是子龍為何句句不忘李王之名?”
趙雲索性閉上雙目,搖著頭哀聲道:“縱然他李王不仁,我也不能不義,三軍交鋒,我卻暗投袁丞相,天下怎麽看我,袁丞相表麵不計較,內心又怎麽看我。”
張燕搖頭道:“非也非也,如今我棄暗投明,袁丞相卻禮賢下士,又讓我統領大軍,可謂待我不薄,子龍的本事勝我十倍,我相信隻要衷心投效,袁丞相必定不計前嫌,重用子龍。”
趙雲一陣猶豫,突然耳朵一動,與張燕心領神會的對視一眼,放大聲音道:“話雖然如此說,但袁丞相麾下幾位將軍都與我有過交手,他們必定不會服氣,我將會在這大營中被孤立起來,況且李王曾為我義兄,雖然此時已經斷絕了關係,但我仍舊有勸誡他行善的重任,怎能此時相棄。”
大帳外的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袁紹見郭圖和常遇春都點頭示意,這才掀開帷帳,走了進去。
“啪啪啪。”袁紹的掌聲響起,佩服道:“子龍將軍果然是忠義之人,他李王如此對待將軍,將軍仍舊不離不棄,可謂當世大善,值得我袁本初敬佩。”
張燕大驚,趕緊曲膝跪地道:“不知丞相親至,未能遠迎,實乃大過,還望丞相責罰。”
袁紹邁著虎步,上前將張燕扶起,哈哈笑道:“張將軍為我請來子龍,此乃大功一件,怎能責罰,依我看,該大大賞賜才是。”
張燕一副欣喜的模樣,拉了趙雲一把,低聲道:“子龍快快見過丞相。”
趙雲猶豫不決,見眾人都看著自己,最後隻好微微拱手行禮,並沒有拜倒:“草民趙雲,見過袁丞相。”
袁紹還沒說話,身後的袁譚就是一怒,一步跨出想要喝罵其不知上下從屬。
袁紹揮手攔住袁譚,親和的笑道:“子龍將軍乃是忠直之人,不忍拋棄李王而投效於我也是人之常情,我兒休要怪罪。”說完轉身拉起趙雲的手道:“子龍勿怪,我兒袁譚本就是直言坦率的人,你們二人應該有共同話語才是。”
要不是趙雲是聽聞過李王說起袁譚的下作,自己還真就信了,不過此時不便道來,趕緊低頭不語,否則也怕暴露了自己的真實意圖。
袁紹繼續感染道:“我與李王之爭,實乃道義之爭,也非我本心,但為了天下黎民百姓,我袁本初隻能身先士卒,子龍可知?”
趙雲拱手道:“不知其然,還請袁丞相道來,在下洗耳恭聽。”
袁紹舉起手擼了擼袖子,這才娓娓道來:“自黃巾之亂開始,我東漢曆經四位陛下,先是靈帝飽受戰亂的折磨,後少帝又因為黨宦之爭引入董卓,致使四百年漢室江山動蕩不安,接著獻帝年幼無謀,被奸險老賊楊彪、王允挾持,倚為傀儡,壽帝劉虞臨危受命,在薊縣登壇稱帝,以大宏願傍身,重開新漢天下,整合破碎飄零的江山,這才是中興之舉,子龍曾有言在先,原為千萬百姓先,此時何不棄暗投明?報效我新漢朝廷。”
趙雲低頭沉思,半晌後才道:“此前李王對我極好,委以重任,子龍才得以一展生平所學,此時棄他於不顧,投效袁丞相,豈不是成了那反複小人,與那三姓家奴又有何異?”
袁紹舔了下嘴唇繼續道:“瞧子龍這話說的,呂布那種奸佞之人,怎配與你同台而論,我之前也說過了,我與李王之爭,不是私利之爭,乃是為道義爭鬥,為重整江山而爭鬥,但此時的李王已經步入歧途,這才致使我兩軍對壘,勞民傷財,隻消子龍助我收複魏郡、並州等地,我便向壽帝請封李王為王,官職位列三公,享受一世榮華富貴。”
趙雲想了想,知道時機差不多了,也就順坡而下,對著一臉期待的袁紹道:“我趙子龍並非聖人,但願以綿薄之力為天下生民立命,今日投效新漢朝廷,敢不效死。”
袁紹哈哈大笑,將趙雲扶起,也沒去糾正趙雲口中的語病,再說,投效劉虞不就等同於投效我袁本初?豈不知劉虞現在就是我的傀儡,隻能在東宮進出。
眾人心情大好,袁紹順勢加封趙雲為左將軍,趙雲推辭不過,隻能領了這個軍職。
袁紹留下趙雲在中軍聽調,轉身就要離去。
趙雲猶豫了一下,裝作為難的叫住袁紹,吞吞吐吐道:“丞相,末將…末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哦?”袁紹笑道:“子龍何不直言。”
趙雲索性將心一橫,拱手道:“我曾在李王帳下時,多次聽聞與公孫瓚有密信往來,丞相可得多加留意。”
袁紹笑容不變,道:“子龍多慮了,恐怕二人隻是普通的信件往來,不用猜疑。”
趙雲點頭,又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我聽聞李王近來會偷襲丞相收複的魏郡館陶縣,肯請丞相早作打算。”
袁紹驚疑不定的道:“李王竟敢遣孤軍深入我大軍之後?”
趙雲拱手道:“丞相應該知道,李王曾經素有智謀,也喜好行險,此舉定然不會有差錯。”
袁紹皺眉道:“如今我本軍將士各有使命,卻不知派誰前往為好。”
郭圖突然笑道:“丞相何必憂心,雖然館陶有我大軍一半的糧草囤積,但這不正好趙將軍棄暗投明,大好的人才賦閑,何不就此讓趙將軍掛帥,以正其威武之名。”
為了取信袁紹,趙雲張燕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終於,子時剛過,便回返了陽平,張燕派人去通知袁紹,旋即將趙雲送回帥帳,屏退了兵卒,就著如何忽悠袁紹,又是一陣交流。
時間不多久,二人逐漸進入對話狀態,也算是預熱吧,但正是這個無心之舉,起到了奇效。
趙雲雙目略顯呆滯:“師兄,為何將我帶到袁軍大營來,你可知如今李王與袁紹正在大戰。”
張燕拱手道:“我便身在袁軍大營,怎會不知,倒是子龍為何句句不忘李王之名?”
趙雲索性閉上雙目,搖著頭哀聲道:“縱然他李王不仁,我也不能不義,三軍交鋒,我卻暗投袁丞相,天下怎麽看我,袁丞相表麵不計較,內心又怎麽看我。”
張燕搖頭道:“非也非也,如今我棄暗投明,袁丞相卻禮賢下士,又讓我統領大軍,可謂待我不薄,子龍的本事勝我十倍,我相信隻要衷心投效,袁丞相必定不計前嫌,重用子龍。”
趙雲一陣猶豫,突然耳朵一動,與張燕心領神會的對視一眼,放大聲音道:“話雖然如此說,但袁丞相麾下幾位將軍都與我有過交手,他們必定不會服氣,我將會在這大營中被孤立起來,況且李王曾為我義兄,雖然此時已經斷絕了關係,但我仍舊有勸誡他行善的重任,怎能此時相棄。”
大帳外的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袁紹見郭圖和常遇春都點頭示意,這才掀開帷帳,走了進去。
“啪啪啪。”袁紹的掌聲響起,佩服道:“子龍將軍果然是忠義之人,他李王如此對待將軍,將軍仍舊不離不棄,可謂當世大善,值得我袁本初敬佩。”
張燕大驚,趕緊曲膝跪地道:“不知丞相親至,未能遠迎,實乃大過,還望丞相責罰。”
袁紹邁著虎步,上前將張燕扶起,哈哈笑道:“張將軍為我請來子龍,此乃大功一件,怎能責罰,依我看,該大大賞賜才是。”
張燕一副欣喜的模樣,拉了趙雲一把,低聲道:“子龍快快見過丞相。”
趙雲猶豫不決,見眾人都看著自己,最後隻好微微拱手行禮,並沒有拜倒:“草民趙雲,見過袁丞相。”
袁紹還沒說話,身後的袁譚就是一怒,一步跨出想要喝罵其不知上下從屬。
袁紹揮手攔住袁譚,親和的笑道:“子龍將軍乃是忠直之人,不忍拋棄李王而投效於我也是人之常情,我兒休要怪罪。”說完轉身拉起趙雲的手道:“子龍勿怪,我兒袁譚本就是直言坦率的人,你們二人應該有共同話語才是。”
要不是趙雲是聽聞過李王說起袁譚的下作,自己還真就信了,不過此時不便道來,趕緊低頭不語,否則也怕暴露了自己的真實意圖。
袁紹繼續感染道:“我與李王之爭,實乃道義之爭,也非我本心,但為了天下黎民百姓,我袁本初隻能身先士卒,子龍可知?”
趙雲拱手道:“不知其然,還請袁丞相道來,在下洗耳恭聽。”
袁紹舉起手擼了擼袖子,這才娓娓道來:“自黃巾之亂開始,我東漢曆經四位陛下,先是靈帝飽受戰亂的折磨,後少帝又因為黨宦之爭引入董卓,致使四百年漢室江山動蕩不安,接著獻帝年幼無謀,被奸險老賊楊彪、王允挾持,倚為傀儡,壽帝劉虞臨危受命,在薊縣登壇稱帝,以大宏願傍身,重開新漢天下,整合破碎飄零的江山,這才是中興之舉,子龍曾有言在先,原為千萬百姓先,此時何不棄暗投明?報效我新漢朝廷。”
趙雲低頭沉思,半晌後才道:“此前李王對我極好,委以重任,子龍才得以一展生平所學,此時棄他於不顧,投效袁丞相,豈不是成了那反複小人,與那三姓家奴又有何異?”
袁紹舔了下嘴唇繼續道:“瞧子龍這話說的,呂布那種奸佞之人,怎配與你同台而論,我之前也說過了,我與李王之爭,不是私利之爭,乃是為道義爭鬥,為重整江山而爭鬥,但此時的李王已經步入歧途,這才致使我兩軍對壘,勞民傷財,隻消子龍助我收複魏郡、並州等地,我便向壽帝請封李王為王,官職位列三公,享受一世榮華富貴。”
趙雲想了想,知道時機差不多了,也就順坡而下,對著一臉期待的袁紹道:“我趙子龍並非聖人,但願以綿薄之力為天下生民立命,今日投效新漢朝廷,敢不效死。”
袁紹哈哈大笑,將趙雲扶起,也沒去糾正趙雲口中的語病,再說,投效劉虞不就等同於投效我袁本初?豈不知劉虞現在就是我的傀儡,隻能在東宮進出。
眾人心情大好,袁紹順勢加封趙雲為左將軍,趙雲推辭不過,隻能領了這個軍職。
袁紹留下趙雲在中軍聽調,轉身就要離去。
趙雲猶豫了一下,裝作為難的叫住袁紹,吞吞吐吐道:“丞相,末將…末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哦?”袁紹笑道:“子龍何不直言。”
趙雲索性將心一橫,拱手道:“我曾在李王帳下時,多次聽聞與公孫瓚有密信往來,丞相可得多加留意。”
袁紹笑容不變,道:“子龍多慮了,恐怕二人隻是普通的信件往來,不用猜疑。”
趙雲點頭,又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我聽聞李王近來會偷襲丞相收複的魏郡館陶縣,肯請丞相早作打算。”
袁紹驚疑不定的道:“李王竟敢遣孤軍深入我大軍之後?”
趙雲拱手道:“丞相應該知道,李王曾經素有智謀,也喜好行險,此舉定然不會有差錯。”
袁紹皺眉道:“如今我本軍將士各有使命,卻不知派誰前往為好。”
郭圖突然笑道:“丞相何必憂心,雖然館陶有我大軍一半的糧草囤積,但這不正好趙將軍棄暗投明,大好的人才賦閑,何不就此讓趙將軍掛帥,以正其威武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