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台換先,由彭高祺執紅先行。
炮二平五,當頭炮,先聲奪人。
王丹後手,馬8進7。
彭高祺跳右正馬,出右直車,按部就班。
王丹起屏風馬,出左直車,堂堂正正。
紅進七兵(左),黑進7卒。
彭高祺沒有進車過河,走中炮過河車這路對攻比較激烈的變化。
炮八平七。
五七炮互進七兵對屏風馬。
王丹瞬間坐直了身體,嚴陣以待,休息室裏,中原第一的眾人也都個個神色嚴肅。
要來了,西北彭家家傳絕學。
無堅不摧,蓋馬三錘!
馬克老師消失了許久,此時乖乖當起學生,請教問道:“什麽是蓋馬三錘啊?”
嶽山解釋道:“蓋馬三錘是當年西北棋聖彭述聖首創的一路開局陣法,他曾以此挫敗各路強敵,名噪一時,後來這路開局又經過彭家幾代棋手苦心鑽研,推陳出新,威力更強,遂成彭家絕學。”
馬老師盯著棋盤看了半天,沒看明白:“這不就是五七炮嗎,哪裏來的蓋馬,三錘又從何談起?”
嶽山道:“五七炮進七兵隻是擺開陣勢,下麵才要發威呢。
彭老前輩曾將蓋馬三錘的走法概括成四句口訣,傳授開來:
右炮平中起左兵,
馬從九路起橫行。
當門擇道覷方便,
七路安雷強渡驚。
即以五七炮進七兵開局,後麵借用七路炮強渡七兵,使對手飛高象吃兵,這樣對手的3路馬就會受到重重壓製,前路不暢,所以叫‘蓋馬’,而己方的左馬從邊路出擊,一路橫行,連跳三步,躍至中路河口,十分活躍,此為‘三錘’。”
雷振東道:“蓋馬三錘固然威名赫赫,丹丹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對開局的研究可是很深刻的,看她如何應對。”
王丹炮2進4,伸炮過河,積極反擊。
彭高祺車二進四,右車巡河,既是搶占空間,防止被黑左炮壓在家中,也是調動紅右炮打過來,否則下一步挺起三兵(右)兌掉,黑炮就打不著了,等於白來。
王丹果然炮打三兵(紅左),先得實惠再說。
這手棋還瞄住了底相,彭高祺相三進一,底相飛邊,暫避炮火。
王丹走士4進5,補一手中士,穩固中防,不能不把紅方中炮當回事兒。
彭高祺馬八進九,左馬屯邊。
“馬從九路起橫行,這是第一錘。”
王丹未雨綢繆,象3進5,飛起中象,同時為出貼將車打通道路。
彭高祺兵七進一,強渡過河。
“七路安雷強渡驚。”
“黑不能進3卒吃兵,否則七路炮打馬得子,隻有象5進3,飛高象踩兵,踩完高象還落不回去,等於一串都被紅炮拉住。
如此一來,3路馬前麵有卒,卒前有象,就被死死的蓋在了下麵。”
想了一下,嶽山又道:“蓋馬三錘發展到如今,已經不單指一路變化,而是一種十分成熟有效的行棋思路,所用已不止在中炮局裏,也不是先手方專用。
那就是充分發揮兵底炮(卒底炮)的威力,通過棄兵(卒)等手段,達到攻擊壓迫對手三七路線的正馬和底相的目的,同時為自己的邊馬快速出擊開辟了一條新的路線。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手段,邊馬的生命力才逐漸旺盛起來,和兵底炮(卒底炮)配合使用,在現代布局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馬老師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原來如此,我說呢,要是隻有一招,再怎麽厲害也被人拆透了,怎麽可能傳這麽多代呢。”
新鳳蘭道:“招式變化會老舊過時,戰略思想卻可以經久不衰,曆久彌新,這才是象棋活的生命力。”
嶽山讚同的點點頭,又道:“說來同在七兵體係,蓋馬三錘和過河車倒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炮七兵過河車,是以過河車攻擊壓製黑7路馬,在右翼展開攻擊。
蓋馬三錘則是充分發揮左側七路炮的威力,隔空遙製黑的3路馬,雖然沒有過河車那麽簡單粗暴,但是勝在內斂,鋒芒含而不漏,應對不當的話,局麵同樣會很被動。
這一左一右,雖然方向相反,本質卻是一樣,都是‘開局攻弱馬’的戰略思想體現。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七兵體係總體上比三兵體係侵略性更強,變化更加激烈,就是因為紅方這樣,開局未幾便對黑方展開壓迫性進攻,迫使黑方不得不針鋒相對。”
嶽山說著說著,從蓋馬三錘扯到了天邊,把眾人都驚呆了,我們看的是同一盤棋嗎?怎麽境界差這麽遠?
“你是個象棋理論家啊。”
連新鳳蘭都忍不住讚道:“我見過很多頂尖高手,棋力肯定強過你,但他們不會像你這樣考慮問題。”
嶽山道:“棋手還是要戰績為王,贏棋才是王道,否則不成了紙上談兵的趙括了嘛。”
新鳳蘭知他之意,遂不再多言。
說回棋局,馬老師受了這麽久的教育,也開始舉一反三了:“現在紅方‘蓋馬’完成了,那下一步就是‘三錘’了吧。可是現在黑炮在兵林守著,紅方的邊馬橫著跳不上去啊,這第二錘豈不是落不下來?”
“落得下來的。”嶽山道:“現在正要落錘。”
話音未落,彭高祺炮七進一,進炮兌炮。
黑炮無處可逃,隻有打過來兌掉。
彭高祺馬九進七踩炮。
這是第二錘。
“黑3路馬一時出不來,七路炮已經完成了蓋馬的任務,接下來就要為邊馬出擊舍生取義了。
蓋馬三錘是製敵馬,活己馬的戰術,七路炮在這裏麵起到了關鍵作用。”
馬老師急道:“這樣下法,紅方得償所願,豈不是大占便宜?”
嶽山搖搖頭:“這卻未必。”接著解釋道:
“紅方雖然雙馬活躍,卻棄掉了三七兩路兵,也算是一類‘五七炮雙棄兵’的變化。
這路變化,紅方取攻勢,黑方取實利,各有所得,仔細計較,還是勢均力敵,也隻有如此,這類開局才能流傳,否則吃虧的一方怎麽肯走這路變化。
彭家擅長蓋馬三錘,並不是指在這裏麵藏了多少飛刀,經過這麽多年,再深的飛刀也早被拆透了。
實際是他們善於把握這種取勢的局麵,能發揮雙馬活躍的長處,揚長避短,自然勝多負少。
反過來,那些行棋周到嚴密,殘棋精妙細膩的,就喜歡後手取實利,多兩卒,便於久戰。”
雷振東道:“丹丹肯接受這路變化,自然是認為自己能降得住她。
這很冒險,但收益也很高,蓋馬三錘是彭家的鎮山寶,這一仗要是贏了,長安隊的精氣神就都被打散了,後麵兩台會好下得多。”
究竟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炮二平五,當頭炮,先聲奪人。
王丹後手,馬8進7。
彭高祺跳右正馬,出右直車,按部就班。
王丹起屏風馬,出左直車,堂堂正正。
紅進七兵(左),黑進7卒。
彭高祺沒有進車過河,走中炮過河車這路對攻比較激烈的變化。
炮八平七。
五七炮互進七兵對屏風馬。
王丹瞬間坐直了身體,嚴陣以待,休息室裏,中原第一的眾人也都個個神色嚴肅。
要來了,西北彭家家傳絕學。
無堅不摧,蓋馬三錘!
馬克老師消失了許久,此時乖乖當起學生,請教問道:“什麽是蓋馬三錘啊?”
嶽山解釋道:“蓋馬三錘是當年西北棋聖彭述聖首創的一路開局陣法,他曾以此挫敗各路強敵,名噪一時,後來這路開局又經過彭家幾代棋手苦心鑽研,推陳出新,威力更強,遂成彭家絕學。”
馬老師盯著棋盤看了半天,沒看明白:“這不就是五七炮嗎,哪裏來的蓋馬,三錘又從何談起?”
嶽山道:“五七炮進七兵隻是擺開陣勢,下麵才要發威呢。
彭老前輩曾將蓋馬三錘的走法概括成四句口訣,傳授開來:
右炮平中起左兵,
馬從九路起橫行。
當門擇道覷方便,
七路安雷強渡驚。
即以五七炮進七兵開局,後麵借用七路炮強渡七兵,使對手飛高象吃兵,這樣對手的3路馬就會受到重重壓製,前路不暢,所以叫‘蓋馬’,而己方的左馬從邊路出擊,一路橫行,連跳三步,躍至中路河口,十分活躍,此為‘三錘’。”
雷振東道:“蓋馬三錘固然威名赫赫,丹丹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對開局的研究可是很深刻的,看她如何應對。”
王丹炮2進4,伸炮過河,積極反擊。
彭高祺車二進四,右車巡河,既是搶占空間,防止被黑左炮壓在家中,也是調動紅右炮打過來,否則下一步挺起三兵(右)兌掉,黑炮就打不著了,等於白來。
王丹果然炮打三兵(紅左),先得實惠再說。
這手棋還瞄住了底相,彭高祺相三進一,底相飛邊,暫避炮火。
王丹走士4進5,補一手中士,穩固中防,不能不把紅方中炮當回事兒。
彭高祺馬八進九,左馬屯邊。
“馬從九路起橫行,這是第一錘。”
王丹未雨綢繆,象3進5,飛起中象,同時為出貼將車打通道路。
彭高祺兵七進一,強渡過河。
“七路安雷強渡驚。”
“黑不能進3卒吃兵,否則七路炮打馬得子,隻有象5進3,飛高象踩兵,踩完高象還落不回去,等於一串都被紅炮拉住。
如此一來,3路馬前麵有卒,卒前有象,就被死死的蓋在了下麵。”
想了一下,嶽山又道:“蓋馬三錘發展到如今,已經不單指一路變化,而是一種十分成熟有效的行棋思路,所用已不止在中炮局裏,也不是先手方專用。
那就是充分發揮兵底炮(卒底炮)的威力,通過棄兵(卒)等手段,達到攻擊壓迫對手三七路線的正馬和底相的目的,同時為自己的邊馬快速出擊開辟了一條新的路線。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手段,邊馬的生命力才逐漸旺盛起來,和兵底炮(卒底炮)配合使用,在現代布局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馬老師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原來如此,我說呢,要是隻有一招,再怎麽厲害也被人拆透了,怎麽可能傳這麽多代呢。”
新鳳蘭道:“招式變化會老舊過時,戰略思想卻可以經久不衰,曆久彌新,這才是象棋活的生命力。”
嶽山讚同的點點頭,又道:“說來同在七兵體係,蓋馬三錘和過河車倒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炮七兵過河車,是以過河車攻擊壓製黑7路馬,在右翼展開攻擊。
蓋馬三錘則是充分發揮左側七路炮的威力,隔空遙製黑的3路馬,雖然沒有過河車那麽簡單粗暴,但是勝在內斂,鋒芒含而不漏,應對不當的話,局麵同樣會很被動。
這一左一右,雖然方向相反,本質卻是一樣,都是‘開局攻弱馬’的戰略思想體現。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七兵體係總體上比三兵體係侵略性更強,變化更加激烈,就是因為紅方這樣,開局未幾便對黑方展開壓迫性進攻,迫使黑方不得不針鋒相對。”
嶽山說著說著,從蓋馬三錘扯到了天邊,把眾人都驚呆了,我們看的是同一盤棋嗎?怎麽境界差這麽遠?
“你是個象棋理論家啊。”
連新鳳蘭都忍不住讚道:“我見過很多頂尖高手,棋力肯定強過你,但他們不會像你這樣考慮問題。”
嶽山道:“棋手還是要戰績為王,贏棋才是王道,否則不成了紙上談兵的趙括了嘛。”
新鳳蘭知他之意,遂不再多言。
說回棋局,馬老師受了這麽久的教育,也開始舉一反三了:“現在紅方‘蓋馬’完成了,那下一步就是‘三錘’了吧。可是現在黑炮在兵林守著,紅方的邊馬橫著跳不上去啊,這第二錘豈不是落不下來?”
“落得下來的。”嶽山道:“現在正要落錘。”
話音未落,彭高祺炮七進一,進炮兌炮。
黑炮無處可逃,隻有打過來兌掉。
彭高祺馬九進七踩炮。
這是第二錘。
“黑3路馬一時出不來,七路炮已經完成了蓋馬的任務,接下來就要為邊馬出擊舍生取義了。
蓋馬三錘是製敵馬,活己馬的戰術,七路炮在這裏麵起到了關鍵作用。”
馬老師急道:“這樣下法,紅方得償所願,豈不是大占便宜?”
嶽山搖搖頭:“這卻未必。”接著解釋道:
“紅方雖然雙馬活躍,卻棄掉了三七兩路兵,也算是一類‘五七炮雙棄兵’的變化。
這路變化,紅方取攻勢,黑方取實利,各有所得,仔細計較,還是勢均力敵,也隻有如此,這類開局才能流傳,否則吃虧的一方怎麽肯走這路變化。
彭家擅長蓋馬三錘,並不是指在這裏麵藏了多少飛刀,經過這麽多年,再深的飛刀也早被拆透了。
實際是他們善於把握這種取勢的局麵,能發揮雙馬活躍的長處,揚長避短,自然勝多負少。
反過來,那些行棋周到嚴密,殘棋精妙細膩的,就喜歡後手取實利,多兩卒,便於久戰。”
雷振東道:“丹丹肯接受這路變化,自然是認為自己能降得住她。
這很冒險,但收益也很高,蓋馬三錘是彭家的鎮山寶,這一仗要是贏了,長安隊的精氣神就都被打散了,後麵兩台會好下得多。”
究竟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