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早朝。
劉寬天沒亮就起床,略帶擔憂地去了,迷迷瞪瞪地聽了一個時辰,卻沒聽見有誰上奏動力研究所發生爆炸的事。
這讓他和蘇銓都鬆了口氣。
兩人正糊塗著,下朝後便被宦官叫住,一起帶去了奉先殿。
朱元璋、朱標都在,於是劉寬、蘇銓一一行禮。
然後就見朱元璋抽出幾份奏本,道:“這幾份奏本都是關於動力研究所爆炸之事的,有質疑火車能否造的,也有讓朕派人徹查此事、追究責任的,還有建議派人監督以免發生類似事故的。”
說完,朱元璋就將手中的幾份奏本扔進了旁邊裝廢紙的簍子裏。
“朕早就知道,朝野不知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你們科技司做事,你們但凡有一點過錯,便會有人說三道四。”
“但這些人也就動動嘴皮子、筆杆子而已,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奏本,過不了朕這一關。”
“所以,鍋爐爆炸一事你們不要有壓力,後續之事該怎麽做就怎麽做,別耽擱了火車的打造。”
聽此,劉寬、蘇銓都鬆口氣。
劉寬雖然猜測老朱會挺他,壓下此事,可見老朱一句責問都沒有,還反過來寬慰,難免有點感動。
正正想著該說什麽向老朱表態呢,便聽老朱點了他的名。
“不過有件事朕必須得說說——劉寬,聽聞得知鍋爐爆炸之事後你第一時間就讓老四騎馬帶你跑去了,連朕給的護衛都沒帶。去了之後,一頭就紮進了那動力研究所?”
劉寬沒想到朱元璋會提起這事,微愣後點頭,“是的。”
朱元璋露出不悅之色,道:“忘記朕之前說的話了?你的安危很重要!”
“火車一時打造不出來,可以慢慢造,你若是出了什麽意外,咱再到哪兒去找你這麽個人來?!”
“還有蘇銓,咱把你安排到科技司,就是給劉寬保駕的,出事之時你幹什麽去了?”
蘇銓聽了沒解釋,直接躬身作揖認錯,“微臣失職,還請陛下恕罪!”
朱元璋道:“此番咱不計較你的過失,若再遇到這般事,絕不可讓劉寬衝到你前頭。”
“微臣謹記!”
聽此,劉寬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他知道在老朱眼中,他的生命安全很重要,沒想到在他眼中並無危險的事,竟然引得老朱生一頓氣。
果然,朱元璋接著又道:“那動力研究所既然危險,你以後便少去——咱這不是跟你商量,而是旨意。”
劉寬無奈,隻能拱手道:“微臣遵旨。”
···
離開紫禁城,去往工部的路上,蘇銓回想起朱元璋對鍋爐爆炸一事的反應,仍感慨不已。
‘看來劉寬在陛下心中的位置比我之前想的還要高。’
‘怕是其重要性與太子殿下都差不多了吧?’
如此想,蘇銓又不禁看向劉寬,便道:“劉副郎,陛下的話你也聽到了,日後可莫要再讓我難做呀。”
劉寬苦笑,“前日之事本就沒什麽危險,是陛下小題大做了。”
蘇銓道:“萬一若是遇到什麽危險呢?正如陛下所說,事不成可以再做,你人若沒了,大明可找不到第二個。”
劉寬隻能點頭。
蘇銓又道:“動力研究所那邊以後便由我去巡視吧。”
劉寬道:“我昨日跟郭天問交流過,雖然實驗中發生了爆炸,卻也讓他弄明白了鍋爐運作的某些關鍵問題。”
“不出意外,再有一個月就能造出第一個功能完整的蒸汽機。”
“這樣快?”蘇銓聽了驚訝,隨即便道:“還是得叮囑他多注意試驗安全。”
“我已經叮囑過,相信經過前日一事,他實驗時也會變得更加小心謹慎。”
“但願吧。”
劉寬回到科技司,卻見朱棣已經在他“辦公室”中坐著了,頗有點無奈。
念及前日朱棣的幫助,他也不好意思趕人。
便問:“殿下有何事?”
朱棣笑道,“自然還是封藩海外之事。”
“陛下答應此事了嗎?”
“俺瞧著父皇心裏已經同意了,隻不過要等考量周全了再宣布而已。”
劉寬道,“既然事情還沒宣布,殿下何必著急?”
朱棣道,“俺既要做那第一個去海外建藩的,自然要早作準備。反正也無事,妹婿便跟俺再聊一聊吧。”
見朱棣這幅樣子,劉寬估計,就算他不讓朱棣在上職時來打擾,他也會找到家裏去——如果那樣,他寧願上職時被打擾。
劉寬為自己和朱棣泡了茶,方道:“殿下這次想問哪方麵的事?”
“還是先聊聊海外之事吧。”朱棣道,“上次聊過後,俺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天竺有些遠——妹婿上次畫的輿圖呢?”
那幅草圖劉寬還真留著,於是找了出來。
朱棣借了鉛筆,在上麵點了幾處,道:“妹婿覺得,俺若是請就藩於這幾處如何?”
劉寬一看笑了。
因為朱棣先後點了高麗、日本、中南半島以及後世的印尼群島。
“殿下難道沒想過我那日為何沒推薦這幾處麽?”
“自是想過的,但正是有些事情不確定,這才來請教妹婿。”
劉寬見四周無人,幹脆將話說開了,“大明若封藩海外,必然開啟大航海,爭霸海洋。”
“到那時,殿下認為,陛下或者說後繼大明君主,會否將大明周邊這些地方交給藩王?真那樣做的話,又與陛下如今封藩王於邊塞有何區別?”
聽此,朱棣一歎,“俺明白了。”
其實以朱棣的眼光,早就想到了,大明若進軍海洋,如今周邊這些藩屬國必然會成為擴土目標,不太可能封給藩王。
出於僥幸心理才向劉寬詢問此事。
聽了劉寬的回答,他便徹底絕了就藩於這些大明榻邊之地的心思。
就在朱棣歎氣時,卻聽劉寬道:“殿下就藩之地的選擇,我這兩日也重新思考過,天竺南部這大島確實有些遠,倒不如選擇在此處立足,再逐步西擴。”
話語間,劉寬指向了後世的孟加拉地區。
朱棣看了眼睛一亮,道:“此處確實近了不少,甚至有可能開辟與大明的陸上通道!”
隨即又問:“此處可有國度?實力如何?”
劉寬沉吟著道:“應該是有國度的,但不論其實力如何,待殿下前往就藩時,其軍隊戰力必然都不如大明。”
朱棣微微意外,“沒想到妹婿對我大明將士竟如此自信。”
劉寬道:“如今大明開國不過十數年,正是將士戰力強大之時。”
“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明軍隊已經開始裝備火炮、火槍,且將要裝備更多、更先進的槍炮。此處國度,不出意外還不曾見過火器,必然不能敵。”
朱棣先是若有所思的點頭,隨即想起一事,道:“父皇說後日將有一批火炮從六合鋼鐵廠運抵京師,讓俺與他一起前去驗看。聽妹婿的話,這批火炮想必比如今軍中裝備的碗口炮要強一些?”
劉寬一笑,“待後日殿下見著那批火炮便知道了。”
···
洪武十四年,十月初五。
神策門外。
威武衛、廣武衛、興武衛等兩三萬天子親軍聚集於此,並對神策門到石灰山這片寬兩三年裏、長五六裏的區域進行了清場。
巳時初。
劉寬及一些受命前來此處陪同的文武大臣都已到齊,在秋日下耐心等待著。
不多時,便見一大隊人馬從神策門出來。
又有幾十騎跑在前麵,齊聲高喊:“皇上駕到!”
頓時神策門外眾文武,以及列隊站於各處的將士紛紛跪迎,“吾皇萬歲!”
劉寬猶豫著沒跪,好在他站在角落裏,並不顯眼。
他躬身作揖前望了了眼,隻見老朱身著黃袍、腰垮寶刀,騎在一批棕紅色大馬上,一副老當益壯的樣子。
“眾卿平身。”
“謝萬歲!”
禮畢,老朱便帶著隨他一起出城的朱標和朱棣、朱橚、朱楨、朱榑及其他隨員,來到了臨時搭建的點將台上。
待老朱在一把交椅上坐下,跟一位武將說了幾句話,便見旗幟揮舞,塘馬往來傳遞號令。
很快,點將台左右的文臣武將便瞧見有親軍驅著馬車列隊而來。
待所有馬車都在台前兩三百步的地方停放好,有人粗粗一數,發現竟有上百輛。
因車上都蓋著油布,嚴嚴實實,讓不少人都暗自嘀咕起來——
‘看樣子,這些馬車上的物事應該便是今日演武的主角了。’
‘莫非載的是火炮?卻似乎大了些。’
‘多半裝的是碗口炮,卻不知何以弄出這般大的陣仗。’
‘···’
就在眾多不知情的文武大臣疑惑、猜測之時,一太監高聲喊道:“皇上有話要講,眾人恭聽!”
喊聲稍落,點將台四周已一片安靜,僅剩秋風吹卷旗幟的咘咘聲。
劉寬天沒亮就起床,略帶擔憂地去了,迷迷瞪瞪地聽了一個時辰,卻沒聽見有誰上奏動力研究所發生爆炸的事。
這讓他和蘇銓都鬆了口氣。
兩人正糊塗著,下朝後便被宦官叫住,一起帶去了奉先殿。
朱元璋、朱標都在,於是劉寬、蘇銓一一行禮。
然後就見朱元璋抽出幾份奏本,道:“這幾份奏本都是關於動力研究所爆炸之事的,有質疑火車能否造的,也有讓朕派人徹查此事、追究責任的,還有建議派人監督以免發生類似事故的。”
說完,朱元璋就將手中的幾份奏本扔進了旁邊裝廢紙的簍子裏。
“朕早就知道,朝野不知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你們科技司做事,你們但凡有一點過錯,便會有人說三道四。”
“但這些人也就動動嘴皮子、筆杆子而已,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奏本,過不了朕這一關。”
“所以,鍋爐爆炸一事你們不要有壓力,後續之事該怎麽做就怎麽做,別耽擱了火車的打造。”
聽此,劉寬、蘇銓都鬆口氣。
劉寬雖然猜測老朱會挺他,壓下此事,可見老朱一句責問都沒有,還反過來寬慰,難免有點感動。
正正想著該說什麽向老朱表態呢,便聽老朱點了他的名。
“不過有件事朕必須得說說——劉寬,聽聞得知鍋爐爆炸之事後你第一時間就讓老四騎馬帶你跑去了,連朕給的護衛都沒帶。去了之後,一頭就紮進了那動力研究所?”
劉寬沒想到朱元璋會提起這事,微愣後點頭,“是的。”
朱元璋露出不悅之色,道:“忘記朕之前說的話了?你的安危很重要!”
“火車一時打造不出來,可以慢慢造,你若是出了什麽意外,咱再到哪兒去找你這麽個人來?!”
“還有蘇銓,咱把你安排到科技司,就是給劉寬保駕的,出事之時你幹什麽去了?”
蘇銓聽了沒解釋,直接躬身作揖認錯,“微臣失職,還請陛下恕罪!”
朱元璋道:“此番咱不計較你的過失,若再遇到這般事,絕不可讓劉寬衝到你前頭。”
“微臣謹記!”
聽此,劉寬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他知道在老朱眼中,他的生命安全很重要,沒想到在他眼中並無危險的事,竟然引得老朱生一頓氣。
果然,朱元璋接著又道:“那動力研究所既然危險,你以後便少去——咱這不是跟你商量,而是旨意。”
劉寬無奈,隻能拱手道:“微臣遵旨。”
···
離開紫禁城,去往工部的路上,蘇銓回想起朱元璋對鍋爐爆炸一事的反應,仍感慨不已。
‘看來劉寬在陛下心中的位置比我之前想的還要高。’
‘怕是其重要性與太子殿下都差不多了吧?’
如此想,蘇銓又不禁看向劉寬,便道:“劉副郎,陛下的話你也聽到了,日後可莫要再讓我難做呀。”
劉寬苦笑,“前日之事本就沒什麽危險,是陛下小題大做了。”
蘇銓道:“萬一若是遇到什麽危險呢?正如陛下所說,事不成可以再做,你人若沒了,大明可找不到第二個。”
劉寬隻能點頭。
蘇銓又道:“動力研究所那邊以後便由我去巡視吧。”
劉寬道:“我昨日跟郭天問交流過,雖然實驗中發生了爆炸,卻也讓他弄明白了鍋爐運作的某些關鍵問題。”
“不出意外,再有一個月就能造出第一個功能完整的蒸汽機。”
“這樣快?”蘇銓聽了驚訝,隨即便道:“還是得叮囑他多注意試驗安全。”
“我已經叮囑過,相信經過前日一事,他實驗時也會變得更加小心謹慎。”
“但願吧。”
劉寬回到科技司,卻見朱棣已經在他“辦公室”中坐著了,頗有點無奈。
念及前日朱棣的幫助,他也不好意思趕人。
便問:“殿下有何事?”
朱棣笑道,“自然還是封藩海外之事。”
“陛下答應此事了嗎?”
“俺瞧著父皇心裏已經同意了,隻不過要等考量周全了再宣布而已。”
劉寬道,“既然事情還沒宣布,殿下何必著急?”
朱棣道,“俺既要做那第一個去海外建藩的,自然要早作準備。反正也無事,妹婿便跟俺再聊一聊吧。”
見朱棣這幅樣子,劉寬估計,就算他不讓朱棣在上職時來打擾,他也會找到家裏去——如果那樣,他寧願上職時被打擾。
劉寬為自己和朱棣泡了茶,方道:“殿下這次想問哪方麵的事?”
“還是先聊聊海外之事吧。”朱棣道,“上次聊過後,俺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天竺有些遠——妹婿上次畫的輿圖呢?”
那幅草圖劉寬還真留著,於是找了出來。
朱棣借了鉛筆,在上麵點了幾處,道:“妹婿覺得,俺若是請就藩於這幾處如何?”
劉寬一看笑了。
因為朱棣先後點了高麗、日本、中南半島以及後世的印尼群島。
“殿下難道沒想過我那日為何沒推薦這幾處麽?”
“自是想過的,但正是有些事情不確定,這才來請教妹婿。”
劉寬見四周無人,幹脆將話說開了,“大明若封藩海外,必然開啟大航海,爭霸海洋。”
“到那時,殿下認為,陛下或者說後繼大明君主,會否將大明周邊這些地方交給藩王?真那樣做的話,又與陛下如今封藩王於邊塞有何區別?”
聽此,朱棣一歎,“俺明白了。”
其實以朱棣的眼光,早就想到了,大明若進軍海洋,如今周邊這些藩屬國必然會成為擴土目標,不太可能封給藩王。
出於僥幸心理才向劉寬詢問此事。
聽了劉寬的回答,他便徹底絕了就藩於這些大明榻邊之地的心思。
就在朱棣歎氣時,卻聽劉寬道:“殿下就藩之地的選擇,我這兩日也重新思考過,天竺南部這大島確實有些遠,倒不如選擇在此處立足,再逐步西擴。”
話語間,劉寬指向了後世的孟加拉地區。
朱棣看了眼睛一亮,道:“此處確實近了不少,甚至有可能開辟與大明的陸上通道!”
隨即又問:“此處可有國度?實力如何?”
劉寬沉吟著道:“應該是有國度的,但不論其實力如何,待殿下前往就藩時,其軍隊戰力必然都不如大明。”
朱棣微微意外,“沒想到妹婿對我大明將士竟如此自信。”
劉寬道:“如今大明開國不過十數年,正是將士戰力強大之時。”
“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明軍隊已經開始裝備火炮、火槍,且將要裝備更多、更先進的槍炮。此處國度,不出意外還不曾見過火器,必然不能敵。”
朱棣先是若有所思的點頭,隨即想起一事,道:“父皇說後日將有一批火炮從六合鋼鐵廠運抵京師,讓俺與他一起前去驗看。聽妹婿的話,這批火炮想必比如今軍中裝備的碗口炮要強一些?”
劉寬一笑,“待後日殿下見著那批火炮便知道了。”
···
洪武十四年,十月初五。
神策門外。
威武衛、廣武衛、興武衛等兩三萬天子親軍聚集於此,並對神策門到石灰山這片寬兩三年裏、長五六裏的區域進行了清場。
巳時初。
劉寬及一些受命前來此處陪同的文武大臣都已到齊,在秋日下耐心等待著。
不多時,便見一大隊人馬從神策門出來。
又有幾十騎跑在前麵,齊聲高喊:“皇上駕到!”
頓時神策門外眾文武,以及列隊站於各處的將士紛紛跪迎,“吾皇萬歲!”
劉寬猶豫著沒跪,好在他站在角落裏,並不顯眼。
他躬身作揖前望了了眼,隻見老朱身著黃袍、腰垮寶刀,騎在一批棕紅色大馬上,一副老當益壯的樣子。
“眾卿平身。”
“謝萬歲!”
禮畢,老朱便帶著隨他一起出城的朱標和朱棣、朱橚、朱楨、朱榑及其他隨員,來到了臨時搭建的點將台上。
待老朱在一把交椅上坐下,跟一位武將說了幾句話,便見旗幟揮舞,塘馬往來傳遞號令。
很快,點將台左右的文臣武將便瞧見有親軍驅著馬車列隊而來。
待所有馬車都在台前兩三百步的地方停放好,有人粗粗一數,發現竟有上百輛。
因車上都蓋著油布,嚴嚴實實,讓不少人都暗自嘀咕起來——
‘看樣子,這些馬車上的物事應該便是今日演武的主角了。’
‘莫非載的是火炮?卻似乎大了些。’
‘多半裝的是碗口炮,卻不知何以弄出這般大的陣仗。’
‘···’
就在眾多不知情的文武大臣疑惑、猜測之時,一太監高聲喊道:“皇上有話要講,眾人恭聽!”
喊聲稍落,點將台四周已一片安靜,僅剩秋風吹卷旗幟的咘咘聲。