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外鄉子弟住的客店是個小店,他從董家酒樓出來時已是二更時分,又找了個小攤子坐了喝了一回酒,要打烊了才搖搖晃晃地往回挨。
這一路上的小巷都頗為陰暗,他似並不急著趕回去睡,哪怕繞了路,也還在不認識的一條又一條小巷裏漫無目的地轉著。他的眉頭緊鎖,鎖著他心裏的那個情結。天上有星指引,他似頗擅辨別方位,時不時地抬頭望望。這時他又岔進了一條小弄,那小弄看來怪異異的,走深幾步,裏麵竟隻有一戶人家的大門,門口的銅獸嘴銜的環子已經脫落了,象是很久已沒有人住。那弄子卻長,仿佛到不了頭似的,走來走去還在裏麵。
那異鄉子弟走著走著都覺得詫異起來。驀地,那小巷裏沒來由地就似浮起一片輕煙,那冷青青的煙靄在這偏僻小巷裏一升起就顯出一種詭異的氣氛。那外鄉子弟怔了怔,酒一下似醒了好多,但心裏更迷糊了。然後,他心生警覺,一回頭,本來悄無人蹤的身後,那寂寂的小巷口方向這時卻忽然在這煙中多出了一條人影。那人影佝佝僂僂,低著頭提著一個油紙燈籠。正是三月初的天氣,天上沒有月,隻有一顆顆星星眨著眼,那盞燈籠攸然明起,被那煙遮著,似乎那一個火頭是極緩極緩地點燃,仿佛那由暗至明竟用了那提燈人整整一生的時間。
開始時有煙遮著,燈明著、燈後的人影卻象虛的;可隨著燈漸亮,那燈光卻隨著煙靄的漸散反而轉虛了,倒是燈後的人影變實了。一見之下,還全沒看清那人的麵目眉眼,外鄉人就在他的人影裏讀到一種說不出的蒼老來。那是一種真正的蒼老——那人影的移動雖是無聲的,但無聲中似乎他的四肢關節都在一下一下地鏽響。那外鄉子弟隻覺身上一激靈,汗毛輕輕一炸。他心下暗笑自己的敏感,扭頭繼續向前走著,可那小巷竟說不出的直而長,他步子雖加快,可還是走了兩盞茶的工夫才象到頭。可這時他一抬頭,前麵竟象又有一個燈籠亮著。燈光很實,燈籠後的的人影卻虛虛的,佝佝僂僂——竟還是那個老人!
怎麽會?怎麽會沒見到他超出,這時卻已到了自己的前麵?——那外鄉子弟這時由不得心裏一空。他呼吸一緊,隻見那老人坐在巷子口邊的石鼓上,癟癟的嘴角上皺紋深刻,讓人看了他一眼之後都不忍再看他第二眼。
這時那老人見有人來,提起手裏的燈籠往那外鄉子弟臉上照了照,燈籠在這一片清冷的小巷裏把那外鄉子弟的臉映得一片詭紅。那老人輕輕歎了口氣:“外鄉人吧?”
那外鄉人點點頭。
老人便不說話,伸手在身邊的一個石鼓上拍了拍:“坐。”
那外鄉人就坐了下來。
那老人手裏的燈光此時卻似有些暗了。他右腋下夾了個梆子,看來是個敲更人。隻聽他道:“洛陽城有什麽好,你為什麽要到這兒來呢?這是一個陰汙暗濁的城市,雖然遠看著它好象鬧哄哄的一片橙紅瑰麗,可禁不住走近細看,揭開來那一層麵紗底下可全都是濁血汙泥的晦暗啊。——回家吧,這不是你來的地方。”
那外鄉子弟不由就有些怔愕,不知這老人怎麽一開口就說起這些?
隻聽那老人道:“看你穿扮是來自長安?”
那外鄉人點點頭。老人廢然道:“舉頭西北是長安。那裏,該比這裏清明多了吧?”
那外鄉子弟再也忍不住心裏疑問,狐疑道:“老人家,我適才明明記得好象你就在我身後,怎麽又到了我前麵來?”
那老人歎了口氣:“你大概是第一次來洛陽。不然不會不知道這巷子的古怪。——這巷子很長是吧?你走來可能以為它是直的,所以才會奇怪怎麽我看著看著在你後麵,這巷子又隻是一條窄道,沒看見我超出你,怎麽又跑到你前麵來了?”
那老人咳了兩下,咳過後才又接著道:“這很簡單,因為我根本沒動——這巷子隻有一個入口,也隻一個出口,入口即出口,可讓你總以為它是重合的。無論進出,在夜晚,都隻見其一,不見其二。而且,在晚上,它怎麽走看起來都是直的,但其實,它卻實在是彎的。似直實曲,有如人心,有如世道——這就是……輪回巷呀。”
他一抬眼,口裏說出的‘輪回巷’三個字似也有著輪回的意味——那三字從他的口裏吐出,過了好一時,在這巷裏兜了一轉,似乎又繞了回來,輕輕砸在那外鄉人的心上。這麽個夜,這麽個小巷,又是這麽個老人,砸得他的心裏空荒荒的一時都說不出是個什麽滋味來。
“洛陽城裏輪回巷,輪回巷裏好回頭……”
隻聽那老人用沙啞啞的口音念道。那聲音好象北氓山上的老樹風響,聽得人心裏都荒涼了。然後他輕輕一歎:“可又有誰,生得正當意趣時,會省得回頭呢?”
他拍拍那外鄉人的肩:“年輕人,得回頭時好回頭了。”說完,他挾著個梆子,起身就要走。那外鄉人聽他說話隻說了一半,不由好奇,叫道:“老丈……”
那老人已歎道:“你還想問什麽?你是想知道當年餘國丈的事嗎?那段血案,如今算來已整十六年了。唉,就是當初造這個巷子的餘國丈,他作了這麽個‘輪回巷’,可他本人也不懂得及時回頭呀。”
那年輕人奇道:“餘國丈?”
隻聽那老人嘿然道:“別跟我說什麽你不識得餘國丈,雖說此事已過了一十有六年了。但年輕人,我認得你,你今天傍晚站在天津橋頭,天津橋上就出了場刺殺之事。你即為餘國丈報了大仇,為什麽還不走?雖說那仇不是殺一個於自望就可了結的。洛陽城裏輪回巷,輪回巷裏好回頭呀……”
說完,他的身影漸漸消失,巷中竟似又有一片輕煙升起,那外鄉子弟摸了摸自己的額頭,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在酒醉後做了一夢。
這一覺,那外鄉人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起來後,他才想起昨晚那夢遊似的經曆。正好小二進來送洗臉的熱水,他心意恍惚,順口問:“這洛陽城裏果真有個什麽輪回巷嗎?”
那小二笑著點點頭:“這可是有年頭的掌故了,客人從哪裏聽來?——據說,有些夜晚,陌生人被那巷子迷住了的話,會總以為那巷子是直的,走啊走啊走不到頭。偏那巷子裏又隻有一個門戶,於是生出好多怪異的傳說來。客人,那也隻是傳說,當不得真的。”
那年輕人正在擦臉的動作不由停了下來——原來,昨晚自己所經,並不是酒後一個荒誕的夢。那小夥計看著他剛拭淨後的英挺的臉孔,心裏不由就一聲輕讚。他心下看得舒服,口裏也就樂得話多一點:“那輪回巷據說還是當今聖上的國丈餘國丈在世時建的,稀奇古怪,大家都不知他建這麽個怪模怪樣的巷子作什麽,隻聽他說‘自有深意,自有深意’。唉,那巷子自當年餘國丈遇害,家裏人突然暴斃,空荒荒得沒人住也很有些年頭了,仔細一算……”他搬了搬手指,“也好有十六年了。”
那外鄉人一怔:“餘國丈遇害?”
那夥計一笑,看看外鄉人的臉,斷定他還是個踏實人,才把嘴湊上來低聲道:“客官你別跟人提是聽我說的。據說,當年餘國丈遇害,跟昨日於天津橋上遇刺的於自望大有幹聯。那餘國丈原是當今聖上當年最寵愛的妃子、‘昭儀宮’餘淑妃的生身老父。老頭兒五十多歲上才有此一女,一向愛如珍寶。他女兒也爭氣,才十六歲,就進了宮,入宮即受寵,後來前一個皇後去世,她又被冊封為皇後,她的老父也就自然成了國丈。但她命不好,封後十七天後就謝了世。皇上感念舊情,對餘家猶極為照顧,可餘家在七個月後也無端地就遭了滅門慘禍。慘禍發生時正適值餘國丈七十有三的壽辰,聽說他死前還做了一首詩,到死時還放在‘翰墨林’裝裱著沒來得及拿回來呢,裏麵有一句叫‘七十三翁旦暮身’,這可不是一語成讖?說來恐怖呀,他全家人都是莫名其妙地一夕之間就丟了人頭。有賀壽的第二天去,隻見滿庭滿院的無頭屍首,那賀壽的看過後都嚇瘋了。據說,那昨日剛被刺殺的洛陽尹於自望本來也姓餘,和這餘家還有著什麽親戚關係,自餘國丈遇害後,他就改姓於了,官也從外縣九品一擢而升為正五品,直到前兩年還把官作到洛陽守,提點洛陽城了。這可不是升了?客人你聽了就聽了,可別到處亂說啊。我總估摸著昨日那於自望的死跟這事兒還有關聯,但這隻是我們洛陽城裏底下的苦哈哈們的閑傳,也沒個影兒,開不得玩笑的。何況這兩天隻怕風聲緊。——對了,客官,你是怎麽知道輪回巷的?”
那外鄉人怔怔道:“我昨晚就走到那了呀,一進去裏麵就蓬起一片煙,還碰到了個老人,說了些怪話……”他話猶未完,已被那夥計瞠目打斷道:“老人?什麽樣的老人?是不是個看著好老好老,膝蓋都象直了的,提著個燈籠的人?”
那外鄉人點點頭。那夥計臉就白了:“媽呀,看來是真的,人家傳說每到春三月、月損之夜就會有餘國丈的冤魂歸來還魂,那事兒竟是真的!”
說完,他看了這個外鄉小夥兒一眼,雖對他相貌頗為滿意,猶怕從他身上沾上了那冤邪鬼氣般,再不敢搭言,提了那壺開水就急急地往外去了。
那外鄉人不由啞然失笑。他行遊萬裏,見識極多,自不會信這些鬼神之事。心裏略擱了擱,也就把這一夜奇遇的事摞下了。
說是摞下,可他那日吃中飯時,沒事兒和另一個店夥閑聊,不由又問了點兒那個餘國丈的事。餘淑妃封後的事在洛陽人心中似乎大是自豪,餘家也遺愛頗多,所以至今還有人掂記著,那店夥閑閑說起來時話裏還有一副惋惜的口氣。
吃罷飯,他又去馬棚轉了轉。他乘的馬兒極佳,風骨殊駿,竟是一匹上好‘斑騅’——那馬兒的右腹上明顯地有一條條明暗相間的黑赤花紋,隱如龍鱗,一看就知是塞上名駒與野馬雜交而生的良種。那外鄉人似極疼愛那匹馬兒,這幾日雖不太用得著它代步了,卻也特來照護一番。他隨身帶有一個長囊,囊中卻裝了一把劍,這一馬一劍似是身無長物的他最在意的兩樣物事了。他照看過馬返回房中後,就在那長布囊中把那把劍取出。劍長二尺有三,劍身不闊不狹,極為古樸大方,他看了劍柄上的兩個字,心思竟似癡了。那兩個字字跡雅秀,分明就是‘韓鍔’二字,這也是他的名字。而這兩個字,還是她——方檸三年前親手給他刻上的。
他凝目劍鋒,鋒上青寒一片,他此劍名為“長庚”。可“長庚”雖利,能斬決千兵萬刃,卻如此情思何?
這一路上的小巷都頗為陰暗,他似並不急著趕回去睡,哪怕繞了路,也還在不認識的一條又一條小巷裏漫無目的地轉著。他的眉頭緊鎖,鎖著他心裏的那個情結。天上有星指引,他似頗擅辨別方位,時不時地抬頭望望。這時他又岔進了一條小弄,那小弄看來怪異異的,走深幾步,裏麵竟隻有一戶人家的大門,門口的銅獸嘴銜的環子已經脫落了,象是很久已沒有人住。那弄子卻長,仿佛到不了頭似的,走來走去還在裏麵。
那異鄉子弟走著走著都覺得詫異起來。驀地,那小巷裏沒來由地就似浮起一片輕煙,那冷青青的煙靄在這偏僻小巷裏一升起就顯出一種詭異的氣氛。那外鄉子弟怔了怔,酒一下似醒了好多,但心裏更迷糊了。然後,他心生警覺,一回頭,本來悄無人蹤的身後,那寂寂的小巷口方向這時卻忽然在這煙中多出了一條人影。那人影佝佝僂僂,低著頭提著一個油紙燈籠。正是三月初的天氣,天上沒有月,隻有一顆顆星星眨著眼,那盞燈籠攸然明起,被那煙遮著,似乎那一個火頭是極緩極緩地點燃,仿佛那由暗至明竟用了那提燈人整整一生的時間。
開始時有煙遮著,燈明著、燈後的人影卻象虛的;可隨著燈漸亮,那燈光卻隨著煙靄的漸散反而轉虛了,倒是燈後的人影變實了。一見之下,還全沒看清那人的麵目眉眼,外鄉人就在他的人影裏讀到一種說不出的蒼老來。那是一種真正的蒼老——那人影的移動雖是無聲的,但無聲中似乎他的四肢關節都在一下一下地鏽響。那外鄉子弟隻覺身上一激靈,汗毛輕輕一炸。他心下暗笑自己的敏感,扭頭繼續向前走著,可那小巷竟說不出的直而長,他步子雖加快,可還是走了兩盞茶的工夫才象到頭。可這時他一抬頭,前麵竟象又有一個燈籠亮著。燈光很實,燈籠後的的人影卻虛虛的,佝佝僂僂——竟還是那個老人!
怎麽會?怎麽會沒見到他超出,這時卻已到了自己的前麵?——那外鄉子弟這時由不得心裏一空。他呼吸一緊,隻見那老人坐在巷子口邊的石鼓上,癟癟的嘴角上皺紋深刻,讓人看了他一眼之後都不忍再看他第二眼。
這時那老人見有人來,提起手裏的燈籠往那外鄉子弟臉上照了照,燈籠在這一片清冷的小巷裏把那外鄉子弟的臉映得一片詭紅。那老人輕輕歎了口氣:“外鄉人吧?”
那外鄉人點點頭。
老人便不說話,伸手在身邊的一個石鼓上拍了拍:“坐。”
那外鄉人就坐了下來。
那老人手裏的燈光此時卻似有些暗了。他右腋下夾了個梆子,看來是個敲更人。隻聽他道:“洛陽城有什麽好,你為什麽要到這兒來呢?這是一個陰汙暗濁的城市,雖然遠看著它好象鬧哄哄的一片橙紅瑰麗,可禁不住走近細看,揭開來那一層麵紗底下可全都是濁血汙泥的晦暗啊。——回家吧,這不是你來的地方。”
那外鄉子弟不由就有些怔愕,不知這老人怎麽一開口就說起這些?
隻聽那老人道:“看你穿扮是來自長安?”
那外鄉人點點頭。老人廢然道:“舉頭西北是長安。那裏,該比這裏清明多了吧?”
那外鄉子弟再也忍不住心裏疑問,狐疑道:“老人家,我適才明明記得好象你就在我身後,怎麽又到了我前麵來?”
那老人歎了口氣:“你大概是第一次來洛陽。不然不會不知道這巷子的古怪。——這巷子很長是吧?你走來可能以為它是直的,所以才會奇怪怎麽我看著看著在你後麵,這巷子又隻是一條窄道,沒看見我超出你,怎麽又跑到你前麵來了?”
那老人咳了兩下,咳過後才又接著道:“這很簡單,因為我根本沒動——這巷子隻有一個入口,也隻一個出口,入口即出口,可讓你總以為它是重合的。無論進出,在夜晚,都隻見其一,不見其二。而且,在晚上,它怎麽走看起來都是直的,但其實,它卻實在是彎的。似直實曲,有如人心,有如世道——這就是……輪回巷呀。”
他一抬眼,口裏說出的‘輪回巷’三個字似也有著輪回的意味——那三字從他的口裏吐出,過了好一時,在這巷裏兜了一轉,似乎又繞了回來,輕輕砸在那外鄉人的心上。這麽個夜,這麽個小巷,又是這麽個老人,砸得他的心裏空荒荒的一時都說不出是個什麽滋味來。
“洛陽城裏輪回巷,輪回巷裏好回頭……”
隻聽那老人用沙啞啞的口音念道。那聲音好象北氓山上的老樹風響,聽得人心裏都荒涼了。然後他輕輕一歎:“可又有誰,生得正當意趣時,會省得回頭呢?”
他拍拍那外鄉人的肩:“年輕人,得回頭時好回頭了。”說完,他挾著個梆子,起身就要走。那外鄉人聽他說話隻說了一半,不由好奇,叫道:“老丈……”
那老人已歎道:“你還想問什麽?你是想知道當年餘國丈的事嗎?那段血案,如今算來已整十六年了。唉,就是當初造這個巷子的餘國丈,他作了這麽個‘輪回巷’,可他本人也不懂得及時回頭呀。”
那年輕人奇道:“餘國丈?”
隻聽那老人嘿然道:“別跟我說什麽你不識得餘國丈,雖說此事已過了一十有六年了。但年輕人,我認得你,你今天傍晚站在天津橋頭,天津橋上就出了場刺殺之事。你即為餘國丈報了大仇,為什麽還不走?雖說那仇不是殺一個於自望就可了結的。洛陽城裏輪回巷,輪回巷裏好回頭呀……”
說完,他的身影漸漸消失,巷中竟似又有一片輕煙升起,那外鄉子弟摸了摸自己的額頭,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在酒醉後做了一夢。
這一覺,那外鄉人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起來後,他才想起昨晚那夢遊似的經曆。正好小二進來送洗臉的熱水,他心意恍惚,順口問:“這洛陽城裏果真有個什麽輪回巷嗎?”
那小二笑著點點頭:“這可是有年頭的掌故了,客人從哪裏聽來?——據說,有些夜晚,陌生人被那巷子迷住了的話,會總以為那巷子是直的,走啊走啊走不到頭。偏那巷子裏又隻有一個門戶,於是生出好多怪異的傳說來。客人,那也隻是傳說,當不得真的。”
那年輕人正在擦臉的動作不由停了下來——原來,昨晚自己所經,並不是酒後一個荒誕的夢。那小夥計看著他剛拭淨後的英挺的臉孔,心裏不由就一聲輕讚。他心下看得舒服,口裏也就樂得話多一點:“那輪回巷據說還是當今聖上的國丈餘國丈在世時建的,稀奇古怪,大家都不知他建這麽個怪模怪樣的巷子作什麽,隻聽他說‘自有深意,自有深意’。唉,那巷子自當年餘國丈遇害,家裏人突然暴斃,空荒荒得沒人住也很有些年頭了,仔細一算……”他搬了搬手指,“也好有十六年了。”
那外鄉人一怔:“餘國丈遇害?”
那夥計一笑,看看外鄉人的臉,斷定他還是個踏實人,才把嘴湊上來低聲道:“客官你別跟人提是聽我說的。據說,當年餘國丈遇害,跟昨日於天津橋上遇刺的於自望大有幹聯。那餘國丈原是當今聖上當年最寵愛的妃子、‘昭儀宮’餘淑妃的生身老父。老頭兒五十多歲上才有此一女,一向愛如珍寶。他女兒也爭氣,才十六歲,就進了宮,入宮即受寵,後來前一個皇後去世,她又被冊封為皇後,她的老父也就自然成了國丈。但她命不好,封後十七天後就謝了世。皇上感念舊情,對餘家猶極為照顧,可餘家在七個月後也無端地就遭了滅門慘禍。慘禍發生時正適值餘國丈七十有三的壽辰,聽說他死前還做了一首詩,到死時還放在‘翰墨林’裝裱著沒來得及拿回來呢,裏麵有一句叫‘七十三翁旦暮身’,這可不是一語成讖?說來恐怖呀,他全家人都是莫名其妙地一夕之間就丟了人頭。有賀壽的第二天去,隻見滿庭滿院的無頭屍首,那賀壽的看過後都嚇瘋了。據說,那昨日剛被刺殺的洛陽尹於自望本來也姓餘,和這餘家還有著什麽親戚關係,自餘國丈遇害後,他就改姓於了,官也從外縣九品一擢而升為正五品,直到前兩年還把官作到洛陽守,提點洛陽城了。這可不是升了?客人你聽了就聽了,可別到處亂說啊。我總估摸著昨日那於自望的死跟這事兒還有關聯,但這隻是我們洛陽城裏底下的苦哈哈們的閑傳,也沒個影兒,開不得玩笑的。何況這兩天隻怕風聲緊。——對了,客官,你是怎麽知道輪回巷的?”
那外鄉人怔怔道:“我昨晚就走到那了呀,一進去裏麵就蓬起一片煙,還碰到了個老人,說了些怪話……”他話猶未完,已被那夥計瞠目打斷道:“老人?什麽樣的老人?是不是個看著好老好老,膝蓋都象直了的,提著個燈籠的人?”
那外鄉人點點頭。那夥計臉就白了:“媽呀,看來是真的,人家傳說每到春三月、月損之夜就會有餘國丈的冤魂歸來還魂,那事兒竟是真的!”
說完,他看了這個外鄉小夥兒一眼,雖對他相貌頗為滿意,猶怕從他身上沾上了那冤邪鬼氣般,再不敢搭言,提了那壺開水就急急地往外去了。
那外鄉人不由啞然失笑。他行遊萬裏,見識極多,自不會信這些鬼神之事。心裏略擱了擱,也就把這一夜奇遇的事摞下了。
說是摞下,可他那日吃中飯時,沒事兒和另一個店夥閑聊,不由又問了點兒那個餘國丈的事。餘淑妃封後的事在洛陽人心中似乎大是自豪,餘家也遺愛頗多,所以至今還有人掂記著,那店夥閑閑說起來時話裏還有一副惋惜的口氣。
吃罷飯,他又去馬棚轉了轉。他乘的馬兒極佳,風骨殊駿,竟是一匹上好‘斑騅’——那馬兒的右腹上明顯地有一條條明暗相間的黑赤花紋,隱如龍鱗,一看就知是塞上名駒與野馬雜交而生的良種。那外鄉人似極疼愛那匹馬兒,這幾日雖不太用得著它代步了,卻也特來照護一番。他隨身帶有一個長囊,囊中卻裝了一把劍,這一馬一劍似是身無長物的他最在意的兩樣物事了。他照看過馬返回房中後,就在那長布囊中把那把劍取出。劍長二尺有三,劍身不闊不狹,極為古樸大方,他看了劍柄上的兩個字,心思竟似癡了。那兩個字字跡雅秀,分明就是‘韓鍔’二字,這也是他的名字。而這兩個字,還是她——方檸三年前親手給他刻上的。
他凝目劍鋒,鋒上青寒一片,他此劍名為“長庚”。可“長庚”雖利,能斬決千兵萬刃,卻如此情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