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譚倫的疑惑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作者:雪泥鴻爪ad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報”沒過一會兒,原先出去的方茂青進來報喜了。
兵亂平息了。代價就是誠意伯劉世延承諾了給所有南京的營兵補發欠餉十萬兩,然後一切恩怨勾銷,朝廷既往不咎。領頭鬧事的振武營三位主官開革出軍營,永不敘用。
“好,好”高翰文第三個好還沒說出去,卻見裕王和呂芳一言不發,硬是搞得自己把第三個好給憋回去了。
“好,怎麽不是好事。相比於兵亂,這十萬兩算得了什麽呢?終歸是要人去應承下來的”倒是裕王馬上懇切地說道。
呂芳在一邊一言不發。隻是滿心大量著這次讓誠意伯出這麽大風頭,魏國公徐鵬舉那邊卻是有好戲看了。
這種事情,本該南京留守魏國公徐鵬舉領頭出麵的,結果誰讓這人不濟事,昨天兵亂一起,說是去威嚇亂兵,結果一出場就被人用石頭砸翻了頭盔,驚下戰馬,又摔了一跤。於是乎很自然地賦閑在家養傷呢。
這人之前呂芳來時就給呂芳擺架子。雖然看著出手闊錯,一擲千金地招待。但很明顯那也是實力的體現。先請客喝酒,如果違逆,那就自然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搞得呂芳來南京幾個月了,結果啥也沒幹成。好在借著商稅卡住修路,這樣才勉強有些起色。否則南京作為大明留都,商稅不足杭州十分之一,這事很明顯是沒法給嘉靖交差的。
隻是誠意伯這次太出風頭了。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原本有心利用誠意伯平衡下徐鵬舉的勢力的,這次,呂芳反而在猶豫,是不是要扶一把誠意伯了。
卻說屋裏的人還在各懷鬼胎,外麵的功臣卻是進來了。
排頭第一的就是一臉興高采烈的誠意伯劉世延了。沒胡子,反而一副白麵小生的樣子隻是一開口嗓門就大大咧咧的。
緊隨其後的就是王府詹士譚倫了。
最後進來的,就是東城千戶所試百戶,幼軍把總李如鬆了。
李如鬆的跟班馬林連覲見的資格都沒有,進來沒見到人,大約是被攔在了門外。著實夠倒黴的。屬於吃苦有他,論功就閃一邊去那種了。
不清楚這馬林到底是誰,高翰文隻能在心裏給其同情三秒鍾了。
“好,好,好,回來就好,你們都是大明的功臣。賜座,賜座。”
裕王這會兒也是知道的,該是自己拉攏心腹的時間了。
先是一頓彩虹屁,誇得誠意伯劉世延幾乎是劉伯溫再世,天上有地下無的。
至於其提出的十萬兩軍餉畫斷,裕王也是毫無停滯地應承了下來,並當場在議定書上簽字畫押,轉寄京師。
雖然,之前嘉靖已經給了聖旨讓裕王到南京來監國,總攬南直隸一切軍政事務,按道理是不需要請旨的。但十萬兩畢竟不是小數目,而且初來乍到,該有的程序還是不能省。否則就該是另立朝廷的故事了。
看著裕王這麽大方,譚倫先是有些坐不住了。正想出言勸誡,這種花錢的事,讓呂芳署名就好了。何苦親自下場沾這個渾水呢。
但看著眼前呂芳、高翰文都沒勸誡,也就忍住了,打算等人走後私下再詢問詢問。
畢竟之前擅自做主去遠征石見銀礦失敗,現在的譚倫做事謹慎多了。
兵亂平息了。代價就是誠意伯劉世延承諾了給所有南京的營兵補發欠餉十萬兩,然後一切恩怨勾銷,朝廷既往不咎。領頭鬧事的振武營三位主官開革出軍營,永不敘用。
“好,好”高翰文第三個好還沒說出去,卻見裕王和呂芳一言不發,硬是搞得自己把第三個好給憋回去了。
“好,怎麽不是好事。相比於兵亂,這十萬兩算得了什麽呢?終歸是要人去應承下來的”倒是裕王馬上懇切地說道。
呂芳在一邊一言不發。隻是滿心大量著這次讓誠意伯出這麽大風頭,魏國公徐鵬舉那邊卻是有好戲看了。
這種事情,本該南京留守魏國公徐鵬舉領頭出麵的,結果誰讓這人不濟事,昨天兵亂一起,說是去威嚇亂兵,結果一出場就被人用石頭砸翻了頭盔,驚下戰馬,又摔了一跤。於是乎很自然地賦閑在家養傷呢。
這人之前呂芳來時就給呂芳擺架子。雖然看著出手闊錯,一擲千金地招待。但很明顯那也是實力的體現。先請客喝酒,如果違逆,那就自然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搞得呂芳來南京幾個月了,結果啥也沒幹成。好在借著商稅卡住修路,這樣才勉強有些起色。否則南京作為大明留都,商稅不足杭州十分之一,這事很明顯是沒法給嘉靖交差的。
隻是誠意伯這次太出風頭了。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原本有心利用誠意伯平衡下徐鵬舉的勢力的,這次,呂芳反而在猶豫,是不是要扶一把誠意伯了。
卻說屋裏的人還在各懷鬼胎,外麵的功臣卻是進來了。
排頭第一的就是一臉興高采烈的誠意伯劉世延了。沒胡子,反而一副白麵小生的樣子隻是一開口嗓門就大大咧咧的。
緊隨其後的就是王府詹士譚倫了。
最後進來的,就是東城千戶所試百戶,幼軍把總李如鬆了。
李如鬆的跟班馬林連覲見的資格都沒有,進來沒見到人,大約是被攔在了門外。著實夠倒黴的。屬於吃苦有他,論功就閃一邊去那種了。
不清楚這馬林到底是誰,高翰文隻能在心裏給其同情三秒鍾了。
“好,好,好,回來就好,你們都是大明的功臣。賜座,賜座。”
裕王這會兒也是知道的,該是自己拉攏心腹的時間了。
先是一頓彩虹屁,誇得誠意伯劉世延幾乎是劉伯溫再世,天上有地下無的。
至於其提出的十萬兩軍餉畫斷,裕王也是毫無停滯地應承了下來,並當場在議定書上簽字畫押,轉寄京師。
雖然,之前嘉靖已經給了聖旨讓裕王到南京來監國,總攬南直隸一切軍政事務,按道理是不需要請旨的。但十萬兩畢竟不是小數目,而且初來乍到,該有的程序還是不能省。否則就該是另立朝廷的故事了。
看著裕王這麽大方,譚倫先是有些坐不住了。正想出言勸誡,這種花錢的事,讓呂芳署名就好了。何苦親自下場沾這個渾水呢。
但看著眼前呂芳、高翰文都沒勸誡,也就忍住了,打算等人走後私下再詢問詢問。
畢竟之前擅自做主去遠征石見銀礦失敗,現在的譚倫做事謹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