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闈,玉峰書院共考中八十六名新科舉人,香山書院考中二十人。
再加上之前就是舉人的三十六人,共有142名科學門弟子獲得了此次會試的資格。
但有焦竑等五人,因家中父母祖父母忽然去世,不得不丁憂棄考,居喪沒有進京……這麽高的丁憂率並非科學門風水有問題,而是一種正常現象。
這年代人的壽限本來就不長,捱到子孫高中,都年紀大把了。子孫中舉後欣喜若狂、連日宴飲、飲酒過度、自然容易樂極生悲了。
是以最終137名弟子參加了此次會試,占總應試人數的7.2%。
此次隆慶五年會試的錄取率,是21%,也就是五名舉子中出一個進士。
但科學門弟子卻拿到了59.1%的錄取率,接近五名舉子中出三個進士……
如此恐怖的錄取率,徹底證明了科學就是科舉之學,就算不是專為科舉而生,但也絕對可以大幅提高科舉成績。這下趙公子再怎麽解釋,他們科學跟科舉沒關係,也沒人信了……
當然,這年代信息流動遲緩,不像後世那樣,放榜當天就會有高人,把科學門三代扒得幹幹淨淨。
在趙昊刻意低調的處理下,科學門弟子恐怖的錄取率,在半年後才被人察覺。然後香山書院和玉峰書院才被求學的士子踏破了門檻……
是以此時的香山書院,還保持著既往的寧靜。
書院中,八十一名中式舉人來不及慶祝,便迎來了他們期待已久的究極特訓,為下月十五日的殿試,做最後的準備!
而且趙老師會按照承諾,親自擔任究極特訓的主講人!
不少中式舉子,隻要一想到,終於有資格聽老師親自授課了,就忍不住激動的熱淚盈眶。
不是說師兄們教得不好,但身為弟子,卻一直沒有資格聆聽師父的教誨,讓他們始終清晰痛苦的意識著,自己隻是個微不足道的記名弟子……掛名的,不是真正的弟子。至少不會被老師放在心上的弟子!
如今,他們終於考中進士,可以成為正式弟子,親耳聆聽老師的教誨了。世上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沒有了!
趙公子絕不承認自己是在搞痞幼誒……
~~
春日的香山,雖然沒有深秋的滿山紅遍,但繁花遍野,姹紫嫣紅,同樣絢爛奪目。
因為香山是皇家產業,禁止采伐林木,得以保持著森林般的優美環境。在通往香山書院的山路兩側,參天大樹遮陽蔽日。斑駁的日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灑落道旁不知名的野花上。清風徐徐,拂動嫩綠的樹葉發出沙沙輕響,還有若隱若現的潺潺溪流聲,讓行人倍感愉悅。
趙公子便在山下下車,與前來迎接的餘有丁、王武陽等人,一邊沿著石階路緩緩走向書院山門,一邊心情愉快的聊著天。
大家都是老熟人,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那餘有丁。他號同麓,是申時行一科的探花,又同在翰林院多年,與申王二人私交甚篤。而且他是浙江寧波人,寧波一直想加入江南一體化,不想被邊緣化。
當時趙公子雖然弄出個江南經濟互助會,把寧紹台、徽池廣等幾個州府加進了那裏麵。但這種外圍組織,明擺著就差事兒。一年下來,果不其然,江南十府百業興旺,市麵眼見蒸蒸日上,士農工商都得到了不小的好處。整個一體化區域像磁石一樣,牢牢吸引著周邊地區的人與錢,飛速的向江南十府流動。
而那些外圍的州府,也就能跟著喝口湯,抵消人口和財富的外流,但想要跟上江南十府的變化,卻是萬萬不能的。
紹興、台州、徽州這些地方的人,覺得這樣也不差。但寧波就痛苦了。
因為寧波原本有市舶司,是大明對外貿易的中心,最繁華的商貿城市之一。但當年爭貢事件後,朝廷就關閉了市舶司。後來又把汪直在雙嶼建起來的國際貿易中心搗毀。
經這兩次沉重打擊,寧波元氣大傷,又是倭寇重點洗劫的目標……結果在寧波的富人北上省城、蘇州甚至金陵避禍。商人則南下閩粵繼續搞走私。寧波便徹底一蹶不振,終於退出了大明一線城市的行列。哪怕平定倭患這麽多年,也沒有絲毫起色。
眼見著江南十府一日千裏,把寧波越拉越遠,寧波的大戶們急在心裏,是最踴躍想要上江南這條船的。
以餘有丁的年紀,正好經曆了寧波由盛轉衰的四十年。他也想幫家鄉出把力,便想趁機遊說趙昊高抬貴手,讓寧波入夥。是以他對趙公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對他的弟子也是傾囊相授。
像這樣主動幫忙、盡心竭力且前途遠大的好朋友,自然會得到趙公子的尊敬和友誼。
“今次又要麻煩同麓兄了,真是過意不去啊。”趙昊笑著對身邊四十多歲的餘有丁道。
“哎,公子哪裏話,能被聘為終身教授,為書院出一份力,在下榮幸之至啊。”餘有丁哪怕有求於人,依然可以保持從容不迫的優雅道:“再說我一個窮翰林,也很需要這份豐厚的束脩啊。”
“說笑了說笑了。”趙公子哈哈大笑起來,餘有丁生平性闊,尤喜賓客,不設城府。這樣的人說自己窮,你可千萬別當真。
因為有一種窮,不是賺得太少,而是花的太多……
笑一陣,餘有丁不由感慨道:“公子對每一個弟子都盡心竭力,炊金饌玉,卻毫無所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讓人感佩莫名啊。”
“是啊,比咱們的老師強多了。”一旁王錫爵便大大咧咧道。
“那肯定沒法比。”餘有丁跟他脾氣差不多,馬上深以為然的點頭。
“唉,老師都去世了,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申時行雖然言語謹慎,但話裏也是認同的。
那位讓三人一致差評的老師,是他們那一科的座主,靠寫青詞入閣的‘青詞宰相’袁煒。
當時袁煒已經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也寫不出好文章了。於是每有應酬文字,或給嘉靖皇帝寫青詞,甚至是內閣中的公文,袁煒都要叫這三位一甲門生到他的私宅,代他起草。稍有不如意,先是厲聲嗬叱,繼而惡語相向。尤其他和餘有丁是同鄉,罵起人來就更不講究了。
有一次袁煒嫌他青詞寫的不好,竟大罵道:‘你怎麽得名‘有丁’呢?當呼為‘餘白丁’!’然後便一直這樣稱呼他,弄得到現在還有人在背後叫他‘餘白丁’。
袁煒此人還小氣至極,有時入直西苑,他竟將房門反鎖而去,而且屋內連飯食酒菜也不備,三個人從早至晚都餓著肚子,每每以菜色而歸……
不過他們的革命友誼也是那時候結下的。日後能空前絕後的同入內閣,也不排除有袁閣老‘地獄特訓’的功勞,雖然那並非他的本意。
~~
說笑間,眾人來到了參天古木掩映中的書院門前。
在香山書院周圍,廣種著無數高大的玉蘭,樹齡都有幾十上百年,為這個年輕的學校,平添了幾分底蘊。學校的大門樣式簡樸古拙,以兩根圓柱體的灰色花崗岩石柱為底座,以一個同樣材質,帶有刻花的等腰三角形為門頂。
陽刻在門上的‘香山書院’四個字法度嚴謹,毫不張揚,卻是當今聖上禦筆親題。
走進幾何圖形組成大門,眼前一片開闊,乃是書院操場。操場中央,有一座白牆黑磚,由正方形和圓形圖案組成的高高塔樓,那是原先寺廟的鍾樓……
按照趙公子的方案,負責監工的王武陽,將鍾樓加高了一倍。鍾樓頂部安裝了鍾機房,南北兩麵各安裝了直徑兩米的向外圓鍾麵,為書院晝夜報時。
雖然西洋鍾已經成為大明頂級富豪家中的標配,但就是照著人家的結構仿製,也依然用了弟子們大半年時間——目前鍾機房裏的零件,九成都是硬木所製,不過每天誤差不超過五分鍾,先湊合用幾年應該不成問題。
在吃透了鍾表原理後,天才的弟子們還用黃銅製造了一個偌大的地球儀,安裝在塔尖上。地球儀可以隨時間轉動,一天轉一圈。
於是王錫爵這個文科男,將這座塔樓稱之為‘科學頂個球’。
因為趙昊斥巨資建這座鍾樓,並不隻是為了報時,他還在鍾樓內部,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傅科擺。
為每個書院安裝一個傅科擺,作為科學的象征,是趙公子一直以來的夙願。
此物就是一個單擺而已,用途是證明地球自轉。但為了達到觀測效果,所以要建的足夠大。
長長的鍾擺有二十丈長,擺錘重五十六斤。懸掛塔樓內部頂端的橫梁上,橫梁和鍾擺連接處,是經過特殊設計的,以使摩擦減少到最低限度。
這種擺慣性和動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轉影響而自行擺動,並且擺動時間很長。
鍾擺底端鑄有一支鐵筆,每次擺動會在下麵平攤的白沙盤上留下一道劃痕。
按照人們的經驗,鍾擺應該始終在一個平麵上往複擺動,所以在沙盤上隻留下一道劃痕。
但觀測它實際的擺動軌跡,人們就會發現鍾擺每次擺動,都會稍稍偏離原軌跡,並發生旋轉。
而且在不同的緯度上,轉動周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北京,鍾擺的軌跡是順時針方向,30小時一個周期。
越往南轉動幅度越小,周期越長,在南京和廣州就能觀測出明顯區別。如果在赤道上建一個傅科擺,它將不會發生轉動。要是將來在南半球上建一個,轉動還將變成逆時針,從而用事實簡單清楚的證明了,地球是在圍繞地軸旋轉的。
不過目前隻有玉峰書院建有另一個傅科擺。當昆山來的弟子們發現一模一樣大小的傅科擺,在北京的轉動周期,居然縮短了十八個小時後,完全符合用書上公式計算的結果。就已經讓弟子們對地球是一個圍繞軸心轉動的圓球,深信不疑了。
因為還不信的都被開除了……
再加上之前就是舉人的三十六人,共有142名科學門弟子獲得了此次會試的資格。
但有焦竑等五人,因家中父母祖父母忽然去世,不得不丁憂棄考,居喪沒有進京……這麽高的丁憂率並非科學門風水有問題,而是一種正常現象。
這年代人的壽限本來就不長,捱到子孫高中,都年紀大把了。子孫中舉後欣喜若狂、連日宴飲、飲酒過度、自然容易樂極生悲了。
是以最終137名弟子參加了此次會試,占總應試人數的7.2%。
此次隆慶五年會試的錄取率,是21%,也就是五名舉子中出一個進士。
但科學門弟子卻拿到了59.1%的錄取率,接近五名舉子中出三個進士……
如此恐怖的錄取率,徹底證明了科學就是科舉之學,就算不是專為科舉而生,但也絕對可以大幅提高科舉成績。這下趙公子再怎麽解釋,他們科學跟科舉沒關係,也沒人信了……
當然,這年代信息流動遲緩,不像後世那樣,放榜當天就會有高人,把科學門三代扒得幹幹淨淨。
在趙昊刻意低調的處理下,科學門弟子恐怖的錄取率,在半年後才被人察覺。然後香山書院和玉峰書院才被求學的士子踏破了門檻……
是以此時的香山書院,還保持著既往的寧靜。
書院中,八十一名中式舉人來不及慶祝,便迎來了他們期待已久的究極特訓,為下月十五日的殿試,做最後的準備!
而且趙老師會按照承諾,親自擔任究極特訓的主講人!
不少中式舉子,隻要一想到,終於有資格聽老師親自授課了,就忍不住激動的熱淚盈眶。
不是說師兄們教得不好,但身為弟子,卻一直沒有資格聆聽師父的教誨,讓他們始終清晰痛苦的意識著,自己隻是個微不足道的記名弟子……掛名的,不是真正的弟子。至少不會被老師放在心上的弟子!
如今,他們終於考中進士,可以成為正式弟子,親耳聆聽老師的教誨了。世上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沒有了!
趙公子絕不承認自己是在搞痞幼誒……
~~
春日的香山,雖然沒有深秋的滿山紅遍,但繁花遍野,姹紫嫣紅,同樣絢爛奪目。
因為香山是皇家產業,禁止采伐林木,得以保持著森林般的優美環境。在通往香山書院的山路兩側,參天大樹遮陽蔽日。斑駁的日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灑落道旁不知名的野花上。清風徐徐,拂動嫩綠的樹葉發出沙沙輕響,還有若隱若現的潺潺溪流聲,讓行人倍感愉悅。
趙公子便在山下下車,與前來迎接的餘有丁、王武陽等人,一邊沿著石階路緩緩走向書院山門,一邊心情愉快的聊著天。
大家都是老熟人,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那餘有丁。他號同麓,是申時行一科的探花,又同在翰林院多年,與申王二人私交甚篤。而且他是浙江寧波人,寧波一直想加入江南一體化,不想被邊緣化。
當時趙公子雖然弄出個江南經濟互助會,把寧紹台、徽池廣等幾個州府加進了那裏麵。但這種外圍組織,明擺著就差事兒。一年下來,果不其然,江南十府百業興旺,市麵眼見蒸蒸日上,士農工商都得到了不小的好處。整個一體化區域像磁石一樣,牢牢吸引著周邊地區的人與錢,飛速的向江南十府流動。
而那些外圍的州府,也就能跟著喝口湯,抵消人口和財富的外流,但想要跟上江南十府的變化,卻是萬萬不能的。
紹興、台州、徽州這些地方的人,覺得這樣也不差。但寧波就痛苦了。
因為寧波原本有市舶司,是大明對外貿易的中心,最繁華的商貿城市之一。但當年爭貢事件後,朝廷就關閉了市舶司。後來又把汪直在雙嶼建起來的國際貿易中心搗毀。
經這兩次沉重打擊,寧波元氣大傷,又是倭寇重點洗劫的目標……結果在寧波的富人北上省城、蘇州甚至金陵避禍。商人則南下閩粵繼續搞走私。寧波便徹底一蹶不振,終於退出了大明一線城市的行列。哪怕平定倭患這麽多年,也沒有絲毫起色。
眼見著江南十府一日千裏,把寧波越拉越遠,寧波的大戶們急在心裏,是最踴躍想要上江南這條船的。
以餘有丁的年紀,正好經曆了寧波由盛轉衰的四十年。他也想幫家鄉出把力,便想趁機遊說趙昊高抬貴手,讓寧波入夥。是以他對趙公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對他的弟子也是傾囊相授。
像這樣主動幫忙、盡心竭力且前途遠大的好朋友,自然會得到趙公子的尊敬和友誼。
“今次又要麻煩同麓兄了,真是過意不去啊。”趙昊笑著對身邊四十多歲的餘有丁道。
“哎,公子哪裏話,能被聘為終身教授,為書院出一份力,在下榮幸之至啊。”餘有丁哪怕有求於人,依然可以保持從容不迫的優雅道:“再說我一個窮翰林,也很需要這份豐厚的束脩啊。”
“說笑了說笑了。”趙公子哈哈大笑起來,餘有丁生平性闊,尤喜賓客,不設城府。這樣的人說自己窮,你可千萬別當真。
因為有一種窮,不是賺得太少,而是花的太多……
笑一陣,餘有丁不由感慨道:“公子對每一個弟子都盡心竭力,炊金饌玉,卻毫無所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讓人感佩莫名啊。”
“是啊,比咱們的老師強多了。”一旁王錫爵便大大咧咧道。
“那肯定沒法比。”餘有丁跟他脾氣差不多,馬上深以為然的點頭。
“唉,老師都去世了,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申時行雖然言語謹慎,但話裏也是認同的。
那位讓三人一致差評的老師,是他們那一科的座主,靠寫青詞入閣的‘青詞宰相’袁煒。
當時袁煒已經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也寫不出好文章了。於是每有應酬文字,或給嘉靖皇帝寫青詞,甚至是內閣中的公文,袁煒都要叫這三位一甲門生到他的私宅,代他起草。稍有不如意,先是厲聲嗬叱,繼而惡語相向。尤其他和餘有丁是同鄉,罵起人來就更不講究了。
有一次袁煒嫌他青詞寫的不好,竟大罵道:‘你怎麽得名‘有丁’呢?當呼為‘餘白丁’!’然後便一直這樣稱呼他,弄得到現在還有人在背後叫他‘餘白丁’。
袁煒此人還小氣至極,有時入直西苑,他竟將房門反鎖而去,而且屋內連飯食酒菜也不備,三個人從早至晚都餓著肚子,每每以菜色而歸……
不過他們的革命友誼也是那時候結下的。日後能空前絕後的同入內閣,也不排除有袁閣老‘地獄特訓’的功勞,雖然那並非他的本意。
~~
說笑間,眾人來到了參天古木掩映中的書院門前。
在香山書院周圍,廣種著無數高大的玉蘭,樹齡都有幾十上百年,為這個年輕的學校,平添了幾分底蘊。學校的大門樣式簡樸古拙,以兩根圓柱體的灰色花崗岩石柱為底座,以一個同樣材質,帶有刻花的等腰三角形為門頂。
陽刻在門上的‘香山書院’四個字法度嚴謹,毫不張揚,卻是當今聖上禦筆親題。
走進幾何圖形組成大門,眼前一片開闊,乃是書院操場。操場中央,有一座白牆黑磚,由正方形和圓形圖案組成的高高塔樓,那是原先寺廟的鍾樓……
按照趙公子的方案,負責監工的王武陽,將鍾樓加高了一倍。鍾樓頂部安裝了鍾機房,南北兩麵各安裝了直徑兩米的向外圓鍾麵,為書院晝夜報時。
雖然西洋鍾已經成為大明頂級富豪家中的標配,但就是照著人家的結構仿製,也依然用了弟子們大半年時間——目前鍾機房裏的零件,九成都是硬木所製,不過每天誤差不超過五分鍾,先湊合用幾年應該不成問題。
在吃透了鍾表原理後,天才的弟子們還用黃銅製造了一個偌大的地球儀,安裝在塔尖上。地球儀可以隨時間轉動,一天轉一圈。
於是王錫爵這個文科男,將這座塔樓稱之為‘科學頂個球’。
因為趙昊斥巨資建這座鍾樓,並不隻是為了報時,他還在鍾樓內部,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傅科擺。
為每個書院安裝一個傅科擺,作為科學的象征,是趙公子一直以來的夙願。
此物就是一個單擺而已,用途是證明地球自轉。但為了達到觀測效果,所以要建的足夠大。
長長的鍾擺有二十丈長,擺錘重五十六斤。懸掛塔樓內部頂端的橫梁上,橫梁和鍾擺連接處,是經過特殊設計的,以使摩擦減少到最低限度。
這種擺慣性和動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轉影響而自行擺動,並且擺動時間很長。
鍾擺底端鑄有一支鐵筆,每次擺動會在下麵平攤的白沙盤上留下一道劃痕。
按照人們的經驗,鍾擺應該始終在一個平麵上往複擺動,所以在沙盤上隻留下一道劃痕。
但觀測它實際的擺動軌跡,人們就會發現鍾擺每次擺動,都會稍稍偏離原軌跡,並發生旋轉。
而且在不同的緯度上,轉動周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北京,鍾擺的軌跡是順時針方向,30小時一個周期。
越往南轉動幅度越小,周期越長,在南京和廣州就能觀測出明顯區別。如果在赤道上建一個傅科擺,它將不會發生轉動。要是將來在南半球上建一個,轉動還將變成逆時針,從而用事實簡單清楚的證明了,地球是在圍繞地軸旋轉的。
不過目前隻有玉峰書院建有另一個傅科擺。當昆山來的弟子們發現一模一樣大小的傅科擺,在北京的轉動周期,居然縮短了十八個小時後,完全符合用書上公式計算的結果。就已經讓弟子們對地球是一個圍繞軸心轉動的圓球,深信不疑了。
因為還不信的都被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