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李元驚訝地說:“這幾年她神誌不清,行動拘束,難得走了運道,清醒沒多少時日,就遞上一道這般令人捉摸不透的折子?”
“告訴父皇,你的看法。”
“父皇英明決斷”
“朕問你,允還是不允。”
替帝王做決定乃是大忌,李元自是不敢大意,他的父皇卻不容他拒絕。
“不該。”
見李元目光古怪,晟帝問:“把你心裏想的,好好說給父皇聽。”
“回父皇的話,兒臣揣摩,李嬅此舉是緩兵之計。女子比起男子,還是要怕死些的。父皇允準她禁足,恰恰是成全她。”
“繼續”
李元的見解正是晟帝心中所想,晟帝示意李元不必再跪著。
“兒臣從民間聽得一句俗語:‘好死不如賴活’,是公主,李嬅才能錦衣玉食。她清楚自己死期將近,又不想死,所以先示弱,她清楚她於父皇還有用處,父皇不會短了她的衣食用度,所以自請禁足。”
“她能想到的保命計策,無非就是藏著父皇想要的東西,一日一日拖延。”
“你有沒有法子替父皇撬開那死丫頭的嘴?”
“除非李嬅再度癡傻,否則她絕不會讓自己失去唯一的保命籌碼。”李元道。
傳國玉璽意味著正統,傳國玉璽不拿在自己手裏,總是難以安心,晟帝沉悶地喘了一口粗氣,“朕已經與她耗了四年了,難不成,她還想再拖延個十年二十年?”
李元還未接話,晟帝道:“她自請禁足,朕便讓她禁足,她還當朕怕她?哼!朕便讓她看看,朕到底怕不怕!她傷了朕的驃騎大將軍,自明日起,朕廢了她定華長公主的封號,收回給她的封邑、奴仆、將她貶為庶人,斷了她的錦衣玉食,隻留下個空宅子,朕看她能撐得住幾日!”
“父皇打算讓李嬅活活餓死?”
“她撐不住,難說就服軟了。”
“父皇,兒臣拙見,使不得。”
晟帝方撩龍袍落座於龍椅,立即肅聲質問李元:“如何使不得?將她廢為庶人使不得,還是餓死她使不得?她裝模作樣,朕讓她再順服些又如何?”
李元汗顏,“父皇,都使不得。”
“你說什麽!”
晟帝龍目圓瞪,李元又看見了那位命令他弑父殺君的帝王。
上一回,這位帝王將一把寶劍拋到他麵前,這一回,這位帝王扔給他的是白封奏折。
“自己打開看看,朕不信你看不出落筆之人城府有多深!朕教過你,不要襄助你的敵人。”
帝王扔給李元的折子,正是從定華長公主府送來的那份奏折,李元俯身看了看,猶豫是否該撿起來,晟帝道:“朕讓你看,你就看!你母妃一心盼著朕立你做太子,旁的皇子笨的笨,無能的無能,你真正的對手在這兒。”
“父皇,兒臣不敢覬覦東宮之位。”
“朕讓你看。”
晟帝早問過李元如何看待李嬅自請禁足,奏折大意已經明了,晟帝點名要李元看,李元知道奏折中還有乾坤,他拾起奏折,細致閱讀。
這是一份格式工整的奏折,行列排布疏密得當,直畫利落,曲畫飄逸,有海納百川之磅礴,亦不失和風細雨之細膩。
臣李嬅,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奏為請罪事。
竊雲雲,亡羊補牢,聞過則喜,端陽宮宴,臣之行止言語觸怒龍顏,宴罷思及,懺悔再三。伏願陛下聖鑒,允臣自行禁足三月,靜思己過、靜思己行。
臣聞去歲天災降臨,南境多有流離失所、鰥寡孤獨,蒲月又至,氣象變幻無常,廉纖洪霖未有定數,臣當虔誠參佛,抄錄經文,祈禱風調雨順、安定和樂。
君子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又聞自古多崇聖君,臣粘貼榜文,招攬天下名廚數名,本為感念先祖佑臣大病得除。臣自知離京無望,陛下勤政,分身乏術,或可降旨於五皇子,遣五皇子擇時赴隴西,代陛下祭祀先祖,尋慰皇族宗親。天下歸心,謠言不存,君位安如泰山,大晟山河永固。
慶隆四年五月初五,定華長公主李嬅稽首再拜謹奏。
一字一句默讀完,李元歎服,他抬首看向龍椅方向,晟帝道:“如何?”
“粗看,寫這封折子的人不以皇室公主自居,隻將自己當做父皇的臣子,她自請禁足,願意抄寫佛經思過、祈福,又獻上大禮,替父皇收攏民心,態度之誠懇,用詞之謙卑,是用心悔過。”
晟帝冷哼一聲,李元道:“可細品之下,某些詞句模棱兩可。開篇她自請禁足三月,保證靜思己過,意思完整。又加了一句‘靜思己行’,未免贅餘。她並非粗心大意之人,這‘靜思己行’,與‘靜思己過’,含義不盡相同。若兒臣猜得不錯,她這是說,她會認真回憶父皇所想知道之事。”
“慣會耍滑頭,小丫頭片子敢威脅朕。”晟帝咬牙切齒道。
“氣象變幻莫測,自當祈禱風調雨順,她又加了一句安定和樂,兒臣也覺得有些不對勁。”
“現在你還覺得,宴席上為她求情,你不後悔?”
“父皇,兒臣拙見,父皇不單要答應她禁足三月,而且不可動她的定華長公主封號,仍使她安享長公主尊榮。”
“愚不可及!”
李元才把奏折送回禦案,晟帝怒發衝冠,李元後退幾步,恭敬站定,勸道:“李嬅的確怕死,但威逼利誘這招用在她身上無用。兒臣以為,父皇倒不如先給她些甜頭,叫她放鬆警惕。”
“放放鬆鬆,她豈不是更不會交代!”
“父皇,李嬅以退讓自保,她隻怕是以為她退讓父皇就不會先動她,她分明可以請求長久禁足,拖延越久,她也就能活得越久,她為何隻想禁足三月?她是沉得住氣的人,不是耐不住寂寞。”
李元說到被晟帝忽略的字眼,晟帝怒意稍散,晟帝想起了李嬅所說的所謂百萬大軍。
大晟境內突然冒出一支百萬大軍,他這一國之君不可能毫無察覺,李嬅手上不可能有這麽多的力量,但是,沒有百萬,未必沒有數萬。
他已派人查探李嬅的軍隊藏身於何地,暫時沒查出來,他在查,李嬅未必沒有行動,三個月於李嬅而言,意味著什麽?
“你是朕的兒子,這皇位,朕是要傳給你的。如何處置李嬅,為的是你自己,你要想清楚。”
“父皇,三個月是緩衝,李嬅那麽想活,她必然要抓緊這三個月做些對她有利之事,她非柔弱嬌花,就算自請禁足,難說她會不會深夜出行。兒臣若是她,會利用這三個月,將手中的籌碼藏得更隱蔽,甚至尋找新的籌碼。何不如先讓她得意,等到她有所行動,派人悄悄跟蹤。”分析完,李元靜默等待。
大殿外的夜色更加濃重了,晟帝朝李元擺擺手,“朕,依你所言,下去吧。”
“告訴父皇,你的看法。”
“父皇英明決斷”
“朕問你,允還是不允。”
替帝王做決定乃是大忌,李元自是不敢大意,他的父皇卻不容他拒絕。
“不該。”
見李元目光古怪,晟帝問:“把你心裏想的,好好說給父皇聽。”
“回父皇的話,兒臣揣摩,李嬅此舉是緩兵之計。女子比起男子,還是要怕死些的。父皇允準她禁足,恰恰是成全她。”
“繼續”
李元的見解正是晟帝心中所想,晟帝示意李元不必再跪著。
“兒臣從民間聽得一句俗語:‘好死不如賴活’,是公主,李嬅才能錦衣玉食。她清楚自己死期將近,又不想死,所以先示弱,她清楚她於父皇還有用處,父皇不會短了她的衣食用度,所以自請禁足。”
“她能想到的保命計策,無非就是藏著父皇想要的東西,一日一日拖延。”
“你有沒有法子替父皇撬開那死丫頭的嘴?”
“除非李嬅再度癡傻,否則她絕不會讓自己失去唯一的保命籌碼。”李元道。
傳國玉璽意味著正統,傳國玉璽不拿在自己手裏,總是難以安心,晟帝沉悶地喘了一口粗氣,“朕已經與她耗了四年了,難不成,她還想再拖延個十年二十年?”
李元還未接話,晟帝道:“她自請禁足,朕便讓她禁足,她還當朕怕她?哼!朕便讓她看看,朕到底怕不怕!她傷了朕的驃騎大將軍,自明日起,朕廢了她定華長公主的封號,收回給她的封邑、奴仆、將她貶為庶人,斷了她的錦衣玉食,隻留下個空宅子,朕看她能撐得住幾日!”
“父皇打算讓李嬅活活餓死?”
“她撐不住,難說就服軟了。”
“父皇,兒臣拙見,使不得。”
晟帝方撩龍袍落座於龍椅,立即肅聲質問李元:“如何使不得?將她廢為庶人使不得,還是餓死她使不得?她裝模作樣,朕讓她再順服些又如何?”
李元汗顏,“父皇,都使不得。”
“你說什麽!”
晟帝龍目圓瞪,李元又看見了那位命令他弑父殺君的帝王。
上一回,這位帝王將一把寶劍拋到他麵前,這一回,這位帝王扔給他的是白封奏折。
“自己打開看看,朕不信你看不出落筆之人城府有多深!朕教過你,不要襄助你的敵人。”
帝王扔給李元的折子,正是從定華長公主府送來的那份奏折,李元俯身看了看,猶豫是否該撿起來,晟帝道:“朕讓你看,你就看!你母妃一心盼著朕立你做太子,旁的皇子笨的笨,無能的無能,你真正的對手在這兒。”
“父皇,兒臣不敢覬覦東宮之位。”
“朕讓你看。”
晟帝早問過李元如何看待李嬅自請禁足,奏折大意已經明了,晟帝點名要李元看,李元知道奏折中還有乾坤,他拾起奏折,細致閱讀。
這是一份格式工整的奏折,行列排布疏密得當,直畫利落,曲畫飄逸,有海納百川之磅礴,亦不失和風細雨之細膩。
臣李嬅,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奏為請罪事。
竊雲雲,亡羊補牢,聞過則喜,端陽宮宴,臣之行止言語觸怒龍顏,宴罷思及,懺悔再三。伏願陛下聖鑒,允臣自行禁足三月,靜思己過、靜思己行。
臣聞去歲天災降臨,南境多有流離失所、鰥寡孤獨,蒲月又至,氣象變幻無常,廉纖洪霖未有定數,臣當虔誠參佛,抄錄經文,祈禱風調雨順、安定和樂。
君子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又聞自古多崇聖君,臣粘貼榜文,招攬天下名廚數名,本為感念先祖佑臣大病得除。臣自知離京無望,陛下勤政,分身乏術,或可降旨於五皇子,遣五皇子擇時赴隴西,代陛下祭祀先祖,尋慰皇族宗親。天下歸心,謠言不存,君位安如泰山,大晟山河永固。
慶隆四年五月初五,定華長公主李嬅稽首再拜謹奏。
一字一句默讀完,李元歎服,他抬首看向龍椅方向,晟帝道:“如何?”
“粗看,寫這封折子的人不以皇室公主自居,隻將自己當做父皇的臣子,她自請禁足,願意抄寫佛經思過、祈福,又獻上大禮,替父皇收攏民心,態度之誠懇,用詞之謙卑,是用心悔過。”
晟帝冷哼一聲,李元道:“可細品之下,某些詞句模棱兩可。開篇她自請禁足三月,保證靜思己過,意思完整。又加了一句‘靜思己行’,未免贅餘。她並非粗心大意之人,這‘靜思己行’,與‘靜思己過’,含義不盡相同。若兒臣猜得不錯,她這是說,她會認真回憶父皇所想知道之事。”
“慣會耍滑頭,小丫頭片子敢威脅朕。”晟帝咬牙切齒道。
“氣象變幻莫測,自當祈禱風調雨順,她又加了一句安定和樂,兒臣也覺得有些不對勁。”
“現在你還覺得,宴席上為她求情,你不後悔?”
“父皇,兒臣拙見,父皇不單要答應她禁足三月,而且不可動她的定華長公主封號,仍使她安享長公主尊榮。”
“愚不可及!”
李元才把奏折送回禦案,晟帝怒發衝冠,李元後退幾步,恭敬站定,勸道:“李嬅的確怕死,但威逼利誘這招用在她身上無用。兒臣以為,父皇倒不如先給她些甜頭,叫她放鬆警惕。”
“放放鬆鬆,她豈不是更不會交代!”
“父皇,李嬅以退讓自保,她隻怕是以為她退讓父皇就不會先動她,她分明可以請求長久禁足,拖延越久,她也就能活得越久,她為何隻想禁足三月?她是沉得住氣的人,不是耐不住寂寞。”
李元說到被晟帝忽略的字眼,晟帝怒意稍散,晟帝想起了李嬅所說的所謂百萬大軍。
大晟境內突然冒出一支百萬大軍,他這一國之君不可能毫無察覺,李嬅手上不可能有這麽多的力量,但是,沒有百萬,未必沒有數萬。
他已派人查探李嬅的軍隊藏身於何地,暫時沒查出來,他在查,李嬅未必沒有行動,三個月於李嬅而言,意味著什麽?
“你是朕的兒子,這皇位,朕是要傳給你的。如何處置李嬅,為的是你自己,你要想清楚。”
“父皇,三個月是緩衝,李嬅那麽想活,她必然要抓緊這三個月做些對她有利之事,她非柔弱嬌花,就算自請禁足,難說她會不會深夜出行。兒臣若是她,會利用這三個月,將手中的籌碼藏得更隱蔽,甚至尋找新的籌碼。何不如先讓她得意,等到她有所行動,派人悄悄跟蹤。”分析完,李元靜默等待。
大殿外的夜色更加濃重了,晟帝朝李元擺擺手,“朕,依你所言,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